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背景下书法育人功能的研究与实践

2023-09-04 00:59罗彩媚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职业教育

罗彩媚

内容摘要:当今世界面临经济全球化、思想文化多元化,传播技术迅猛化的状况。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多元,个性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本课题以书法教育为媒介,将朱子文化融入其中,书写朱子文化,感悟朱子文化,传承朱子文化,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以构筑青少年的精神家园,塑造青少年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朱子文化 书法教育 职业教育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文化巨匠,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他在闽北成长、生活,在此讲学、著述,数十年孜孜不倦,朱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成功的把思辨哲学与学问结合起来。儒家思想的这两方面特点在朱熹身上充分显示出来。他学问渊博,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他又深思明辨,是一位第一流的哲学家。”[1]朱子修身律己、严谨治学、深思明辨、勤政为民等精神对中职学生品德教育、养成教育及心理教育等均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习近平總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谈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我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2021年3月22日,习总书记来到福建武夷山“朱熹园”,再次强调: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书法教育,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还是文化展示的重要媒介,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教习,也是一种文化修炼,精神的陶冶。“书法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书法的性质、对象、历史、鉴赏等一系列理论。这是帮助学生提高中国文化知识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增强爱国情操,提高审美修养。”[2]

当今世界面临经济全球化、思想文化多元化,传播技术迅猛化的状况。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多元,个性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上述现状分析,我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着力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对朱子文化背景下书法育人功能进行研究。

本课题以书法教育为媒介,将朱子文化融入其中,书写朱子文化,感悟朱子文化,传承朱子文化,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以构筑青少年的精神家园,塑造青少年的人格品质,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与使命感。

朱子文化、书法教育和素质教育三者相融,努力探寻书法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将规矩、内修、审美、养性、怡情融为一体,实现“写好字,学好文,做好人”的三维立体目标,对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内化和养成,有着独特的普遍意义。

一.研究与实践过程

(一)教材编写与课程设置

1.将朱子文化纳入书法教材,编写书法校本教材

结合书法课堂教学实际,将朱子文化的思想切合中职生学习实际的相关课程的素材进行筛选、梳理和总结。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这是朱熹文化思想中最具价值和影响力的内容,朱熹一生以讲学为主,在学习方面总结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规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行为习惯养成方面: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杂细事宜。

(3)道德涵养方面: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择友而交、忠诚敬业、宽容大度、不损人利己、公平正义、热爱祖国、反省自律、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等。

根据梳理的内容,完成了校本教材《朱子诗文字帖》及《朱子格言硬笔字帖》。《朱子诗文字帖》是软笔字帖,主要内容有《朱子四本》《白鹿洞书院学规》诗词辑录、《朱子家训》楷书、行书字帖。《朱子格言硬笔字帖》,包含朱子的格言及《童蒙须知》等,朱子的格言按照学习、道德、行为习惯进行编排。

2.合理安排课程

第一阶段:第一学期,学习硬笔书法,指导学生临习《经典古诗文硬笔字帖》及《朱子格言硬笔字帖》。

第二阶段:第二学期,临摹欧楷,以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为范本,掌握欧楷基本笔画的写法;指导学生临习校本教材《朱子诗文字帖》。

第三阶段:第三、四学期,学生继续临习欧楷,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临习赵孟頫的《胆巴碑》、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名家法帖;指导学生以朱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进行创作。

(二)探索了朱子文化背景下书法育人功能的途径

1.将书法课堂营造成书法育人的阵地

(1)探索“朱子文化背景下书法育人功能”的书法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书法技能导课、书法理论课、书法欣赏交流课等模式。

