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放养密度与规格对红螯螯虾生长及养殖效益的影响

2024-03-03 06:36农新闻张秋明韦建益张讯潮荣仕屿
中国水产 2024年1期
关键词:投苗虾苗投入产出

◎ 文/农新闻 张秋明* 韦建益 张讯潮 荣仕屿

为了探究红螯螯虾池塘养殖不同规格虾苗最佳投苗密度,本研究利用7 个同等面积的池塘,对不同规格虾苗进行不同密度养殖试验,比较其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体长1.5cm ~3cm 的虾苗,最佳投苗密度为10000 尾/亩;体长5cm ~8cm 的虾苗,最佳投苗密度为6000 尾/亩~8000 尾/亩。试验结果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俗称“澳洲淡水龙虾”,是世界上名贵的经济虾种之一。其原产于澳大利亚,体型大,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在国内市场也备受青睐,常年价格保持在100元/kg以上,具有食性杂、养殖技术简单,养殖周期短、养殖效益高等优势。中国的红螯螯虾最早于1992年由湖北水产研究所引进。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适中,气候温暖,水质良好,水资源丰富,发展红螯螯虾养殖业具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广西地区部分养殖户尝试探索试养红螯螯虾。但当前红螯螯虾虾苗繁育技术较为落后,虾苗产量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虾苗价格高养殖成本大,养殖风险高。如何通过科学地投放虾苗,控制虾苗成本、降低养殖风险,继而促进广西红螯螯虾产业良性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团队开展适宜养殖模式探究,以期为相关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撑。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地点与试验塘

试验地点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本试验选取7个面积均为2亩,池深2m的养殖池塘作为试验塘,编号为1号~7号。每个试验塘的塘埂四周均采用黑色塑料膜设置高0.4m的防逃墙,防止下雨时虾逃跑及蛇鼠等敌害生物进入。每个试验塘中配有叶轮式增氧机及水车式增氧机。试验塘的进水口均套有网眼为80目的网兜防止野杂鱼进入到试验塘内。

(二)试验流程

本研究的试验周期为2022年4月~2023年4月。2022年4月晒塘,5月7日~5月10日按照35kg/亩的量撒入发酵后的鸡粪,并使用耙地机械使其与试验塘底部表层泥充分搅匀,注水至0.4m。5月15日按照75kg/亩的量撒入生石灰,5月25日按照株距5m栽培轮叶黑藻。6月15日放入蜻蜓克星除掉蜻蜓幼虫,6月22日~6月27日投放红螯螯虾虾苗,各试验塘均在傍晚太阳下山后投放虾苗,投苗规格及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各试验塘红螯螯虾苗投放情况

(三)养殖管理

2022年6月~7月水深保持在0.8m左右,8月~9月随着气温的升高,通过逐渐加深水位并进行换水,保持水体中层水温不超过35 ℃。2022年12月~2023年3月根据天气情况,加深水位并适时注入地下水,控制养殖水体水温15℃以上。定期泼洒熟石灰粉来调节养殖水体pH,使水体呈弱碱性,浮游植物得以繁殖,进而调节水体透明度,保持在0.35m左右。通过施加水草肥料以及定期割草,保持水草的良好生长状态。使用茶麸除掉水体中的蝌蚪与野杂鱼,使用戊二醛、碘制剂定期消毒防止病害发生。全程使用配合饲料进行投喂,起初日投饵量为体重的5%,并通过观察饵料盘适当增减投饵量。日常投喂过程中定期使用经审批的酵母粉、多维、维生素E等拌料投喂。

(四)试验数据统计

投放虾苗后每隔1个月对每个试验塘进行打样称重与测量体长。于2023年3月对各个试验进行捕捞,测算出各试验塘养殖效益。

二、试验结果

(一)红螯螯虾生长情况

各试验组红螯螯虾体长变化情况如见图1,体重变化情况见图2。各试验组在6月~12月均能快速生长,在翌年1月~3月生长速度明显减缓。通过多次重复打样,5号、6号和7号塘在2022年10月平均体重均能达到上市规格(平均体重>50g/尾),2022年12月三个试验塘个体体重全部都能达到上市规格。3号、4号塘在2022年11月平均体重达到上市规格(平均体重>50g/尾),2023年3月两个试验塘的个体均能达到上市规格。1号、2号塘在2022年12月达到上市规格(平均体重>50g/尾),直到2023年3月养殖结束两个试验塘仍然存在小规格个体。

