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推荐视域下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探析

2023-08-29 13:02刘开源张缘唐达娜·叶尔买克
老区建设 2023年6期
关键词:信息茧房连接红色文化

刘开源 张缘 唐达娜·叶尔买克

[摘 要]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作为重要的主流意识形态主体,连接着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奋斗历史与当代实践。当前,算法推荐已主宰互联网信息传播,红色文化与算法推荐融合过程中面临着部分用户易误解被碎片化的红色文化内容、部分平台削减红色文化内容传播占比、部分群体难以跳出网络舒适圈而忽视红色文化内容等现实困境。为实现红色文化全媒体、全范围的传播,亟需借力新的传播生态,发挥算法推荐的赋能作用,通过有效整合优质内容、高质量传播红色文化以及重构红色文化话语权,为红色文化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关键词]算法推荐;红色文化;连接;信息茧房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3)06-0045-09

[作者简介]刘开源,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缘,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

唐达娜·叶尔买克,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运用党史教育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SZZX22079);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江西为例”(YG2018023)

算法推荐是一种借助信息过滤机制对信息内容进行标签化处理和对用户行为、社交关系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在信息聚合的基础上为用户精准推送个性化信息的智能技术,其类型包括基于内容的推荐、协同过滤推荐、关联规则推荐和组合推荐等。[1]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2]要实现红色文化全媒体、全范围的传播离不开算法推荐。算法推荐通过掌握和分析用户的对红色文化的认知需求和内容的便好,精准地为用户推送他们所喜欢的内容。红色文化传播模式的创新,实现海量信息与个性用户间的高效匹配,使得传播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但两者融合过程中尚存一些困境,即如何揭示算法推荐驱动红色文化传播的技术逻辑?如何构建红色文化与用户兴趣之间的衔接感?如何消除算法推荐所引发的各类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從算法推荐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的新境遇出发,探索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为红色文化有效传播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

一、有效传播:算法推荐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更优路径

在互联网逐渐进入到存量时代之后,算法推荐的重要性正在进一步提升,经过互联网早期的大水漫灌之后,未来要想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用户群体当中获得更大的价值增量,算法推荐的意义不言而喻。在新闻传递和文化传播领域,信息系统利用算法推荐的规则,对比不同用户的阅读兴趣,当发现不同用户存在类似的检索习惯和阅读偏好时,会将其合并归类,从而整体推送相关的信息,减少信息传达过程中的资源浪费。[3]

(一)针对性:算法推荐向用户精确导入红色文化内容

算法推荐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对用户搜索内容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来测算出用户的爱好、兴趣特征和个性化需求,为用户进行精准画像,提供精准供给服务。这种算法推荐模式对浏览圈子较小的用户来讲,可以节约大量检索时间。当用户通过网络搜索红色文化信息时,通过算法技术可以根据用户偏好向其经常浏览的软件平台投喂相关精挑细选出来的信息内容,从而改变传统媒介无针对性的特点,以最短的时间迎合用户需求,使得红色文化信息传播更加符合用户个人特征。以“学习强国”平台为例,当用户频繁点击红色故事模块时,它的推荐区块就会聚焦于红色故事版面,从而减少用户寻找红色故事的程序步骤。

研究表明,人们更加愿意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读者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阅读过程中,他所接收到的自我反馈是有益的,更能激发阅读兴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红色文化的物质资源从物质形态变为数字形态,改变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实践。[4]其实,这也的确有利于用户的精确寻找,避免由于兴趣的消耗导致用户放弃点击阅读的状况。

(二)目的性:算法推荐收集数据以完善用户个性化需求

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播模式是主流媒体制作红色文化相关内容,审核比较严格。因此,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了解不够,主流媒体接收到普通用户的反馈有限,传播的红色文化一般都是内容形式单一、不够新颖、没有凸显个性,这不利于红色文化传播。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更迭,用户的思想和接收信息的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个性化的心理需求被激发。算法技术能够把握用户的个人兴趣特征,使红色文化内容生产智慧化,满足用户个性化以及深层次需求。以B站平台为例,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说教式”视频,而是算法推荐根据B站搜索引擎反馈的用户需求、使用习惯、效果反馈等情况,将视频制作者剪辑的经典红色电影+精彩解读的内容投喂给用户,使红色文化与用户之间建立起“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实现了信息传递的针锋相对,完美符合B站用户的心理预期和个性化要求。与传统媒体分发的千篇一律的红色内容相比而言,算法推荐红色文化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实现了用户对于信息的“选择性接触”和红色内容的“私人订制”。[5]

