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4-03-03 06:36陈庆荣
中国水产 2024年1期
关键词:宁德市风浪网箱

◎ 文/陈庆荣

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具有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环保、拓展养殖生产空间等特点,发展前景广阔。本文简述福建省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现状,剖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地区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提供参考。

深水抗风浪网箱又称离岸网箱,是指一般可设置在远离海岸且水深为15m以上的半开放或开放海域,养殖容量在2000m3以上的大型网箱,是21世纪以来在世界上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养殖设施。与传统网箱相比,深水抗风浪网箱具有抗海流能力强、养殖容量大、使用年限长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等优势。开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可有效拓展养殖空间,降低因养殖而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减少病害的发生,提升养殖鱼品质,提高经济效益。我国早在2002年即开始引进、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目前,我国自行研制的深水抗风浪网箱设备越来越成熟完善,养殖品种包括大黄鱼、卵形鲳鲹、军曹鱼、真鲷、鲈鱼等,养殖地域遍布我国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等地区。

三都澳海域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东南部,总面积280km2,水深湾阔,拥有三都、青山、斗帽、鸡公山等大小岛屿27个,为宁德市主要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区、全国最大的大黄鱼养殖生产基地。2018年前该海域鱼类网箱养殖以传统的近岸木质泡沫浮球网箱(以下简称“传统网箱”)养殖为主,该模式存在鱼体活动空间小、水体交换能力差、抗风浪能力弱、生产空间仅限于港湾内而无法向港湾外拓展等短板,由此产生养殖自身污染、养殖病害频发蔓延、养殖鱼品质下降等负面问题,制约海水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18年,三都澳开始大规模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取得较好成效。

一、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风浪网箱推广应用概况

三都澳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有大黄鱼、真鲷、鲈鱼、石斑鱼、美国红鱼、鲍鱼等,养殖产量30多万t,其中大黄鱼22万t,大黄鱼养殖模式主要是深水抗风浪养殖和一般的全塑胶小网箱养殖。

为引导群众尽量转向湾外深水区从事养殖生产,调减近岸、港湾传统网箱养殖规模和密度,减轻近岸、港湾环境压力,宁德市2018年~2020年大力实施三都澳海域整治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宁德市人民政府印发《宁德市海上渔排、藻类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实施方案》(宁政文〔2018〕281号)和《宁德市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宁财建〔2018〕60号),建设周长60m ~90m的深水抗风浪网箱,一个补助20万元;建设周长90m ~120m的,一个补助30万元。三都澳海域已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847口,其中,周长90m以上网箱676口,周长60m ~90m网箱171口,合计养殖面积43×104m2,主要养殖高品质大黄鱼,养殖产量超过70000t。以往三都澳海域传统网箱布局杂乱无序,且建造鱼排使用的松木板、竹竿和泡沫浮球陈旧老化后形成的海漂垃圾随处可见。而今三都澳海域水质和景观得到明显改善,整齐划一、美观清洁的塑胶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已成为三都澳一大景观。

依托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平台,宁德市在三都澳海域建立渔旅结合示范区,配套建设观光摄影点、休闲垂钓点等设施,发展渔家乐、休闲垂钓、渔事体验、研学等渔旅融合业态,实现海上养殖和生态旅游紧密融合,推进了休闲渔业发展。

二、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存在的问题

通过五年发展,三都澳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面积总量控制,但空间拓展,养殖水体深度加大,养殖容量增加20%以上,从早期的8m网深发展到现在的12m,养殖产量增加15%左右,深水抗风浪网箱改造从不被养殖户接受转变为逐渐认可。深水抗风浪网箱在质量控制和组装上性能显著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技术规范滞后,行业标准缺失

随着深水抗风浪网箱深入推广,行业标准制定已迫在眉睫。现闽东地区登记办厂的塑胶生产厂家已超过60家,但生产规范及安装技术参差不齐,检测参数无法统一,而生产规范和安装等技术正是决定网箱内在质量的重要因素。行业标准缺失,降低了行业门槛,间接影响了检测参数对网箱性能的真实体现。深水网箱浮力管检测参照给排水管检测标准,而海上情况较陆地大相径庭。

