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音乐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3-09-15 05:03秦宇冯媛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探究

秦宇 冯媛

【摘 要】目前,国内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迅猛的态势,湖湘也借助着时代的东风,凭借着先天自然音乐资源的优势与后天的努力,其音乐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在具体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湖湘地区的音乐文化产业,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现有优势与不足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此推动湖湘地区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湖湘的音乐文化产业。

【关键词】湖湘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探究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0—109—05

目前,湖湘地区的音乐文化产业处于发展的关键期,需要大批优秀人才与优秀的文化公司将音乐文化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与音乐审美品味,同时把湖湘地区丰富的音乐资源推广到更大更广的舞台之上。

自古以来,音乐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模式,而音乐的创作与发展水平更能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发展状态与文化底蕴,标志着该国家与地区的文艺建设水平方,反映人民的认知程度。目前,湖湘地区的音乐文化产业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对经济有着有效推动。对于湖湘地区的音乐文化产业来说,一定要紧紧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实现音乐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和谐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进步。

一、湖湘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

几十年来,作为有名的“文化强省”,湖湘地区的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湖南积极接受外来新思想,借着时代的东风,将音乐文化产业做得风生水起,起了行业领头羊的作用。归根结底,湖湘地区的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文化助推音乐发展

湖湘地区深受楚文化的影响,在不断的迁徙过程中,融合百家文化的精华而形成,这使得湖湘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与深厚的根基。湖南的文化根基深厚,具有广阔的历史土壤,而这使湖南地区形成了包容开放的民风,创造了消费的市场。在湖湘地区,无论是民间小调,还是阳春白雪,都有一定的受众,充满艺术气息的音乐会与高雅闲适的音乐会和谐共生,各自拥有其消费群体,形成了良好的发展。

同时,相关的文化行业也助推了音乐产业的发展。由于音乐本身便具有审美性与感染性,这就使音乐具有很强的传播性,许多文化行业需要将音乐纳入其中,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基于此,这些行业在运用音乐的同时也推动了音乐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湖南省也逐渐将音乐与旅游融为一体。如作曲家杨天解将苗族民歌与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融为一体,深刻展现了湖湘音乐的活态。

(二)相关部门对音乐文化产业的良好引导

湖湘地区音乐文化的发展与有关部门的良好引导分不开。近些年来,湖南省各级相关部门对于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多的鼓励与支持。从1989年开始,湖南省委就明确提出了“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大省”,此后又花费了很多经历打造湖南的音乐文化产业。[1]經过几十年的发展,文化逐渐成为了湖南省的支柱产业,更有“文化湘军”的美誉。在如此包容而开放的环境之中,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音乐文化产业也得到了许多关注与支持。近些年来,多个音乐节目获得了人们的关注与欢迎,也得到了许多支持,为其产业创设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

二、湖湘音乐文化产业的优势与不足

对于湖湘地区来说,良好的音乐发展可以对城市文化产业方面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在整个湖南地区,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目前来看,湖湘地区的音乐文化发展还是较为乐观的,音乐产业对整个湖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湖湘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1.地区优势:多重音乐审美元素并行

湖湘地区依洞庭湖和湘江,水域繁多,川泽遍布,这为湖湘音乐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湖南多重音乐审美元素也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中孕育而成的,它得益于湖南特有的自然景观与自然风貌。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这番土壤的孕育,也不会有如此出色的音乐文化,不会有这样多重音乐审美元素并行的构建。

受到楚文化的熏陶,湖湘文化自身便具有独特的浪漫气质,而这浪漫气质也融入了湖南的音乐中,这在湖南音乐的各个部分都能得到明显的体现。比如代表性的歌曲《浏阳河》,其旋律婉转,歌词多情,词曲相合,带有着浓厚的浪漫气息,传达出浓浓的深情,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歌曲所抒发的情感。除了含有浓厚的感情,湖南音乐也有“真率”的一面。湖湘很多音乐都是以百姓的生产生活为主的,深刻表达了湖南人真率的性情。在《刘海砍樵》中,二人一问一答的演唱方式,将二人之间的真心毫无顾忌地流露了出来,可以说是真情而不流俗。这种浪漫主义的气息贯穿于湖南音乐文化中,对湖南音乐的发展与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独特的生态环境也对湖湘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湖南的音乐意识宛如土壤中自然生长的花草,是一种无意识地生发。湖南的山山水水共同铸成了湖南音乐的原生态。如湖南的“呜哇山歌”等很多民歌,都根植于生产劳动之中,与当地的民俗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在长期的战斗、劳作、迁徙的过程中,为了排解心中的烦闷,许多人民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呼喊以鼓舞士气。这种带有浓重方言特色的歌曲,随着逐渐的发展完善,便形成了当地的民歌文化。湖湘人们通过歌曲来表达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而这片独具风光的土地也塑造了他们的音乐文化与审美表达。使当地音乐产生了节奏明快、奔放飘逸的特点。另外,少数民族所构成的民族音乐特色也使得湖湘音乐出现了系统而多样的美感。可以说,湖湘音乐的多样化、层次化的音乐得益于天然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了湖湘地区的音乐文化特质。

