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七桂塘社区失序空间评价与更新策略研究

2023-12-28 02:12卢芷莹区丹林钟思雨明源渊顾大治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失序集市商业

卢芷莹,区丹林,王 琦,钟思雨,明源渊,顾大治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合肥 230601)

中国城镇化在21世纪初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然而城市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出现了非理性的拓展现象,旧城的可建设用地接近饱和,空间价值和使用方式迫切需要重新定义和探究。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质量、重协调、重存量、重特色、重生态、重治理”六大原则指导下,城市进入了以更新为主要任务的存量发展新时代[1]。

在20世纪80至90年代,为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依托社区街道面向社会开放的零售商业兴起,居民在此聚集进行消费、社交等活动。随着经济发展,零售商业逐渐形成城市集市或农贸市场,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成为居民日常生活和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21世纪初,网络购物和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带来社会生活和消费习惯的巨大变革,集市型社区在多种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现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失序现象,对社区产生消极影响,也连锁影响着地区经济活力[2]。

社区空间失序现象受多方因素的综合影响,多元素的注入加剧社区的失序水平,也增大了识别空间质量和社区痛点的难度。通过构建集市型社区失序空间评价体系,对失序因素进行数据量化评估并发掘社区的重要失序因素,平衡社区商业、公共、交通、居住4种功能空间的需求。以合肥市七桂塘社区为例,运用集市型社区失序空间评价体系对社区空间失序现象进行评价,从精细化城市设计角度提出社区优化更新策略。本研究有利于老城集市型社区活力重塑、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及社会关系网格重构,为集市型社区空间痛点识别提供参考,并为存量背景下社区更新设计提供经验。

1 集市型社区特征与空间失序

1.1 集市型社区空间特征

传统集市是周期性的商业场所,以农产品、生鲜、日杂等交易为主,经济属性突出。部分集市与城市特色和历史传统结合,为商业与文化活动提供物质空间和交往平台。城市的传统集市正走向衰退,人群需求与消费习惯的改变使菜市场、超市、商业街、综合体逐渐取代传统集市的商业地位[3]。在存量时代,城市空间向多功能化、复合化、全方位化演进,新型集市是传统集市在城市更新语境下的“二次开发”,多元化的新集市将成为城市的活化因子,并在复苏城市记忆、提升生活品质、激发商业活力上发挥重要作用[4]。

图1 集市型社区功能空间

本文研究的集市型社区位于城市建成区内,集市空间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在居住区中,强调商业空间、公共空间、交通空间和居住空间多功能并存的复合空间(图1),具有经济、社会与文化属性[5]。社区商业可在服务半径内为居民提供商品交换、公共活动和文化交往的功能。在满足15 min生活圈的建设需求上,更多的集市尝试与周边商圈、文体公园、建筑景观结合,形成外向的、多功能的、富有人情味的商业形式[6]。

1.2 空间失序理论

空间失序理论最早运用于脑部医学研究,主要研究人的视觉功能在空间认知方面的紊乱[7]。后来,这个理论在城市地理研究中发展,开始关注能被人感知与识别到的、混乱无序的空间现象[8]。在目前国内的研究中,空间失序理论着重探索空间失序现象的产生原因、表现和空间失序程度,其中空间失序可以分为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层面:物理环境失序体现在实体空间,如破败的街道景象、杂乱的建筑外立面等;社会环境失序主要指经济、人群或文化等方面的失序,如人口结构失衡、商业衰败等[9]。集市型社区由于其功能复合、人口多样化的特征,空间失序风险较高,往往难以辨别失序的关键因素。

2 集市型社区失序空间评价体系构建

空间失序解读为可感知、偏负面、无秩序的城市意向。传统评价将主观的空间认知分解为社会与物理环境因素,通过社会、经济、行为、空间等可量化因子得出分析结果。对于小尺度社区,部分指标过于宽泛,各项计算结果区分度不高,不利于发掘问题。此外,集市型社区的商业、公共、交通与居住功能在空间上分区较为明确,其失序空间影响因素相互具有独立性,若能分类定义与识别四类空间的失序因素,将有助于后期社区更新的优先识别。然而现有研究中,少有前例从空间性质出发分类探讨空间失序因素,因而构建基于空间性质分类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1 基于空间失序理念的评价体系

