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2023-08-29 15:12樊健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5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

樊健

[摘要] 笔者对一年级小学生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父亲家庭教育指导需求大、期望高。我们构建班级父教共同体,促进家庭教育集成化;搭建父教共同体活动平台,促进家庭教育活动化;制定父教共同体章程,促进家庭教育规范化。

[关键词] 家庭教育;父教;家庭教育生态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于2021年9月进行。调查对象为一年级学生的父亲。调查工具采用的是自编的《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旨在促进“班级父教共同体建设”,平衡家庭教育生态,推动家庭教育发展。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现状、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需求等内容。调查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共有5190位父亲参与。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体而言,本次调查的样本既有良好的代表性,也有层次性和广泛性,因而调查具有较高的效度。

(一)当前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

1.家庭结构的变化使父亲的压力增大

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变化。调查显示,一年级学生中二孩子女占比较大。调查对象中有2个孩子的家庭占43.64%,有3个及以上孩子的家庭占3.5%。可以预测,随着人口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多子女家庭将会越来越多。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人与人、人与物质环境之间、人与思想之间组成一定的关系或联系。家庭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家庭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变化,从而使父亲的责任增加,压力变大。如何有效地促进父亲教育的发展,从而优化儿童成长的微生态,是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2.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家庭教育条件的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条件普遍优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网络、智能手机等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和资源,带来极大的便捷。二是父亲的文化程度总体较高。其中,53.36%的父亲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6.69%的父亲具有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三是家庭总体上和谐稳定。在25—30岁成为父亲的占56.13%,30岁以上为父的占19.08%,父亲在心智上较为成熟,这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占45.45%。79.81%的父亲对孩子母亲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

3.家庭教育的热潮激发了父亲对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的渴望

调查显示,当下大多数父亲在家庭教育方面感到困惑,迫切需要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服务。53.70%的父亲认为自己缺乏正确的方法,44.03%的父亲感觉力不从心,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

(二)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生态失衡

心理学家格赛尔说:“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良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参与,而父亲应当承担起重要责任。

(1)父教普遍缺失

调查显示,父亲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少参与家庭教育。对于“父亲了解孩子的梦想吗”这个问题,“非常了解并鼓励孩子努力实现梦想”的父亲占58.44%,而“印象不深”“很想了解,可孩子不告诉我”的占比不少,甚至有5.03%的父亲“从来没有关心过孩子的梦想”。从“父亲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父亲和孩子共同用餐情况”“父亲和孩子在一起时做什么”“父亲经常和孩子聊的话题”等项目的调查中,也能看出父教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影响孩子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父子沟通不畅

调查显示,24.66%的父亲和孩子在一起时各自处理自己的事情。父亲“从来没有给孩子写过信”的比例高达87.80%,“孩子10岁生日时写了一封”的比例为0.44%。由此可见,父子沟通存在着内容局限、方式单调、沟通不愉快等问题,导致亲子关系不够理想,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3)父爱能力欠缺

调查显示,在“父亲送什么生日礼物给孩子”的调查中,仅有28.52%是书籍,11.21%是足球等运动器材,11.48%是旅游。大部分父亲的礼物是蛋糕、玩具、大餐,甚至有4.59%的父亲从来没有给孩子赠送过生日礼物。很多父親缺乏爱的能力,影响孩子对父爱的感受与理解,从而影响孩子的情感发展。

2.父亲家庭教育的行动力不足

(1)父亲对孩子不满意,却不指导

调查显示,55.8%的父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不满意”,41.72%的父亲“对孩子的劳动能力不满意”。49.11%的父亲“希望加强孩子基本生活习惯的培养”,31.18%的父亲“希望让孩子多与外界、玩伴接触”,而父亲却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与孩子共同生活,只有33.51%的父亲“教孩子做家务”。结果表明,父亲对身为“父亲”的角色定位认识不足,重评价而轻引领和指导,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2)父亲认同家校协同的理念,却不主动

调查显示,虽然大多数父亲认同家校协同教育的理念,但是在回答“你愿意参加学校的家校共育活动吗”时,28.59%的父亲选择“有时间就去,没时间就不去”,只有5.07%的父亲“对学校或班级提过教育孩子的建议”,26.72%的父亲“有想法但不好意思说”,39.81%的父亲认为自己“提不出建议”,28.40%的父亲“从来没有想过提建议”。父亲不够积极主动,就难以发挥教育智慧,影响家庭教育成效。

3.“家本化”的父亲家庭教育指导缺失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信息量巨大,但是其内容和质量良莠不齐。普通父亲难以识别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信息的优劣。调查表明,只有41.89%的父亲曾经接收到班主任提出的家庭教育建议。正是由于缺少系统的、科学的、家本化的父亲家庭教育指导培训,优秀的父教理念缺少广泛传播途径,影响了父亲家庭教育的实效。

