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12-19 22:27韩丽英丁丽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9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绿色食品

韩丽英 丁丽

韩丽英,丁 丽.石嘴山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18):-171.

摘 要 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对石嘴山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包括持续推进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与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宣传力度。

关键词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8.054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为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立足资源优势,坚持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拓市场、活流通,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逐步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品牌建设稳步推进、科技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形成以绿色食品产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1 发展现状

1.1 基本情况

1)截至目前,石嘴山全市年营业收入百万元以上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达到111家,总产值达34亿元、同比增长16%;产值5 000万元以上绿色食品加工企业3家、超亿元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2家,认定自治区级龙头企业51家;开展了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评星定级活动,评定四星级绿色食品加工企业3家。2)打响了“珍硒石嘴山”区域公用品牌,培育超娃富硒大米、昊帅富硒大米等富硒单品品牌13个,宁夏实民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宁夏宁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2家企业的产品(富硒面粉、富硒肉羊)获得富硒农产品方圆认证。平罗县高仁乐海山西瓜专业合作社、宁夏嘉禾花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惠农区方歌农庄3家绿色食品企业喜获“全国四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园区)”称号。3)丁大头食用油、通福香大米、周福乐食用油等20个农产品品牌入选宁夏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目录。“惠农枸杞”“惠农脱水蔬菜”“平罗沙漠西瓜”“石嘴山越夏番茄”“石嘴山架豆种子”等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武口小公鸡”“黄渠桥羊羔肉”“李岗西甜瓜”“沙湖大鱼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西夏碧草洲”“马兰花”“宁禾谷”“昊帅”农产品荣获全国金质产品奖和全国优质产品奖;“黄渠桥羊羔肉”、“盈夏红”西红柿、“八大庄”葡萄、“宁农红翔”葱、“乐海山”沙漠西瓜和“庙庙湖西瓜”等品牌引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培育“两品一标”农产品46个。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和网格化监管模式,主要农产品农(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98%以上,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農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1.2 主要成效

1.2.1 绿色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围绕国家农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聚焦畜牧、瓜菜、枸杞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提升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和水平明显提升。1)创建自治区级全域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8个、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5个、自治区级优质绿色农产品标准化基地5个、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电子合格证试点41个、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及农产品出口标准化基地2个,生产面积达2 013 hm2,总产量19.28万t,实现经济收入64 815万元。2)坚持“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完善种养技术标准33个,因地制宜制定大葱、螺旋藻、枸杞、脱水蔬菜等6个品牌产品标准体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逐步提高。3)宁夏超娃米业有限公司、平罗县高仁乐海山西瓜专业合作社等4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试点生产经营主体,为提高全市农业标准化水平和农产品品质,助力农业产业升级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2 绿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广喷灌、滴灌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技术,实现了农作物产量高、品质优、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广“三池两坝”尾水循环利用、“菜鱼共生”“稻渔”“稻蟹”绿色综合种养等绿色生态养殖模式[1];持续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业清洁生产,全市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分别为40.77%、40.57%,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持续负增长;实施农作物秸秆灭茬、深翻还田等综合利用项目,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75%,农药等包装废弃物回收率80%以上[1]。

1.2.3 绿色食品品牌不断增多

推进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培育提升绿色食品品牌,推进农业由销售初级农产品向销售深加工特色产品转变。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持续提升“珍硒石嘴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黄渠桥羊羔肉”等地理标志农产品知名度,着力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升产品品牌价值上下功夫,推动标准化与品牌创建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品牌建设进程。认证(定)了绿色农产品品牌52个。惠农区燕子墩乡简泉村、平罗县宝丰镇吴家湾村获得国家首批天然富硒土地认定,惠农区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认定为自治区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惠农区李岗村西瓜”“惠农区李岗村甜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熊十三甜瓜”“熊十三西红柿”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华泰农的迟菜心、西红柿获得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黄渠桥羊羔肉”连续2年实施了国家地理保护农产品工程项目。

1.2.4 绿色产品多元化发展

随着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大,石嘴山市具备研发能力的食品加工企业开始探索开发健康安全、营养方便的功能性食品、个性化食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方向越来越宽,呈多元化发展势头。全市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不断丰富,种植业产品以面粉、食用油、大米、枸杞、葡萄酒、蔬菜及水果等为主。牛羊肉以生鲜冻品为主,部分分割包装冷鲜肉依托冷链销售到全国各地。果蔬产品多以预冷保鲜为主,少部分果蔬加工成脱水蔬菜出口国外。迟菜心、芥蓝等高品质蔬菜直供港澳。“三零”技术种植的樱桃番茄、水果黄瓜直供北上广一线商超。玫瑰花制成花茶、花饼、花酱、花糖、化妆品,葡萄、枸杞和其他绿色食品制成果干、果汁、果酒及各类休闲食品,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1.2.5 绿色食品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提升行动,惠农区绿色食品加工科技创业园区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项目,争取到4 000万元的项目资金。实施10个绿色食品加工重点项目,争取到13个自治区级农产品加工装备改造升级项目,实施了东永固村枸杞产业基地扩建等项目,举办“粽情端午相约银河”黄河文化旅游节等乡村文旅品牌活动,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力[1]。

