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开展

2023-12-01 11:14陈周丽
教育界·A 2023年30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

【摘要】文章以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为根本目的,从确定单元教学主题、设定单元教学目标、构建单元教学情境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的策略。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陈周丽(1977—),女,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栟茶学校。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定位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聚焦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育人导向,设计能够起到思想引领作用的教学活动。笔者对在大单元教学视域下有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意在帮助教育界同仁对以往碎片化、分散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为身处“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分析课标,研读教材,确定单元教学主题

单元教学主题对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起着极为重要的统领、导向作用,同时也会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育人水准。要在学科素养视域下,突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导教、助学、促发展的积极作用,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出的建议与要求,对教材与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分析与梳理,确定合理的单元教学主题,以保障单元教学的精准性与科学性[1]。

例如,在围绕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友谊与成长同行”“交友的智慧”两部分内容展开细致的分析。

(一)对“友谊与成长同行”内容的解读

“友谊与成长同行”一课由“和朋友在一起”“深深浅浅话友谊”两个板块构成。其中,“和朋友在一起”板块包含“我的朋友圈”“友誼的力量”两个话题。在带领学生讨论“我的朋友圈”时,教师可以分析交友范围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讨合理的交友方式、交际内容;在带领学生讨论“友谊的力量”话题时,教师则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友谊的本质,让学生对交友产生合理的认知。“深深浅浅话友谊”板块则包含“友谊的特质”“友谊的澄清”等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友谊、交友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对友谊与交友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二)对“交友的智慧”内容的解读

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由“让友谊之树常青”“网上交友新时空”两个板块构成。在“让友谊之树常青”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朋友”“怎样建立友谊”等问题,并且可以创设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明白建立友谊、呵护友谊的技巧,满足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交往需求。在“网上交友新时空”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以“网上交友”为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交流对网上交友的看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辨别和觉察能力,形成使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三)对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教育主题的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教师可以将教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人格更健全与道德修养进一步提升上,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形成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和合群且独立的健康人格,树立安全意识与规则意识,学会保护自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将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定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并设定与交友有关的单元教学目标,创设与建立友谊、维护友谊相关的单元教学情境,组织解决矛盾冲突、分析友谊特质、比较网上交友与线下交友异同的教学活动,驱动学生以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二、了解学情,设计任务,设定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与单元教学主题之间存在明确的内在关联[2]。一方面,单元教学主题能够为教师设定单元教学目标提供方向,教师可以据此厘清教学思路;另一方面,单元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师依据单元教学主题推进单元教学活动提供抓手,可以保障教学质量与育人质量。要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有效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师应在明确单元教学主题的基础上设定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突出的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与实践性,如果教师不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仍有较大上升空间的初中生可能难以深刻理解与全面把握相关知识,仅能进行浅表学习。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围绕单元教学主题设定单元教学目标时,要依据“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到科学设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的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备课环节利用微课短小精悍、视听结合的优势整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并将微课发布到微信群或腾讯课堂中,让学生自主规划时间展开线上预习,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初步认知。此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如下前置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评估。

【前置学习任务一】回顾自己参加过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敬老活动、打扫卫生活动等,根据已有经验完成“参与活动记录表”(如表1)。

【前置学习任务二】上网查找与“最美教师”“最美环卫工人”有关的感人故事,并分析这些人物在具体事件中承担的责任与履行的义务,从多个角度对这些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

【前置学习任务三】以“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在学生自主完成上述前置学习任务后,教师需要认真阅读学生的表格和习作,对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评估,列出“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表”(如表2)。

三、关联生活,深化体验,构建单元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原则构建综合性课程,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现实性,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持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3]。在确定单元整体教学主题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应以深化、升华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感悟为切入点,创设与单元教学主题、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单元教学情境,以有效拉近学生和道德与法治知识之间的距离,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悟与体会,增强责任意识,形成法治观念,提升政治认同,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的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可围绕单元教学主题“法治教育”创设单元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影响下分析社会规则以及他们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4]。

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展示如下画面:人们在火车站、机场排队等待安全检查;马路上行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各行其道;人们在图书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自觉保持安静。随后,教师可以顺势创设教学情境,然后提出问题:“上述生活情形分别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秩序与规则?这些秩序与规则起了什么作用?如果没有了这些秩序与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通过探讨与交流,学生会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之间的密切关联,初步形成社会责任感。

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这一议题:在赶时间的时候,我们可不可以闯红灯?在表达自己对于遵循社会秩序、维护社会规则的观点的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自由与规则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明白社会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演变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法律条例,如《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让学生在单元教学情境与讨论活动的综合影响下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与法治意识,对规则与法律的社会功能有清晰的认识并形成高度的认同感,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结语

总而言之,大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以单元主题为引领,聚焦立德树人这一育人目标落地的教学思路與教学形式。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确定单元教学主题—设定单元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情境并组织单元教学活动”的基本思路开展教学,促进课程结构化、教学内容一体化,在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育人水准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内容、参与教学活动提升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媛媛.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设计[J].学园,2022(35):8-10.

[2]吴燕.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大任务作业设计[J].江苏教育,2022(91):72-73.

[3]沈明海.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责任教育的实施路径探究:以八上第三单元《承担社会责任》为例[J].考试周刊,2022(48):132-136.

[4]路程舒,胡立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

(43):65-67.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