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增城兰溪荔枝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2023-11-13 07:15冯延聪聂博轩张湛辉赵明磊廖美敬李建国
广东农业科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荔枝树果皮荔枝

冯延聪,吉 娜,聂博轩,刘 帅,张湛辉,赵明磊,廖美敬,李建国

(1.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2.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3.广州市增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 广州 511300)

【研究意义】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是我国最具岭南特色的大宗水果之一,原产于中国云南,分布于南、北纬17°~23°两条狭长的生态气候带内,其口感美味和果实外观亮丽,有“果中皇后”的称号[1]。中国是荔枝第一产业大国和科研大国,有着悠久的栽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0 多年[1-2]。荔枝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的目标是更好地服务于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利用。【前人研究进展】从20 世纪20 年代起,经过前人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存在野生荔枝林和古荔枝林,分布于广东雷州半岛[3]、广西六万大山[4]、海南霸王岭[5-7]、云南西双版纳[8]等南部地区。关于荔枝的起源,2022 年胡桂兵等发布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证明荔枝起源于云南,是世界荔枝唯一的起源中心,并提出了“一个起源中心、两个独立驯化事件”假说;我国野生荔枝沿着西江向东南方向传播到海南岛,在这两个地方经过长期的演变进化,云南野生荔枝驯化为特早熟品种,海南岛野生荔枝驯化出晚熟品种,特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再进一步杂交形成早熟与中熟品种[2]。历史上,由于广东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从广东省古老的荔枝资源中驯化或实生选育出许多优良品种[9-12]。在热带和亚热带果树中,荔枝树的生产寿命最长[2];现存最古老的荔枝树“宋香”来自我国福建,已有1 250 多年的树龄,至今仍在结果[2,13-14]。悠久的栽培历史促进了荔枝种质资源的发展,至今已收集保存600 多份荔枝资源在我国广州的国家荔枝圃[15]。广东增城有“中国荔枝之乡”的称号,栽植了大面积的优质品种,如‘增城挂绿’‘糯米糍’‘桂味’等,是广东省荔枝优质产区之一,其中以‘增城挂绿’最具盛名[16]。近年来,育种家们在优质荔枝品种基础上选育出了一些综合性状好、果实品质优的品系,如二代糯米糍‘仙进奉’,推广效益显著。种质资源评价方面,罗海燕[17]、陈业渊[18]系统考察了海南野生荔枝和半野生荔枝,基本摸清其分布特点和现状,并抢救性地收集和保存百余份种质资源,同时制定出荔枝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文件。李冬波等[19]深入调查了广西博白32 份野生荔枝单株,并对能反映果实主要特征的24 个性状进行测定和描述。【本研究切入点】由于目前荔枝主栽品种仍然存在熟期过于集中、采摘期和果实留树保鲜期短、优质极早熟和极晚熟品种缺乏等问题,而挖掘出满足上述条件的种质资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位于广东增城东部的正果镇兰溪森林乡村、畲族森林乡村(包含多个自然村)森林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以及长期的荔枝种植历史下,孕育出非常丰富的荔枝种质资源。【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广东增城现存资源信息不清、潜在应用价值不详,丰富的种质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应用,随着荔枝嫁接换种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加上当地实生荔枝直接经济效益低下,随时存在着被嫁接换种的可能。尤其是古荔枝树与实生荔枝资源的数量、果实品质及种植年份不清,一定程度上成为地方在规划荔枝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时的限制因素之一。基于此,本研究对广东增城6 个自然村的荔枝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拟对当地实生荔枝资源果实性状测定及评价,并对古荔枝树在不同范围内抽样调查,以期挖掘并及时收集、保存将来有可能作为珍稀或特异性的种质资源,并对现存的古荔枝树进行评价,为后续的遗传研究、种质创新、品种选育或杂交育种等提供研究材料或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与方法