(三)优先性:算法推荐分析数据开发预测辅助功能

大数据算法的核心功能是预测,应创造条件发挥其预测功能,挖掘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用相关性代替传统因果性。[6]算法推荐技术具有的便捷化、智能化等显著优势,对于红色文化传播和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建设都具有独特推动作用。红色文化作为重要的主流意识形态主体,形式单一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完全迎合大众的个性化、标准化要求。算法技术想要真正的起到它的文化引流作用,就必须适时地有机嵌入有关意识形态和红色主题的内容信息,努力推动主旋律话语权建设,发挥网络社会舆论宣传辅助性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通过收集到的用户信息及其浏览情况进行分析推导,洞察其对于红色内容的兴趣情况。在每个短视频软件中都有一个“猜你喜欢”的功能,这就是算法预测辅助功能的运用。如果检测到用户对红色文化内容有兴趣,软件平台就会通过前瞻性的议题设置为用户推送特定属性的短视频,从而实现精确引导和精准操控,再通过用户的评论反馈进行合理的调整,选择文字或是视频类传播方式,迎合用户的选择,增强红色文化话语的导向性。

二、负面屏障:自媒体时代的算法推荐具有自我限制性

依据已有红色文化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新媒体软件或媒体软件平台对传播红色文化持重视态度,算法技术让人们获取信息变得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提升了红色文化传播效率,满足了“数字化生存”中用户的需求,但同时也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7]许多在本质上属于同种类型的信息被不断地推送给用户,用户在这些同质化严重的信息时就可能会逐渐失去判断和选择不同类型信息的能力,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网络算法推荐为个人构造出的狭隘的拟态环境中,对于媒体所推送文化的认知逐渐走向偏颇。现在人们早已习惯大数据自动推送经过机器筛选的内容,很难接收到兴趣之外的信息,从而逐渐失去对于外界其他类别信息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尽管算法推荐技术缩短了内容制造方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时空间距,但是这种一味强调“受众本位”的价值取向,将会限制红色文化所要达到的教育宣传效果。因此,还需要面对以下几个问题。

(一)过度零碎:部分用户易误解被碎片化的红色文化内容

智媒时代人们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自己想了解到的内容,包括常用的手机、电脑和纸质媒体,不过由于时间的零散和大部分精力的缺失,人们所接收到的红色文化内容会显得极为“碎片化”。知识的碎片状或许是这个时代造就的,但是从人类的知识发展角度来看,碎片化知识必然会带来不利影响,呈现指数性增长的知识内容与人们紧迫的时间分配形成天然的对立。网络用户在碎片化阅读趋势下,用户和媒体分别对信息的交互层次不一,有的用户对于网络信息处于一种“浅阅读”状态,止步于粗略阅读的程度,不愿意去深度探讨和理解,对知识的获取的热情减弱,变得浅尝辄止。可以说,每一篇红色文章、每一个红色故事都是一剂精神药剂。如果部分用户只是阅读到片段内容和片段场景,并没有深入了解当时实际情况以及其背后所蕴藏着的大道理和精神品质,这就会使部分用户不能认识到事物的面貌。互联网亚文化这一特殊文化类型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主流旋律文化的生存发展空间,阻碍了网络思想政治建设文化活动的延展,间接弱化主流媒体传达的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的影响力。被单独抽离的碎片化内容不能体现出完整性,只能显示出局部特征,从而使用户不能了解到真实的、完整的信息,但算法对红色文化信息进行识别、拆散成单一的结构体和人为删减处理后,压缩提炼出最底层的本质特征。这样人们只能了解被肢解后的内容信息,从而对整个红色文化的内涵不能够形成完整的认识。