2.资源优势:丰富的地理资源

对于湖湘音乐文化产业来说,湖南地区也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湖湘地区经济发达,与贵州、广西、湖北、重庆等多个地方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区域方面非常有优势。湖湘本身的交通便利,陆路水路交通发达,有多条交通线路,与各个省市区的联系较为方便。

其次,从各个音乐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开放式的地理资源为湖湘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机遇,现已出现如湘府大旗(湖南)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个大型音乐文化公司。衡阳、郴州、邵阳等许多城市拥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张家界、岳麓山、橘子洲等景点,可以与音乐产业结合,打造一个完整的文旅产业链。

最后,由于湖湘地区少数民族较多,音乐文化构成复杂,地区人们对于音乐始终呈现出一股包容的态势,非常能够接受新鲜事物与新鲜元素。因此,湖湘音乐产业完全具备与其他产业高度融合的可能性,进行有针对性地创新,如瑶族民歌、祁东渔鼓等音乐,不仅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也都有着廣阔的发展空间,值得进行深一步地探究。

(二)湖湘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

尽管湖湘地区的音乐文化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很强的发展优势。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与邻省相比,湖湘的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仍然较为缓慢,并未针对当地的音乐特点作出因地制宜的改造。而此结果就会导致不同的音乐文化产业并未得到深度开发与快速发展,人文环境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因此,需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

1.没有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是与社会的发展与现有的音乐资源是密不可分的。若想让湖湘地区的音乐文化有效发展,那么就必须遵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现有的音乐文化进行合理的利用,才能真正挖掘湖湘地区音乐文化的特色并加以合理的利用。现如今,在整个湖湘地区,音乐文化十分丰富,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根本发展路径。

2.缺少系统的音乐人才培养体系

湖湘地区的音乐资源非常之多,然而大多如珍珠般散落民间,尽管已有人针对音乐文化进行收集与整理,但其强度与力度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来看,湖湘地区的音乐文化产业上,无论是音乐人才的数量,还是音乐人才培养的体系都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出现了良莠不齐、青黄不接的态势,这对于音乐产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受制于传统的音乐发展模式,如果想找到既懂得音乐文化、又懂得经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十分困难的。这就导致了湖湘地区的音乐人才十分稀缺。尽管湖湘地区施行了大量吸引人才的政策,这多少给湖湘地区的人才发展解决了燃眉之急。然而关键之处在于湖湘地区要建立一套适合本地发展、培养、管理的全面音乐人才培养体系,并培养适合湖湘本土文化的音乐人才。很多调查都显示,湖南许多高校都开展音乐相关专业,然而他们的培养理念仍旧没有与本土进行深度融合,依旧是现代化、西方化的教育模式,与实际相差甚远。面对这样的困境,只有发展系统的音乐人才培养体系才是真正的切入点,能真正为湖湘地区解决问题。

3.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缺少创新性

当前,受到外来思想与外来音乐的冲击,湖湘地区很多音乐产业都不在注重本地音乐的创作性。受到市场的裹挟,许多音乐产品都忽略了其地域性与创新性,呈现出烂俗之意味,文化价值无法彰显,民族价值观无法体现,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很多音乐企业只注重市场,盲目跟风,忽略了广大人民群众最需要的诉求。所以,现今的音乐文化产业尽管如火如荼,投资很多,然而生产出来的音乐多具有同质化、单一化的特点,音乐品位庸俗而毫无新意,这种缺乏创新的音乐作品是无法做到真正与人民群众产生共鸣的,其结果当然是不言而喻了。

针对这种情况,湖湘的音乐文化产业也做出了一些改变,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手》等音乐竞争类电视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观众对于音乐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激起了全民关注音乐的热潮。同时,在湖南卫视的元旦晚会、中秋晚会等很多舞台,都增添了音乐类的项目。这些音乐汇演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湖湘音乐文化产业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举办电视节目与晚会的时候,所选取的音乐歌曲大部分为国外歌曲或者是流行音乐,湖湘本土地区的音乐是趋近于无的,尽管歌手们对这些音乐进行了翻新,但是仍然无法彻底将音乐进行吸收与内化,产出高质量的作品,十分令人叹息。

