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戏剧语言鉴赏的高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2023-09-01 03:59王慧慧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9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高中学生

王慧慧

内容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课程内容多样,小说、诗歌、散文等都是其主要的教学资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鉴赏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作品的课程目标,但是由于在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小,所以在教材学习的过程中,戏剧并没有引起学校以及教师的重视,这就导致高中生对于戏剧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培养高中学生对于戏剧语言鉴赏的审美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审美能力仍是目前高中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目标。高中学生对戏剧语言鉴赏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戏剧语言的感知,增强学生对于事物的情感感受能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对于学生加深生活的理解也有帮助。根据数据表明,目前高中的戏剧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由于学生对于戏剧了解不多,接触戏剧的机会很少,并缺乏兴趣,因此对于戏剧语言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也是相对薄弱。

关键词:戏剧语言鉴赏 高中学生 审美能力

戏剧的审美价值和教学价值都极其丰富,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戏剧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审美趣味,体会到生活中美学的意义。针对高中生戏剧语言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探究,主要从两方面切入,一方面是对戏剧文本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是对戏剧表演的欣赏能力。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方面共同加强高中生对戏剧语言鉴赏能力的审美能力。

一.高中学生对戏剧审美能力的现状及问题

新时代提倡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育是其中重要一环,其要求在素质教育中融入审美教育,完善教育体系。国家政府提出要加强学校的美育工作,让孩子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让孩子的人生因为有美而饱满。审美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具有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教育。高中语文课程多以文学作品为主,其中蕴含着极多的美育因素,高中語文课程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基本载体。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文学创作题材中,戏剧既可以指代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剧本的文学概念,又可以指代像话剧、歌剧、舞台剧、音乐剧等戏剧的表演形式,将文学性和表演性结合一体,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然而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戏剧却是名列最后,因此,高中学生对于戏剧语言鉴赏审美能力的提高就刻不容缓。

戏剧将文学作品和表演两者结合在一起,戏剧是通过剧作家对文学作品剧本进行加工创造,赋予剧本应有的灵魂,再融合表演、音乐、美术等舞台要素,形成表演意义上的戏剧,从第一主观上给予观众视觉上的冲击。在高中语文教材选文中,戏剧所占比例较低,这和戏剧篇幅较长、高考谈及不多都有着一定的关系,这就导致在高中的语文教育中,戏剧鲜少受到重视的现状,这也是在根本上导致高中生对于戏剧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不足的一个原因。

根据数据表明,我们可以得出在高中教材中,戏剧选文存在数量少、所占比例较小、篇幅均为片段等问题。戏剧选文选取数量小对于高中生来说就意味着可选择性小,假设选取内容学生不感兴趣,学生在下次再接触到戏剧时难免会有抵触,另外还有戏剧选文篇幅均为片段的问题,即使所选取片段是具有代表性的,是整个文学作品中的高潮部分,这也会影响学生对于整个戏剧作品的感知,这在对戏剧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上的提升也具有局限性,使学生无法完整地、彻底地感受戏剧的魅力。戏剧选文还有种类单一的问题。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多选用悲剧,例如《雷雨》、《窦娥冤》、《哈姆雷特》等,戏剧种类有三种,可包括悲剧、喜剧以及正剧。高中学生所接触到的戏剧均为悲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中生对于戏剧的认知,局限了高中学生对于喜剧与正剧的认识,限制了学生对戏剧的全方位理解。