图1 各试验组红螯螯虾体长变化情况

图2 红螯螯虾体重变化情况

试验结果表明,6月~11月夏秋季节红螯螯虾长速最快,12月~3月冬季红螯螯虾长速明显减慢;投放规格越大的虾苗养殖周期越短,仅4个月即可上市。投放同一种规格虾苗,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红螯螯虾个体生长速度越慢,且个体之间长度的差异越大。

(二)各试验池塘产量比较

1.产量

各试验池塘的产量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各试验塘产量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7号塘>6号塘>4号塘>5号塘>2号塘>3号塘>1号塘。结果可知,相同的虾苗投放密度,随着虾苗规格增大养殖产量增加;投放相同的虾苗规格,随着虾苗密度增加养殖的产量也会加大。大规格虾苗产量最高可达377kg/亩,小规格虾苗最高产量仅226kg/亩。

表2 各试验池塘红螯螯虾产量情况

2.成活率

各试验塘最终成活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5号塘>6号塘>7号塘>4号塘>3号塘>2号塘>1号塘,结果表明,相同的虾苗投放密度,投放虾苗规格越大成活率越高;小规格虾苗投放密度越大成活率越高,大规格虾苗投放密度越大成活率越低。5号塘最终成活率最高,为60.3%;1号塘最终成活率最低,仅为27.2%。

3.规格占比

各试验塘小规格商品虾占比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5号塘<6号塘<3号塘<7号塘<4号塘<1号塘<2号塘。结果表明,相同的虾苗投放密度,投放虾苗规格越大,个体间长势差异越小,小规格商品虾占比越低;投放相同规格的虾苗,投放虾苗密度越大,个体之间长势差异越大,小规格商品虾占比越高。其中2号塘小规格商品虾占比最高为25.8%,5号塘小规格商品虾占比最低仅为1.5%。

(三)各试验塘经济效益比较

1.养殖成本

各试验池塘养殖效益如表3所示。在总养殖成本中各项支出成本占比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虾苗成本>饲料成本>塘租成本>人工成本>水电成本>用药成本。其中虾苗成本占比最高为总养殖成本的61.5%~73.3%。总养殖成本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7号塘>4号塘>6号塘>3号塘>2号塘>5号塘>1号塘,其中7号塘养殖成本最高为40900元,亩成本为20450元/亩;1号塘养殖成本最低为20800元,亩成本为10400元/亩。虾苗成本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7号塘>4号塘=6号塘>3号塘>2号塘>5号塘>1号塘,其中7号塘虾苗成本最高为30000元,占总养殖成本73.3%,1号塘虾苗成本最低12800元,占总养殖成本61.5%。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养殖成本主要受控于虾苗的成本,投放虾苗的规格越大,密度越高虾苗的成本越大,继而总养殖成本也加大,投放大规格虾苗的人工成本、水电成本及用药成本比小规格虾苗低。

表3 各试验池塘红螯螯虾养殖效益情况

2.总产值

总产值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7号塘>6号塘>4号塘>5号塘>2号塘>3号塘>1号塘,结果表明,相同的投苗密度,虾苗的规格越大,产值越高;相同的投苗规格,虾苗的密度越大,总产值越高。

3.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6号塘>7号塘>5号塘>4号塘>2号塘>3号塘>1号塘,结果表明,相同的投苗密度,虾苗的规格越大,经济效益越高;小规格虾苗养殖密度越大经济效益越高,大规格虾苗经济效益随着养殖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7号塘经济效益最高,总效益为89445元,亩效益为24273元;1号塘养经济效益最低,总效益为15320元,亩效益仅为7660元。

