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视域下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4-01-30 06:02李飞
生活文摘 2023年6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技能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式探析技能大赛视域下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策略,目的是加强专业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技能大赛视域下,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师应及时调整教育思想,加强对技能大赛的研究,秉持着赛教融合的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先要引导学生转变思想理念,发挥参赛者示范引领作用,再基于技能大赛转变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材更新、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等,以此丰富专业教学内涵,切实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前言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在文凭层面,高职学生相对本科生没有优势,就业难度更大,要想突破瓶颈,必须掌握丰富的技术特长与专业技能。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技能比赛,若是高职学生能够在大赛中得到历练甚至获奖,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可以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若是能够融入技能比赛的内容,实现“赛教融合”,对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何基于“赛教融合”加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这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职业技能大赛概况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高职组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是重要组成,赛事项目的指导依据是当前社会汽车行业企业所设置的相关职业岗位,内容包括汽车故障诊断、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汽车营销等。这些赛事项目旨在检测学生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使用维修工具与设备的能力等。汽车故障诊断竞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两个子项赛是汽车动力及底盘电控系统故障检修、发动机及车身电控系统故障检修,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并在实践操作考试中融入关于汽车电气设备原理和检修、新能源汽车构造与检测维修等理论知识。不论是个人赛还是团体赛项,都需要严格按照技能大赛的规程完成相关的操作与流程,并结合具体的实践操作如实完成工作任务书以及实践作业记录等填写。

二、技能大赛视域下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引导学生转变思想理念,发挥参赛者示范引领作用

思想影响着行为,决定了最终成果。教师的教学思想如此,学生的思想亦是如此。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与职责,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本身也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中,很多一线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并对此积极探索,通过借鉴同行、查阅资料等方式构建了科学的教学模式,但应用过后发现,效果不如预期。究其根源,高职学生底子较差、学习能力较差是一部分,更多是因为缺乏学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兴趣,而且对于实践技能、专业技术不够重视。比如很多学生忽视了自身的成长发展,也没有树立要成为高技能型人才的成长目标,而是选择“随波逐流”,甚至抱着“混文凭”的思想学习。这样一来,专业学习效果自然不会达到预期。所以,转变学生的思想理念迫在眉睫,这也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若是学生的思想无法转变过来,一切的改革都如同空中楼阁。技能大赛视域下,高职院校应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探索如何转变学生的思想理念,借鉴优秀职业院校的成功案例。在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以此培养“技术尖兵”“排头兵”等,发挥这些参赛者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同时借助这种规模化、专业化的赛事唤醒学生学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兴趣,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态度,让他们认识并认可技能的重要性[1]。例如,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在技能大赛视域下合理地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协调好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课时安排,更加侧重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在组织学生参加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先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内部举办的汽车故障诊断、新能源汽车检测等分项目技能训练与比赛活动,从中选择前两名参赛团队参加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样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风、校风,充分发挥参赛者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带动同专业的学生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二)基于技能大赛转变教学内容,合理地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改革成效。纵观当前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情况,可以发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从理论上说,实践课程应多于理论性课程,但现实却相反,反而是一些理论性课程如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等占据很大比例,而且占比本就不多的实训课程中,还被理论知识与讲解占据很大一部分。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去实践操作的机会、时间并不多,而且实践训练也不具有专业性,这对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提升极其不利。而技能大赛不一样,它考察的重点就是学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技能,因而基于技能大赛创新与改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高职院校应坚持学生职业技能本位的思想,依据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的内容优化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比如汽车车载网络技术、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构造与维修等,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进行考察的评分标准与相关知识融入上述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中[2]。由于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注重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考察,所以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式实训、模块化实训等方式。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检修、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等项目,教师应依据实训内容的不同以及项目难易程度组建学习小组,以3-5人为一个小组,对他们展开有效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迁移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合作意识等。此外,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情况以及技能大赛的赛事内容适时地开展第二课堂,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参加,充分利用节假日、周末以及其他课外时间,由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骨干教师担任第二课堂的指导者,助推學生专业技能的提升[3]。