本研究荔枝种质资源调查范围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23°27′4.8″~23°20′52″N、113°47′18″~113°58′19″E,图1)6 个自然村,包括山吓村、楼地村、新村、啤下村、水美村、通坑村,约20 km2,调查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特征为春季冷暖空气交替多变、夏季高温闷热、秋季气爽少雨。年平均气温21.6 ℃左右、日极端气温记录为38.2 ℃和-1.9 ℃,年平均降雨量1 869 mm左右,年日照时数约1 953 h;东南接博罗县,毗邻惠州罗浮山,山地、丘陵地形,其中多有山涧分布于山地之中,最高海拔700 m;土层深厚,土壤pH 值5~6,土壤类型以砂质土、壤土为主[20]。

图1 调查范围地理位置Fig.1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area

依据前期查阅相关文献及走访调研,参照“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荔枝》和《荔枝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1-22],将当地实际面积大小、人口文化水平和地域环境等条件列入,制定调查路线、数据采集内容和基本测定项目。以村委提供相关信息和入户搜集为主,每个自然村抽样1~2 个山林入山摸查,调查期间严格按照表格要求填写,在时间、地点受限下才进行必要性工作调整。

1.2 调查内容

以搜集实生荔枝树、古荔枝树为核心调查内容,在访谈中增加农户在生产上较为关注的问题,尽可能从多方面获取当地荔枝生产概况和资源现状,对收集到在农艺上或抗性上的优良单株、特异株分开记录。

1.2.1 实生荔枝树 实生荔枝树是指由种子萌发长大的树体。此处调查的实生树大多是在人为状态下播种、但生长过程中缺乏管理的实生荔枝树[7,18]。调查前提前准备好相关问题,入户获取实生荔枝树的分布点和分布数量,调查时记录样品编号、采集时间地点(GPS 定位的经纬度和海拔)、类别、来源和生境,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用途,采集者和样品提供者信息,与种质资源相关的历史、人文信息以及农户的其他认知信息,并对样品进行拍照等。按照《荔枝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2]中规定的果实基本信息项目釆集果实数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1.2.2 古荔枝树 与村委、地方居民深入访谈,并结合当地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选取干周≥1.5 m 或树高≥10 m 的树体,在6 个自然村(不含楼地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4 个地块共18 个位点进行抽样调查,统计树体数量,收集植物学性状和农艺学性状,对部分果实特异的古荔枝树采果分析[23-25]。

1.3 品质测定及评价

果实外观性状和果实品质评价依据《中国果树志·荔枝卷》和《荔枝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9,22]规范进行,对其中无法采集够30个果实的树体进行标注。果形指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性状统计数据重复测量3 次以上取平均值,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采用手持式水果糖度仪(PAL-1 型号,日本爱拓ATAGO)在采摘后24 h 内完成测定;种质资源评价依据《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 荔枝》相关标准[21]及农艺特性执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荔枝种质资源收集与分布

实地采集实生荔枝种质资源信息45 株,古荔枝树资源信息115 株,一共采集160 株荔枝资源信息。从资源生境分布看,两类资源从多到少依次是山坡、溪边、房前屋后、平原处、路边、农田、鸡舍,实生株资源大多分布在房前屋后、山脚下坡位。从资源水平分布看,从西村口往东出村到罗浮山,栽培荔枝密度基本保持不变,古荔枝树资源以山吓村、水美村和新村数量最多、树龄最大。从资源垂直分布看,在海拔10~350 m处均有栽培荔枝出现,古荔枝树资源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40~200 m,以在海拔低于150 m 的环境下分布最多。

对农户进行深入访谈及实地跟踪,发现实生荔枝大多以失管状态存在,但也存在果实留树时间、成熟期、果皮颜色、风味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单株;在古荔枝树方面,村民口传当地最大树龄的一棵树记载有1 600 年,起源于晋代时期,且当地500 年以上古树超200 棵,兰溪是增城荔枝历史上的一块“活化石”地[16]。

