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做法及对策分析

2023-09-04 15:16孝义市下堡镇人民政府
现代经济信息 2023年13期
关键词:用工工资农民工

张 敏 孝义市下堡镇人民政府

目前,整体经济形势不断发生变化,很多企业经营面临诸多困境,开始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与此同时,受到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拖欠问题日益严重,各类拖欠案件也在不断增加,这些情况如果得不到良好处理,可能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一方面无法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另一方面可能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并逐步落实到各个区域,针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增加了惩罚条款,也实施了更加严厉的处罚,这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有所好转。但是由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工资拖欠问题仍然难以彻底解决,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增加了相关工作的难度。基于此,本文结合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详细探讨了工资拖欠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合适的解决路径。

一、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现状

现阶段,农民工在诸多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制造业、建筑行业和服务业等,但是其工资拖欠问题不断涌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农民工工资拖欠现状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

从农民工所在企业与农民工角度而言,农民工明显处于劣势,因此,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领域都出现大量工资拖欠问题,经常发生多扣、少给等情况。尽管当前劳动力资源相对不足,农民工在找工作时拥有一定的议价能力,有利于其获得更加符合预期的工作,但是这种地位上的差异难以在短时期内发生改变。

(二)工程建设领域问题突出

尽管国内建筑行业、交通和水利等领域大量企业招收了较多农民工,促进了就业问题的解决,但是这些行业在工资结算方面呈现出明显特征,尤其表现在整体周期过长,而且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进度、合同和质量等,这些都影响了薪资的发放,进而引起工资拖欠等现象。

(三)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较多农民工在从事各种职业时,忽视了合同签订的重要性,大量农民工没有与企业签订正式合同,甚至仅仅采用口头约定的方式,一旦后续出现工资拖欠等问题,这些农民工常常难以提供有效证据,对于其借助法律手段进行维权极为不利。

(四)农民工维权成本高

农民工通常容易出现人员流动,同时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对于相关法律知识了解掌握不足,如果没有其他专业人员的帮助,他们往往难以坚持维权,主要原因在于维权成本较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因此常常选择牺牲部分利益了事,也有部分人员采取极端方式解决。

二、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资金源头出现问题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常常出现资金运转困难等问题,因此无法及时发放农民工工资。部分民营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盲目选择项目,部分开发商占用应付工程款,并将其用于投资活动中,导致资金回收受到阻碍,企业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等情况。部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没有按照审批流程获得批准就直接建设开发,其中投入的资金大多数来源于施工企业,最终由于财力不足难以支付项目资金。还有部分项目资金虽然投入了施工建设中,但是后续由于管理不善,导致资金被违规挪用,这样就由于人为操作问题导致资金无法及时到位,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

(二)工资支付链条过长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资金的使用需要经过不同部门,一般是按照建设单位、总承包方、分包商、施工企业、包工头、农民工的顺序,因此,用于支付工资的资金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同时一些资金会优先用于其它市场主体,确保其利润,这样不同环节相互衔接,就构成了一条“债务链”,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包括资金占用等,都会导致最末端环节受到影响,即农民工无法获得应有工资。

(三)用工管理不规范

在建筑工程中,较多用工方没有按照正确的流程任用农民工,缺少正规合同,常常采取“以包代管”的方式,将相关事务交由包工头或劳务公司负责,尤其是工资发放。大量工程项目会经历层层分包等过程,这样资金支付涉及的环节过多,利润分配方式不合理,项目资金需要首先交由包工头与上级部门沟通,之后获取工程款,最后才能将工资发放给农民工,这种用工管理方式显然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外,容易引发工资无法按时发放等问题。

(四)欠薪违法成本低

当前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农民工拖欠工资问题仍然缺少完善的规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惩罚力度不足等方面,对于拖欠工资的主体没有给予严厉处罚,违法成本低,无法引起用工方等重视。从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的角度,由于其涉及到繁杂的程序,提起法律诉讼的成本过高,因此农民工常常受到自身经济条件或知识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借助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实施有效的监管,没有建立高效的协同合作机制,或者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惩罚责任方,导致欠薪现象难以得到遏制。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不仅仅集中在经济方面,而是包括政治、社会、法律等方面,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农民工欠薪问题的解决,为此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其中,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才能真正改变这一现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预防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做法与对策

(一)强化资金支付源风险控制

对于政府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应不断加大审批监管力度,完善项目审批与管理流程,并严格控制项目的审批过程,对于一些资金来源存疑且没有稳定资金支撑的工程项目,应尽量避免其获得批准。针对一些地方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各级政府应积极参与,同时应引入人大审议机制,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完成审批后才能投入开发建设。对于地方PPP 项目,应加强管理与控制,将其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对其规模实施限制,尽可能降低地方债务风险。同时相关部门应做好资金监管工作,及时发现各种违规行为,如资金占用等,并及时上报处理,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此外,纪检监察部门应针对资金挪用等各种违规行为加强监督管控,应将其作为重点工作开展,确保其得到具体落实,并完善问责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追究相关主体责任。

