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林业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2023-12-19 01:01任炜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9期
关键词:甘肃省可持续发展

任炜

任 炜.甘肃省林业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J].南方农业,2023,17(18):-236.

摘 要 林业生态保护在甘肃省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为了给甘肃省林业生态保护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阐述了甘肃省林业生态保护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甘肃省林业生态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科技创新与技术支持;政策法规与管理体制改革;借助网络途径,强化民众林业生态保护意识”等推动甘肃省林业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林业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S718.5;F326.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8.075

林业是甘肃省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功能。然而,长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甘肃省林业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小的挑战。为了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旨在探讨甘肃省林业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通过分析现状和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关的发展路径,以期为甘肃省林业生态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 甘肃省林业生态保护发展现状

1.1 甘肃省林业资源概况

甘肃省地处中国的西北部,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总面积42.58万km2,地域辽阔,拥有丰富多样的林业资源。截至2020年底,甘肃省拥有广泛的国有林地,总面积达到475.66万hm2。其中,乔木林地243.06万hm2,约占总面积的51.10%;竹林地0.90 hm2,面积相对较小,占比为0.000 019%;灌木林地则占据212.71万hm2,占总面积的44.72%;其他林地19.89万hm2,占比为4.18%。这些国有林地主要分布在甘南州、武威市、陇南市和酒泉市等地[1]。甘肃省也积极推动人工林资源的发展,通过植树造林和抚育管理等措施,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已达到126.56万hm2。这为木材、竹材等林产品的供应提供了可靠基础。

1.2 林业生态保护现状

当前,甘肃省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变化、资源开发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都对林业生态保护造成了影响。1)甘肃省的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包括高山、草原、戈壁、河谷等多种地貌类型。这些不同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植被分布和土壤特性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制定不同的生态保护策略。一些地区的天然森林面临着过度采伐、非法砍伐等问题,导致森林退化和生态系统失衡。2)气候变化对林业生态保护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甘肃省的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降水不足、干旱频发等极端气候事件,这对植被生长和水资源供应构成了威胁。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重构,影响物种分布和生态链的稳定性。3)资源开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林业生态保护,如森林砍伐、野生动植物走私、矿产开采和水资源开发等。这些活动可能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境破坏、生态系统崩溃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为保护林业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推动可持续资源利用,加大执法力度,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等,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利益,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甘肃省林业生态环境问题

甘肃省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其林业生态环境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对地区的生态平衡产生了影响,还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是一个主要问题。甘肃省的一部分地区位于干旱带,气候条件相对恶劣,土地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过度放牧等活动导致了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生态系统受损。2)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另一个重要问题。甘肃省是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业的扩张,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受到威胁,一些珍稀物种濒临灭绝。这不仅损害了生态平衡,也影响了生态旅游和科学研究的发展。3)水资源问题也对甘肃省的林业生态环境构成威胁。气候变化和过度抽取地下水资源导致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紧缺。这不仅对植被生长和生态系统的恢复产生了负面影响,还限制了农业和林业的发展。4)生态保护政策和法规的不完善也是一个问题。如表1所示,尽管甘肃省已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用于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但实际的执行和监管存在不足,导致一些生态环境违规行为难以有效遏制[2]。

3 甘肃省林业生态保护路径研究

3.1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甘肃省的林业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1)林业资源作为自然资本,为甘肃省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木材、竹材、野生药材等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业,以及生态旅游产业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2)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从而威胁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3]。

发展生态旅游业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一种有效方式。甘肃省内的祁连山区域,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天然的生态旅游胜地。通过开发和推广生态旅游,可以吸引游客前来欣赏自然美景,同时创造就业机会,为当地居民提供可持续的经济收入。此外,发展林业生态产业也是协调发展的一部分。加强林产品的深加工,推动木材加工、竹编制品制作等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还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负担。

要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体制,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加强资源管理,支持生态友好型企业的发展。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推动可持續发展理念的普及和实践,共同为甘肃省的林业生态保护和经济繁荣贡献力量。

