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3-08-25 16:21张俊蛟
南北桥 2023年16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

张俊蛟

[摘 要]在高职院校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广受欢迎的专业,该专业的实践性比较强。因此,如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文章以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

现阶段,在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内部,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培养更具专业素质的人才。因此,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对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创新,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学生的各项实践能力,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的重要性

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容易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不足。通过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更加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实践能力是他们最有力的竞争力之一。所以,加强对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2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现阶段,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教师一般采取的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实践”为主,即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没能充分地认识到不同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实践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也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1]。

2.2 缺乏适合于实践教学的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开展的实训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从当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开展的实训来看,多数实训基地都是由学校投资建立的,且大多数实训基地都是由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短期合作关系,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获得实践教学提供的一定报酬,但是企业并没有从长期合作中获得可观的利益。

2.3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现阶段,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际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理论知识讲解、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是没能认识到学生的不同之处,学生也无法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获得自己想要的技能,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3.1 对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应积极参加由行业组织或企业主办的技能培训和知识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一是通过建立兼职教师培训制度来加强对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的培训。由企业或行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来兼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通过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的共同探讨、交流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不仅可以解决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还可以使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掌握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行业发展趋势、行业前沿知识[2]。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师资考核机制。从根本上讲,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專业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和师资培训工作是否到位。因此,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师资考核机制,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教师业绩考核,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效提升教学整体质量,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3.2 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开展实践教学。但是,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具备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一般遵循“走出去、引进来”这一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在数量上,通过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或其他机构进行培训和学习,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在质量上,通过进修、在职培训等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保证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对企业接收院校学生实习作了明确规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等相关措施。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为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为了有效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除了将优秀的教师派出学习,还可以鼓励并支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的相关科研院所,参加各种形式丰富的专业讲座。通过兼职教学或指导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撰写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在职或脱产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学位进修,取得更高的学位,提升高职院校整体的教学及实践水平。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双师型”队伍,以满足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因此,应积极推行“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以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

3.3 加强实践教学重视程度,提高实践教学比例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着实践教学比例低、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这主要是由师资力量薄弱、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实习实训基地缺乏等原因造成的,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应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实践教学比例。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未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比例,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资源开展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我国有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以作为兼职教师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组织企业员工进行集中培训、定期举办员工拓展活动等形式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高校应加强对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培训;还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培训与指导,使其能够掌握更多先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4]。

3.4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要想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必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在校内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锻炼。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够完成企业管理岗位所要求的实践操作技能。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由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来担任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教师。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企业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还能够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教学的能力。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来担任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

3.5 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在深化校企合作的過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办学、合作培养等方式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岗位需求,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对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在保证学生能够学到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能更加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制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岗位的不同需求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需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在毕业前就可以了解到自己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另外,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还需要加强教师和企业人员之间的联系,让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了解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市场发展情况,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6 丰富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当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招聘与面试、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与评估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细节和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技能和方法[5]。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环节,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调研时,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人员的实际需求,并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前沿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给学生更加科学的就业指导,使学生在完成岗位任务的过程中真正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3.7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发挥教师积极性

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评价机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完善教师评价机制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综合性的教师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应该包括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质量、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的评价,并及时反馈给教师。这样可以让教师了解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校应当建立起以教师为主体的多元化、综合性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这一体系应该包括多项评价指标,如教师教学质量、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成果等,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该体系应该注重对教师个体的评价,而不是只关注整体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将更有动力参与实践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学校还应该为教师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以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校应该积极引导教师转变自身观念,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培养。教师应该意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还应当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建立起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服务。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开展实践教学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当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延冰.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策略[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5):91.

[2]李文秀. 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策略[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123,109.

[3]吴慧萍.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及实效探析——以中外合作项目为例[J]. 职业教育(中旬刊),2021,20(5):78-80.

[4]陈源. 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分析[J]. 大学,2021(4):75-76.

[5]李丽娜,李振秋. 以"四个引领"推动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J]. 广西教育,2021(39):92-93,105.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