1.2.6 绿色食品品牌公信力逐步提升

以绿色食品标志为质量证明标志,获证产品具有了“安全、优质”的特性,让消费者能够放心选购。绿色食品已全面建立和实施了以企业年度检查、产品质量抽检、标志市场監察、质量安全预警、监管信息通报等5项制度为核心的证后监管制度体系。大力加强对绿色食品的证后监管,对认证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质量开展随机监督抽检,抽检合格率100%。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控制、投入品使用、标准化生产等重点环节及市场上用标规范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处理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农产品认证标志行为,有效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认证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公信力逐步提升。

1.2.7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逐步健全

石嘴山市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施从生产、收获、加工、流通全过程质量监管,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投入品严格管控、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保证了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全市建成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1个、县(区)级农产品检测中心2个、农(兽)药残留检测点60个,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覆盖。各县(区)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有85家农资经营主体、596个种养基地接入自治区农业投入品在线监管系统。

2 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加工脱节,优质原料不足

企业生产标准化体系不完善,在种养基地建设、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环节没有统一的标准,致使企业内部及同行业企业之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2]。与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配套的原料生产或供给基地不足,生产与加工脱节。例如,当地绿色油料作物、粮食作物生产基地很少,油料、粮食加工企业绿色原料订单难求。

2.2 加工主体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石嘴山市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多属于中小企业,加工能力普遍较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3]。虽然优质稻米、枸杞、绿壳鸡蛋在外省频频获奖,但是因为产能低不能达到持续供应的目的,也因为产量小而不能占领高端市场。中小企业和家庭作坊多,以初级加工、粗放管理为主,由于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技术研发能力薄弱,低端同质化产品多,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少、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装备落后,在精深加工方面缺乏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缺乏能够引领市场消费新潮流的绿色食品[4]。如石嘴山市果蔬产业90%以上以预冷保鲜销售为主,个性化、保健型加工产品较少。在人才吸引和培养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绿色食品深加工、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匮乏。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职工学历大都在大专及以下,绿色食品品牌策划和品牌创意滞后,依靠科技研发、品牌效应带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

部分绿色食品管理部门重认证轻监管,放松了对已经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许可生产基地的跟踪监测、监督检查和管理。部分企业在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后放松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农(兽)药残留检出现象时有发生。受利益驱动,甚至有的企业在认证时间到期后不申请续展而仍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扩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范围或超期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等,严重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公信力[5]。

2.4 绿色食品品牌建设缺乏政策等激励机制

绿色食品生产需要在生产环境、土壤、灌溉水、产品生产方面做好全程质量控制,绿色食品申报到认证也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因此,绿色食品生产成本一般高于普通食品,但是绿色食品一直没有体现出优质优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食品生产者的积极性。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缺少政策、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2.5 公众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度较低

绝大部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停留在“略了解”的层面,不清楚绿色食品到底好在哪里,绿色食品的品质到底如何及自己所生活的地区到底有哪些绿色食品[6]。

3 对策与建议

3.1 持续推进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与生产基地建设

完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制订,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充分调动生产者积极性,鼓励支持生产主体结合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建设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绿色食品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绿色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良好农业规范生产基地及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绿色食品按标生产、按标上市、按标流通。同时为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优质安全的绿色原料,解决绿色食品原料不足问题,夯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础[5]。

3.2 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推动农科教、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为绿色食品加工业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研发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组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专家服务团队,培养专门人才,引导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加快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3.3 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建立“以属地监管为原则、行政监管为主导、行业自律为基础、社会监督为保障”的综合监管运行机制,严格产品质量检测管控,有效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和“绿剑护农”专项治理行动,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指导企业按标生产,开展良好农业规范、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名特优新及特质农品等农产品认证,构建绿色食品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切实提高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推进证后监管,不断创新绿色食品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督检查、风险预警、淘汰退出等监管方式,推进全市绿色食品认证逐步全覆盖。

3.4 加强政策扶持

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给予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贷款贴息支持。加大对绿色食品产业的政策扶持,支持企业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并予以奖补,支持绿色食品企业开展加工技术改造升级、引进高端加工设备等,支持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加强预冷保鲜、烘干仓储、冷链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

3.5 加大宣传力度

依托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强化品牌建设,利用京东、快手、抖音等线上购物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全新销售模式。利用媒体、网站、乡村集市等加大对绿色食品的宣传力度,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使绿色食品企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增强自律意识,为绿色食品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7]。

参考文献:

[1] 李庆华.对山西省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21):13-14.

[2] 杨朝晖,赵欣.绿色食品监管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8):62-64.

[3] 刘志明,唐有荣.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问题机对策探讨[J].四川农业科技,2009(6):10-12.

[4] 康润枝.谈高寒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J].当代农机,2009(6):73-74.

[5] 雍文龙.石嘴山市全面推动“六特”产业高质量发展[N].中国食品安全报,2023-08-26(3).

[6] 江爽,陈婷,彭方琴,等.新时代大学生绿色食品认知度研究:基于江苏的调查[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3):27-29.

[7] 綦颖,吕杰,董凤丽.关于我国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6(9):23-25.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预包装标签常见问题分析及建议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绿色食品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的建议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