三、对于湖湘音乐文化产业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音乐人才储备

对于湖湘地区来说,当务之急便是培养人才,尤其是具有音乐技能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充实湖南本土的人才队伍,建立高水平人才库,组成真正具有专业化与国际化视野的音乐团队。只有加强了人才储备,拔高湖南音乐文化的质感,才能因地制宜地制作出具有国际视野的音乐文化发展策略。

湖湘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更有湘籍音乐家群体,这是音乐文化发展的极大优势。同时借助湖湘地区的高校作为推动,让民间音乐走入校园,兴起人才工程,凝聚本土音乐人才。并吸收外来音乐人才,双管齐下,成立湖湘人才库,为音乐文化打下夯实的基础,为湖湘本土的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增强法律法规落实力度

对比其他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湖湘地区整体的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是较慢的。基于此,增强法律法规的落实力度是推动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因。

首先,要在实践中落实明确相关的责任,并对管理机制进行合理的构建。不仅能够推动音乐文化产业良性发展,也会对自身的运营起到一个良好的管理效果,可以说是一举两得。[2]

其次,还需要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精准的把控与严格的监督,明确产品的供给、接收服务,明确版权的责任,坚决抵制任何侵权、盗版、恶劣竞争的行为。同时,协调音乐产业的相关部门打造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构成一个合作、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在保护音乐者产权的同时,也需要让投资人享受合法的权利与权益,增加网络盗用的打击力度,加强举报,对干扰湖湘地区音乐发展的行为进行惩治,为湖湘本土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三)打造文旅融合的产业链

为了从根本上确保湖湘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打造文旅融合的产业链,对此进行科学的构建,并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

1.举行会演活动

(1)组织、创排大型文艺演出,同时举办音乐季,推出歌舞剧院、歌舞表演等进行系列演出。从歌舞编排到音乐创作,再到音乐消费,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产业链,推动经济发展。

(2)举办主题音乐活动。湖湘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资源,可以合理地进行利用,如花瑶族的“呜哇山歌”,再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浏阳河》《刘海砍樵》《四季花儿开》等,进行相关的主题展演,并在此基础上举办音乐文创集市,打出文旅品牌,吸引游客进行消费。

(3)举办全国音乐学院系列音乐会。以湖南各高校的音乐学院作为交流和创作平台,开展主题学术讲座并进行音乐演出,将音乐真正与人才孵化相结合,为湖湘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持续性地提供人才支持。在各大高校的微博、公众号进行推广,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参与,推动湖湘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的新旅程。

2.举办音乐赛事

(1)举办音乐赛事演出。通过优惠的票价吸引顾客欣赏音乐赛事,将演奏家与音乐的创作者、消费者聚集在同一个音乐空间里,拉动音乐會、音乐餐厅、音乐文创产品等产业链的经济。[3]同时,国内外的音乐爱好者、音乐评委、乐团、国内外音乐专家、音乐学者等都汇聚于此,大师齐聚,也可以真正对选手进行指点,对音乐爱好者进行讲解,在增加音乐氛围的同时,培养潜在消费者。

(2)借助科技的东风传播音乐文化。目前,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许多省市都开设了旅游文化相关的公众号。以互联网为媒介,用网络的方式进一步扩大相关音乐赛事的影响力与关注度,这无论对于主办方还是湖湘地区都是一举两得的。通过互联网把音乐精神传达给观众的同时,整合相关行业(如有线媒体、无线媒体、新媒体行业等)与相关赛事部门进行对接,保证线上的观众人数与经济效益。让更多的游客对湖湘地区产生一种“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喜爱之情,感受湖湘音乐文化的魅力。

