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之我见

2024-01-21 02:31
群文天地 2023年6期
关键词:图书数字化智慧

唐 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为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实行免费开放。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新时代图书馆需从传统服务逐渐向个性化服务转型。现如今,在公共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打破传统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形成了基于复合型服务、数字化服务基础上更为高阶的智慧服务。但目前,一些图书馆因场馆设施不健全,服务模式传统滞后,还未全面开启智慧化服务。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基层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对策,这不仅有助于公共图书馆提高技术水平,也有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一、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现状

(一)智慧借还服务

智能借阅和还书服务,主要解决了图书借阅、续借和挂失等问题。近年来,青海省图书馆通过实施开通移动端综合服务系统,打造一站式检索平台,实行资源利用反馈系统,提档升级图书馆综合管理系统,建立图书馆联合目录平台,定制门户网站,全面开启智慧图书馆智能服务。现阶段,省内大多数图书馆都可以在微信小程序和官网平台上注册绑定借阅凭证,但还有一些基层公共图书馆对“卡”的依赖程度仍旧较高,不支持使用微信二维码,还有一些公共图书馆还未开通官方网站。

(二)智慧咨询服务

传统的咨询方式是以询问图书管理员或以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居多。而现如今,热线电话、电子邮件、微信、网站留言区等平台都实现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密切沟通和交流。公共图书馆通过构建网上空间,把图书馆“搬”到读者身边,建起指尖上的“图书馆”。

(三)智慧检索服务

公共图书馆内会摆放检索自助机,也会在官方网站上设置检索的搜索框。可以通过此类途径迅速查找到来自图书馆的公共资源。搜索系统通常使用关键词、书号、出版物、作者名称来进行搜索和分析,系统会根据个人选择的情况,选出所想知道的内容。当前,青海省各级图书馆数字化发展方向就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广大读者提供网络化的服务平台、数字化的服务技术、个性化的服务模式,从而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和检索需求。

(四)智慧空间服务

近年来,图书馆发展逐渐走向多元化和专业化。公共图书馆普遍设有学习、休闲等空间,部分图书馆会根据读者需要提供餐饮服务。例如青海省图书馆有数字图书馆、智慧馆、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数字资源制作中心、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

二、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智慧借还服务未充分利用新兴服务平台

目前,还有部分基层图书馆没有利用好数字化和新媒体资源,未发挥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和手机图书馆等APP 的功能作用。前文中提到过我省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开设了官方网站,但还存在极少数县(区)级图书馆暂未建立官网的情况。据统计,数字化平台使用中大多数用户选择使用文献服务,其中近一半使用咨询服务,而选择借还服务的略少,近五分之一的用户使用专题服务。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向公众发布、推送信息,未能充分发挥出数字化平台智慧借还的作用。例如,西宁市除市图书馆2021 年才投入运营数字馆以外,其他下级图书馆依旧采用读卡方式借阅图书。虽然部分已经更新了电子卡,但总的来说并未深入到智慧服务中。

(二)图书馆高智能化设备普及率低

目前省内大多基层图书馆的网站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仅有场馆介绍、咨询服务等基本信息,有的还存在检索程序不完善、不顺畅的问题,在检索图书时,由于输入和操作不当甚至还会出现页面卡顿的现象。有的检索系统中会直接链接至系统的登录页面,但却没有任何操作提示,也没有在线注册等功能。这些现象说明了基层部分图书馆对于智慧服务开发仍然不够充分,图书馆在信息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而且,图书馆也无法将自身的数十万种资料全部按照标准要求上架到电子预览区。

(三)图书馆空间建设智能程度低

图书馆空间建设中,大多数线下展厅都在重复同样的展览。而线上图书馆没有定期更新主题内容,在线会议室大多是做线下内容的重播,并未合理高效利用资源。3D 空间和虚拟全景图在基层图书馆也因财力物力有限而无法全面实现覆盖。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虚拟空间建设与场馆缺乏直接联系,共享虚拟空间的实现程度较低。

(四)公共图书馆政府经费不足

建设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不仅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支持,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为每本书制作电子地图,到构建一个图书馆综合体,再到搭建起图书资源管理平台,需要政府给予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较为重视,政府部门也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所投入的额度仍然难以满足开支,由于经费紧张,有些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无法实施完善。经费不足从某种程度限制了智慧服务发展,青海省部分地区图书馆仅能够支持借阅服务。放眼全国,部分地区和青海省一样,基层公共图书馆仅能维持基本服务,也就无法谈及智慧服务投入。

三、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对策分析

(一)充分利用新兴服务平台,实现多样化借还服务渠道

数字时代的创新,使它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公共图书馆激励科学、技术和创新进行智能研究,将自主服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相结合,使智能图书馆能够提高服务效率和业务水平。微信、支付宝等APP 用户量大,使用广泛且便利,图书馆可依托此类资源开展智慧服务,同时也可以自己开发出适用的图书馆移动终端,开通网上办理借阅渠道,通过扫描二维码借阅图书,还可以开设图书续借、借阅卡挂失等网上业务窗口,通过实用性强的移动应用程序,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便利。

(二)引进更多智能化设备

第一,在对基层公共图书馆智能装备与数据平台的使用分析时发现,基本都是由图书管理人员对摆放混乱的书籍进行整理,需要通过人工的检查与统计,才能确定图书的归档和摆放,从而出现用时长、效率低等问题。而具有高性能的图书馆智能书架是一套图书实时管理系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在架图书单品级物品识别,通过智能书架即可完成馆藏图书的监控、清点、定位查询、错架统计等,定位精准,检测速度快。第二,可以加大基层图书馆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率,便于入馆读者信息统计、文献借阅管理、图书馆安全管理等。人脸识别系统也可与馆内移动应用程序相结合,后台可掌握读者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在用户信息数据分析基础上,将图书馆的相关信息按分类定向精准推送给用户,根据用户潜在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三)加大智慧空间的建设力度

基层公共图书馆应从实体与虚拟两个方面着手,以提高读者的精神服务供给。首先,通过技术措施提高实体场馆的服务品质,例如可以为电子书教室提供面部识别进场、座位统计和预留服务等,以便更高效地管理场地。另一方面,图书馆应当建立适当的虚拟空间,如开设虚拟电子展览,也可通过连接合适的虚拟空间,将图书馆实体场馆服务与虚拟、创新和移动服务结合起来。

(四)增加经费来源,加大投入

目前,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有一半以上的资金支出都用于购买学术资源,为读者提供各类图书。而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和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应争取到政府部门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以鼓励和吸纳社会企业、个人及团体积极参与公共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构建长效良好的运行机制,拉动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金,为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注入活力。

在新时代文化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已从单纯的读书、学习,转变为“第三空间”。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加快步伐,提高其智能化服务水平,利用先进的数字化设备,打造一个智慧化服务和管理并存的空间,使图书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实现互通互联,创新灵活服务和管理模式,更好地为读者提供高效、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猜你喜欢
图书数字化智慧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图书推荐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数字化制胜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