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式学习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社会品质的研究

2023-10-24 10:36单慧群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学前教育教学策略

单慧群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落实,愈来愈多的幼儿园越发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幼儿社会品质,推动幼儿全面发展。本文围绕“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体验式学习促进幼儿社会品质的形成”展开探究。通过对开展体验式学习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从借助生活化教学发展幼儿行为、创设真实情境增强幼儿感知能力、借助传统节日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综合发展四个角度,致力于促进幼儿社会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学前教育  社会品质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9-0154-03

一、引言

受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的影响,幼儿探索外部世界感受自然事物变化的手段相对单一,对于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知识内容的理解也仅停留在表面,形成良好社会品质的过程相对比较缓慢。幼儿社会品质的形成与其思想行为意识有着直接的关联,教师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增强幼儿理解认知入手,逐步向感情共鸣过渡,最终转换为思想行为。因此,幼儿园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学前教育中融入体验式学习,构建宽广稳定的幼儿锻炼平台。

二、在学前教育中融入体验学习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能力

思维是幼儿学习探索外部世界的基础,只有幼儿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本质,感悟其中的生活道理,使其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不仅能收获更多的知识技能,还能进一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拓宽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动脑思考,从多角度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在交流探索中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例如,在“爱护眼睛,从我做起”的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讲解哪些行为会损伤眼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眼睛,眼睛受到伤害后对未来的生活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共同学习眼保健操。通过该活动,幼儿在课下能举一反三,自觉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在课上也能保持端正的坐姿,认真思考爱护眼睛的重要性,以此挖掘幼儿思维潜力。

(二)有利于磨炼幼儿意志品质

体验式学习强调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幼儿不仅能清晰地感受到事物的变化,并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道理,主动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相关联。例如,在“我是家庭小能手”的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鼓励幼儿利用休息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整理玩具、收拾被褥、打扫房间、清理地面”等,在做家务活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以及体会父母为带给自己更好的生活水平和更好的受教育条件所作出的努力,使幼儿懂得如何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感恩产生更深层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劳动能力,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目前幼儿园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缺少实践教学环节

在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中,多数幼儿园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占总课时数的比例较大,幼儿难以将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技能,不利于幼儿社会品质的提升。为此,教师应注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灵活运用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定期带领幼儿前往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如“前往商场学习基础的社会秩序,懂得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自觉排队”“在过马路时能遵守交通秩序,绿灯行、红灯停、黄灯等一等”,并将社会教育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当中,逐步增强幼儿社会品质。

(二)幼儿自主学习能力难以显现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游戏教学,均存在着教师过多干预的情况。幼儿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均是教师做什么幼儿便做什么,很难针对同一知识举一反三。在该教学模式下,虽然幼儿的模仿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发挥,但很难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更不要提从主题教育中总结生活道理,内化于思想行为意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减少对幼儿主体行为的干预,加强教学过程的引导,给予幼儿思维上的点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劳动教育中,教師可为幼儿演示各种清洁打扫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划分出幼儿主要打扫的区域,让幼儿独立自主地完成该区域的打扫工作,锻炼幼儿劳动能力,培养幼儿劳动光荣的意识。对于自己无法完成的劳动任务,可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在集体的努力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增强幼儿集体意识。

(三)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

体验式学习能使幼儿对社会的认知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创设不同的社会情境增强幼儿学习体验,磨炼幼儿社会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但在现阶段的幼儿园体验式学习中,教师在创设社会情境时很难做到多样化,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因此,幼儿园在组织幼儿进行体验式学习时,应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重点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与行为习惯,了解幼儿平常都喜欢去哪些社会场所。根据幼儿给出的回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灵活创设社会情境,并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学、在学中做,从而掌握更多延伸性知识,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四、在幼儿园中开展体验式学习促进幼儿社会品质提升的具体措施

(一)借助生活化教学推动幼儿行为发展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其社会品质的直接表现,并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幼儿的生活入手开展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增强幼儿情感体验,使其在教学活动中能更加积极地表现自己。同时,生活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增强幼儿的学习感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真正做到知情达意。

因此,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幼儿情景体验。例如,在每周一的升旗活动结束后,开展“爱国”主题教育。选择主人公与幼儿年龄相近的爱国故事,如“抗日英雄王二小、鸡毛信、小英雄雨来”等,学唱爱国主题儿歌,如“妈妈教我一支歌、爱党爱祖国、升国旗”等。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逐步提升幼儿爱国主义品质,增强幼儿民族认同感,使幼儿从小就能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同时,教师可利用其他生活环节开展主题教育。以午餐环节为例,在进餐之前组织幼儿排好队前往盥洗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的清洁,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纪律、注重个人卫生的良好品质。在午餐时学唱古诗《悯农》,对不挑食、不浪费食物的幼儿教师要及时表扬。在每年的夏季与秋季,组织幼儿前往农村的稻田观看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身影,使幼儿真正做到每日每餐当思来之不易。在游戏活动中可培养幼儿相互谦让、不争抢玩具的良好品德,在游戏中能对需要帮助的小伙伴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游戏结束后主动整理游戏材料,按照类型与功能投放到对应的收纳箱中,增强幼儿自理能力。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渗入体验式学习,推动幼儿行为发展,从最初的模仿学习到主动运用,在不同的环节培养幼儿不同的社会品质。

