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约用水及其“三协同效益”

2023-12-14 08:20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节约用水浪费效益

刘 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0)

引言

全球可再生水资源总量约为4000多亿立方米,其中城市用水量占大约40%,而农业用水量占到60%以上,农业用水主要以灌溉用水为主,每年浪费的可再生水量达到1700多亿立方米,其中有大约1000亿立方米的农业用水浪费,灌溉中用水浪费严重,利用系数低下[1]。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这种供需矛盾不仅使得市场价格不断上涨,也促进了农村的节约用水意识。2022 年2 月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逐渐深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应当更加注重农业节约用水与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该研究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业节约用水的三重效益,提出促进农业节约用水的经济机制,包括建立水资源交易市场、提高水价、进行水资源补偿和激励等措施,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法规等,提出一些支持农业节约用水的政策建议帮助政府、企业和农民更好地推进农业节约用水,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农业用水现状分析

1.1 农业用水总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当前我国农业用水仍存在着严重的供需矛盾。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对水的需求随之增加。2019—2022 年我国用水总量、农业用水总量和生活用水总量逐渐增加,工业用水总量逐渐减少。2018—2022年我国农业用水总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分别为61.4%、61%、62.1%、61.5%、63%,农业用水比例均在60%以上。农业用水虽然我国不断革新灌溉方式,积极推广滴灌方式,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农业用水仍十分紧张,尤其是北方地区,某些年份降雨量的大幅度减少,春旱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春播。同时,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用水管理的提升,农业用水的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逐年提升,这充分表明了农业用水管理和技术进步的改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外,农业用水效益的提高还有赖于社会对水资源的关注和管理。在对水资源的管理方面,法律和政策上的指导意义毋庸置疑。这些指导

1.2 农业用水浪费依然存在

尽管农业用水的效益不断提高,但是农业用水浪费问题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农业用水浪费主要表现为农民对水资源利用的不科学、不规范,这种不规范和不标准的行为包括农作物灌溉和养殖过程中浪费、施肥和农药使用不当等。农作物灌溉过程中的浪费是造成农业用水浪费的主要原因。由于传统灌溉技术的低效性,以及缺乏系统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农民在农作物灌溉过程中往往会过度用水,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下。我国目前的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只有50%,也就是说有一多半的水在输送和灌溉过程中被白白浪费掉了,不能被农作物利用[3]。而先进国家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高达70%~80%以上。通过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2018—2022 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逐渐提高,早在2019年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2022年达到0.572。针对这个问题,农民应该在灌溉系统和技术方面采用更为科学的方法和细致的管理措施。例如,通过应用现代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设置灌溉计划、加强水源管控等手段来减少农业用水浪费。大规模的养殖业是农业用水浪费的另一个主要来源,为了提高生产效益,许多养殖户会使用大量的水来冲洗和清洗,造成大量水资源流失浪费。

1.3 农业用水管理亟待加强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业用水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政府对农业用水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规定和监督,而市场调节等手段的使用较少。此性政策可以用于规范农业用水制度,加强水资源的调配与分配[2]。另一方面,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也使得其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人们更加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对农业用水效益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见图1、图2)。外,农业用水管理中还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不力等问题。应加强对农业用水的监管和管理工作,采取科学的规划、监测、调度等手段进行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节约。措施包括制定水资源管理法规和政策、建立完善的农业用水计划、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等。还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宣传,改变过去的思想观念,深入推进节水优先、保护水资源的理念和意识,提高农民对农业用水的管理效率和节约用水意识。

图1 2018—2022年各领域用水量变化

图2 2022年各领域用水量占比

图3 “三协同效益”同农业发展的关系

1.4 农业用水的环境和社会影响日益凸显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扩大和提升,农业用水的增加和效益的提高,对水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日益凸显:一方面,农业用水过量使用和施肥、农药过量使用等行为,会导致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4],严重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另一方面,长期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不仅使水资源短缺,也会影响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对农业用水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防止农业过度用水和污染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政府可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管工作,强化对农业用水的监测和调查,加大对违法用水和非法排放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同时,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限制农业用水和农业化学品的使用,引导农业生产向可持续、生态友好的方向转变。除此之外,政府还应注重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于水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强化社会监督和管理。通过加强社会监督,强化对农业用水行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

2 农业节约用水的“三协同效益”

