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4-01-26 23:19汪志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35期
关键词:动画制作教学改革

汪志敏

摘要:动画制作课程作为工科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必修课之一,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在新工科专业建设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大兴之际,尝试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引,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案例设计、课程教案、网课建设、考核方式及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OBE;动画制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35-0130-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时代的进步,促使教育理念的迭代更新,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社会需求。OBE理念作为新时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基于此而对工科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有现实意义,也恰逢其时,动画制作课程的改革便是如此。

1 OBE教育理念概述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 教育理念,又称为成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OBE教育理念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1],兴起于20世纪末的美国,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创新,主要代表人物是Spady(斯派狄),其曾在《基于成果的教育关键问题及答案》中对OBE教育进行过详尽阐述。

近年来,OEB教育理念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在实施中主要分为4步,即预设学习产出、实现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和持续改进学习产出,其中,预设学习产出是核心[2]。

2 动画制作课程落实OBE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2.1 落实OBE教育理念,是新工科专业建设的要求

自我国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后,我国的工程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战略的提出,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继而“新工科”的概念于2017年提出,要求工程教学模式培养需遵循以学生为本,实现工程教学从以教为主到学做贯通的教学模式变迁,必须以成果导向教育(OBE) 理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并且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新工科建设的宗旨之一,强调高校工程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干中学”,这些正与OBE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最终的落脚点和归宿都是要聚焦到“学生能取得什么成果”和“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上来。

2.2 落实OBE教育理念,是工程类专业认证的要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我国于2006年正式启动了工程教育认证试点工作,自2013 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起,标志着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正式拉开帷幕,其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理念是:成果导向、学生中心和持续改进。因此,在OBE理念下的工程教育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4-5]。它要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教学活动三者之间建立起有机的持续改进机制,從而保障教学活动能始终符合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始终支撑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始终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开展工程专业认证的最终目标。

2.3 落实OBE教育理念,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目前,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积累,动画制作课程已经形成了自身特色,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仍然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越发显现与当下的新工科专业发展建设趋势不相符。虽然坚持了学生为主体施教过程,但学生的表现却似乎每况愈下,比如:学生课上听课状态不佳、课堂实践完不成案例效果等。亟待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真正做出一定规模的动画作品,掌握行业和岗位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而OBE教育理念,无疑正好符合这一要求,是当之无愧的选择,虽然具体实施会很难,但却必须去努力尝试与实践。

综上,作为工科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的动画制作课程,实施课程改革、落实OBE教育理念,既是时代要求,也是课程自身建设发展的必然。

3 动画制作课程实施OBE理念教学的改革实践

3.1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开展课程教学的先导,在实施课程的OBE教学改革之初,必须先对大纲进行必要的修订,包括其中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和考核要求等,尤其是课程目标及和各内容章节(或模块)的目标的设定,必须字斟句酌地反复打磨,真正体现OBE的理念特点,以反向设计的思路,结合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建构起课程的全过程目标体系。

对于动画制作课程,根据预期想让学生达到的实际操作水平,将课程的目标定位为:学生在了解一定必须且够用的电脑动画理论基础后,能够独立设计制作简单的多媒体动画广告、宣传片、电子相册等作品。并基于此,课程内容方面也进行重新的规划,不再按传统的教材章节,而是基于软件功能、动画设计制作方法等,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如基本概念与工具、形状补间与传统补间、新版补间、逐帧动画、遮罩动画、路径(引导层)动画、交互动画、音视频控制等。然后,将这些模块重新组织,形成课程新的章节,如表1所示:

3.2 制定授课计划

授课计划是课程教学的进程安排表,是需要在对课程内容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实际的学分和周课时数,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并进行重难点的区分,从而适当调整不同知识内容模块的课时分配上。

张家口学院的授课计划以周为单位进行划分,在动画制作课程中,根据学校关于学期授课要求和课程内容实际,第1周,进行课程说课,同时按大纲进行课程第1~2章内容的介绍;第2~5周,进行课程第3章的教学;第6~8周,进行课程第4章教学,同时安排期中(阶段性)作业;第9~13周,进行课程第5~6章教学;第14~15周,进行课程第7章教学;第16周,开展第8章教学,并进行课程期末综合作业的布置。

