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育模式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设计

2024-01-27 13:41缪萍萍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缪萍萍

摘 要: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分析”已成为热门话题。“统计学”作为一门处理数据的基础性学科,是经管类各专业重要课程。本文以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为例,分析发现红山学院经管类学生“统计学”课程授课过程中存在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考核方式传统、学生实践能力差、缺乏统计软件训练等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经管类学生的专业背景,提出将实践教学引入“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中,并给出具体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统计学;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经管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4.051

0 引言

统计学的方法和理论被运用到各个学科中,尤其是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对经济现象进行实证分析时,离不开对大量经济数据的定量分析,所以掌握统计学方法至关重要。“统计学”课程理论内容理解起来较难,内容章节较多,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生应偏向于学习统计思维,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思考让学生真正学会处理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发现实际社会现象。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简称红山学院)是一所独立院校,由母体学校南京财经大学创办。办学模式是一种“校中校”的模式,授课教师由自有教师和母体院校教师组成,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延续了母体院校。近几年虽然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但与母体院校相差不大。由于独立院校学生属于本科第二批次录取,和母体院校学生相比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略差,若按照和母体院校相同的教学大纲授课,不太合理。

本文以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为例,结合红山学院统计学课程授课现状及学生特点,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教学目标,分析统计学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教学改革建议。

1 经管类学生统计学教学特点

统计学根据研究方向不同分为数理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偏重于统计理论探索,注重公式推导、演算和理论分析,与数学专业关系密切。应用统计学偏向于对实际数据分析和处理,与其他领域学科联系紧密,是研究各领域具体数量的方法论。应用统计学更加注重运用统计学方法,借助计算机分析处理社会生活中实际数据,揭示数据中的客观规律,实用性较强。

经济和管理类学生要想探索经济数据中所蕴涵的一般性规律,除掌握基本经济学基础理论外,还需掌握通过计算机软件处理数据的方法。经管类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时应该重点学习如何运用统计学方法去解决本专业的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应该弱化对理論知识讲解,避免过多统计公式推导,重点偏向介绍统计方法,适当引入经济类数据进行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助计算机软件分析实际经济数据。

2 红山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红山学院未招收统计学类和数学类专业的学生,“统计学”主要作为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方案及上课模式上延续母体院校,教学大纲基本相似,课程学分为3学分,授课课时为51课时,由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承担相应教学任务。“统计学”理论部分公式演算推导较多,内容晦涩难懂,需要学生事先掌握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数学知识。经管类专业学生大多为文科生,学生反应课程较难,教师会花费较多课时进行知识点讲解和相关基础数学知识的回顾。

统计学内容比较多,课时较为紧张,教师在授课方式上较为传统,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课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师生互动时间较少。授课内容上,教师会对统计学方法原理进行讲解,运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处理实际数据。教师通常会在每章节理论内容上完,利用1~2课时时间以书本案例或者课后习题数据为例,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讲解,软件操作部分所占教学时长较少。受到课时限制和授课内容较多等因素限制,导致重理论轻实践。由于红山学院招生时是本科第二阶段招生,所招收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城市,学生总体学科素养较母体院校来说略差,数学功底较差,上课时会存在理论知识听不懂现象。应结合红山学院学生专业背景及特点,思考如何优化课程方案设计,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

2.2 考核方式传统

红山学院在设置考核方式时,采用“30%的平时成绩”+“70%的期末考试成绩”。平时考核方面主要包括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以机考题库随机抽题形式进行,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操作题三种题型,考试内容包含所学所有章节内容。其中操作题6题,涉及考点较广,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会使用EXCEL软件中的数据分析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涉及到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估计参数区间、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指数的应用等。

由于期末考试范围较广,题库题型较多,考前学生需花较多时间去复习。上机考试同样存在弊端,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会刻意去背题库题目,对于操作题部分,只记统计操作方法的步骤和实验结果,只在乎选项是如何选出来的,不去真正了解统计方法的原理。例如很多学生知道如何通过EXCEL操作结果看p值,知道显著性水平p值小于0.05拒绝原假设,不理解什么是p值,什么是假设检验。对于书本数据会进行软件操作分析,换个数据可能就不知如何处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仅限于书本习题和期末考试题型,没有真正去思考该如何真正运用统计方法。对统计学课程学习认知还停留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阶段,对统计学应用性理解不够深刻。

2.3 学生实践能力较差

红山学院对于经管类学生定位是培养具备本专业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从毕业生去向上来看,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会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在大数据时代,学会处理分析数据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会涉及到对经济数据或者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统计学”课程也是经管类专业学生后续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但多数学生对统计学课程不够重视,对统计方法认识还停留在书本层面,不会进行实际应用,课程结束后很快会忘记,在真正需要使用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数据时,无从下手。

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以外,也应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统计建模大赛、市场调查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这些比赛都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方法。但红山学院学生对学科类竞赛重视程度不够,参与度不高。上课所学统计学知识无法及时应用,学生自然也不会重视,实践能力较差。

2.4 缺乏统计软件的操作训练

数据分析软件有SPSS、STATA、SAS、R、MATLAB、EXCEL等,按照课程要求和期末考核范围要求,仅需要学生掌握EXCEL软件分析数据即可,对于其他数据分析软件课本只进行了简单介绍。统计学课程授课课时较为紧张,采用大班(由2~3个班组成)授课方式,教师在授课时为了完成教学计划,通常采用传统授课模式,即教师通过PPT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针对实验操作部分,教师会以书本案例或者课后习题数据为例,选取EXCEL软件通过多媒体设备对数据进行演示。由于统计学未设置实验室教学,对于实验操作部分,学生只能靠听课方式汲取知识,无法及时进行操作加以巩固。