(二)生产观念陈旧,管理技术落后

传统的养殖技术、方式、观念经过几十年发展已趋于固定,现代化养殖设施需要先进的养殖技术才可物尽其用。如三都澳海域传统养殖户收渔网以强劳力拖移,而深水网箱网衣规格大,布设双层网,以劳力拖动较难,部分养殖户采取分期收网的方式,但效率较低。传统投饵喂食以人工投喂为主,面对单口养殖面积近乎传统网箱50倍的养殖水面,人工投出饵料的分布极为集中,对于鲈鱼等天性凶猛的品种,集中的饵料分布会造成鱼类集中抢食,导致鱼体受伤,产生大量损耗。

(三)设施配备不齐,安全隐患尚存

目前,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设施配备还很不齐全,仅有少数深水网箱养殖企业配套相关先进装备,距智能化生产尚有差距,使得管理人员劳动强度偏大、劳动效率不高,网衣易受损,分级养殖及收鱼困难等。此外,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风浪网箱锚固系统一般采用锚绳直接与网箱框架或者人行踏板连接,缓冲机制不足。若海区流速过急,渔排受迎面流冲击,常常被压入水中,被压范围较大时,会造成逃鱼风险,而网衣漂移扭曲,养殖空间急剧减小,大黄鱼等耐流能力弱的鱼类无法耐受冲击,会出现大量死亡,且难有应急补救方式。

(四)饵料选用不当,忽视环境保护

目前,三都澳海域的深水网箱养殖饵料仍以小杂鱼为主,配合饵料使用率不高,不仅破坏渔业资源,还极易污染养殖环境。此外,小杂鱼质量和供应数量不稳定,影响养殖生产,其携带的一些诸如棘头虫、孢子虫等寄生虫病原体,还会导致“白点病”等疾病,不利养殖鱼体健康生长。

三、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规范养殖技术,制定行业标准

宁德市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得到福建省甚至全国的关注,在探索实施的过程中,宁德市先后出台了《宁德市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关键质量控制点》《宁德市重点港湾塑胶养殖设施工程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对宁德市海水养殖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这些规范仍无法满足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快速发展的需求,应尽快督促行业协会,组织技术力量制定适宜当地情况的严谨安装标准、养殖技术规范,如海南省地方标准《抗风浪深水网箱安装规范》(DB46/T 193-2010)、宁德市地方标准《大黄鱼塑胶渔排网箱养殖技术规范》(DB3509/T 003-2022)等,才能使深水抗风浪网箱等新型养殖设施真正得到质量保障并且规范养殖技术。

(二)完善设施配套,提升养殖水平

加强机械化设施设备的应用,根据三都澳水文地质和主要养殖鱼类特点,研发阻流、起捕、自动投饲、水质监测、高压洗网、鱼种分级等设施与设备,并将其应用于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中,用科学化养殖装备提升养殖技术水平。

(三)增设缓冲装置,保障生产安全

由于深水抗风浪网箱的特性,锚固连接点位容易出现变形,建议增设缓冲挡流等装置,如用铁杉等进口木材在迎水一面与锚绳进行连接,再固定于网箱框架。增设围帘、浮球等挡流设施,科学布设锚固系统,保障养殖生产安全。

(四)规划布局,降低养殖容量,加强垃圾处理

科学、合理布置海区的网箱规模和布局,保证网箱养殖容量不超过海区环境承载力,合理预留网箱养殖区之间的距离,保持养殖区有适宜的海流强度,保证网箱水体交换。规范垃圾处理制度,在近岸设置垃圾处理点,宣传并引导养殖户增强垃圾处理意识,海上养殖产生的固态垃圾打包定期带上岸进行销毁,海上产生的液体垃圾投入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议政府提高无公害垃圾处理装置补贴力度,让养殖户买得起、用得起环保设施,降低直排入海的垃圾对生态环境及养殖质量的影响。

四、结语

三都澳在全国沿海率先开展全海域大规模深水抗风浪网箱推广应用,改变了传统近岸网箱养殖高密度、高能耗、高海漂的状况。今后需进一步认真谋划养殖海域空间,科学规划网箱布局,完善养殖装备,实行健康养殖与病害综合防控,推行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减少幼杂鱼使用量,推进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发展好三都澳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对全国海水养殖产业升级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宁德市风浪网箱
坐在同一条船上
风浪干扰条件下舰船航向保持非线性控制系统
同享好时光
宁德市妇联举办“传承好家风·建设新宁德”主题活动
不怕风浪的小船
East Side Story
宁德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
老区情深人未老——记宁德市蕉城区老促会会长叶协进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全国首例网箱豢养江豚繁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