4.投入产出比

投入产出比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1号塘>3号塘>4号塘>2号塘>7号塘>6号塘>5号塘。结果表明,低密度投苗量(8000尾/亩),投苗规格越大,投入产出比越低;高密度投苗量(10000尾/亩),投入产出比随着规格先增加后降低。小规格虾苗投入产出比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大规格虾苗投入产出比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增加。1号塘投入产出比最高为1:1.7;5号塘投入产出比最低1:2.6。

三、讨论与分析

(一)在虾苗规格方面

红螯螯虾的养殖成本、产量、产值、效益与虾苗规格成正比,都会随着规格的增加而增加。在低密度(8000尾/亩)情况下,养殖的投入产出比与虾苗的规格成反比,随着虾苗规格增加而减少。在高密度(10000尾/亩)情况下,养殖投入产出比随着投苗规格先增加后减少。

(二)在虾苗密度方面

红螯螯虾养殖成本、产量、产值及小规格虾苗养殖效益与虾苗密度成正比,都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大规格虾苗养殖效益随着虾苗密度增加而减少。此外,大规格虾苗养殖投入产出比随着虾苗的密度增加而减少,而小规格虾苗养殖投入产出比随着虾苗的密度增加而增加。

(三)在养殖效益方面

红螯螯虾养殖效益及投入产出比取决于养殖投入的成本以及最终的产值;而养殖产值主要取决于最终的产量及商品的价格;而商品虾最终的产量除了与初始的投苗密度有关,主要取决于养殖最终的密度与规格。本试验研究发现小规格虾苗养殖最终成活率,随着投苗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大规格虾苗养殖最终成活率随着投苗密度增加而减少。大规格虾苗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小规格虾苗的成活率;相同规格虾苗养殖密度越大,长势变慢,个体体重的差异越大。这主要因为养殖池塘中存在蜻蜓幼虫、水蜈蚣、野杂鱼等敌害生物,以及不利的温度、盐度、pH值等水质环境条件对虾苗造成严重的损害,而这种损害对小规格虾苗往往是致命的,随着虾苗生长规格变大抵抗能力变强敌害生物及不利水质条件的损害能力逐渐减弱。因此,大规格虾苗比小规格虾苗的成活率高。此外,随着密度增加,个体数量增大,群体优势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能抵御敌害生物侵袭,因此小规格虾苗最终成活率随着放苗密度增大而增大。

(四)在敌害生物及不利水质条件等影响方面

除了敌害生物及不利的水质条件,虾苗群体之间相互攻击及残杀也会对虾苗造成损伤,大规格虾苗虽然对敌害生物及不良的水质条件抵抗能力增强,但种群之间的斗争及残杀能力也会增强,因此大规格虾苗成活率随着投苗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养殖群体密度增加后,由于空间及饵料竞争加强,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来获取食物和协调种内的关系,导致代谢耗能增加、实际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因此,同一种规格的虾苗,投苗密度越大,个体生长速度越慢,个体之间的差异越明显。

总而言之,选择合适的虾苗规格及投苗密度,不仅能降低养殖成本,而且还能提高养殖最终成活率及个体规格,进而提高最终的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降低投入产出比。

四、结论

结合本试验研究数据,养殖户参考表4进行虾苗投放。建议养殖户优先考虑投放大规格虾苗,可缩短养殖周期,除了降低人工、水电、用药成本外,还能极大程度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表4 不同规格虾苗投放密度参考表

猜你喜欢
投苗虾苗投入产出
成本涨超30%!苗价居高不下,投苗量却有增无减,2023年鳜鱼或再迎新增量
仍有40%旧鱼存塘,投苗量或减超20%,罗非鱼“危”中带有哪些“机”?(附2023年购苗指南)
2022虾苗采购指南全新出炉!近50家优秀苗企等您来挑选
不降价,不促销,业务员仅3人,他们一年却能卖出虾苗50多个亿
投苗季将临,这条年产量20万吨的鱼,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2021虾苗采购指南出炉了!近50家优秀苗企等您来挑选
创历史新高!这条鱼亩利润可达万元,今年投苗量或将再增30%
从“土炮”起家到年销60亿一代苗,他如何念出独特的“虾苗经”?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