应建立企业资金流动性风险预警工作机制。各个市场主体与相关机构应加强沟通协作,包括税务、工商和银行等,共同参与到其中,不断完善企业资金流动风险预警平台,并对当地大型企业实施重点监督,重点关注这些企业的工资支付情况。对于一些存在欠薪行为的企业应提供预警,同时针对不同欠薪时长的企业设置不同程度的预警,超过两个月的应作为流动性风险信号,而达到三个月以上的则视为重大流动性风险,相关监管机构应及时介入督促其及时解决欠薪问题。

(二)强化管理源风险控制

首先,在招投标等活动中应做好风险的管控工作,明确招投标单位承担的责任,并积极采取风险前置管控方式,预防相关风险的发生。参与招投标活动的企业需要提供标书,因此,可要求其将项目用工情况纳入到其中,应涉及较长一段时期内的工资支付情况、工伤保险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审核工作,重点考察企业的用工情况,分析其是否存在违规问题,是否正常支付农民工工资。同时应借助诚信信用平台等获取企业相关信息,全面了解掌握其信用情况,确定其是否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等,确保企业满足相关资质要求。如果参与企业存在欠薪问题且没有做好处理工作,则直接采取一票否决方式,避免由其负责项目建设。

其次,项目合同中应制定相关条款对农民工工资问题明确规定,应包含责任主体、保障措施等,同时可针对工资发放程序过于繁杂的情况设置工资专线拨付,并采取用工实名制管理等,或设置专门的资金管理账户甚至专项资金。

再次,建设单位应做好监管工作,要求用工企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合同,并与农民工签订正式合同,采用实名登记等方式完善用工信息,并实施网络平台管理,保证用工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可直接与预警平台实现良好对接,使劳务用工情况直接清晰呈现,提升管理效率。

最后,相关部门应共同参与企业相关制度的制定,如税务、工商部门等,并督促企业贯彻落实用工与工资制度,优化工资支付流程,省去繁杂的中间环节,提高工资发放效率,同时与预警平台实现对接,做好监督管控工作,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

(三)强化过程风险控制

首先,应在合同中制定更加明确的条款,并以此为依据促使劳务用工规范化开展,明确不同参与主体的主要职责,做到权责分明。总承包单位应谨慎选择分包单位,审核其是否满足规范用工要求,是否存在欠薪等不良记录,合理选择后应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设置相关条款,明确合作单位应履行的义务,包括提供完整的劳务用工合同、工伤保险等正常缴纳等,同时应将工资款与其它项目款项相互分离,避免工资款挪用等情况的发生。

其次,应修改工资发放制度,采取月工资制度,不同地区社会保障部门应积极参与条款的制定,对于当地企业的工资发放制度做出优化,督促各企业落实好工资制度。

最后,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改变结算方式,建设单位应了解掌握施工进度,并及时支付一定资金用于项目施工,同时将这些资金中的一部分分配到专用账户中,作为储备资金,后续可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

(四)加强企业失信风险联合惩戒

对于企业用工情况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应完善信息收集机制,及时整合企业相关信息并纳入到相关平台中,并加强信息的管理,如及时更新等。建设单位应结合企业诚信情况,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并将工资支付情况作为重要评估指标,实时监测企业的用工情况,加大监管力度,一旦企业出现欠薪行为应将其记录并纳入到信用体系中,同时上传到相关信息平台,使企业用工情况更加公开化、透明化,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共享。

企业如果出现违规或失信行为,相关部门与机构应对其实施联合惩戒,尤其是存在欠薪行为的企业,政府部门应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包括减少或停止政府资金支持,重新进行资质审核,同时限制其市场准入和融资贷款活动等,使这些企业承担行为后果,警示其他企业规范用工行为和工资支付方式。

(五)强化外部执法监督

首先,应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各个监督与执法部门协作沟通,及时处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并构建针对这类问题的绿色通道,确保其及时得到审核与处理,给予这些农民工专业的法律支持,协助其进行维权,保障其基本权益。由于欠薪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资金周转不畅,因此,应尝试从资金方面寻找突破口,可制定应急周转金制度,并设置专项保障金,建立健全相关协调机制,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帮助农民工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并及时追讨应得工资。如果涉事企业面临破产,相关部门在清算其资产时,应优先拨出部分款项,及时偿还农民工工资。其次,立法机关等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尤其应重视保障机制的完善,通过法律体系保障基本权益,同时司法机关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做好执法工作,并及时告知公众类似案例处理情况,并借助媒体等加快相关信息的传播,做好普法宣传工作,警示相关企业完善自身用工管理机制,增强规范化用工意识,并注重在农民工中的法律宣传,使其了解相关法律知识,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积极借助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此外,应发挥工会组织等作用,当地工会应吸纳部分农民工,及时了解农民工欠薪问题,并上报给相关部门,协助其发现问题企业,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依然广泛存在,为了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使其获得应得工资,相关部门与企业等多方主体应积极参与其中,加强协作与沟通,采取合理措施预防并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具体可通过强化分析风险源、管理源控制等,同时应完善企业相关工资支付制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相关部门监督管控等,完善欠薪问题的解决机制,减少工资拖欠等现象的发生。■

猜你喜欢
用工工资农民工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这种情况下未续订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说说索要工资那些事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政企联手应对“用工荒”困境 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