①书法技能指导课。“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对待布白,务求其均齐方正矣。然后定其筋骨,向背往还,开合连络,务求雄健贯通也。”[3]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指导方法。指导方法有分析式指导、示范式指导、比较式指导、突破式指导、背临式指导、集字式指导等。不同的指导方法的运用,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②书法理论课。“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各个时期、各种书体的名家辈出,各创不同的流派,异彩纷呈,龙翔凤舞。绵延至今。”[4]从我国最古老的文字——自然古朴的甲骨文,到布局匀称的金文,再到中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石鼓文,发展到整齐而规范的“小篆”,纵逸豪放,劲挺恣肆的《石门颂》,使楷书达到尽善尽美的王羲之以及雄健挺拔的魏碑,法度森严的楷书,变化莫测,姿态万千的狂草,瘦硬细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教师对中国书法史的生动讲解,使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丰润了学生对书法艺术的认识、理解和传承,升华了对书法的感悟。

③书法欣赏交流课。在常规的书法课堂教学中,每个月开设一节书法欣赏课。

书法欣赏交流课的内容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欣赏朱熹及历代书法名家作品。作品欣赏课从欣赏作品的点画、结构、章法、风格等方面进行。“点要有高山坠石的气势,如蹲鸱,如大石挡路,做两点要上下呼应,左顾右盼。众点齐列要为体互乖,落落乎犹众星列河汉。”“横要像千里阵云那样,空灵而意味,深远绵延而来,悠然终止。”[5]

另一方面欣赏学生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交流。有生生互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三种方式。

(2)提炼书法“教学四法”,即“学练、感悟、迁移、践行”,提升学生书法实践能力和认知水平,将规矩、内修、审美、养性、怡情融为一体。正所谓“心与笔俱专,月继年不厌。”[6]①以课堂教学为切口,议书体书品、看名家名作,评人格人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升华爱国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催化“学做真人”。②以临摹为起点,以继承为先导,以树人为目的,从听、看、议、评、思五个方面培养学生“写规范字,做规范人”。通过不同汉字的偏旁、部首、笔画、形态、结构等教学,对学生进行自律、谦让、利他、包容、关爱等方面的教育。明代著名书论家项穆曾云:“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正人心,所以闲圣道也。”[7]将临字体与临作品内涵结合起来,临习纯正的书法,用以使学生心灵纯正。如以朱熹在《童蒙须知》写字方法要求学生端坐、有耐心、横平竖直、一丝不苟。充分发挥了书法教学的正身功能,潜移默化其气质,感受朱子心系天下的精神。③将书法学习、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与文化、历史、艺术等有机和谐地融合起来,实现“写好字,学好文,做好人”的三维立体目标。④通过名家名作的观赏、分析、模仿、创新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艺术观和创作观等方面的教育。

(3)引入企业5S管理理念,提出书法学习“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精准临习、注重落实、坚持不懈”五步法,指导学生研习书法,培养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工匠精神。

(4)探索“朱子文化背景下书法育人”评价方式。创新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个性、能力的提高、兴趣的激发,特长特色的形成。对学生的智力及非智力进行阶段性检验,对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综合、想象、创新思维、整体观念、合作意识、实践活动等进行测评;对学生的作业作品、学习心态进行检验。

2.营造朱子文化背景下书法育人的实践环境

(1)环境育人。学校以朱子文化为核心,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设立了“朱子讲坛”、树立“朱子塑像”、打造“朱子文化墙”,教学区、办公楼的走廊、墙壁粘贴“朱子名言、警句”宣传牌,优秀校友及教师们手书的“朱子家训”、“朱子诗词”等书法作品悬挂众多教学场所,学校师生无论行走在校园的哪个位置,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朱子文化的氛围和书法的清新怡人。

以“朱子讲坛”为书法学习阵地,开设书法兴趣班,让学生在提升书写技能的同时直观感受到浓浓的朱子文化气息,激发学生学习朱子文化的热情。

(2)活动育人。学校定期开展朱子文化系列活动。“朱子文化主题书法赛”、“朱子诗文朗诵”、“讲好朱子故事”、“朱子敬师礼”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力。

校团委组织学生参加朱子祭祀大典,到考亭书院、潭山文化艺术馆、博物馆等进行研学活动等,邀请南平市朱子文化专家给学生开设“朱子文化”的专题讲座。让学生真切感受朱子文化的魅力。