基于问题导向原则、层级传导原则[10]、方法统筹原则、量化可行原则[11],本文参考现有的社区与街道的失序空间评价指标成果,通过网络数据分析、实地调研、问卷访谈获取评价数据,建立3个层级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为保证指标能准确、综合地反映现实空间问题并提升科学性和针对性,各项指标基于多位专家和市民的打分评价,经过筛选,将指标层控制在39个。总结相关文献的评价指标,将失序空间影响因子归纳为空间秩序因素、空间活力因素、空间品质因素3个方面,定为一级指标。其中,空间秩序因素关注与商业、环境、道路、住区失序有关的4个二级指标,各项二级指标包含的3~4条最具代表性的失序因子作为三级指标,以反映此类空间的失序水平。空间活力因素关注商业活动与人群交流空间的动态数据,反映社区的活力程度,是社区空间从失序走向品质的关键要素。空间品质因素关注优化社区、提升活动体验等要素,强调社区历史风貌保护与地方特色挖掘,考察各类配套设施的分布与密度、街道空间使用灵活度与活动丰富度、居住空间的质量。

2.2 评价模型建立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多准则决策方法,以量化科学的手段将感性的决策数学化,比较所有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并排序,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以应对复杂决策问题[12],以下是利用AHP建立集市型失序空间评价体系的具体步骤。

首先构建AHP结构模型。目标层(X)为集市型社区失序空间评价,设置3个准则层(A)、12个子准则层(B)、39个指标层(C)。其次进行矩阵判断与一致性检验。自准则层以下,指标间两两互相进行对比,以1—9的量化值衡量重要性,并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13]。最后是权重确定与结果应用。根据评价模型,利用Yaahp软件得出集市型社区失序空间评价体系各级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依照评价体系,对周边的社区数据取样,由专家选取典型的活力社区、品质社区作为社区等级参照标准,将两类社区的评分结果设定为临界值Ⅰ、临界值Ⅱ[14]。该临界值的确定受社区数据库的影响,当数据量越大、覆盖的社区品质类型越广,临界值的设定越精准。当目标社区的评价分值低于临界值Ⅰ时,社区失序程度较高,更需关注社区空间失序因素的改善;当目标社区的评价分值位于临界值Ⅰ和临界值Ⅱ之间时,社区处于活力重塑时期,需关注空间活力因素的提升;当目标社区的评价分值高于临界值Ⅱ时,社区的秩序性强,处于品质社区阶段(图2)。

表1 集市型社区失序空间评价指标权重体系

续表1

3 合肥七桂塘社区空间失序评价

图2 社区等级参考标准

3.1 七桂塘社区现状

七桂塘社区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人民路,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内有合肥第1条步行商业街(图3)。2013年,七桂塘片区改造工程将合肥文化元素置入街道空间,原菜市场升级改造,社区违建基本解决。2014年,为改善居民小区居住环境,庐阳区将周边社区改造列为重点项目。直至2022年,七桂塘社区不断升级改造后的空间整体秩序改善,其中集中力度改造的商业空间秩序感良好,但社区空间品质仍待提升,表现为公共和住区环境品质一般,对人居环境的质量、社区发展潜力造成负面影响(图4)。

3.2 基于评价体系的失序空间探究

基于评价体系设置调查问卷,调研对象包括商贩、旅客、居民等,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3份,去除无效问卷,共统计141份问卷结果,采用Excel进行统计和分析。用1—5五个等级评分反映居民对评价指标的态度,其中,I为有效评分数据的平均分值(表2)。