2.2 实生荔枝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分析与评价

本研究获取了45 份实生荔枝的树体位置信息,对其中26 株结果树的果实进行植物学和农艺学性状分析,结果见表1~表3。

2.2.1 果实形态特征 从果实外观特性看(表1),果实形态多样化,以卵圆形(9 份)、长心形(6 份)、或近圆形(5 份)为主,部分呈歪心形(2 份)、椭圆形(4 份),共5 种形态;果肩形态有双肩平、一平一斜、一隆一平、一斜一隆、双肩隆、双肩不规则共6 种;成熟颜色有鲜红色(10 份)、红色(4 份)、暗红色(3 份)、紫黑色(2 份)、粉红色(1 份)、黄红色(1 份)、深红色(3 份)、红带绿(1 份,参考‘挂绿’荔枝)、紫红色(1份)共9 种颜色;缝合线有明显(19 份)、不明显(5 份)、稍明显(2 份)共3 种;龟裂片形状有隆起或平坦2 种;裂片峰形状有乳突、尖凸、平滑、楔形4 种;龟裂片大小有大、中、小3 种;龟裂片排列有齐、不齐共2 种;龟裂片放射纹明显、不明显共2 种;果肉颜色乳白、蜡白共2 种;果肉内膜褐色程度有无、弱、少、中、多5 种;果皮韧度有脆、韧共2 种。

2.2.2 数量性状特性 荔枝果实和种子数量性状见表2,单果质量(以下均指平均值)最大为12-LX707、达24.1 g,最小12.7 g;果实横径最大3.50 cm,最小2.64 cm;果实纵径最大3.68 cm,最小2.84 cm;种子质量介于0.49~4.20 g;种子横径最大1.84 cm,最小0.72 cm;种子纵径最大2.61 cm,最小1.40 cm;果形指数在0.93~1.15;焦核率方面,仅2-SX628、5-SX628、13-SX707、21-XC714 和26-SM714 有焦核种子出现,其余均为大核。

表2 广东增城兰溪实生荔枝果实和种子数量性状特性Table 2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fruits and seeds of seedling litchi in Lanxi,Zengcheng,Guangdong Province

2.2.3 果实品质特性 果实品质指标如表3 所示,果皮厚度最大1.10 mm,最小0.38 mm;果皮质量最大4.70 g,最小1.50 g;TSS 含量最高21%,最低14.8%;可食率最高87%,最低48%;果实硬度有硬、适中和软3 种;肉质有粗糙、细软、爽脆和嫩滑4 种;风味有酸、适甜、微甜、酸带甜、酸甜适中共5 种;香气有无、弱、微香和浓香4 种;汁液有少、中和多3 种。

表3 广东增城兰溪实生荔枝果实品质特性Table 3 Fruit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seedling litchi in Lanxi,Zengcheng,Guangdong Province

2.2.4 优异实生荔枝种质特点与归类 当地实生株没有统一名称,查阅《中国果树志·荔枝卷》《广东荔枝图谱》和《增城荔枝》等资料[26],在《广东荔枝图谱》和《增城荔枝》中有记载‘青皮甜’‘大红团’‘兰溪山枝’‘黑珍珠’‘皇帝耳’‘甜眼’‘涩子’‘麻勒春’‘乞儿甩’‘大肉荷包’等地方品种,其果实性状和此次调查的实生株果实性状有相似之处,但其未对树体和农艺性状进行描述。表明地方品种有可能是来源于一些实生株的扩繁引种,经过民间栽培驯化成为少量的地方栽培荔枝;同时进一步说明当地果实品类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依据果实特点对26 株实生荔枝进行评价,经与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保存的特色资源[27]进行查重,筛选出6 株具有代表性的特异性或综合性状优质的实生荔枝品种资源(图2、图3)。

图3 广东增城兰溪特异性或综合性状优质的实生荔枝资源植株Fig.3 Plants of seedling litchi resources with high-quality spectificity or comprehensive characters in Lanxi,Zengcheng,Guangdong Province