(二)创设真实情境增强幼儿感知能力

社会品质是人类情感与对社会认知的结合,需要幼儿具备强大的感知能力,对事物的学习与感知能进入到更深层次。因此,在开展体验式学习时要创设更加真实的社会情境,弥补幼儿生活经验与社会阅历的不足。借助信息技术设备与相应的游戏材料,努力营造真实、形象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幼儿的各项感官,逐步增强幼儿感知能力。

以“我是小交警”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将体验式学习与游戏教学有机结合,利用幼儿园中的废旧材料制作游戏活动中需要用到的道具。首先,利用废旧的透明塑料板以及纸壳制作红绿灯,在塑料板上分别涂上红黄绿三种颜色。利用废旧纸板制作汽车外形,在内部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并借助信息技术设备在互联网中搜集汽车行驶、人员流动的音频,作为背景音乐使用。其次,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2名幼儿扮演交警指挥交通,3~4名幼儿扮演司机,5~7名幼儿扮演行人,5~10名幼儿扮演急救队,并创设以下情境:交警辛勤指挥交通,此时一辆小汽车超速行驶与前面的汽车发生追尾,交警上报情况后急救队紧急出动,与街上的行人共同完成救援任务。幼儿结合教师创建的情境进行游戏,扮演两辆追尾汽车的幼儿双手要牢牢握在一起,凸显事故的严重,而扮演急救队与行人的幼儿要想尽办法将两者分开,并送往医院,扮演交警的幼儿要及时指挥交通,拉起警戒线避免交通道路出现拥挤。最后,在游戏结束后让参与游戏的幼儿分别说一说游戏体验以及从中学到了哪些道理。此時,部分幼儿会说要遵守交通规则,开车不能超速;部分幼儿会说当他人有困难时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部分幼儿会说长大以后也要做像交警与急救队一样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通过该方式,借助信息技术与游戏材料,构建微型社会场景,带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从中获得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促进幼儿思想与行为的共同成长。

(三)借助传统节日培养幼儿良好品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凝聚了无数古人的智慧结晶,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文化,还有值得深思与纪念的传统节日。随着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多数幼儿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与各种习俗的了解越来越少,大部分幼儿只知道传统节日的到来意味着放假,不需要上幼儿园学习,不利于幼儿民族文化自信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体验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传统节日的融入,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带领幼儿共同学习不同传统节日的由来,阅读经典故事,探讨风俗习惯,动手制作代表食物。

例如,在春节即将到来时组织幼儿共同布置教室环境,学习如何写春联,阅读年兽故事。并组织幼儿相互分享在过年期间自己都做什么活动,将写好的春联粘贴在教室的门上,学习制作中国结、剪窗花。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展现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每天都需要做什么,强化幼儿文化认同。在元宵节组织幼儿制作花灯,学习歌谣“报花灯”,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作力,让幼儿在卡纸上画出自己喜爱的人物或动物形象,以此裁剪出来粘贴在灯笼上。有条件的幼儿园可组织幼儿观看焰火表演,共同制作元宵,并在吃元宵的过程中为幼儿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在中秋节时可组织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月饼,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晚上共同赏月开展篝火晚会,表演文艺节目。同时,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重要的节日,这些新形成的节日与传统节日同样重要。例如,五一劳动节带领幼儿共同打扫园区公共卫生,整理玩具,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感受劳动的魅力。通过该方式,借助各种各样的节日,带领幼儿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道理,促进幼儿社会品质的进步,为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综合发展

家庭是幼儿自出生以来主要活动的场所,家长更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会有意识地模仿家长的行为,并在具体的探索活动中表现出来。可以说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社会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均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与家长应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构建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长效合作机制。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为家庭教育的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首先,幼儿园可定期开展亲子活动,组织幼儿与家长共同学习成长。以“即将消失的传统手艺”为例,组织幼儿与家长前往当地的文化馆参观学习,了解各项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继承与发扬匠人精神。其次,定期开展公开课与家长会,邀请幼儿家长进入幼儿园内,观察幼儿上课期间的表现,与幼儿共同参与游戏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最后,为家庭教育的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不少幼儿家长受工作因素的影响,对幼儿在园期间的表现知之甚少,教师可利用微信、QQ等软件,将幼儿的学习情况与活动情况发送到班级群中。幼儿园可将监控连入到网络平台中,方便家长随时观看幼儿在园期间的生活情况。同时,教师可根据不同幼儿的家庭情况,制定不同的家庭教育方案。给予幼儿家长更多的选择空间,实施开展感恩教育、劳动教育、行为教育等,多方面提高幼儿社会品质,促进幼儿综合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幼儿园要想提升幼儿的社会品质,必须学会灵活运用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更加真实的社会情境,带给幼儿真实的社会体验与情感体验,注重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带领幼儿在传统节日中学习成长,将社会教学渗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建立家园共育模式,使幼儿家长参与到幼儿社会品质的培养中,在教师与家长的协同配合下,促进幼儿思想行为与社会品质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娟.基于“体验式学习圈”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实践探索[J].幼儿教育研究,2019(5):32-35.

[2]范欣.“体验式学习”在幼儿园社会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吉林教育,2020(15):91.

[3]陈丽莉.构建幼儿园幼儿社会性体验式学习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9(23):95-96.

[4]江芬芳.体验式学习方法在社会领域主题活动中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9(84):1-2.

[5]邢曦娅.谈幼儿园活动中体验式学习方法的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9(24):67.

猜你喜欢
体验式学习学前教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应用的几点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