无聊与创造力

2024-03-04 03:13李南南
读者 2024年5期
关键词:克洛斯新创意常理

李南南

有一位叫马克·马森的作者写了一篇题为《五种无聊的方式,也能让你更有创造力》的文章,里面提到5个关于创新的真相。

第一,创新来自勤恳工作。按照我们通常的设想,创新这个事,起手不能俗。也就是说,你不能拘泥于现状,得有一点儿跳脱出当下的勇气。但事实上,这个作者观察了很多所谓的天才,结果发现,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里,其实都在勤勤恳恳地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比如,达尔文在出版《物种起源》之前,一直在各大洲观察、记录动植物,就这么一直坚持了20多年。再比如,披头士乐队成员在成名之前,每晚坚持演奏6小时,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再比如,有人问斯蒂芬·金,他是怎么成为小说家的,斯蒂芬·金说,不管发生什么,他每天都雷打不动地写够3000字。还有一项研究显示,诺贝尔奖得主的工作时间,平均是同行的两倍。就像著名摄影师查克·克洛斯说的:“灵感是给外行的。对我们来说,每一个创意都来自工作本身。”

第二,枯燥的工作也能激发创造力。换句话说,你可别觉得必须从事科研工作、从事艺术创作,才能激发创造力。有时候事情正好相反,枯燥的工作反而能磨炼创造力。比如,爱因斯坦的大部分科研成果,是他在瑞士专利局当办事员的时候做出来的。再比如,刘慈欣的主要作品,都是在娘子关电厂当工程师时写出来的。按照马克·马森的观察,枯燥的工作,能为人们提供足够的闲暇时间去思考新东西。

第三,要尽量让自己保持无聊。注意,是无聊,而不是分心。无聊的本质是空,也就是什么都不想。而分心的本质是杂,也就是有一堆事挤在你的头脑里。神经学专家做过研究,发现人在“放空”的时候,大脑里负责联想的神经网络会更敏感。而很多创新,往往就来自这些随机的联想。

第四,学会模仿。马克·马森认为,真正纯粹的新创意是非常少见的。绝大多数创新,都来自对前人的模仿。也就是说,你盯住一个人模仿,在这个过程中,你自然而然会加入自己的想法。换句话说,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模仿的副产品。

第五,创意的关键,不仅在于内容本身,也在于展示方式。比如,某个学科的大部头著作,明明随便在哪家书店都能买到,但因为读起来太难,就是没人看。这时,假如有人能把它讲明白,那么大家就会认可它。说白了,知识本身很重要,讲述知识的方式也很重要。

其实,前面说的这5个真相,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创新这件事,本身就在常理之外。同样,锻炼这种能力的方式,也在常理之外。

(清 风摘自“得到”App,杨向宇图)

猜你喜欢
克洛斯新创意常理
土布新创意
“特别看台”链接:旧衣服 新创意
你永远不知道身边有多少快乐源泉
远方的神灯
创新变革,催生新创意家居蝶变新生
失踪87天 美13岁少女找到了
“不按常理”做梦
不按常理出牌
克洛斯威智能钢琴
鼓励儿子“不按常理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