二.戏剧语言鉴赏于高中生的培养意义

戏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鉴赏价值,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戏剧元素是将语文教育和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相结合,无论是对高中生语文教学课程来说,还是对高中生自身的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的推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戏剧语言鉴赏对于高中生来说,可以提高高中生的语言感知力和形象创造能力。戏剧包含诗乐舞多种形式,正是由于戏剧的这种独特性,才能把把戏剧和其他文学体裁区别开来。戏剧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可以通过表演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文学作品中的文字“人性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高中生的审美感知力有一定的提升,同时调动了多种感官,进行联动。比如在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她具有刚强、忠贞以及善良的形象,并且性格鲜明,人物形象生动,高中生对她的感知的同时也会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其次,戏剧鉴赏对高中生来说还会增强他们的情感感受能力。情感价值教育一直都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目前学校教育倾向于学生的智力教育,对情感价值教育这方面比较薄弱,人们过多关注知识性教育,使得本就处于文学边缘的戏剧类文学作品更加位卑。语文教材中的文学内容并没有让高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完全的开发,学生整日被繁多的学习所压抑,对于事物的审美能力处于低谷,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慢慢被磨灭。戏剧作品凭借着它形象的语言、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在深邃的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浓烈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抚慰学生的心灵,培养着高中生对于生活、生命以及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高中生对戏剧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内心的情感得到激发,在心灵上和戏剧产生共鸣。最后,鉴赏戏剧文学还会丰富高中生的内心世界,丰富自身对于生活的感受。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反映的是现实的社会生活,通过塑造鲜活的人物、设计曲折的情节、传达内涵的主题等等都是剧作家对与生活的感悟。鉴赏戏剧文学不仅能够让高中生接触到不同层面的现实,还会从中受到戏剧艺术的鼓舞,从而加深思想的深刻性。通过鉴赏不同种类的戏剧,还会促使高中学生语言表达的进步,使思维逻辑更加缜密,提高思辨能力。

三.戏剧语言鉴赏于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方法

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它是一种新的体验方式,是对自我的深度挖掘,是对生命高层次的领悟。基于戏剧语言鉴赏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目前高中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目标,并且培养方法多种多样。因为戏剧本身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将它划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文学作品,一个是集音、舞结合的舞台综合艺术。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对戏剧语言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提出以下几点主要的方法。

第一,多读戏剧。戏剧语言文学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的基本载体,其具有生动的语言画面感和场面感。通过多读戏剧,感受戏剧中的画面感,可以深刻领悟戏剧人物的形象,感知戏剧本身要传达出的思想。作为读者,从语言下手,把握戏剧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以及思想感情,引领学生走入戏剧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从深层感受美,提高审美意识。通过阅读戏剧,反复体会其中的台词、场面性语言,在富有生活气息的戏剧语言下,比较容易的引发起高中生的生活共鸣。阅读结束后,高中生可以通过想象、联想等对戏剧内容进行再创造,这是高中学生对于戏剧语言鉴赏能力审美能力高层次的美的再创造。

第二,多听多看戏剧。戏剧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归属于视听艺术的一种。戏剧的最终落脚点是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呈现在舞台之上,导演和演员对戏剧文学剧本进行二度创造,产生表演意义上的戏剧。导演和演员赋予静态的文学人物生命,让他们变成有血有肉的躯体,同样的剧本在不同的导演、不同的演员手中,都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美。作为观众,在以鉴赏文学戏剧的主要过程中,也不能将观众的身份完全忽视。用学生的身份来鉴赏戏剧,会获得与读者身份完全不同的体验和审美感受。表演现场的观感和观看文学剧本的静态两种感觉不能进行比较。但是亲临现场切身感受戏剧的魅力,这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给予的。观剧是最容易调动审美感官的,可以引发学生对文学作品与表演艺术的思考。观众的观看和表演者交融在一起,真实地感受戏剧鉴赏带来审美盛宴。苏联戏剧家乌.哈里泽夫说过:“戏剧有两个生命,它的一个生命存在于文学之中,另一个生命存在于舞台上。”戏剧文本通过文字来描绘故事,书写人物的平生,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导演在舞台上对剧本进行二次创作,把纸上的故事表演出来,在情感上更容易获得观众的共鸣,提供立体表演,对于高中生来说,更容易发现戏剧的美,提高审美能力和对戏剧的鉴赏能力。

第三,体验戏剧、演剧。戏剧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演员通过身体形态、语言动作的表演,塑造艺术形象。读剧和观剧感受戏剧的魅力远远不及自己切身深入戏剧以及感受戏剧,将自己附身于戏剧中的人物,感受属于他自己的悲欢离合、痛苦以及快乐。作为学生身份的戏剧鉴赏者,要想提高审美能力,就需要将作为他者的戏剧人物转变成自己的化身。让自己停留在戏剧的世界里,深刻地融入戏剧情景、戏剧时空以及戏剧人物当中,感受其所感受。在戏剧审美能力的培养中,戏剧表演能够突破文字的局限,让高中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审美能力。戏剧演出是针对戏剧审美教育实践最丰富的一种活动形式,这不仅仅只是作为演员进行演出,还体现了学生对于剧本的创作能力,也就是所说的“创造美”。只有做到创造美,才能真正完成审美教育,做到审美教育的全面发展,在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戏剧表演中,需要实现对剧本的深层了解,深入剧本主题,体会其精神。比如组织学生排演《屈原》,学生在完成对剧本的围读后,对屈原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对于其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的思想不能完全体会,当他们代入屈原之后,感受其所感受,倾听其所倾听,体验他的独白、动作,更容易体会到他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决绝,感到屈原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加深学生对这部剧的理解,从中感受到审美。