(二)把控不足:部分平台削减红色文化内容传播占比

算法技术虽然为红色文化的智能化传播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最大程度激发了市场经济蕴藏的资本趋利性和资源侵占性。“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8]如果技术把控不好,技术“把关人”就可能被别有用心者钻空子,从而造成信息传播的监管漏洞。把关人承担着捍卫法律尊严、守护公序良俗和建构公共价值的责任,如果将对红色文化传播的把关权交给技术,虽然其是按照固定的算法标准去执行,具有一定公正性和客观性,但同时容易带来监管方式的机械化和僵硬化等问题。对于视频平台以及其他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软件而言,娱乐性文化传播能够充实传播内容,为平台赚取流量和热度带来经济效益。因而平台容易受利益驱使忽视自身主体独立性和意识形态主体的重要性,破坏红色文化主体的有效传播。算法技术的运用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模式发生了改变,其把关人已由传统的人工转变为技术,把关时就会缺少人所独属的鉴别能力。平台在利益驱使下秉持流量为王的策略,以流量为最终评价标准,导致用户的认知产生偏差,部分小众的红色文化更难以形成气候,让位于用户的“个人兴趣”,被推送机会越来越少。算法推荐文化内容是对用户的兴趣与喜好的反映,但是这些具有目的性的反应无法被证实是需要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这也就间接削弱用户的社会责任感。往往有些重要的信息内容并不为用户所关注,从而导致用户错失信息。

(三)信息茧房:部分群体难以跳出网络舒适圈而忽视红色文化内容

智媒时代的“信息茧房”是在用户主体因素与人工智能算法的多重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它包括信息来源“茧房”、信息内容“茧房”、信息价值“茧房”。[9]信息来源的“茧房”形成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户个人选择,二是媒介技术条件。虽然个性化推荐的信息过滤机制可以缓解信息过载问题,但算法推荐普遍将用户所需信息等价为用户喜欢的内容进行推送,这可能会使“信息茧房”假说成为现实,使用户沉迷在片面狭隘的拟态世界。就目前的个性化信息推荐来看,最为普遍的推荐算法是基于内容的推荐和协同过滤推荐。这样的算法要么直接针对个体以往的行为偏好,要么基于同类人群的偏好。[10]而关注红色文化的更多用户群体是老一辈具备红色情怀的人,亦或者是经历过高等教育具有良好抱负的爱国青年,而其他层次的人群難免会忽视红色文化的熏陶,在思想中无法被引起足够的重视。算法推荐在红色文化传播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从一开始它的价值观点就出现问题。以流量为审批标准,以利润为主导,只在乎利益的驱动而忽视价值观的重要性,最终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用户受制于“信息茧房”当中。

三、优化动向:正确解决算法推荐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传播阻碍

面对算法推荐对红色文化传播所造成的阻碍,文化传播者本身和媒体软件平台都应该反思算法推荐的本质。算法推荐最初诞生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信息内容推送服务,是人类社会科技和人文不断进步的体现。算法技术对于红色文化传播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能否消除算法推荐所引发的各类现实问题,成了化挑战为机遇的关键一环。在此意义上,有效整合优质内容、高质量传播红色文化和重构红色文化话语权,为红色文化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成为红色文化智能化传播的优化策略。因此,在算法推荐的助力下红色文化传播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克服过度零碎,有效整合优质内容

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认为,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我们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的通讯领域”[11]。智媒体时代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人们沉浸在海量碎片信息中,也会出现碎片化的信息,使人难以深入地思考和记忆的现象。[12]算法推荐应用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投其所好”向用户推荐经常看、喜欢看的内容,以此来迎合用户偏好,这就使得红色文化内容被割裂、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碎片化。因此,为提高红色文化的可读性和增强用户的兴趣点,规避算法推荐机制的局限性,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

第一,技术调整:优化红色文化融入算法推荐的技术渠道。算法推荐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处理形式,其发挥作用的关键构成因素就是技术。在技术处理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价值理性缺失的困境,使算法推荐机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任何一种有目的的传播活动都希望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13]因此,针对目前算法推荐技术的困境与局限,正确的做法不是躲在“技术中立论”背后装看不见,而是应该主动应对、积极反思并及时调整技术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14]。一方面,在排序精选技术层级上,算法推荐要将红色文化按照一定的热度和品质进行排序整合,并按照该排序向用户展示最终结果,比如搜索引擎推荐红色文化热点主题排序、红色文化网站浏览咨询排序、红色故事会榜单排序等等;另一方面,在检索过滤技术层级上,算法推荐要通过与红色文化建立内容索引树等方式,对红色内容进行检索、过滤,形成用户偏好的结果,比如红色文化关键词过滤,自动识别敏感词汇等等;在调度决策技术层级上,数字平台及系统要按照有限的资源配置来制定分配策略,通过判断多维度的影响因素自动提供宣传红色文化传播的最优路线或者最短时间等决策结果信息。

