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走流年羽毛扇

2024-01-11 10:10
农家书屋 2023年12期
关键词:羽扇三河扇子

羽毛扇是我国传统工艺品,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明文震亨《长物志》卷七:“扇,羽扇最古。”“扇”字从“羽”也证明了扇子大家族中,以羽扇的出现为最早。过去,只有大户之家才能拥有。古代皇帝用雉羽制作长柄羽扇作为出行仪仗,以显示王者的高贵权威,后历朝沿袭不衰,直到清代。

我的家乡安徽肥西三河镇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三河乃是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相交之地,周边航道丰富,船行之地,必有中转港口。其中,三河港最为著名,自古即为巢湖西岸著名码头、商埠。清代李鸿章家族经营的小客轮,就是由三河港经巢湖驶往合肥、巢县芜湖等地。

内外水系丰富,给家禽生长带来了极大便利,麻黄鸡、麻鸭、皖西白鹅体态肥硕,羽毛色泽丰富、油亮。勤劳的三河人民利用这些资源,发展家禽业,羽毛制品历来丰富,羽毛扇便是其中之一。外销的羽毛扇,都是经由三河港运出。江淮一带,家有一柄三河羽毛扇,是非常荣光的事。

据《唐风》记载:“羽扇风缓而凉,病弱者用之,亦不伤风感冒,孕妇尤为适宜。”羽毛乃轻巧之物,扇出徐徐轻风,尤其适合年老体弱、孕妇。在我小时候,每次随母亲出门“吃喜蛋”,母亲在一篮红糖、鸡蛋里,总会备上一把羽毛扇,扇柄还特地染一点红色。而产妇也总会开心接到手,喜上眉梢地摇上一摇,表示谢意。

另有传说,羽毛扇是智慧和才干的象征。当下人最熟悉的莫过于宋朝大文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风流倜傥的周瑜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据说,诸葛孔明羽扇上的羽毛出自仙鸟身上。每遇到难题,摇摇扇子,计策自然就来。

赠人羽毛扇在三河一直流传,它已拥有两重意义:一重实用,驱蚊纳凉,遮阴蔽日;另一重则是作为礼物,用于人情往来,蕴含祝福。

在1956年,三河镇创办了“三河羽毛扇厂”,1983年改为“三河羽毛工艺制品厂”,产品由原来的几种增加到十几种,产量和质量有了极大提高。1981年,参加轻工部召开的全国羽毛扇工艺评展会,榮获四等奖。1982年,获安徽省轻工业产品一等奖。1985年有职工133人,固定资产10.1万元,年产羽毛扇17万把,不仅销往国内各省市,而且出口美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这在当时算得上翘楚。

但是,传统工艺常被新兴产品所代替,随着电扇、空调的普及,三河羽毛扇的销量一度停滞。然而三河有能人——丁政权,他不仅将羽毛扇产业传承下来,还将1991年倒闭的三河羽毛扇厂的老手艺人组织起来,在原有的传统技艺上,对羽毛扇进行创新。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又解决了传统产品生存艰难的问题。现在的羽毛扇,在保持其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还将扇子进行了艺术化处理,包括造型和用材,让羽毛扇在家庭或重要场所具有观赏和装饰效果。比如,传统的羽毛扇用的是鹅毛,现在三河的传承人们用鹰羽、雕羽来制扇,整个扇形很有气魄。

一柄羽毛扇,至少11根羽毛,看起来似乎不复杂。但是,一柄扇子做下来至少有13道工序。每一根羽毛在制扇前还要在开水里煮一个小时。羽轴所含的蛋白质很高,如果不充分煮沸,羽毛将会有异味。在羽轴的最后捆扎中,还要再过一遍沸水,将羽轴软化才能进行。

三河街并不大,一条条磨光的青石板路记载着随风的过往。两边的商家基本是前店后坊。闲时,总会有一些孩童和老人聚在店里,一边陪着街坊艺人,一边谈论家长里短。

丁政权带领的老手艺人,一年下来制作十几万把羽毛扇,每把扇子都是手工制作而成。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皖云青”羽毛扇先后获得安徽省著名商标和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荣誉。2007年,被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令人欣慰的是,三河羽毛扇并不存在生存困难的问题,尤其到夏季更是供不应求。

每至夏天,我们三河古镇的廊桥、巷道、戏台下,羽扇轻摇处,遍是纳凉人。

(周芳)

猜你喜欢
羽扇三河扇子
咏梨花
三河羽扇
诸葛羽扇
这些都是扇子吗
编辑部的故事
糖?扇子
扇子
三河闸淹没式堰流水位流量关系初探
陈玉成与三河战役
太平军三河大捷的指挥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