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窟最早的“双窟”最美的藻井、最动?的微笑

2023-08-29 09:02
海外星云 2023年8期
关键词:藻井云冈洞窟

云冈第7、8窟(471年~494年)是云冈营造最早的双窟,也是云冈中期石窟雕凿的开篇之作。

重层布局的壁面、分栏长卷式浮雕画面,窟口崖面上雕饰斗拱的窟檐外貌、重层楼阁式的高塔,刻画出了中国汉式殿堂形式的格式布局。帷帐流苏、画面附榜题、兽面装饰,完全表现出了佛教艺术中国化的深入,窟顶用莲花与飞天装饰出的平棊藻井,赋予了中国传统建筑样式以佛国仙境般的浪漫。

胡风汉韵,交相杂糅。不同文化在这两座洞窟中,发生了最绚烂的撞击与交融。

第7窟

第7窟位于石窟群中部,东与第6窟相邻,西面紧靠第8窟,并与第8窟组成“同一形制、同样规模、内容相连并紧靠在一起”的所谓“双窟”。这是一组平面呈长方形的具有前后室且前室无顶的双窟。据分期排年,此为云冈中期开凿最早的洞窟,尽管在人物艺术造像及其艺术雕刻风格上,与早期石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洞窟形制,壁面艺术设计布局等方面,有了极大的变化。

第7、8窟前室没有窟顶而露天,清代在此修建三层三间式木结构窟檐(曾于20世纪90年代“八五工程”期间修整,其中第8窟重建),亦是云冈双窟中的唯一。

第7窟前室东西壁风化严重,后室北壁分两层,上为三世佛造像,下层圆拱大龛内置二佛并坐。南壁因为完全和山体隔离,因而保存较为完整,由下至上分为六层。第一层风化严重,雕刻无存。第二层窟门东、西两侧忍冬纹带下雕二龛,东龛为盝形帷幕龛内雕坐方形榻、左手举麈尾、右手扶榻面、身体斜倚、头戴尖顶帽、留“山羊胡”的维摩像。西龛华盖下文殊菩萨头戴月形花冠,呈舒相坐于方座上,两龛遥遥相对表现了维摩诘经中“文殊问疾”的故事,是这一佛教题材在云冈石窟的最早表现。

第7窟南壁最引人入胜的是明窗与拱门之间的长方形帷幕龛。此龛龛楣由15个方格组成,内雕莲花。帷幕下对称雕刻双手捧物于胸、单腿跪状供养天人6身。此6身供养天人发髻高耸、面貌详和,斜坡缨络紧身服装,身形比例恰到好处,双肩飘带自然翻飞,成为云冈石窟造像龛在画面布局、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经典组合。此供养天人形象龛,无论是龛形式样表现,还是人物形象刻画,都表现了设计上和制作上的精益求精,使人在观察和欣赏中产生了极大的愉悦感,“美的享受”在这里真正实现了。不知何时,人们将第7窟的6个供养天人形象称为“云冈六美人”,无疑,这是今天的人们对古代艺术家朴素而真切的赞誉。

在“六美人”的画面两边均雕刻了类似于犍陀罗希腊式科林斯浮雕柱的立柱,虽然这些立柱并未塑造为立体感很强的滚圆形状,同时雕刻规模也缩小了,但不雕刻任何内容的素面柱体及其对画面的装饰作用,已经足以显示其犍陀罗艺术风格的特性了。

第7、8窟后室顶部雕刻是云冈洞窟平棊藻井中的精品,其中第7窟尤为突出。此顶部平棊分为6格。各格内中心各雕一抹角叠砌藻井,井心雕团莲,四周绕以成双飞舞的飞天形象。枋间交叉处亦雕团莲,拱上飞天亦成双成对面向团莲飞舞。整个顶部雕团莲8朵,飞天48身,其中藻井团莲6朵,每朵围绕8身飞天,平棊枋两个十字交叉处各雕大团莲,枋上雕刻面向团莲的飞天形象。这里,以平棊藻井这种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式造就了一个花团锦簇、绚丽繁荣的佛国天宫景象,外来宗教文化和中国建筑文化有机结合!

第8窟

第8窟和第7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完全借鉴了第7窟的模式。中期洞窟华丽繁复,题材增多,在第8窟中出现的多臂多首骑动物的护法神像,最为稀有,这是早期洞窟所不曾雕凿的新题材。

在第8窟前后室间,高约5.8米、宽约4米的窟门上层对称雕刻佛教中八部护法神的护法神像,即鸠摩罗天与摩醯首罗天,两像造型奇特,雕像的立体感即有鮮明的浮雕轮廓,又具有浓厚古希腊雕刻作品的特点:窟门西侧骑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五头六臂,面若童子。有的手中托举日月,有的手持弓箭,左下手,当胸拿着斑鸠,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东侧骑神牛的摩醯首罗天,三头八臂,面型浑圆,两侧小头戴尖顶帽,主臂一手叉腰,一手持谷穗,其余手臂或托日月,或执弓箭,或提如意。

多首多臂天神形象来源于古印度神话中的天神湿婆和毗湿奴,他俩一位可以毁灭宇宙,另一位则能够创造世界。这种将婆罗门教大神转化为佛教护法神的现象,是印度密教思想的反映,完全属于西来像法,为中西石窟寺的绝版遗存。

第7、8双窟明窗内雕刻内容均为坐禅比丘在大树下的画面:最下层为山峦雕刻,山中有植物生长,参天大树下,僧衣由头顶向两侧披下,只留出脸庞的比丘参禅打坐,座旁放着水瓶,树上挂着坐禅者的行囊。壁面所雕刻的两位坐禅比丘不仅以僧衣围着头顶,而且他们的头向一侧歪斜着,呈瞌睡状。比丘的这种表现,与坐禅中“顶脊端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以坐自誓,胁不住床”的要求相差甚远,然而,正是这种形态,极其写实地表现了“凡夫俗子”在修禅时的形象,这是艺术生活化的典型,是艺术家在艺术创造时对生活的真实描写。

特别难得一见的是位于明窗西侧内角的露齿酒窝供养菩萨形象,高约两米,戴“半月”花冠,长发由耳后披至两肩,素面圆形头光,身着紧身长裙,斜披络腋,双臂挎飘带。菩萨双手合十,头略略倾向右前方,左腿直、脚踏实,右腿略弯、脚前掌着地,赤脚立束帛座上,形态自然轻松、雍容华贵。面部表情呈现为露齿一笑,两嘴角微微上翘,露出六颗洁白的牙齿,两颊一对酒窝,是云冈石窟唯一露齿酒窝微笑菩萨。网友亲切地称其为“萌菩萨”。

初步統计,第8窟现存各类佛教人物造像900余尊(身)。

云冈的中期洞窟雕刻,西来之风不断,胡风胡韵浓郁,汉式建筑、服饰、雕刻技艺和审美情趣逐渐显露出来,中西文化的融合,在工匠洗练的刀法中流淌出来,给人以自由、活泼、奔放的感觉。

这些富丽堂皇的洞窟建筑,绚丽多彩的石刻艺术,惊世骇俗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民族奉献给全人类的不朽杰作。

猜你喜欢
藻井云冈洞窟
传统经典藻井纹样——创意百变宝相团花
我和云冈的缘分
洞窟惊魂
洞窟惊魂
《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调查与研究》介评
大同云冈第1、2 窟图像构成分析
中唐早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研究
微设计 中国传统建筑篇 比拟苍穹—— 古建筑中的藻井之美
莫高窟里看藻井
云冈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