第二,内容适配:建构适合算法化红色文化传播的话语形式。新媒体中“即时发布”“内容再造”“裂变式传播”等特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展示自我和自由表达的需求,以个性化的方式将网络中传播的文字、表情、句式贴上自己独特的表情,进而解构规范化的话语表达结构。[15]因此,建立完善的红色文化数字资源数据库,自然就需要构建出适应网络数据环境的红色文化传播的话语表现形式。红色文化传播者必须在算法推荐的领域中正确、清楚地描述红色文化的内容或者其他要素。一是要在文本语言类传播平台运用自然语言进行红色文化传播。所谓自然语言就是指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一般用于简单的红色内容描述,最大的优点便是容易被理解,适用红色文化内容大众化传播。二是要运用数字化、可视化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将红色文化凝聚成数字形态更有利于算法推荐技术的直接运用,方便集中整合、筛选以及优化功能的具象体现。三是要丰富红色文化主题内容的表现形式。适合算法化的红色文化不能被局限于某一种类别,重点在于满足不同人群的形式需求,从而为算法推荐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撑,在合理调配内容的同时兼顾多个算法推荐平台的红色文化推送,真正有效地使算法化融入到红色文化的内容构建当中。

第三,平台搭建:拓展红色文化传播融入算法推荐的网络载体。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资源,统筹各方力量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已经成为推进大众了解红色文化、传播红色精神的客观要求。在腾讯QQ、微博、微信、抖音、B站、小红书等社交软件平台中,网络媒体逐渐成为重要的且具有广泛传播力的中介载体,通过影响自己的社群用户辐射到大众群体,催生出一次又一次的文化传播热潮。目前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大多数仍然集中在主流媒体和官方平台,因而网络载体的拓展空间巨大,无论是打造出专属红色文化营销号的模式,还是自媒体博主以新颖的方式在网络平台传播红色文化的模式,都具有独特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发展前景良好。拓展网络载体应从人类思维的角度进行优化设计,建立以人为本、以全面精准为追求、以结构重构为入口、以真实性为底线的传播基本价值观。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应促使主流媒体适应算法、拥抱算法,人工把关辅助算法,在面对铺天盖地的红色文化内容时,必须要保持独立思考,去伪存真,定期梳理自己的红色知识体系。

(二)官方严格把关,高效传播红色文化

算法推荐强调“受众本位”“人人都可发声”,使得红色文化宣传主体多样化、传播渠道多元化、传受双方对接关系复杂化、专业性参差不齐。传統媒体主导的信息传播和接受方式被颠覆,让红色文化传播更趋于大众化、全民化。正是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使红色文化内容可能会出现低质量、“无营养”的部分。因此,为提高红色文化的质量,在对红色资源挖掘和红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需要从强化中心地位、加强人工把关机制、提高传播者素养方面展开。

第一,将红色文化传播处境于主流媒体范围内的“边缘化”转变为“中心化”。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标识,凝聚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因此,强化红色文化在主流媒体的中心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强化红色文化在主流媒体当中的主导作用,认真打造出符合主流媒体段位的精致红色作品。在红色文化内容的传承中兼顾创新,突破性地挖掘红色资源精神内涵,反复打磨,注重情感注入、语言艺术、形式创新,引导观众与红色资源产生共鸣。二是要创新传播机制,不断强化用户思维。在算法推荐成为网络媒体传达信息的热门渠道条件背景下,媒体融合进入深度发展时期,主流媒体不仅要确保内容的权威可信,还要保证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性。红色文化的内容和传播方式受到用户的承认和推崇,它的中心地位自然难以被动摇。三是要发挥主流媒体的本体优势,牢牢把握舆论场的主导权。提高红色资源的传播质效,合理运用算法推荐技术向大众传输有关红色文化的优质内容,更有利于稳固红色主体精神的核心站位。