很明显,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缺乏统计软件操作训练,且所学统计软件较简单。

3 实践教学模式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设计

红山学院“统计学”课程开课班级有会计学、金融学、贸易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结合学院办学特点、学生专业特点,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数据应用分析能力不强,未达到“统计学”教学目标。基于此,提出将“统计学”教学方向倾向于实践应用教学,下面对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提出具体改革建议。

3.1 补充统计学方法,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传统统计学主要研究分析如何通过少量样本数字特征推断总体数字特征。这些统计方法较为基础,方法简单,所用到的变量较少,应用性不广泛。在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经济社会中充斥大量的数据,仅靠“统计学”课本上的统计方法去分析显然不够,需要增加新的教学内容。

由于51课时较为紧张,为了引入新的教学内容,需有选择性压缩课时内容,如按照教学大纲对书本知识进行选择性讲解,压缩对统计学的来源、背景知识等基础知识的讲解,重点讲解统计学方法原理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弱化部分章节复杂公式的推导。利用多余课时时间,增加其他多元统计方法的讲解,如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多元回归、主成分分析等。讲解过程中可选取典型论文,结合论文中所应用的统计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能深刻体会到不同方法对于实际数据的分析应用。数据分析部分的讲解,除了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之外,增加其他统计软件的讲解。通过对知识点的补充,鼓励学生将统计方法应用于本专业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3.2 因材施教,强调学科应用性

对于经管类学生来说,应该重点学习统计学方法,培养统计思维,不必过多纠结书本上数学公式的推导。教师在授课时应根据学生学科背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避免千篇一律。书本上的案例数据时效性较差,教师在讲解统计方法时根据学生的学科背景选取最新案例数据,因材施教,强调学科应用性。例如面对金融专业学生,可以选取货币发行量,贷款额,存款利率等数据进行分析;面对经济学专业学生,可以选取GDP、CPI、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等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分析;面对会计专业学生,可以选取公司财报数据进行案例分析……

在授课时,弱化不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重在讲解各种统计方法的适用范围,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让学生真正掌握数据分析方法处理实际生活数据。

3.3 采用对分课堂的方式教学,多元化教学

传统的统计学教授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一次课程共3个课时,上课时间较长,学生难免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只听不思考的情況。可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完成。此时教师作为一个主导者,首先对章节知识进行总概括,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分析,然后抛出一个实际数据案例,让学生思考该案例应使用何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对案例数据进行分析。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其中,课上所需案例数据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收集,并由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讲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

3.4 布置小组实践作业,创新考核方式

目前课程考核大多是闭卷考试,内容会涉及到公式推导和大量计算,大多数学生会临时抱佛脚,按照老师给的考试重点,通过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考完试后就将知识点抛掷脑后,对统计方法并没有真正掌握,与课程教学目标相悖。可调整部分章节教学方案,增加实践教学,优化考核方式,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具体操作建议如下:

3.4.1 调整部分实践教学方案内容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统计学”课程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章节介绍了统计工作的步骤和重要性,即如何应用问卷进行市场调查,通过调查得到的一手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探索社会一般规律。书本上文字性地表述了问卷如何发放、收集、处理。这部分内容实践性较强,需学生实地调查分析才能深刻体会到统计工作的流程,以及如何分析处理调查数据。但教师在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章节时认为知识点简单,只对概念进行讲解,甚至让学生自主学习。

授课时,可针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章节,增加补充市场调查的部分内容,如介绍小组团队如何通过协同合作,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使用调查方法,设置、发放、搜集问卷,最后处理问卷数据信息,分析数据。

3.4.2 布置小组实践作业,优化期末考核方式

从学生期末考核分数来看,“期末成绩”占70%,为上机闭卷考试,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判断题、操作题等。这种闭卷考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考核学生对书本各章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平时成绩”占30%,由任课老师进行打分,主观性较强。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将课后作业作为平时分打分依据。即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一章节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参照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的要求,让学生3-5人为一小组,自行讨论选择一个社会热点话题进行市场调查,搜集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一次课提交小组调查报告并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具体调查结果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展示)。由学生和老师对该小组的调查分析结果给出加权得分。

为完成作业,学生会进行小组讨论,选取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调查,通过制订调查方案,设置并发放调查问卷,然后收集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最终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在分析调查数据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统计知识分析,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学”的应用性。通过对整个调查工作全程参与,学生能深刻体会统计工作的每一个步骤。实践作业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参加数据分析类的学科竞赛打下基础。

4 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应根据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制订有针对性的统计学教学方案,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制订教学方案时,重点强调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应用性,将实践教学引入经管类“统计学”课堂中。重点培养经管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培养优秀经管类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华婷.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以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04):121123.

[2]谢蕙 .“互联网 +”视域下独立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高教学刊,2020,(02):3739.

[3]殷晶晶,陈欢.“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红山学院为例[J].质量与市场,2021,(20):7072.

[4]何鑫,田丽慧.以打造“金课”为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02):9899.

[5]胡岩.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思考[J].河南教育(高教),2017,(08):106107.

[6]兰冲锋.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9(01):136138+150.

[7]张娟娟,朱芳芳.人工智能背景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对外经贸,2022,(10):150153.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