图3 七桂塘社区场地区位

图4 七桂塘社区功能空间现状

七桂塘社区的评价总分为3.1075,对应“空间秩序一般”,准则层评分由高到低排序为:空间活力因素(3.3057)、空间秩序因素(3.0590)、空间品质因素(2.9083)。子准则层的评分中,商业失序因素(3.8206)、商业经营(3.7112)、住区失序因素(3.6951)达到“空间秩序较好”水平,环境失序因素(2.3222)、住区环境(2.3279)“空间秩序较差”,其余指标均处于“空间秩序一般”水平(表3)。

表2 评价语义分段表

由图5(a)可知,七桂塘社区是处于活跃外向状态的活力社区。经过多次整改,社区的商业氛围良好,三孝口商圈激发了社区活力,七桂塘菜市场延续了城市传统市井文化,社区趋于开放,利于吸引周边人流,从而进一步带动社区商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商业发展的同时,铺面管理松散、公共空间占用、人流激增也为社区带来失序隐患。公共环境和住区环境方面,空间环境建设、品质空间打造缺位构成了社区主要的失序因素,七桂塘社区绿化严重缺少,休憩与活动设施匮乏,无法形成高质量的社区活动场所,也抑制邻里关系的发展。

表3 七桂塘社区失序空间评价结果

图5 七桂塘社区二级指标评分结果

由图5(b)可知,人群活动为空间活力的薄弱环节,人口情况、交通可达性情况一般,反映了社区环境衰败带来的居民活动积极性下降、高素质人口流失等,具体体现在七桂塘社区的活动空间密度不高,空间利用率低,社区人口呈老龄化趋势,购物人群固化,难以吸引年轻群体,老城区道路情况与需求存在差距,交通可达性差等,阻碍社区的品质提升。

由图5(c)可知,空间品质因素在3个准则层中得分最低,与社区处于活力社区阶段的情况相符。空间品质因素中历史风貌保护欠缺、设施配置不足、住区环境较差等反映了社区在环境打造、体验提升方面的缺位。七桂塘作为合肥第1条商业步行街,既未能充分利用历史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又因设施老旧难以与新建商业综合体竞争,加之长期重视商业功能而忽略居住与公共空间维护,空间品质下降。长此以往,不论是商业空间还是居住社区,都难以维持其优势地位。

由此可见,社区商业在基础发展阶段,商业空间与居住空间可产生互相的正向激励作用。商业活动为社区提供便利、激发活力;社区为商业活动提供稳定的人流和客源,促进商业繁荣。然而,当商业进一步发展时,人流激增、未经合理规划的商业活动逐渐侵占社区空间,商业反过来抑制住区环境的提升和品质空间的打造。因此,集市型社区建设应把握好商业活动与住区环境的平衡关系,关注使用人群的现实需求,在消除失序因素、激发活力因素的基础上,追求社区品质提升。

4 基于空间失序理论的集市型社区更新策略

总结4种空间类型的主要失序现象,参考国内外的商业、公共、交通、居住空间改造经验(表4),提出集市型社区在空间失序理论下的城市更新策略。

表4 社区更新策略与案例

4.1 商业空间更新策略:商业界面规范与业态丰富

传统集市常面临店面杂乱、侵占公共空间等问题,目标群体单一,服务范围局限,竞争力较弱。七桂塘社区的业态包含餐饮、生鲜、服饰等,以底层的临街商铺和菜市场、小型商场为主。社区商业可在以下方面提升:

1) 底层的临街商业界面需与周边环境和城市特色相协调,考虑建筑材质、立面打造、色彩与灯光、招牌设计等,营造有韵律而视觉多元化商业界面[15];

2) 明确商业与公共空间的界限,限制商业行为占用公共街道,在不影响通行、 “三限”(限制时段、限制地点、限制音量与灯光)的前提下,在预设空间内鼓励户外商业设施的发展;

3) 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业态的基础上,引入创新多元的店铺类型,增加商业模式的层次,如在菜市场引入社区农场和熟食加工店铺,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商业活动中来,同时促进原驻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项目的提升与开发。

