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中的文化乡愁

2024-02-26 01:36
人民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乡愁中华

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游子归家,亲人团聚,朋友相会,表达亲情,畅叙友情,抒发乡情,其乐融融之中蕴藏着对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国家富强的共同追求。作为中华民族流传久远的共享节日,春节是中华優秀传统文化的醒目符号,也是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实践。

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源起于中华民族古老的时间观念与礼仪秩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融合、改良和新变,形成了中华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既多元又融为一体的特点。传统节日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世代相继的文化基因,赓续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文化记忆,还蕴含着中国人民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凝聚着广大民众的深厚情感和精神寄托。

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既能促进族群内部成员的交流和沟通,又能作为人文精神、审美观念、道德规范以及生活智慧的外化形式,增强群体内部的文化认同。传统节日和其他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赋予我们在时代洪流中砥砺前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践中,对全民族共享的节日文化记忆进行不断挖掘与重构,激发其活力,有助于夯实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与文化根基,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为此,人民论坛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传统节日中的文化乡愁进行深入探讨: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春节走访中,体悟到哪些文化意蕴?

传统意义的中国春节包含哪些文化景观?春节乡愁与端午的乡愁、中秋的乡愁、国庆的乡愁有何不同?乡愁经济包括哪些形态?如何实现春节乡愁的经济价值?

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看,古往今来,春节主要表达的主题有哪些?

如何重构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

岁时饮食中蕴含着怎样的人文情怀?

年轻人对春节文化价值的传承与新追求,体现在哪里?

传统节日与文旅融合发展,有哪些新动向?

从华人移民视角来看,春节的国际传播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

2023年年底,中国春节(农历新年)确定成为联合国假日,与公历新年元旦、圣诞节、感恩节、开斋节等 9 个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著名传统文化节日并列。目前,全球已有近 20 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这其中既有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这些“儒家文明圈”或“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也有泰国、柬埔寨、菲律宾、印尼等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南亚国家,还有美国、澳大利亚等“基督文明”国家的部分州或地区。全球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的形式庆祝农历新年,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中,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处。

世界四大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延续至今。中华民族的节日记忆是丰富且深厚的,延续着千百年的文化血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滋养中华儿女的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春节,寓意春天的开始,更饱含着人们对万象更新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文化自信中激发和汇聚拼搏奋斗的力量,无数追梦人心怀信念、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书写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新画卷!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乡愁中华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九月的乡愁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回头一望是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