(1)17-XC712:属于特异果实资源类型,主要特点是果实留树时间长,可达20 d 口感不变,果肉味道甜而不腻,当地人称“山枝、假禾枝”。果穗密长,果柄均宽1.60 mm,果柄与果实成90°直角,果实近圆形,双肩平,果顶浑圆,果皮深红色,缝合线较深,龟裂片隆起,裂片峰尖凸,果皮韧。果实中等大小,平均单果质量16 g,果实平均横径3.22 cm、纵径3.32 cm,果皮厚0.36 mm、质量1.90 g,果肉较薄,白蜡色,肉嫩滑,流汁少,风味微甜;TSS 含量16.0%,可食率74%。种子平均横径1.50 cm、纵径1.88 cm,种子椭圆形,平均质量2.3 g,无焦核;果实外表与‘怀枝’相似。果实适宜采摘期为7 月6—25 日,树龄为20~30 年,树高6 m,干周90 cm,冠幅南北7.3 m×东西7.5 m,产量100~150 kg,树姿半开张型,树冠不规则,树势旺,生境为平地,树体病虫害少,无环割历史。

(2)9-TK707:属于特异果实资源类型,主要特点是果实与当地优质品种‘桂味’相似,但熟期提早约15 d。果穗细长,果柄均宽2.40 mm,果柄与果实成70°~90°,果实卵圆形或近圆形,双肩不平隆起,果顶尖,果皮后期呈紫红色,缝合线较深,龟裂片隆起,裂片峰尖凸,果皮韧。果实中等大小,平均单果质量18.3 g,果实平均横径3.43 cm、纵径3.35 cm,果皮厚0.43 mm、质量1.90 g,果肉较薄,白蜡色,肉细软,汁液中,风味酸带甜,无香味;TSS 含量16.5%,可食率64%。种子平均横径1.68 cm、纵径2.10 cm,种子椭圆形,平均质量3.22 g,无焦核。果实适宜采摘期为6 月15 日前后,树龄为30~50 年,树高7 m,干周85 cm,冠幅南北7.6 m×东西8.5 m,产量50~100 kg,树姿直立型,树冠不规则,树势旺,生境为洼地,树体病虫害少,无环割历史。

(3)18-SM713:属于特异果实资源类型,主要特点是入口味道如酸枇杷,果实留树时间可长达20 d。果穗细长,果柄与果实成70°~90°,果实长卵圆形,双肩平,果顶尖,果皮鲜红色,缝合线不明显,龟裂片较大、平坦,裂片峰平滑,果皮韧。果实小,平均单果质量10.1 g,果实平均横径2.90 cm、纵径2.84 cm,果皮厚0.30 mm、质量1.50 g,果肉薄,乳白色,肉细软,汁液多,风味似枇杷,有微香味;TSS 含量16.0%,可食率64%。种子平均质量2.19 g,平均横径1.56 cm、纵径2.02 cm,种子椭圆形,无焦核。果实类型似典型“酸枝”,果小而多。果实适宜采摘期为7 月10 日左右,树龄约20 年,树高9 m,干周45 cm,冠幅南北6.0 m×东西7.0 m,产量30~50 kg,树姿直立型,树冠不规则,树势旺,生境为平地、农舍,病虫害少,无环割历史。

(4)22-SX712:属于优质果实资源类型,主要特点是果皮颜色为紫黑色,具有颜色特异性,且果实带微香、口感甜而不腻。果穗细长,果柄均宽1.80 mm,果柄与果实成直角,果实卵圆形,双肩平,果顶尖,果皮成熟时紫黑色,缝合线中等深度,龟裂片尤其隆起,裂片峰尖凸,果皮较韧。果实中等大小,平均单果质量18.1 g,果实平均横径3.40 cm、纵径3.32 cm,果皮厚0.60 mm、质量3.78 g,果肉薄,白蜡色,肉嫩滑,汁液中,风味适甜,微香;TSS 含量18.5%,可食率60%。种子平均横径1.52 cm、纵径2.12 cm,种子椭圆形,平均质量3.18 g,无焦核。果实外表与‘桂味’极其相似。果实适宜采摘期为7 月1 日左右,树龄在30 年以上,树高7.3 m,干周130 cm,冠幅南北12.0 m×东西11.5 m,产量50~100 kg,树姿开张型,树冠偏圆,生境为河边、平地,树势旺,病虫害较少,无环割历史。