2.1 经济效益

农业节约用水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样,通过农业节约用水可以降低用水成本,促进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节约用水不仅可以减少用水量,更可以使灌溉、水源利用、水肥一体化等农业生产环节更加科学、高效,降低种植和养殖的成本,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6]。科学的灌溉和施肥技术,可有效减少草被病虫害和菌藻类等害虫的生长与繁殖,从而降低病害防治的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口感、色泽等方面的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节约用水不仅使得农业生产在用水方面变得更加节约和高效,还通过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和文化水平,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种植、养殖积极性,从而增强了农业的生产动力和效益。通过降低用水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效能的提升,农民可以获得更稳定的收入与利润,优化种植、养殖形态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有效地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实力。农业节约用水不仅可以在用水成本和农业生产效益方面获得可观的效果,更可以有效减少原始水资源的浪费和消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农业节约用水的经济效益广泛而深远。而在推进和落实节水技术和措施时,仍需积极面对和规避一些潜在的经济风险,确保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和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2.2 社会效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较少的人力资源使得传统的浪费性用水方式变得难以为继。通过农业节约用水,可以保障农业用水的稳定供应,同时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用水质量。实行农业节约用水能够有效地减轻水资源紧缺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实行农业节约用水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都与用水量密切相关。实行农业节约用水,可以减少污染物和化学物质的排放,降低农民接触到有害物质的机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往往会消耗大量水资源,同时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实行农业节约用水,可以减少用水,同时有效地降低农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7]。

2.3 生态效益

农业节约用水可以降低水资源的开采强度、减少污水和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水资源的自然恢复。这不仅可以降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和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节约用水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生态环境可持续保护能力,降低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衰退程度[8]。实行节约用水能够使得土壤中的土壤水分得到更好保存和利用,降低土壤的盐碱度和酸碱度等不良因素,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提高土地生态适宜度和产出率。节约用水措施能够使得供水的牙刷数和质量趋于增长稳态,降低农业枯水期干旱的程度,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

2.4 三协同效益、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

农业生态系统三大效益的表现特点分别为:社会效益表现最直接、最迅速,经济效益表现较为缓慢,生态效益表现较为长远和间接。三大效益相互依赖主要体现为: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前提是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吸引更多社会资源,使得农业能长期提供丰足的农产品,让农业经营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才能保证持续的高产出和高经济回报。

3 促进农业节约用水的措施

3.1 加强技术支持

农业节约用水需要政府的技术支持和培训,以提高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对于节约用水的认识和理解。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和农业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普及,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经济和技术支持来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灌溉系统,提高农业节约用水效率[9]。为此,政府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讲座,引进国际领先的水利新技术,组织技术人员的学习、考察和交流,同时提供经济支持和政策激励,以促进农业节约用水的实施。然而,在推行节约用水的同时,需注意平衡农业生产能力和节约用水的关系,避免盲目减少灌溉用水量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发展适水农业,大力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解决农业用水短缺与食物供给之间的矛盾。

3.2 加强水资源管理

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这包括推进精准施肥、科学排灌,严格水资源的配给和使用标准。制定相应的水资源利用政策,包括制定配套的国家、地方和行业政策,以及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政策,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水资源的监管管理,建立健全的技术、标准、法规和行业管理规范,在确保节约用水措施有效实施的同时,进一步合理化水资源配置、保护和利用,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农业节水技术、节水农业自动控制技术和水稳定淀积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促进农业用水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和普及科学技术,让公众更好地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树立用水节约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推进全社会的“节能减排、保护水资源”的理念。加强农业生产的规划和管理,结合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广经济、环保型农业、大农业、水稳定淀积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和升级。

3.3 加强农民培训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课程,如技术培训、示范推广会、练习工作坊等,以及组织科普宣传、设立讲习所等途径,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此外,政府也可以制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农业节约用水实践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民的节约用水意识和技能,同时也有助于推进农业节约用水的普及和应用。

3.4 建立激励机制

为了推进农业节约用水,政府可以建立各种形式的激励机制。一方面,针对农民采用节约用水技术和设备的行为,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优惠贷款、技术培训等方式,鼓励农民积极参与节约用水行动,从而提升节约用水的普及率和效果。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如评选优秀的农业节水示范户、发放节水奖金等方式,对节约用水成效突出的农民进行奖励和表彰,以此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水资源交易市场,将水资源纳入市场交易体系,用市场机制调节水资源的供需关系,通过价格机制、排污权交易等方式推动节约用水行动的普及和实施。同时,政府还可以建立收益分配机制,将水资源利用效益分配纳入政策范围内,通过对节水措施的支持和鼓励,使得农民能够从中获取实实在在的收益,提升农民参与农业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论及建议

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本文通过农业分析当今农业用水现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用水需求增加;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用水管理的提升,农业用水效益也得到显著提高。(2)农业用水浪费问题仍存在,主要表现为农民在农作物灌溉过程中对水资源的不科学、不规范利用。(3)政府对农业用水的管理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不力等问题且管理手段单一、市场调节等手段使用较少。(4)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不仅会导致水资源短缺,也会影响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当今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通过对农业用水现状分析,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业节约用水的三协同效益,为促进农业节约用水提供一系列政策建议:(1)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和相关人员对节约用水知识培训普及,并加大对先进灌溉技术的推广和支持力度。(2)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并加强农业节水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3)政府应开展培训课程、设立讲座、组织科普宣传等途径帮助农民提高节约用水意识和技能。(4)政府应采用补贴和奖励方式,建立收益分配机制提升农民参与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并用市场机制调节水资源供需关系。

猜你喜欢
节约用水浪费效益
不浪费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节约用水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浪费等于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