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创新呼唤“新民间”

2024-01-29 16:14刘迪
新民周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维系中日关系领袖

21世纪的日本政治场,保守主义崛起。这个时代的日本官场人,喜欢往保守群扎堆。当今,在政治核心的任何人,“保守”成为护身符。至于谈及中国,非要开宗明义首先申明自己“非亲中”,否则自身难保。在这样一种政治氛围中,谈论中国话题,或需要某种心领神会,或需要勇气。

现在已是2024年,中日对抗阴影仍挥之不去。最近数年,在日华人团体举办了不少会议活动,力图给冰冷的中日关系增添某些暖意。但这些努力,似乎不敌“中国包围网”这张天网。一些日本旧友偶尔在社交媒体谈一两句,但多侧面迂回,并不涉及主题。但另一方面,中日贸易仍在进行,日本市场中国产品并不少见,电视台中国宫廷剧也在上映,且收获不少日本铁粉。疫情后,中国观光者也不断来到日本,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而最令人欣慰的是,大学校园总可见到中国学生。这些现实似乎给人们打气:中日关系或不至于更坏。

兩国政府关系走不动了,经济交流也面临芯片战云。此时,“以民促官”悄悄重被提起。

上世纪50年代前半,日本政府想恢复对华经贸,但被美国制止。美国警告日本不许联络中国,更不许牵手中国,日本官方于是作罢。尽管如此,当时两国开动脑筋,用“以民促官”的方法还是推动了两国关系。那么,今天这种瞒天过海的方式是否还有效?

上世纪50年代后,日本正值工业化鼎盛时期。财界、大众传媒领袖及社会运动领袖一言九鼎。当年中国在日本的交流对象恰是这些日本民间领袖。尽管日本政府追随美国,但这些民间领袖在日本社会多可登高一呼,万众响应,因此“以民促官”非常管用,有效推动了两国人民交往。

刘迪

日本地方政府压力山大,他们急迫需要通过对外交流突破现状。

改革开放这些年,中国将精力聚焦经济建设。中日双方政府合作,经济合作是主流。同时,此前那些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日本民间力量形成制度,他们作为维系中日关系的桥梁,发挥了历史作用。不仅如此,至今这些团体仍然与中方维系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团体,仍然是维系中日关系的重要力量。

今天我们谈“以民促官”,还要认识今天日本社会的现状。上世纪50至80年代,日本社会尚有“保守”与“革新”之分。那些“革新派”中,很多人热心日中友好。但进入90年代乃至本世纪,日本进入一个全面保守时代,我们是否要改换思维,寻找新的日本“民间”。

“新民间”在哪里?去年秋天,中国政府邀请数百名日本大学生访华一周。这是疫情后中国政府首次邀请日本学生访问中国。这些学生回到日本后都写了访华观感,刊登在日中友协网页上,很值得一读。这次访问他们记住了一个感性中国,既有古老,也有尖端。Z世代以其直接感受构筑了新中国观,他们代表日本“新民间”。

新世代意见领袖在社交媒体中崛起。他们拥有自己的价值观,拒绝政治正确。今天日本年轻世代关心“失去的30年”,关注日元暴跌、数字转型落后、亚洲技术跃进。他们拥有高度的时代感觉,代表日本“新民间”。

在对华态度方面,日本地方显然与中央不同。面对经济衰退,高龄少子化等问题,地方政府压力山大。他们急迫需要通过对外交流突破现状。从这个角度来说,各地方政府也是日本“新民间”。

中国的数字转型、科技进步让中国融入世界中心。中日两国千禧世代、Z世代的互访对话,分享科技进步、企业创新体验,这是中日“新民间”交流的肇始,值得关注。中日“新民间”交流,无疑将丰富中日关系内涵。

猜你喜欢
维系中日关系领袖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领袖风范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民族互嵌村落共同体生成与维系机制研究
是什么维系着婚姻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异质型村庄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实践研究
领袖哲学
平民领袖
小小阀门维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