三、引导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对策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因此,我们应深入研究如何引领广大父亲回归家庭教育,陪伴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

(一)构建班级父教共同体,促进家庭教育集成化

班级父教共同体,即以班级为单位,以培养儿童勇敢、坚强、果断、豁达等品质为目标,以父亲为主要领导者,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及其父母组成的集合体。由父亲主导亲子生活,改良家庭教育系统,实现优秀家庭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升值,促进家庭教育集成化。

1.父亲回归家庭,优化家庭教育生态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父亲在家庭中垂范训导,是家庭经济的供给者、家庭安全的保护者,更是家庭精神的引领者。呼唤父亲回归家庭,让孩子感受到父爱与母爱的平衡,通过对儿童生活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引导和教育,使儿童变得勇敢、豁达、果断、坚强,充满阳光之气。

2. 父亲贡献教育智慧,共享优秀家庭教育资源

每一位父亲对于孩子的成长都具有独特且重要的意义。班级父教共同体能实现优秀家庭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升值,促进家庭教育集成化。父亲的成长史能激发孩子的梦想和智慧,引领孩子鼓起理想的风帆;父亲的职业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获得无穷的学习动力;父亲的兴趣爱好能引领孩子感悟生活的情趣,从而热爱生命,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品位。

(二)搭建共同体活动平台,促进家庭教育活动化

1.开设“班主任茶座”,修炼爱的能力

“班主任茶座”以主题式聊天为主,邀请专家引领父亲修炼爱的能力,通过共读、分享、答疑、辩论等活动,唤醒父亲们的家庭教育智慧,促进亲子共同成长。班主任还可以根据特殊家庭的实际需要,约请心理老师开设特需茶座,满足“家本化”的父亲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需求,共同破解家庭教育难题。

2.开发“爸爸讲坛”,强化教育意识

卡尔·威特说:“父母应该经常提醒并鼓励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了解各种人物的活动,特别要让孩子观察父母本身的生活。”班主任应积极引领父亲主动担当家庭教育责任,与孩子共享生活,积极贡献父教智慧,提升陪伴质量。每学期初,班主任可以通过自主申报和邀请相结合的方式,办好“爸爸讲坛”,提升父亲陪伴的教育内涵。例如,在教室里创建“爸爸书架”,组织父亲向孩子赠送励志书籍,让学生自由阅读。每月邀请一名父亲与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还可以举办读书沙龙,由父亲轮流带小组成员到市、区图书馆进行沉浸式阅读;或者去电影院观赏优秀影片,开展亲子影评活动,以文化人,引领孩子及家人一起成长。

3.组建“父子俱乐部”,提升教育行动力

创建“父子俱乐部”,包括父子徒步队、父子篮球队、父子足球队、父子乒乓球队、父子游泳队等,定期一起锻炼,增强体质,让陪伴时间有保障,促进父亲提升教育行动力。寒暑假可以组建“父子旅行团”,组织2—3日父子旅行,在“行万里路”中阅风景无数,促进身心健康。

开设“阳光社团”,如棋类、球类以及攀岩、垂钓、武术等,邀请有一技之长的父亲担任辅导员,丰富学生的生活,延展亲子公共生活空间,分享优秀父教资源,提升公共生活质量,让有限陪伴最大可能地发挥教育作用。

另外,还可以创建“班级父亲委员会”“菩提湾父亲成长学院”“父亲的节日工作室”等活动平台,提升父亲教育的魅力与实效。

(三)制定共同体章程,促进家庭教育规范化

制定班级父教共同体章程,加强对班级父教共同体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支持,让班级父教共同体活动日常化、习惯化、规范化,形成文化,使广大父亲自觉地、主动地、智慧地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例如,定期学习新理念;科学、系统地规划班级亲子活动;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优秀父亲的培养力度与成效;优化班级父教共同体建设的研究过程与研究品质;加大父教优质资源的研发力度和推广效度,促进班级父教共同体高效运作与健康发展,推进优质家庭教育进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每天和父亲相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往往智商更高,男孩看上去更坚毅,女孩成人后更懂得与异性交往。父亲的教育和陪伴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呼唤父亲回归家庭教育,优化家庭教育生态,重振父亲的使命,其意义十分重大,且迫在眉睫。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融和德育:优化班级教育生态的实践研究”(課题编号:D/2021/02/262)、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资助课题“班级父教共同体建设研究”(课题编号:B-a/2018/02/36)、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班级家庭教育共同体建设研究”(课题编号:B-b/2013/02/338)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何德宽.家庭结构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6(03).

[2]卡尔·威特.卡尔·威特的教育[M].刘恒新,译.京华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