(3)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在音乐赛事举办之后,可以让来客们自行选择是否需要参加讲座,根据个人爱好购买门票,提供音乐素养,并培养潜在的消费者,助推音乐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如果真正想实现音乐文化产业的营销,打造音乐品牌,一条途径就是将音乐与相关的庆典活动与旅游结合,成立自己的音乐品牌。对于湖湘地区来说,只有真正把湖湘地区的音乐元素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融入旅游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中,才能真正将这些音乐爱好者们变为旅游者,拉动相关资金链的运转,提高门票经济。音乐文化+事件旅游的模式将会很好地促进湖湘地区的二次消费。湖湘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将少数民族的节庆与音乐节相结合,并辅以旅游观光,让全国各地的音乐爱好者来到湖湘地区共享音乐的盛宴,同时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参观当地旅游景点,才能更好地提升湖湘地区的音乐文化形象,打造音乐文化品牌,为湖湘地区音乐文化产业创造经济效益,真正地可持续发展。在参加音乐节其间,音乐爱好者们不仅可以到专门的歌舞剧院欣赏音乐会、瑶族民歌等多种音乐形式,同时也可以制定人文景观游览图。如在欣赏完《湘西印象》后,便可以顺着歌舞剧中提到的地点进行游览与参观,感受当地的特色文化,将湖湘地区的事件性音乐文化与旅游资源紧密结合,可以为湖湘地区的音乐文化及旅游市场提供宣传价值,打造特色品牌,更好地助推湖湘地区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互联网赋能

1.创新文化传播理念

通过互联网对音乐文化进行传播的主要特点便是高效、便捷、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短视频已经占据人们生活的主流。因此湖湘音乐也可以此为契机,转变文化传播理念。重视新媒体的作用,如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APP的开发与使用。后台根据用户对湖湘地区音乐资源的推荐量、点击率、评论、收藏等进行信息的整合与筛选,更深层次地对音乐文化进行梳理,如打造音乐文化图谱,进行相应的数据推荐等。通过算法将湖湘地区音乐匹配给感兴趣的用户。

如果将湖湘地区的音乐资源简单粗暴地搬到互联网上,是很难达到一个良好反馈的。线下传播与线上的传播极不相同,因此互联网思维便尤为必要。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对湖湘音乐资源进行适当的改动,增加一些娱乐化与趣味性,让用户从旁观者变成开发者。这样的心态转变不仅能够主动让用户推动湖湘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能够有效提升湖湘音乐的传播性与创造性,构成新的活力。不仅如此,通过视频软件的编辑与剪辑也能够为湖湘音乐带来新的发展。对于本地居民来说,歌唱是自我的一种表达方式,因而在网络平台上,用户们可以上传个人的歌唱作品,或者老歌新用,通过年轻人的视角来解读传统的音乐文化,为传统民族音乐注入新的活力,丰富音乐的文化内涵,增添新的时代元素。

2.创新传播方式

“点对点”的传播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性能,通过这种方式,使湖湘文化更好地被人们了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只有创新了传播方式,才能真正适应大多数网民,获得优势。首先,要发挥相关平台,有权威性的平台进行相关的推送能够增强音乐的传播性,人们能够对良莠不齐的音乐资源进行有效分辨,从而让更多人人们提升自我的文化信息获取率。此外,微信、微博、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已经成为手机用户获取信息的新渠道,因此,以线上媒体为主,以线下媒体为辅,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湖湘音乐。同时,把握群众的多元化需求,扩大音乐的影响范围,传播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音乐文化,才能真正将湖湘音乐推广到更大更广阔的的舞台之中,让湖湘音乐走在时代的前沿。

(五)与AI产业进行融合

人工智能所具有的的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库资源,是人类脑力远远无法比较的。

首先,AI可以用于调节由科技引发的不可控技术问题。AI可以生成一段旋律,一首歌曲,自然也能识别相似的歌曲。合理使用AI可以自动检测音乐的相似性,合理规避版权问题。[4]

其次,AI可以对网络进行监管。现如今,AI技术发展得如火如荼,运用AI技术,可以对网络非法营利的行为进行打击,并阻止相关的非法行为。在AI的监督下,人们也能够提升法律意识。只有大家真正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真正做到让技术为音乐文化产业服务。

最后,AI技术带动产业创新。这句话乍听不可思议,然而AI技术会自动采集音乐、收集旋律并进行分化,这也使得AI更加成熟。随着AI广泛地运用,也会跳出模仿模式,真正地进行创作,开发前人不曾到过的“桃花源”。

湖湘地区是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大省,其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本土的优势与各界力量的推动,若在此基础上改善现有问题,并进行深入的诊断与优化,加以完善,必将谱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郭宇.湖南音乐文化产业现状特征解析[J].黄河之声,2016(9).

[2]邝嘉.湘南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析[J].戏剧之家,2021(21).

[3]韩斯文.哈尔滨旅游业与音乐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音乐学院,2022.

[4]王铉,雷沁颖.人工智能对中国音乐产业链的渗透与革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12).

★通讯作者:冯媛

作者简介:秦宇(1988—),汉族,博士在读,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教学与声乐表演、艺术管理;冯媛(1989—),汉族,硕士研究生,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与教学、即兴伴奏与艺术指导。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