(5)26-SM714:属于优质果实资源类型,主要特点是香味浓郁、甜度适中、果肉嫩滑。果实大小与‘御金球’‘新兴香荔’接近,果实表皮与‘怀枝’相似。果穗中等长,果柄均宽1.82 mm,果柄与果实成70°~90°角,果实卵圆形或近圆形,双肩平,果顶浑圆,果皮成熟时浅红带粉,缝合线较浅,龟裂片平坦,裂片峰无或平滑,果皮韧。果实中等偏小,平均单果质量17.1 g,果实平均横径3.20 cm、纵径3.05 cm,果皮厚0.38 mm、质量2.68 g,果肉较厚,白蜡色,肉嫩滑,汁液多,风味甜,有浓香味;TSS 含量21%,可食率87%。种子平均横径0.72 cm、纵径1.40 cm,种子椭圆形,平均质量0.49 g,焦核率最高可达91%。果实适宜采摘期为6 月25 日至7月5 日,最大树龄有80 年以上,树高10 m,干周135 cm,冠幅南北12.0 m×东西10.0 m,产量100~150 kg,树姿半开张型,树冠不规则,生境多在山地,树势较旺,病虫害少,无环割历史。这个种质资源口感特异、鲜食价值高,目前已被当地果农挖掘,当地嫁接换种这个种质资源树木数量超100 株以上。

(6)24-XC715:属于优质果实资源类型,主要特点是味道甜而不腻,适宜鲜食,但大核居多。果实外表形态与优质品种‘挂绿’相似,果肉爽脆。果穗中等长,果实近心形,双肩平,果顶浑圆,果皮红色带点状绿,缝合线较浅,龟裂片较小,隆起,裂片峰较尖凸,果皮韧。果实较大,平均单果质量22.6 g,果实平均横径3.40 cm、纵径3.30 cm,果皮厚0.48 mm、质量3.35 g,果肉较厚,果实较硬,白蜡色,肉爽脆,汁液中,风味适甜,有微香;TSS 含量19.8%,可食率75%。种子平均质量2.30 g,平均横径1.48 cm、纵径1.85 cm,种子椭圆形,无焦核果。果实适宜采摘期为7 月5—15 日。树龄不详,树高5.1 m,干周140 cm,冠幅南北5.3 m×东西4.5 m,产量40~50 kg,树姿开张型,树冠不规则,生境溪边、山地下坡位,树势旺,病虫害少,无环割历史。

2.3 古荔枝树资源调查

调查发现,当地古荔枝树大多分布在村落的房前屋后、溪边河边、近山脚处,并且大多表现为树体高大、枝叶繁茂、树冠不规则形,二级分枝数多,有的紧凑、有的舒展,大部分均在幼树时被嫁接换种过但未曾砍枝矮化,有一些已表现出树势衰弱甚至干枯,产量大多中等偏下,仅部分有人管理状态。相较于实生树而言,古树的果实类型比较单一且品质优,多是‘糯米糍’‘桂味’‘怀枝’,仅极少数古树未被嫁接过的果实仍保留有实生树果实的性状特征。

2.3.1 古荔枝树立地环境 分析18 个样本地的立地条件(表4、图4~图5),平均分布海拔约130 m,最低海拔75 m、最高海拔180 m,有14 个样本地海拔在100 m 以上。坡位上,分布在下坡位的最多(10 个),其次是中坡位(8 个),没有选取上坡位的样地,也没有发现有分布在上坡位置的古树;所处的生境环境最多是山地(7 个),其次是平地(5 个),其余分布在溪边(3 个)、河边(2 个)、丘陵(1 个);土壤类型以砂质土最多(10 个),其次是红壤土(4 个)和黄壤土(4 个)。

表4 广东增城兰溪115 株古荔枝树的18 个样本地的基本特征Table 4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18 sampling sites of 115 ancient litchi trees in Lanxi,Zengcheng,Guangdong Province

图4 广东增城兰溪古荔枝树分布生境Fig.4 Distribution habitat of ancient litchi trees in Lanxi,Zengcheng,Guangdong Province

