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4-01-28 13:14周锋
教育界·A 2023年35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摘要】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时因陌生感而失去学习兴趣,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分析了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并据此提出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作者简介:周锋(1983—),男,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要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使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为基础讲解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升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一、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对“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灵活地依据该理念开展教学。这些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只是简单地结合教材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没有将这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会感觉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过于抽象、学习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保障[1]。

(二)教师没有将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

还有一些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过于注重向学生灌输道德与法治知识,没有关注学生能否有效掌握这些知识,也没有帮助学生解开困惑。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对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失去兴趣,也容易讓学生的学习停滞不前,不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理应坚持将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在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重视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究[2]。

(三)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需要补充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进行探究、讨论。在实际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部分教师虽然补充了教学内容,但是这些教学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不具备典型性,无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学生也难以掌握在生活中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技巧,学生的学习质量仍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

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弱,积累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对法律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使学生逐步形成规则意识,明白自己可以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基本权益。

当然,上述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较强,教师需要按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开展教学,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3]。在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与学生讨论其关注的现实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提升教学效果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道德与法治教材包含大量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相关的故事,教材插图的故事也往往是学生生活中会遇到的。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当有效利用教材内容,使教学活动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同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三)发挥育人作用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过于重视讲解学科知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突出,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等得不到有效发展。而在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增强课程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在将教学内容讲清楚、讲透彻的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让学生“心悦诚服接受结论、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真正实现以理服人”,同时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这有利于达成课程育人的目标[4]。

三、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5]。当然,要确保教学情境充分发挥作用,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并设计相关教学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教学案例,在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时,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授这一课的目标应为让学生明白: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自古以来,人类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近百年来的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为了保护地球家园,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人类保护环境的原因,告诉学生不保护环境的后果。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给我们人类提供了什么样的生存条件以及资源吗?大家认为,如果离开地球,我们人类还可以生存下去吗?”在思考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走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流浪地球》等影片的片段,让学生了解如果人类不保护环境,地球会变成什么样。播放视频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可以讲解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明白自己能够如何从生活小事出发保护环境。

(二)提供生活化的教学案例

为了确保学生切实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避免学生因为对教学内容感到陌生而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也应该注重讲解生活化的教学案例。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之余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寻找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合理消费”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提供生活化的教学案例,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在进行教学准备时,教师应当主动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使用零花钱的情况和学生的金钱观,寻找合适的教学案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讲解真实的教学案例,然后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这些问题,明白“根据实际需求合理消费,是拥有健康生活的重要条件”等道理。随后,教师可以组织讨论活动,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合理使用零花钱的方法。为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認识,教师还可以组织“拍卖活动”,让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认为不再需要的物品进行“拍卖”。此外,每名学生会有100元的“拍卖资金”,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参与“拍卖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实践自己的理念,形成合理消费的意识。这样的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

(三)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会得到提升,学生还可以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理应根据生活化教学的理念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认知,做到知行合一。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我们的衣食之源”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种植农产品的流程,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复杂性,明白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在学生了解上述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带领学生种植农作物,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切实感受到食物的来之不易。在学生尝试种植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取一种自己喜爱的农作物,收集与这种农作物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产生种植兴趣。在组织实践活动时,教师要避免过度干预,确保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累生活经验。当然,考虑到小学生可能不了解种植、浇灌等方面的知识,教师需要在学生尝试种植的过程中及时向学生提供帮助,确保学生顺利完成种植任务。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当使课程更加生活化、更具真实性,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要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供生活化的教学案例、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等策略,使小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道德与法治学习,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江燕.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3):43-45.

[2]杨炼荣.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23(13):23-25.

[3]潘柱作.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家长,2023(20):37-39.

[4]陈小燕.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3(16):11-13.

[5]张建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启迪与智慧(中),2021(2):91.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