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3-09-15 18:43常峥孙明慧
南北桥 2023年17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文化自信课程思政

常峥 孙明慧

[摘 要]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载体。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本着从实用出发的原则,注重通过教学使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逐渐熟练运用语言。同时,教师也应意识到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在每个教学主题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将价值观引导融合在知识传授和综合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职英语课程应当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倡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拓宽国际视野。

[关键词]高职学生;课程思政;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职业素养为导向。教师根据单元主题挖掘相关思政元素,显性或隐性融入单元教学活动,即教师明确教学活动的思政设计意图和目标。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在掌握语言知识和提升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能达到思政育人目标。

1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将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育人作用,鼓励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自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有理想有抱负的新青年[1]。

“跨文化交流应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双向互动,文化与语言不可分割”。王宗炎先生指出,任何一种文化的缺失都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不平衡[2]。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更要认识到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语言作为交流桥梁的作用[3]。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有明确的目的性,如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了更好地克服未来工作中的阻力等,这些目的性混淆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初心,那就是文化的吸收与创新。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思想、正确价值观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校正学生急功近利学习英语的情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使其更好地用英语传达中国声音、中国态度[4]。

2 挖掘《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中的思政元素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五版)是“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坚持为高职高专培养实用性人才和坚持“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大方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每册书中的单元主题都可挖掘出相应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英语教学全过程。挖掘思政元素的重点在于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同时与国际进行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肩负的时代责任和担任的历史使命。此处选取《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五版)第一、二册课本,并将每册书中每单元的思政元素总结如下表1和表2所示。

3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1册(第五版)》第5单元为例

选取《新编实用综合教程第1册(第五版)》第5单元作为案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对象为非英语专业大专学生。单元以“What a fine day(多好的天)”为标题,以environment(环境)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可以挖掘、融入思政元素。例如,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并以“We can make a difference(我们能做出改变)”为主要脉络,引发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讨论,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气候变化已经带来的严重危害及目前个人所能做出的改变。

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插入视频Causes and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解释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纪录片Desert seas(海洋荒漠)展示一系列海洋生物的独特适应策略,呼吁学生保护海洋环境;Our planet(我们的星球)以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展示环境破坏和气候变化对地球上生物的影响,强调个体应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Breath of the earth(地球之呼吸)以航拍画面展现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景观和生态系统,提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The young activist(年轻的行动者)跟踪了全球年轻环保主义者的行动,鼓励个体加入环保行动;电影The Wandering Earth(流浪地球)以科幻视角提出了人类面临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学生在观看期间对于现实中存在的气候问题将感同身受,并身体力行做出改变。

3.1 整体课程设计

教学目的。根据单元主题environment引入思政元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以文章we can make a difference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身体力行保护环境和个人积极改变融入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当中,激发学生的个人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实现积极的自我转变。

教学设计思路。围绕“环境”“改变”主题,从线上和线下两方面出发,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课前活动、课文分析及课后练习等系列教学环节,选择Causes and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Our planet等视频作为知识补充,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内心产生思考和共鸣,唤醒其保护环境的意识。

3.2 教学实施过程

3.2.1 课前

圍绕“environment”这一主题,提前发布两个思考问题:①What has happened to our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近年气候发生了什么改变?)②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我们应该怎么保护环境?) 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在网络上收集相关文字视频资料,将所思所想以英语文字组织好语言上传至学习通平台,或上传其他视频或文字资料。教师提前将优秀回答进行截图整理,在课堂上分享展示,挖掘学生潜藏的学习能力,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3.2.2 课中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三种常见翻译方式为导入。

①Green mountains and clear water are equal to mountains of gold and silver. (《南华早报》)

②Clear waters and green mountains are as good as mountains of gold and silver. (《纽约时报》《卫报》)

③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中央编译局》)

使学生自行进行翻译并对比不同的翻译方式。带领学生追溯此理念,最早是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05年在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之后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之后播放视频Causes and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的成因及影响)。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下三个问题:①What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 are mentioned in the video?(视频中提及了哪些极端天气状况?)②Why are there so many extreme conditions?(这些极端状况的成因是什么?)③Can we make a difference? (我们能否做出改变?)。观看视频后邀请学生分享所思所想。

知识学习。针对上一环节第三个问题,要求学生泛读课文“Facing the global climate: we can make a difference”,从课文中找出答案进行作答,列举出针对保护环境自身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后精读课文,对于文章中出现的复合句进行讲解。例如,“If we try,most of us can do our part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greenhouse gases that we put into the atmosphere. (Para. 1)”结合本句话针对定语从句进行回顾,带领学生复习定语从句的引导词。

3.2.3 拓展討论

“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述除常见几种翻译方式外,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至少再给出两种翻译方式。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之后推举出一名学生代表本小组进行发言。

3.2.4 课后

总结本堂课内容并布置作业,以“Why not try to do something to help make the planet a better place?”为主题书写200字左右的作文。完成后上传至学习通平台。

4 结语

高职一线教师应持续落实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课程思政建设列为重中之重[5]。用心、用情、用创意深入挖掘每一教学单元中存在的思政元素,除注重知识传递外,还要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引导其在学习中西方文化时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增强本国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6]。以“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为理念,使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同向同行。

参考文献

[1]杨晓艳.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J]. 成才之路,2022(34):105-108.

[2]王宗炎. 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3]田艳艳.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逻辑、价值与路径[J]. 当代教育论坛,2023(2):104-114.

[4]高启荣. 智能时代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Unit5“What a fine day!”单元设计为例[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0(5):248-252.

[5]林紫同. 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及实践研究[J]. 校园英语,2021(50):24-25.

[6]马晓娜,张旸. 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研究[J]. 校园英语,2022(50):49-51.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文化自信课程思政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