图5 广东增城兰溪部分古荔枝树及果实Fig.5 Some ancient litchi trees and fruits in Lanxi,Zengcheng,Guangdong Province

2.3.2 古荔枝树生物学特点 由表5 可知,115株古荔枝树中统计数量最多的是水美村(44 株),其次是通坑村(24 株);树干高度最低40 cm、最高500 cm,平均170 cm;干周135~410 cm,平均220 cm;树高5~25 m,平均9.8 m;树体姿势有直立、半开张或开张型;平均冠幅南北11.5 m×东西12.0 m,最小冠幅南北5.0 m×东西8.3 m,最大冠幅南北17.0 m×东西19.5 m;一级分枝数有2~5 条,平均3 条;一级分枝粗度在110~290 cm,平均120 cm。此外,古荔枝树的花期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熟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较高海拔的相对要早开花、早成熟。在同等光照条件下,已开花古荔枝树的保花保果能力较强于其他荔枝树,并且其花穗明显比其他荔枝树的花穗更长、更疏松。但由于缺乏管理,其大小年明显和产量不稳定,有的甚至多年不结果。

表5 广东增城兰溪古荔枝树性状特征Table 5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litchi trees in Lanxi,Zengcheng,Guangdong Province

2.3.3 古荔枝树生长势及产能 从表6 荔枝生长势及生产能力看,树体生长势弱、中等或强的各有13、32、70 株,分别占比11.3%、27.8%、60.9%;生产能力上,下坡位、平地红壤生境类型的产量最高(250~300 kg/株),其次是下坡位、河边砂壤生境类型(200~250 kg/株),再次是中坡位、山地黄壤生境类型(150~200 kg/株),样地在中坡位、山地红壤和山地砂壤的产量最低(25~50 kg/株)。从果实品种上看,每个样地的古荔枝树均有优质品种‘桂味’和‘糯米糍’,询问地方果农,推测优质品种的嫁接换种时期多是在树苗时期进行。古树生长至今,嫁接口痕迹已经消失,接穗能够稳定遗传表现在果实上。地方果农认为,同一品种在同一栽培条件下,古树的果实品质要高于非古树。从早期荔枝种植阶段分析,古树嫁接的是优质品种‘糯米糍’和‘桂味’,表明广东增城兰溪在历史上便朝着优产区的方向发展,是增城兰溪荔枝兴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16 个古树样地存在着数量分布不均的实生果实类型。

表6 广东增城兰溪古荔枝树生长势及生产能力Table 6 Growth potential and productivity of ancient litchi trees in Lanxi,Zengcheng,Guangdong Province

3 讨论

荔枝是我国南方第二大经济水果,在推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业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6-27]。广东荔枝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而增城是中晚熟优质产区,常规年份产量稳定在4 万t 左右,年销售额可达10 亿元以上。增城荔枝以优质闻名,历史上最高拍卖价格的水果‘增城挂绿’便出自增城,这离不开增城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16,20,28]。比较前人研究结果,文英杰等[29]总结了近20 年来荔枝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截至2022 年12 月31 日,国家果树种质广州荔枝香蕉圃共保存荔枝种质资源652 份,主要来源于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等地;编目入圃保存总数375 份,但其中野生资源仅22 份、占编目入圃的5.8%;入圃的各类特色资源有15 份,其中特大果种质资源5 份、特迟熟种质资源5 份、异季结果2 份、单性结果资源3 份。胡福初等[30]对120 份荔枝种质资源进行矮化分类,将枝梢、叶片等8 个形态指标作为矮化相关形态指标,利用除叶片厚度外的7 个指标将其划分成5 个矮化等级,筛选出‘糯米糍’‘庙种糯’‘紫娘喜’等矮化品种9 份。Sun 等[31]将分子标记与表型农艺性状(16 个)相结合,用以构建来自6 个不同区域的96 份荔枝资源的核心种质资源,结果表明仅使用分子标记方法在构建核心种质过程中的代表性要低于分子标记与表型农艺性状相结合的方法。与上述文献资料比较,发现此次调查与评价的26 份实生荔枝单株中,编号17-XC712、9-TK707、18-SM713、22-SX712、26-SM714、24-XC715 的果实特性符合资源类型评价上的特色资源或优质资源类型,这对当下存在的果实留树期短、果实产期集中、不同熟期优质品种缺乏等荔枝产业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育种材料,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下一步可以采集其接穗作为特色资源保存并持续跟踪调查。