(三)依据技能大赛推动教材更新,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在持续更新,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的相关岗位内容与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所以教师一味地照搬教材内容去执教是不可行的。再则,教材从编辑到上市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等到用于教学时,其中的一些内容与汽车行业最新发展内容脱节,加上很多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本身的教材以及线上教学资源库就不够完整,所以需要持续地完善与更新[4]。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教材更新以及资源库建设提供重要依据。究其根源,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资源平台离不开众多相关合作企业的支撑,所以引进的都是较为先进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与相关理念,这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提供大量的行业信息与教学素材,更新与丰富专业教学资源。

教材在课程教学、专业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先进性以及最终的教学效果。技能大赛背景下,教师应合理地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充分融入技能大赛的内容,对教材内容“二次创造”。众所周知,技能大赛的内容反映了当前汽车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包括汽车行业的新理念、新技术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应当在教材中融入这些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开发特色化校本,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这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掌握更贴近企业实际、更先进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此外,高职院校为了让本校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好的名次,同时也为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可以将技能大赛中的训练内容有机整合到学校编订的任务工单、校本教材中,比如与技能大赛合作的企业提供的核心技术知识、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操作流程以及常用车辆维修手册等[5]。这些具有先进的且实操性较强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就资源库建设来说,也可以依据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进行。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与实际情况建立国家级、市级、省级甚至校级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融入技能大赛的训练考核标准,包括底盘、发动机、电气构造与维修、故障诊断等课程。相较于普通的精品课程,依据技能大赛建立的精品课程最大的优势是课程理论知识更贴近企业实际,而实践则更加具有指导性和专业性,这对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有重要意义,还能为他们参加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技能大赛中的赛事项目内容与企业有很高的贴合度,赛事项目的标准与评分也接轨企业。这也意味着,技能大赛视域下的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应朝着校企合作的方向加大改革力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以参加技能大赛为契机,维持好与已经合作企业的合作关系,并进一步加深合作力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争取与更多的优质企业合作。与此同时,要不断更新换代校内的实训设备,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改建,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提供更好的平台,建立与实习公司的合作,增强学生的实习效果[6]。例如,为了激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平台建设,同时也通过这一平台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场地,要确保场地的合理性、先进性,符合当前汽车行业岗位需求。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高职院校可以立足“用场地换资源”的思想加大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比如建立校内实习公司,由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经营。有了这样的平台,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就能进行实操,包括汽车装配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等。校内实习公司应当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任务以及技能大赛项目内容,最大限度保证生产任务与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任务以及职业技能大赛项目一致,依据汽车企业的标准一边生产一边教学。学生在实践、实习的过程中,既有企业师傅的实践指导,又有学校师傅的理论指导。企业师傅侧重于操作讲解,而学校老师侧重于原理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知识与技能,成为实用型技能人才。因此,技能大赛視域下,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需要注意的是,技能大赛具有严要求、高标准的特点,对指导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相对于普通教师,参赛指导教师要有更强的综合教学能力,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知大赛中的专业仪器设备以及比赛规程等。因此,教师可以定期去合作企业中挂职锻炼,尤其是与技能大赛有关联性的企业中,这样可以全面了解赛事项目与维修操作流程等,然后按照比赛要求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

结语

相较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践平台,技能大赛有更高的参赛标准与更严格的参赛要求,对高职学生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可以发挥出更好的实践教学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而且经过技能大赛的磨炼,高职学生会获得社会更高的认同感,这对就业有明显优势。因此,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师应重视技能大赛并树立“赛教融合”教育理念,及时创新教学内容、方式等,加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初旭.“岗课赛证”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汽车测试报告,2023(05):109-111.

[2] 朱余盛.基于汽车技能大赛的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改革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77.

[3] 张鑫.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分析[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20(06):56-57.

[4] 卫江,王胜.职业技能大赛下的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18):44-45.

[5] 赵桂林,王小龙.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推动作用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05):100-103.

[6] 吴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技能竞赛成果转化的探索与研究[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8(08):64-65.

作者简介:

李飞(1987.8-)男,河南南阳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大赛技能
高级技能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画唇技能轻松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