四.基于戏剧语言鉴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案例分析

作为中华文化的结晶,戏曲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在高中开展戏曲文化教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且对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缓解新生军训的疲劳,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某高中举办了戏剧欣赏讲座。戏剧欣赏讲座先是给学生介绍了中国戏曲的传统来源和发展,以及地方戏曲的由来。同时讲述了戏曲的相关知识,通过戏曲进入校园让高中学生以艺术形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这次戏剧讲座活动,使高中学生对中华戏曲文化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与认知。与此同时,这次戏曲活动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要戏曲这朵艺术之花在高中新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近年来,大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精选川剧,京剧,莫病戏等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戏剧艺术作品,深入各中小学进行演出,开展戏曲名家讲座,为师生们送去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日前,经典川剧剧目《桂英与王魁》震撼上演,让师生在嗟叹之余,复有沉思。这是一场“新”川剧演出,采用回顾式的讲故事方式,情节张弛有度。巧用小剧场演出方式,追求个性化呈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倾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传统戏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剧目突出“因果善恶终有报”,悲剧之外又笼罩着一层喜剧的薄纱,戏剧张力让人对桂英的遭遇更为同情。

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精选《桂英与王魁》《尘埃落定》《天衣无缝》等优秀剧目,成都市京剧研究院捧出《望江亭》,成都市木偶皮影剧团带来《木偶嘉年华》,木偶变脸、吐火、摘花、转帕、长绸、耍帽翅、翎子功等绝技轮番上演。多样的剧目能够向学生传播社会历史、家国情怀、传统美德、价值追求等理念,让学生早日补足“思想之钙”。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既调动了戏曲高台教化的传统功能、增进了学生的文艺修养,也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里播撒下一把饱满的戏曲种子,推动中华传统戏曲艺术表演者、欣赏者年轻化,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小戏迷小戏骨。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学习戏曲手势、台步技巧,近距离地感受戏曲韵味。从戏曲演出走向戏曲讲座,戏曲名家讲座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对戏曲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享有戏曲教育机会的基础上,真正成为戏曲进校园的受益者和启发者。戏曲进校园活动汇聚戏曲艺术优势创演资源,推动了戏曲进校园的价值理念和育人功能,先进经验做法深入人心,中小学校纷纷掀起看戏曲、爱戏曲的热潮,全社会关心、支持戏曲进校园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一直以来都未得到重视,作为审美教育其一的戏剧审美教育更是处于边缘地位。近年,国家和教育部门开始逐渐关注对审美的教育,要求在教育过程中的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戏剧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它的综合性、文学与表演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决定了教育研究者不能忽视戏剧的审美教育意义。学生在学习戏剧语言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独特的审美体验,并从中可以收获美学的意义,提高审美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注重知识教育的传授,也应该把培养审美作为一大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的鉴赏力,在知识教育中渗透美学教育,完成素质教育。在新时代要求下,着眼于高中生的素质教育,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借助不同手段,培养学生对于戏剧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感知力。

参考文献

[1]曹玉峰.论戏剧教学对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J].中学语文,2022(20):86-87.

[2]闵雪.美育视野下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J].汉字文化,2021(12):107-108.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1.12.

048.

[3]刘颖超.高中语文戏剧审美教育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21.DOI:10.27685/d.cnki.ggnsf.2021.000387.

[4]王慧兰.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方式解读[J].课外语文,2019(22):37+39.

[5]孙庆伟.高中语文戏剧审美教育实践[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1):77.

[6]高扬励.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

[7]曹玉峰.论戏剧教学对學生审美人格的培养[J].中学语文,2022(20):86-87.

[8]姚莹莹.中学语文戏剧教学与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6(01):23.

[9]敖素岚.接受美学对于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有益启示[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10):21-22.

[10]吴梓楠.职高语文戏剧教学与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策略——以《伪君子》文本解读为例[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2(12):66-67.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高中学生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女校教育下艺术概论课堂教学的思考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