二.实践效果

1.学生书写、审美能力的提升

课题的开展,优化了书法课堂教学,改进了传统的教法的和学法,提升了学生的书写技能和审美水平,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参加各级书法赛事,获得优异成绩,成为南平市书法教学的领头羊。2019-2021学年,组织学生参加南平市“笔墨中国”书法大赛,有41位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16名,二等奖18名,三等7人。有3位同学荣获福建省“笔墨中国”汉字书写现场大赛三等奖,2位同学获全国优秀奖。

为促进学生书法水平的提升,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我们将部分师生优秀作品编辑而成《墨韵——南平农校师生书法作品集》。

2.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课题研究及实践的四年中,学生们的行为规范呈良好的发展态势。观察力、自控力和专注度得以加强,学业成绩明显提高。2019学年至2022学年,书法学习班中,高铁大专1901、园林1901等5个班级被评为先进团支部,平面设计1801、农产品加工1901等8个班级获得先进班集体称号,李吟然,杨淋等7位同学获得了国家奖学金,陈雨茜、陈雨涵等15位同学获得了“校长奖学金”。

课题的开展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职业发展,体现了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本成果通过书法训练,渗透朱子精神,培养了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工匠精神,在学校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中,企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毕业生对学校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工作也很认可。

3.教师业务素养的提高。

朱子的理学思想博大精深,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课题组教师学习、践行朱子的教育理论,更新育人观,注重“立德树人”,在实践中反思、改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课题研究期间,課题组老师共撰写了6篇相关论文,其中CN论文4篇:编纂了2本教材:《朱子诗文字帖》和《朱子格言硬笔字帖》,其中《朱子诗文字帖》正式出版。课题组成员主持了一个省级课题、两个市级课题,全部顺利结题,并获好评。

课题组罗老师2019年荣获第一届南平市最美教师称号,被评为南平中职学校书法学科带头人,被聘为省“书香、墨香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名家顾问及南平市建阳区朱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20年入选省第一期语言文字专家库成员;袁老师于2020年12月被评为南平市名师,另四位老师连续四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两位老师书法作品先后入选福建省书法新人作品展。

4.成果的推广应用

(1)中职学校推广。2021年7月,课题组老师交流到其他市属中职学校后,繼续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在所在校,组织成立了“朱子书院”,构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引领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研习“五项课程”(修身课、为学课、礼乐课、射御课、学事课)。成立了“书法社团”、“吟诵社团”、“文化宣讲员”等14个社团,充分发挥“书法”和“朱子理学文化”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由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其他兄弟学校也先后派代表来观摩学习,并在各自的学校中推广或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2)辐射市中小学。2021年3月开始,课题组成员五位教师,先后受聘为“南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书法特长班主讲教师,为广大热爱书法艺术的青少年授课,她们将书法教学“四法”及书法学习“五步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使更多的学生能深切体验书法艺术的魅力与价值。

三.成果创新

1.有时代性:本课题组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顺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有针对性:学校地处闽北,是朱子文化的发源地,学生以闽北本地为主,于朱子文化有特殊的情怀。把朱子文化融入书法教育,对于培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大意义。

3.有系统性:构建了完善的朱子文化进课堂的教学体系,组建教师“明德先锋队”、学生“明德志愿队”,引领学生研习“五项课程”,开展“五精进”活动,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有持续性:课题组编纂的教材《朱子诗文字帖》、《朱子文化德育读本》、《朱子格言硬笔字帖》至今仍在南平各中职学校、中小学校推广、使用,受到大家的普遍赞誉。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新世界出版社,2004.1第一版,304.

[2]朱崇昌.书法[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7第二版,4.

[3]项穆.书法雅言[M].中华书局,2010.9第一版,214.

[4]李惠乔.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第一版,10.

[5]朱崇昌.书法[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7第二版,229.

[6]项穆.书法雅言[M].中华书局,2010.9第一版,216.

[7]项穆.书法雅言[M].中华书局,2010.9第一版,13.

(作者单位:南平市武夷旅游商贸学校)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职业教育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书法教学作用探析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