第二,将算法推荐的审核机制从“单一机器审核制”转变为“人工和智能双重审核制”。作为媒体必须有正确的掌握,作为媒体人必须有明确的认识,在把关和弘扬红色文化传播过程当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导致传者与受者的界限模糊,传统的把关人角色弱化,个性化推荐中算法技术充当了主要把关人的角色。[16]把关的主要权力由人工审核转向算法技术,自然也会出现许多容易被机器技术忽视的把关漏洞。首先,在媒体平台层面,尽管算法技术是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核心技术,最为重要的算法核心技术掌握在平台背后的企业手中,但在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交互当中,用户有资格知道这些数据会被谁得到以及这些数据会被如何利用,所以,个性化文化内容推荐平台的算法在原则上应该保持透明公示的状态。其次,在用户控制自己的素质教养方面,目前部分用户对算法推荐的运行方式不了解,因此,对个人素养进行正确合理地“把关”非常有必要。最后,在政府法律监管层面,智能算法推荐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相对滞后,网络文化传播立法层次模糊,传统的法律在监管算法推荐上也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因此,要加强算法技术治理与算法治理管控,强化监管能力、强化行业规范,完善网络空间立法,全面落实依法治网。红色文化的传播本就属于较为严格的范畴,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网络更不是“法外之地”。

第三,将算法推荐媒体平台的培育重点从“以数量为主”转变为“以素养为主”。算法终究只是一道程序而已,对于内容的审核有着一套固定的标准,这也导致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算法推荐可能会导致有些敏感词汇被通过进而传达到用户手中,使用户接收到错误的思想观念。因此,算法推荐媒体平台的培育重点应转变为培育媒介素养为主。一方面,用户总是主动地選择自己所偏好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如果用户的个人素质和媒介素养较高,无论是高质量的红色文化内容,还是低价的娱乐八卦新闻,用户都会严格把关,选择性进行阅读,要想顺利进入受传者的大脑储存起来,还必须经过先择性记忆披沙拣金、选优择华的再“过滤”。[17]另一方面,传播者也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职责。算法即使是智能化产物,依旧是以使用者的偏好为中心。当用户个人的选择标准得到严控时,在算法技术的加持下,信息的生产与分发更具针对性,为特定的用户推送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红色文化内容。要想维持红色文化在用户群体之间的权威性、优选性和可信度,文化传播者和媒体软件平台都要大力培育信息素养,树立智能思维,提高对算法技术的掌控能力,提升对算法技术的运用能力,增强对异质文化内容敏锐辨识,进而有效促进红色文化话语入心、入脑。

(三)跳脱“信息茧房”,拓展红色文化权重

算法推荐正成为信息流通领域新的技术范式,但随之而来引发了“信息茧房”。如何通过技术本身的优化和完善进行“破茧”,是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提高红色文化在各种媒介中的传播效率并拓展红色文化权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第一,完善信息推荐机制,调适优先推送顺序。在信息推荐机制当中,系统推荐的内容越多,相关的内容也会因此增加。不幸的是,浏览者读到的内容都是一类题材。从题材的角度来说,表面看阅读量在增加,事实上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少,思维变得越来越窄。随着娱乐信息的火爆和引人注目的“标题党”的崛起,系统跟随大数据流量显示的结果分析,自然而然地向新用户首先推荐娱乐内容,这就造成了一部分红色文化用户的潜在流失,信息推荐机制把他们困在“娱乐圈”。有学者指出,算法看似是中性且不带感情的,但实际上它的“每一行代码、每一个界面,都代表着选择,都意味着判断,都承载着价值”[18]。无论是短视频平台,还是网络潮流信息分享平台,对用户尤其是新用户的信息推荐,不能单独依据平台自身的数据热度进行单方面推送,这样对于本就受关注度较小的红色文化信息板块是极其不公平的。应该通过合理的网络数据渠道,总结分析用户在红色文化以及其他主流文化的关注度和总浏览量,优先推送具备培育民族精神功能的红色文化内容,这不仅是国家对网络平台传播红色正能量话题的要求,更是算法推荐机制下媒体公司所应该具有的基础社会责任感。

