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3-08-29 06:29李珉
学周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思政教育校园文化

李珉

摘 要: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将引导学生在系统的思政教育活动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指引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个人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综合素养。故围绕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展开论述,在全面阐述融合发展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希望通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策略的改革和优化,着力凸显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价值,在积极构建具有职业特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推动职业教育获得更好发展。

关键词:思政教育;校园文化;融合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7-002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7.007

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均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两者在教育体系上虽然相互独立,但在目标和内容上又相辅相成。在职业院校的改革与发展中,学校将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对于职业技术人才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职业院校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通过有效的策略实现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通过课内教育活动的实施和课外文化氛围的营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积极发挥思政教育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价值,着力突出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政教育综合效果的促进价值,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综合效能,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技术人才。

一、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价值

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高度强调了“以文育人”的价值,要求学校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突出文化育人的价值,结合学校办学特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一要求的提出,全面推动了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这种融合发展对于思政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综合成效

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两者在教育内容和呈现方式等方面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从其内涵和本质的角度来分析,两者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共通性特点。其中,思政教育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专业课程体系,还包括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渗透,是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塑造学生良好行为为主要目标的系统性教育活动,是实现德行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思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够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主题支撑,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而校园文化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而构建的课外文化活动体系和校园环境氛围,在实现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体现了极为丰富的思政教育价值。一方面,校园文化可将思政教育的内容通过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丰富性的校园文化环境等方式进行有效呈现,从而为思政教育提供多样化的载体和内容,不断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持续提高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综合成效。另一方面,校园文化还能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引导学生在严格遵守学校纪律的基础上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能够主动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不断促进学生实现自主性成长,持续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活动相辅相成,能够为学生构建起丰富的精神环境和学校文化氛围,通过课内、课外并行的德育教育活动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基础上启迪心智,有效满足学生的精神成长需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提高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综合成效。

(二)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人才

职业院校要实现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同步培养,就需要强调专业技术的积累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教育教学活动应结合当前及未来的就业及职业发展需求,将各行各业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教育活动全过程,通过系统完善的德育教育活动,持续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思政教育是实现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的主要方式,可通过系统性的理论知识讲述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是学校教育中显性育人方式。而校园文化则是具有隐性特点的德育教育资源,可通过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塑造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精神风貌以及品性修养形成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因此,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制度改革过程中,学校着力将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能够实现显性德育教育和隐性德育教育的统一与整合。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课堂教学和环境育人的综合价值,不断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发展和职业精神的养成,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职业技术人才,有效满足国家发展对现代职业技术人才职的迫切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事业获得高质量发展。同时,职业院校充分结合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构建出具有职业教育属性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模式,能够在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为基本导向的前提下,积极构建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特点的校园文化,有效满足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日益增长的精神成长需求,并为学生创设浓郁的职业教育学习氛围,不断凸显校园文化育人的综合价值,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更好发展。

二、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路径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将持续推动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发展步伐。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就需要持续提高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职业院校培养的技术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系统、扎实的操作技能知识,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养,能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爱岗敬业、积极钻研,成为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专业人才,不断推动我国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鉴于此,职业院校应着力促进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能以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思政教育,在全面提高校园文化思政教育效能的基础上,促进德育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不断提高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结合职业特点引入行业文化,构建充满职业气息的校园文化

职业院校教育是面向于社会特定行业及岗位而开展的专业技术教育,其目标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就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基于此,职业院校的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基本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潜能、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素养为改革重点。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学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有效提高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该行业的文化特点,并主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职业定位,进而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需全力推进产教融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应当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与车间教学、工作台教学的整合,还应当指导学生在模拟或实景实践中接触行业文化,能够了解、熟知、理解、认同行业发展的价值理念,发挥行业文化的育人价值。将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与行业文化的实践案例相结合,有效发挥行业规范及历史发展等职业文化的育人价值,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和行为习惯的塑造。

