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

2023-09-08 05:21刘田园
国际公关 2023年1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管理工作高等教育

摘要:高校是我国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视野下,要实现高校人才全方位的培养,必须要将学生管理与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整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拓展学生管理工作职责,构建全方位的学生成长服务平台。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管理工作;对策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基础、最核心的功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可以从侧面对高校的发展做出有效评价,同时也可以反映出高校学生管理机制是否科学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方式对高校学生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科学的学生管理机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视野下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管理层面,要对更深层面内容进行挖掘,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实现管理工作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同时,要响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实现高校人才高质量发展。

一、高校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的关系

(一)目标相同

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科教育工作的目标完全相同,那就是培养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学生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创新型思维的全方位人才。无论是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还是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发挥各自的作用,旨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

(二)主体相同

学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也是高校学科教育的主体,二者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的配合。无论是学生管理工作还是学科教育工作,在学生培养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指的是高校通过非学术性质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培养,为学生发展进行指导和服务,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而学科教育工作,是指学生通过对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加以专业选修课程的辅助,通过课堂学习的方式掌握文化知识,学科教育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知识储备,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知识指导,提高学生专业技能。[1]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培养方式不同,学生管理工作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培养高素质人才;学科教育工作是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提高。二者的教育针对性不同,一个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个侧重于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但二者的培养主体和培养目标相同,都是为了培养新形势下的综合性人才。

(三)动力相同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获得了很大提升。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和基础。当前形势下,国家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综合性人才以及技术型人才。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年轻人对知识有着较高的追求,渴望学到更多、更专业的文化知识,强烈的求知欲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动力,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科教育工作进行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转变

(一)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为满足新形势下我国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要不断创新。随着高校的扩招,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路线。[2]首先,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和完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其次,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要求,要加强对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動我国社会的发展。最后,要重视学生德育和智育教育。德育和智育在学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共同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培育人才的最终目标。

(二)学生管理工作更专职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有效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高校建立起专职管理机构,高校辅导员队伍逐渐建立起来,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系逐渐完备。

(三)学生管理工作更独立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模式的转变,无论是高校职能还是机构格局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职能和格局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在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要设置专门的机构和职能部门,对学生管理、招生和就业专职负责,并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职能,进行动态调整。

三、高校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内容不够全面

在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在目前教育形势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日常管理和学生活动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认识高度,直接反映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否完善。[3]近年来,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越来越重视,各大高校内部也建立了专职机构,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其他各方面,如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安全教育、学生德育发展等。近年来,虽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日益发展,各项制度也逐渐得到完善,但是从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来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管理内容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管理理念不正确

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教育工作,二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具有不同的专业性。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既不能将学生管理工作的观念应用到学生教育工作中,也不能将学生教育工作的观念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在目前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偏向于学生课余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管理方面,对学生的专业知识重视程度不够,使学生课余活动与专业知识对接不准确,往往无法通过课余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管理工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若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不正确,就会造成 “管理本位”的现象发生,无法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服务和指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高校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形势下,部分课堂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点中,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讲授知识,无须进行学生管理,往往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的被动。[4]当前,各高校都建立了专业的管理组织架构,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直接对学生进行管理,班主任负责本班级的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负责本院系本年级学生的管理工作,院系副书记负责本院系的学生管理,学校学生处负责全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从上至下形成专业的管理体系,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体系。然而,在这种模式下,容易造成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教育工作相分离,无法充分发挥二者协同发展的作用,二者力量没有形成凝聚力。

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转型的对策

(一)丰富学生管理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出及时的调整,以此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第一,高校要建立多元化的学生管理平台,以高校管理为基础,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借助学生课余活动和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搭建多元化的育人平台,通过举办与专业知识有关的课余活动,通过相关活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第二,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学生管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通过在校园宣传栏张贴有关校园文化的宣传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通过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的便利。高校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人才服务平台,通过人才服务平台对学生进行管理。还可以在平台发布相关教育视频和课程视频,通过平台对学生进行网络教育,实现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协同发展。

(二)革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意愿,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生管理措施,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心理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5]例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可以组织学生选举代表,与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共同协作,参与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并协助辅导员和班主任举办相关课余活动等,使学生制度和课余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从而保证学生管理的有效性。

高校也要根据学校专业发展目标,举办相关专业活动,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高校也要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制订相关培养方案,定期举办相关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进行特长的培养,实现学生均衡发展,提高学生技能知识的储备。学生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关发展规划,积极参与科技竞赛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储备,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三)完善学生管理组织结构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管理组织结构是实现学生管理的重要基础,学生管理组织机构是否完善,对高校学生管理产生直接影响。完善的学生管理组织机构,可以实现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高校创新育人的教育目标。完善学生组织管理机构,必须要对管理机构进行创新,对工作职能进行重新划分,使学生管理机构更贴近于学生实际需求,为学生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高校要進一步健全相应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高校学生处要与各学院的学生管理办公室相对应,高校团委要与各学院的团委相对应,高校组织部要与各院系的学生党总支相对应,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就业发展,各学院内要设置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职业生涯规划机构,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和就业发展引导。

五、结束语

为实现新时代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目标,高校要提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将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衔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为国家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高校还要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转型,对学生管理工作方式进行创新,结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目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文静.“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建立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3,32(02):43-46+63.

[2] 胡爱祥,钱平,盛晟.高校学生管理协同治理的困境与学生管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J].江苏高教,2022(12):64-68.

[3] 石建梅.基于激励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2(33):31-34.

[4] 邵欣悦,白凌婷.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价值导引与改革路径[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2(05):49-23+61.

[5] 祝弘扬.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6):91-93.

作者简介: 刘田园,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管理工作高等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确应用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