3.2 科技创新与技术支持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和管理甘肃省的林地资源。这项技术可以帮助从业人员识别林地的变化,监测植被健康状况,追踪野生动物迁徙等,从而更好地推动林业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GIS和遥感技术在覆盖了甘肃省景泰县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北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并在该体系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4-5]。

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数字化林业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管理的高效协同。近年来,甘肃省林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西北地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典范。甘肃林业网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获取甘肃省林业信息和办理林业政务的主要渠道。全省林业行政审批已全部实现线上处理,网上办公、远程会议已经成为工作的常态。各项关键任务都有专门的网页栏目,包括局长信箱和林业专家在线等互动平台,每年平均回复网民咨询超过500次。网站每年发布信息超过1万条,总点击量已超过3 000万次,已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国林业十佳网站。同时,还创建了“甘肃林业”的微信和微博公众号,每年发布信息超过200条,关注人数已超过1 000万。

3.3 政策法规与管理体制改革

甘肃省在林业生态保护方面,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和改革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不同地区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会因地制宜,以满足当地的特殊需求。近几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相继印发了多项重要文件,包括《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2023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以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祁连山区域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改革是甘肃省生态保护的一个亮点。该地区被列为国家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区域,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而备受关注。甘肃省人民政府加强了对祁连山区的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包括禁止乱砍滥伐、保护野生动植物、限制污染排放等[6]。

保护林业生态甘肃省还需要建立健全林地权属、管理、监管和保护体系,推动编制全面的林地利用规划,确保土地使用合理。同时要支持农民和合作社积极参与林地管护,提供技术培训和经济激励,鼓励他们加入生态修复和林地保护的队伍。政府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法律意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确保森林资源的合法权益。此外,要建立信息化监管系统,加强对林地的监控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行为。推动林地的多功能利用,促进生态旅游和生态产业的发展,以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3.4 借助网络途径,强化民众林业生态保护意识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和社会互动的重要平台,也为林业生态保护意识的强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工具。借助网络途径,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更加高效地宣传林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引导民众参与生态保护工作,推动林业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利用互联网,政府部门可以建立多样化的宣传平台,包括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程序等,以覆盖不同年龄和兴趣的用户群体。这些平台可以定期发布关于林业生态保护的信息、新闻、教育资料和活动通知,将生态保护的理念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

为吸引民众的兴趣,政府可以采用创新的宣传方式,例如制作生动的宣传视频、互动式网页应用程序、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体验等。这些新颖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年轻一代,激发他们的环保热情。利用网络平台,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开发教育性的游戏和应用软件,让民众在娱乐的同时学习有关林業生态保护的知识。例如模拟森林管理和生态平衡维护的游戏,增强民众对林业生态的了解和关注。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政府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实现与民众的直接互动,回答问题、解释政策、倾听民意,从而增强民众的参与感和信任度。利用在线平台,政府可以发起众筹和在线生态项目,让民众直接参与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例如支付宝中的蚂蚁森林项目。这样的项目不仅提供经费支持,还将林业生态保护融入日常生活,强化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4 结语

林业资源承载着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多重责任。甘肃省虽然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甘肃省的林业生态保护需要多方合作,政府、社会、企业和公众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科技创新、政策完善、社会参与和教育宣传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生态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可以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保护理念,引导更多人参与其中。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有信心实现甘肃省林业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绿色家园留下宝贵的遗产。

参考文献:

[1] 张卫军,翟剑.甘肃省林业产业中林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6):140-142.

[2] 吕霞.《甘肃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台[N].甘肃经济日报,2021-12-09(1).

[3] 刘建超.论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甘肃省为例[J].山西农经,2022(6):122-124.

[4] 席忠诚,畅杰.新时期林业科技创新策略探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6):74-77.

[5] 洪家宜,安琪.绿色长城 守望“三北”: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J].地球,2021(2):32-39.

[6] 王有盛,张晶.加强林业生态保护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乡村科技,2022,13(3):82-84.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甘肃省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发布第3号总林长令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