在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中,学校应积极引入具有行业特点的文化理念,着力促进具有思政教育价值的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实现深度融合,通过“看得见”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构建起浓郁的职业文化氛围,以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发展和职业精神的养成。例如在园林类职业院校的校园自然环境建设过程中,可融入山、水、园、林、路等设计元素,体现园林行业的历史发展与文化特点,体现现代园林的环保绿化设计理念,从而为学生打造极具职业文化气息的教育教学环境。再比如医学类职业院校中,可将人文环境的创设与行业文化的优秀元素相融合,比如在“护士节”期间,将“护士誓言”融入墙报文化、橱窗文化、长廊文化的建设中,加强对护士行业文化的展示与宣传,增强职业文化的影响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职业道德、能力及品质的综合性体现,工匠精神的塑造涉及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等内容,将影响从业者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表现,是职业综合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在职业教育中,学校要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还应当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从而让思政教育的内容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呈现,构建起“课程育人+专业育人+环境育人”的立体式格局,持续提高思政教育的综合成效。职业教育以就业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也需着力体现为专業课程学习服务的基本功能,可将“工匠精神”的文化核心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的环境建设中,让“工匠精神”出现在课堂内和课堂外,成为指导学生观念构建和行为活动的精神源泉。

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思政教育的价值,还应积极融入工匠精神的内容,在活动举办和环境创设中体现“工匠精神”,使学生能够在专业课程学习、实践实训课程以及其他校园活动中感知工匠精神,认识工匠精神,并能以工匠精神引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持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持续增强创新创业的职业综合能力。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开辟“工匠精神”的宣传专栏,通过文图方式介绍“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本质。还可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举办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思政教育活动,例如艺术节、演讲比赛、竞赛等,为不同兴趣爱好特点的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并在活动中强化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另外,还应针对学生综合技能练习和实操能力提升设计丰富的职业素质拓展活动,例如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以比赛促学习,以学习促发展,让工匠精神成为课程教学和校园活动的主旨,在全面提高校园文化品质的基础上影响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实现职业精神的塑造。

(三)结合劳模精神培育职业素养,创建劳动光荣的精神文化氛围

职业院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构建的核心与灵魂,是学校所有教职工共同持有的价值体系,包括道德情感、思维模式、集体舆论等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职业院校要实现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还应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坚持职业价值的基本导向,能够将校园精神文化与专业优秀文化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培育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促进职业认知、情感、道德和精神的同步发展。劳模精神是各行各业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精神文化,代表了就业者对劳动价值的高度认同,将鼓励就业者以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认真工作,积极钻研,且能够在岗位中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要凸显思政教育的价值,还应实现劳模精神与精神文化的深度融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多种形式宣扬劳模精神,为学生构建尊重劳动、崇尚劳模的文化氛围,以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劳动观。鉴于此,校园文化环境创建和校园文化活动也应体现劳模主题,比如在五一劳动节期间邀请与学校教育相关的行业劳模走进校园活动,通过专题报告、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接受劳模精神的熏陶。学校还需着力用好学校的广播站、网络教育平台以及宣传栏和墙报等校园文化渠道,以专题宣传方式宣传劳模精神,引导更多学生以各种形式展开劳模精神大讨论,让校园文化处处渗透劳模精神。

(四)立足学生实际建设制度文化,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要促进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还需围绕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目标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制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成长需求,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学习创造性意识的基础上,找到自律管理与他律管理的最佳结合点,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制度文化。同时,学校要着力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管理价值,通过制度引导学生主动开展自我管理,能够应用思政教育知识分析自己的能力特点和学习优势,并按照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制订学习计划,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例如在考试制度建设中,学校就需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具有职业性特点的考评制度,强化对学习过程的考核。

综上所述,在全新的发展时期,要满足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就职需求,要有效提高职业技术人才的职业综合素质,职业院校应将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融合,在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和行为的塑造。在具体的实践中,职业院校应积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就业特点构建充满职业气息的校园文化,并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实际构建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不断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持续提高学校思政教育的综合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

[2] 徐进平.校企合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J].中外企业文化,2021(8).

[3] 李平.校园文化建设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研究[J].山西青年,2019(24).

[4] 刘琳.探析高职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与实践[J].才智,2018(9).

[5] 姜苏娟.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J].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20(4).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思政教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