古荔枝树资源最北分布地点位于四川岷江下游地区[32]。刘忠等[32]调查了岷江下游四川地区的古荔枝树,发现有6 个古荔枝树分布点合计有658 株,其中偶有分布点单独存在1 株或2 株,他们依据果实综合性状将古树分成6 类;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古荔枝树的生物学特点和生产能力,发现其普遍生产能力低、果实品质中等偏下,最高产量不超过100 kg,焦核率最高仅30.4%,这与本研究中调查结果的古荔枝树生物学特点和生产能力不相匹配,可能是品种、生境等差异性原因导致。此外,刘忠等[32]测量树干周最大达到308 cm,访谈当地老人认为古树树龄最大有1 000年以上,其推测最大树龄应该300 年以上;然而,位于福建的“宋香”古荔枝树树干周达到710 cm,树龄也仅1 250 年;本研究调查的古树最大干周是410 cm,但地方口传树龄有1 600 年以上,刘忠等[31]研究与本研究中访谈结果得到的古荔枝树树龄偏大,可能是民间对古树树龄认识不清、老人文化程度不高,导致存在夸大树龄的现象。结合上述分析,推测增城兰溪荔枝古荔枝树龄大多介于100~500 年,最大不超过1 000 年[13,32]。此外,调查发现增城古荔枝树数量庞大,大部分有管理的古荔枝树产量高于青壮年树,但由于树体大多高达8 m 以上,采摘难度大,因此出现大量弃果或无法采摘现象,没有发挥相应的经济价值。在栽培技术方面,Li 等[33]系统调查了广东和广西567 户不同种植规模的果农,分析了其对采用荔枝高接换种技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种植规模越小的农户相对更少采用荔枝高接换种的技术来更新品种,这与增城兰溪散户管理为主导致的古荔枝树体高大、品种较单一的原因相符。通过对古树适度的矮化管理,借鉴广州从化“家庭订树”的旅游销售模式[34],可以减少农户在荔枝采收季的采摘难度,并能充分发挥出古荔枝树果实品质更优的特点。基于此,下一步计划是及时收集和保存实生荔枝种质资源,加强对这些优异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向地方群众做好科普宣传的工作;对古荔枝树开展更为全面的资源调查,力图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长远发展的农业模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提高农民收入的经济效益,为当地荔枝产业注入新动力。

4 结论

本研究对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6 个自然村展开荔枝种质资源系统调查,收集了160 份包含实生荔枝资源及古荔枝树资源信息,测定、描述和鉴定评价了26 份实生荔枝资源,依据果实特性鉴定评价出6 份特异性或优异实生荔枝种质资源,其果实分别具有焦核率高(93%)、留树期长、熟期较早、果皮紫色、浓香味、口感特异等特点。抽样调查了18 个地块的古荔枝树资源,收集到115 株古荔枝树的生物学特点信息,结果表明古树果实类型比较单一,以‘糯米糍’‘桂味’‘怀枝’优质品种为主;树体最大高度25 m、平均高度9.8 m,最大干周410 cm、平均干周220 cm,平均冠幅南北11.5 m×东西12.0 m,古树树龄大多介于100~500 年,估测最大不超过1 000 年;古树产量表现较好,分布在下坡位山脚和平地的产量较高,大多100 kg、最高可达300 kg。本研究挖掘的6份优异性种质资源可能对荔枝种业的发展有较大潜力,可为当地荔枝产业发展及科学研究提供材料和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荔枝树果皮荔枝
大规格荔枝树移植养护技术及工程实践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两棵树
别乱丢果皮
田元作品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不乱扔果皮
甜玉米果皮细胞层数、纤维素含量与 果皮柔嫩性的关系
荔枝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