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思政课堂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

2023-08-10 01:19王静怡周文斌郭雪怡
科教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高中

王静怡 周文斌 郭雪怡

摘要 议题式教学是教师在充分把握课堂教学主旨之后,设置一个总议题,其下设置若干子议题,由浅入深展开教学活动的新型教学方式。文章立足于议题式教学的内涵与价值,通过分析议题式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的使用现状,设计出有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旨在为高中政治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构建起一个更加高效的政治课堂,以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议题式教学;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7.043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与价值取向,它将落实我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视为目标,旨在建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育人模式。

议题式教学将议题和议题情境分别作为课程的中心和载体,以中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为话题,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为支撑,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结构化知识的掌握并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思辨性。因此,高中政治教学应积极引入议题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亲和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1议题式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1.1议题式教学的内涵

议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熟练掌握课本内容与知识结构之后,结合书本知识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设定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以促使学生了解新知识、掌握知识结构,并懂得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议题式教学具有聚焦性与集中性,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政治课堂中,议题式教学乃大势所趋。议题式教学并不是师生之间进行简单的问答,而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挑选出合适的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思辨的活动,是一种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提取情境而又高于生活、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将知识归于生活,懂得在生活中进行实际的应用。议题式教学的根本着眼点是学生,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议题式教学的价值

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需要议题式教学。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努力把该课程构建成逻辑上实现学科与生活相对应、知识上做到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协调多方力量,议题式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以往的教学过程以教师主导课堂,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模式为主,议题式教学则将着眼点重新归于学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这种变化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贴近。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围绕着教师设置的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通过沟通打开思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学生对议题展开积极的探讨,也有利于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改变知识灌输型课堂易产生的学生昏昏欲睡、缺乏参与感的消极型课堂状态。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从真实情境中感受到政治知识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和现实意义,培养科学的文化素养,构建起一个富有民主性和开放性的政治课堂。

2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议题设计不恰当

在议题的选择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常常把议题误解为问题。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則?”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被转化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这就使议题变成了问题,学生从开放地思考变成了运用固定的知识去解答问题,事实上与传统的课堂并没有什么差别。二是教师未把握议题的目的与深度。议题式教学的着眼点在学生,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而仅仅是为了讨论而讨论,那么议题式教学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其次是教师对于议题深度的选择,如果议题太过于困难,学生可能会无法解答从而使课堂冷场,如果议题太简单,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议题的选择困境是教师难以实施议题式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2.2议境选择不合理

在议境的选择方面,教师选择的议境素材可能与学生的生活还存在着差距。议题情境是学生进行讨论的载体,如果教师选择的议题情境学生不易理解,那么课堂的讨论环节必然难以进行。同时,议题情境的选择最好采用一案到底的方式,让学生能有深刻的印象并理解重难点。例如在讲高中政治新版教材《文化与哲学》中“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时,以盲人女教师刘芳在双目失明后依然坚守生活信念、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价值的生活经历串联出一条知识线,向学生提出并解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议题。

2.3教师欠缺对于课堂的把控

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欠缺把控课堂局面的能力,在进行课程导入时比较生硬,当学生积极展开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时教师难于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冷场时教师无法活跃气氛,同时,在课本知识点较多以及议题、议境较丰富的情况下,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的时间以完成教学任务,这都是导致议题式教学难以实施的原因。

教师不能良好地把握议题式课堂教学,可能会带来课本知识传授未完成,学生核心素养未提高的结果,其教学效果反而不如讲授法。这也导致许多教师对议题式教学避之不及,认为在课务繁重的教学条件下议题式教学难以实施,对于这一教学形式持怀疑的态度。

3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思政课堂议题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3.1立足原理构建政治学科知识体系

思政课的底气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自信,教师的阐释不仅要以课本知识点为基础,还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内核,在教学过程中引经据典,让学生脑海中的政治学科体系架构不再仅仅驻足于学科知识的表面。例如在讲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讲到中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时,教师要注意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作为教学的基石,让学生能够科学看待经济生活中的现象及其本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逻辑思考能力。政治教材是中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主要依托,其中也包含丰富的教育素材,教师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挖掘素材现象背后的理论本质,引导学生用严谨的学术态度看待学科的内容,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力量,构建起扎实的政治学科知识体系。

3.2多考量设计启发思考培养情怀的议题

议题的设置不仅要符合课程内容的要求、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切,还要立意高远,具有升华青少年情怀的远见。例如在讲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设置总议题为:感受党的为民情怀。通过子议题层层推进,揭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推动其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将这种热烈的情感转化为行动。教师在设置议题时要注重所选题目的正面导向性,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取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在对议题逐层剖析的过程中升华情感。

3.3注重创设学生可感知的议题情境

思政课不仅要有深度有内涵,而且要有人气接地气。议题情境作为学生进行议论和探究的载体,在构建时不仅要切合课程内容,而且还要围绕生活情景,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在设置议题情境时注重做到丰富且有趣,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循序渐进、张弛有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身心发展特征和所学知识的基础,创设学生能够感知的议题情境。以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六课第三框中“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为例,教师可以广泛收集身边案例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讲述或组织学生收集身边进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的渠道和案例,讨论政府不断创造条件让人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3.4更新教育理念建构“双主”师生关系

在以讲授法为主的课程下经常产生学生害怕与教师交流的情况,议题式教学则可改变这种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学生表达了错误观点,教师不应该直接进行指责,而是应进行价值澄清和正确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教师的解释中掌握知识,避免出现课堂教学氛围紧张的消极型课堂模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在议题活动结束后还要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激励评价,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要关注并鼓励后进生,吸引他们加入课堂,从而构建一个以学生为探索活动的主体,以教师引导为主导的优质课堂。

3.5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与时政资源

时代性是思政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紧跟时代热点话题,凸显课程时代特征,让学生不断从时政中汲取营养、升华思想。首先,教师要利用网络向学生展示最新的时政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融入当下的时政话题,同时注意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握好政治导向,保持对时政事件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深度挖掘时政素材背后的政治知识,打开学生的思维。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传授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引入微课视频来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并在课后把微课资源或补充内容上传到班级共享平台供学生课后反复揣摩思考,方便学生课后对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反思复习。

3.6布置小结作业完成知识迁移与实践

小结作业一直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促进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与实践的重要途径,议题式教学也要注重小结作业的布置。课堂上进行小作业的检测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安排,把更多的時间放在讲解学生不懂的重难点上。课外作业的布置则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与实践,在知识点和考查点之间搭建起桥梁,让学生在学习后不仅能提高核心素养,也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同时,教师也应该适当布置实践作业,例如在学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之后,让学生课后了解自己所处的村委会或居委会有哪些规章制度,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高中生将理论与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具有良好政治素养的现代化公民。

4结语

议题式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具有深刻的价值,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深刻的意义,但是由于议题和议境的设计不恰当,教师缺乏对课堂的管控以及学生缺少配合等等原因,议题式教学的推广任重道远。因此,教师更应该从实际学情出发,钻研议题式教学的策略,把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渗透进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教学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汲取经验,加强和同事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争取把议题式教学做优做好,让高中生能够在民主开放的环境下学习政治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引导中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自觉担当起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内化为思想道德修养,外化为服务人民的行动,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基金项目:基于习近平“金句”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研究(HNJG-2021-0109);智能时代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研究(XSP21YBZ11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张丽霞.五度: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展开逻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875(35):72-74.

[3]张含.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的策略[J].科教文汇,2022,568(16):119-121.

[4]刘曾慧,胡立法.学科大概念:议题式教学的基础和旨归[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835(43):52-53.

[5]赖雪玲.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高中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