4.2 公共空间更新策略:时空共享与街区品质提升

七桂塘社区存在广场闲置、绿化不足、公共设施匮乏、布局混乱等问题,公共空间的环境改善有以下策略:

1) 做好社区活动群体精准画像与需求定位,形成以集市为中心、逐级开放的共享空间。采用时空共享的弹性管理模式,提供促进多方群体互动的场所,营造安全、活力、有归属感的开放社区;

2) 以公共空间为重心建设绿色社区,打造立体空间连通的社区景观,并可结合节能、娱乐等设施设置绿色的健康空间;

3) 结合节点营造停留空间,增加休闲与社交空间的面积,恢复公共空间的社会交往功能,做好动静分区。历史街区还可以将节点与文化展示功能结合,让街道成为展示城市面貌、文化历史、社交娱乐的载体。

4.3 交通空间更新策略:路权分配与静态交通

在七桂塘社区中,人民巷片区商业聚集,交通情况复杂,常有人车混行、停车占道的现象;步行空间被不规范的商业与交通行为挤压,过街时有车辆穿梭而过,存在安全隐患,改进策略如下:

1) 平衡路权分配,人车分流,行人优先。在道路交叉口设置路障,避免违规车辆驶入,区域内车辆限速限流;

2) 提升步行体验,规范占道行为。通过铺装设计打造连续的步行空间,设计通行与休闲双流线,让休闲流线穿越更多社区节点,增加行人停留时间,并建设安全、便利的过街设施,形成社区内轻松、舒适的步行氛围;

3) 规划停车空间,利用社区空地设置共享停车设施,日间开放外来车辆停放服务,并结合街道增设非机动车停放场地,规范停车行为。

4.4 居住空间更新策略:以人为本与品质提升

老旧社区的住房适老化设计匮乏、住房品质不高、建筑环境视觉失序的问题亟待解决,改进策略如下:

1) 深入研究社区居民的人群分布、行为模式和出行特征,进行以需求为导向的微更新,如老人的安全辅助设计、电梯加建、公租房抽疏等;

2) 提升住房品质,翻新外立面,可引入垂直绿化、规范空调机位摆放并以格栅装饰、清理外露管线、重刷建筑表皮等;

3) 引入绿色建筑技术,利用太阳能、建设绿色屋顶、更换隔声隔热的窗扇玻璃材质等,用科技手段改善居住体验。

4.5 社区管理提升策略:制度更新与多方共建

集市型社区的良好运转离不开政府、市场和民众的多方参与。政府从宏观角度的运行规范和控制、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民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共同构成了社区管理体系的基础。随着社区发展,社区管理也应不断升级:

1) 制定长效的监督管理制度,由居民、街道办事处、公安系统组成社区的三级监管网络。多方参与有利于提升社区治安水平,增加居民对于社区保护的参与度;

2) 构建街道的数据库,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等手段,实时监测街道动态、人流量等数据信息,为更新决策制度、公共服务升级等提供数据支撑。部分数据可有条件对市民开放,便于居民实时了解道路交通、人流现状等信息,调整出行策略与计划日程。

5 结束语

随着城市更新步入存量时代,集市型社区空间既要承担满足居民需求的责任,也要追求面向城市群体的公共服务品质的提高。功能的复杂化、人群的多样化、需求的多元化不仅加剧了社区的失序水平,也增大了空间问题辨识难度。本文以合肥市七桂塘社区为例,针对微观尺度的社区空间进行评估,通过数据量化得出结论,发掘各功能空间失序的核心问题。在自上而下的更新设计中,同样需要多角度的量化分析,新时代的社区更新也将通过更全面的量化评估结果,得出更具系统性、针对性、指导性的精细化更新策略。

猜你喜欢
失序集市商业
越控制,越失序
越控制越失序
热闹的集市
探访于山“相亲集市”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在失序中选择
在失序中选择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