第二,对象特征精准识别,拓展信息供给主体。算法推荐是以兴趣为保障的,将红色文化强行加入到算法池当中必然会使“茧房效应”增强,因而,增强红色文化在算法环境下的趣味性就很有必要。首先可以将红色文化内容进行符合时代潮流的包装,改变说教式的红色文化输出方式,增强内容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从而调动受传者的兴趣;除此之外,利用现有的媒介条件进行有效宣传,利用大数据筛选出比较受大众欢迎的红色文化内容类型,从“茧房”内部出手,助力用户逐渐适应不同风格的红色文化。精准识别是引起用户阅读兴趣的重要环节之一,借助算法工具的分析功能,挖掘红色文化浏览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对用户进行深层次解读,从而用户的个性特征和内在的信息需求,为精确的信息投喂提供数据支撑。要想达到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目的,必须通过官方平台的流量引进加持,营造主流红色文化学习氛围,热捧主旋律意识形态“热搜”话题,重新搭建算法推荐“内容池”的配比,迅速抢占个性化文化内容的主要阵地,有效破解“信息茧房”造成的信息供给主体单一化。以创新为刚,以精准为导向,打造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信息供给平台,助力互联网用户破除自身狭隘的网络舒适区。

第三,主流价值精准引导,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19]网络意识形态多元化、可控性的特点对算法推荐平台推出新的要求,积极培育网络空间的“意见领袖”,使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中介角色,牢牢掌握话语权,从而壮大正面宣传的声量,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20]面向人工智能算法平台,红色文化具有其自身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意识形态色彩强烈。跳脱“信息茧房”的重要环节与算法推荐存在的鲜明的价值负载性密切相关,让用认同红色文化,在接触到的智能媒体当中感受到红色主流精神的熏陶,算法推荐系统自然会有偏向性地为用户提供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资源。

四、结语

红色文化是中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创造、积累起来的先进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时代特征、广泛的社会基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嵌入社会发展的进程,算法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因素。虽然算法的权力、规制与伦理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其影响并重塑社会秩序的“黑箱”仍需要不断打开。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21]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更需要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和铸魂育人的功能,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创新转化。因此,进入新时代,要优化算法技术在红色文化传播中运用策略,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力量。

[参考文献]

[1]喻国明,韩婷.算法型信息分发:技术原理、机制创新与未来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8,(4).

[2]刘开源.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故事的传播路径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22,(8).

[3]孙爱娜.大数据算法背景下的新媒体传播研究[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2,(7).

[4]王宇婷.困境与破解:算法推荐助力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1,(5).

[5]艾岚,任俊艳.新媒体时代算法推荐新闻对受众的冲击与重构[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

[6]彭丽.大数据算法视域下意识形态话语权效能监测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22,(4).

[7]崔聪.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算法推荐的逻辑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2,(6).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邓喆,吕楚笛.智媒时代精准思政破解“信息茧房”的深层逻辑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2,(8).

[10]穆莅晔.算法舆论的公共性[J].当代传播,2021,(4).

[11][美]凯斯·R.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 如何生产知识[M].毕竞悦,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12]韩桥生,李浩.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策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

[1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4]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2).

[15]刘开源.新媒体下高校社群的话语权变迁与舆情引导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16]何燚宁.个性化新闻推荐系统中算法把关的思考——以“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9,(9).

[17]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8]本报评论部.用主流价值纾解“算法焦虑”[N].人民日报,2018-6-20(05).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0]邹梦瑶.“信息茧房”效应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之困及其消解[J].长江论坛,2022,(4).

[21]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To Explore the Dissemination Path of Red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Algorithmic Recommendation

Liu Kaiyuan, Zhang Yuan, Dondana Yermaik

Abstract: Red culture is an advanced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reat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s, advanced personnel and the masses during the revolutionary war years, and contains a rich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heav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As an important mainstream ideological subject, the red culture connects the struggle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people led by the CPC. At present, algorithmic recommendation has dominated 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red culture and algorithmic recommendations also faces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uch as some users easily misunderstood by fragmented red cultural content, some platforms reducing the proportion of red cultural content dissemination, and some groups finding it difficult to break out of the online comfort zone and ignore red cultural cont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full-media and comprehensive dissemination of red culture, it is urgent to make use of the new communication ecology and the empowering role of algorithmic recommendations to create a favourable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for red culture by effectively integrating high-quality content, high-quality dissemination of red culture and reconstructing the discourse of the red culture.

Key words: algorithmic recommendation; red culture; connection; information cocoon

[責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信息茧房连接红色文化
微时代大学生“信息茧房”效应干预
社交媒体时代下新闻产需变化刍议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
腾讯发挥“连接”优势助力区域品牌崛起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观察家)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陈春花:什么样的公司最受90后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