3.3 设计教学案例集

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作为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动画制作课程,典型且实用的教学案例无疑是高效教学的重要抓手,而如果能开发建设形成一套体系化的教学案例集,对课程的教学增色不少的。为此,经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在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后,以知识单元为基础,逐步积累开发了一套典型的案例集,形成自主研发的教学资源池,并且在精心挑选下,每个案例都确保在1次课(2~3节)内完成。总体上分为两大类,即基础动画案例和交互动画案例,具体划分如表2所示。

这样,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案例的效果,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种目标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哪儿、学习的结果是什么,自己能做出什么效果。然后,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分析案例的设计思路、角色构成、动画方法及合成技巧等,其中个别环节可以根据课堂进程及学生的实际表现,演示操作给学生示范,让学生体验作品的设计过程。最后,便让学生自主完成案例的实践制作,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收获成功的喜悦、体验其中的成就感。

3.4 完善课程教案

在完成教学案例设计的同时,也同步完成了课程教案的撰写,针对不同的案例以现代高校教案的规范为蓝本,整体教案以课程教学计划为基础,按实际上课进程,从板书设计、重点难点梳理、主要知识点、涉及工具及属性、典型动画案例分析与制作步骤说明等方面进行整理,并且每份教案后还附了课后作业,以辅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练习。

3.5 建设网络课程

为了适当现代高校教育混合式课程教学的特点,本课程也不失时机地建立了网络课程,并且根据课程教学计划的进程,结合教学案例集的建设,尽可能地以成果引导和项目驱动的方式辅助学生的课程学习和自主实践,录制了大量的教学微课视频,其中包括了任务的目标、过程和总结,作为网课任务点,供学生线上学习,以便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和学习效果。

3.6 变革课程考核方式

作为课程学习效果的检验,课程考核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尤为重要。考虑到动画制作课程的特点,并且尽量能够展现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依照学校关于课程考核的相关文件要求,采取“点面结合”的开放性考核形式。即一方面从“点”上要求学生期末完成综合作品的制作,以终结性的“结果”评估学生整个学期对课程的学习成效;另一方面,从“面”上要求学生要注重平时的出勤、课堂实践、阶段作业、网课学习和互动交流等,充分照顾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及阶段学习效果。最终,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40%) 和期末成绩(60%) 两部分构成。

3.7 完善课程思政体系

课程思政对于课程的育人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所有专业课程的重点改革建设方向,动画制作课程经过近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系统化课程思政方案。

首先,经过不断的努力与探索,总结凝练出“案例呈现,贯穿全程,混合施教”的课程思政模式。即将精选的典型课程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教学案例中,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机统一,形成系列化典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同时将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教学案例、教案、教学微视频、案例素材等)上传到网课中,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来完成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如图1所示。

其次,结合所选取的思政元素的分类特点,在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方面提炼概括为“主线引导,多元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即总体上以“家国情怀”为主线,在思政元素的挖掘与选取上多以突出爱党爱国、民族团结、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等为核心,并兼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社会主义法治、科技发展与智能制造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形成多元化共同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最后,根据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单元的融合特点,以及思政案例的分布情况,构建课程思政地图,如图3所示。

显然,本课程的思政建设已经覆盖到整门课程的各个章节,并辐射课程主要知识点,从而实现了贯穿全课程的全程化课程思政教育。

4 结束语

作为专业建设的支撑,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无疑是关键节点,而当今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建设正如火如荼之际,落实好OBE教育理念、实现课程的有效改革,是所有工科专业课程教师的共同愿望。文章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动画制作课程为例,从大纲修订、制定计划、案例设计、完善教案、建设网课、课程思政等方面简单阐述了改革实践,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已初见成效。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更好地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2] 谢群,胡善风.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大学课堂教学多主体评价体系构建[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3,40(2):46-52.

[3] 秦璐,董羽.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J].江苏高教,2022(12):90-94.

[4]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70.

[5] 严金凤.基于OBE理念的“逆向工程” 课程教学改革[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8):16-21.

【通联编辑:谢媛媛】

猜你喜欢
动画制作教学改革
浅谈宫崎骏的动画理念
中职《动画制作》课程微课设计策略
动画制作中后期制作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