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女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与策略

2023-08-10 18:05陈冬梅
教育界·A 2023年18期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课程资源实施策略

【摘要】惠女文化是闽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在课程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求,以惠女服饰为主,以石雕文化、古城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为辅,采用多元融合的方式,将惠女文化资源渗透到幼儿园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中,充分利用家园共育、师生共研的体验式、探究性的课程建设,实现惠女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多元化、全面的成长。

【关键词】惠女文化;课程资源;幼儿园课程;实施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资源微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Q21-00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冬梅(1972—),女,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南第二实验幼儿园。

惠女文化是闽南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惠安女服饰之外,还包括注重奋斗、勇于开拓的惠女精神,惠安的石雕文化、古城文化,以及鲜活的地方现代民俗等。惠女文化渗透在闽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惠安县亮丽的文化底色,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将惠女文化渗透到幼儿园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幼儿教育的资源和形式,更能够让幼儿了解家乡本土的人文与历史,从而培养幼儿的本土人文情感与文化自信,促进其全面的发展。由于时代的变迁,惠女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已逐渐被新潮流冲刷淡化。让幼儿了解并喜欢上惠女文化,在感受和传承惠女文化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是幼儿园将惠女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重点。

一、惠女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

当前,中央将加强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当遵循下列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惠女文化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既能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1]。

(一)有利于惠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将惠女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可以让幼儿认识身边的优秀文化,同时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使幼儿受到惠女文化的熏陶。幼儿园要设置一些专题活动角,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比如在手工区布置一些惠女文化的相关图片、手工艺品,激发幼儿对惠女文化的喜爱。在活动中渗透惠女文化,促进幼儿对惠女文化的传承,才能让惠女文化有更长久的生命力,真正活起来,传下去,实现民族文化教育的深刻性。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幼儿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其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和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完成的。幼儿在由惠女文化资源构建的课程活动中,能通过动手操作、艺术表现、语言表达等方式,融入惠女文化活动中。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获得相关的经验,丰富认知,提升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2]。

二、惠女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

“融传统文化,育阳光儿童”是我园一直以来的发展愿景。在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资源微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寻找适宜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惠女服饰为主,以石雕文化、古城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为辅,采用多元融合的方式,充分开发利用优秀惠女文化资源,设计和实施课程,通过家园共育、师生共研的体验式班本课程建设、区域操作材料体验等形式,将惠女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中。

(一)亲子游学,寻访惠女文化足迹

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而幼儿园则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化的范围和内容,二者相辅相成。二者构成教育合力,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让幼儿了解乡土文化习俗,喜欢上家乡的文化民俗,从而对家乡文化更有认同感。

1.亲子共寻惠女文化足迹

幼儿园和家长必须通过互相合作来整合教育资源,以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作用。因此,我园让家长一同参与,将惠女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积累必要的经验,为幼儿感受惠女文化提供支架。惠女民俗文化馆成了家园共同寻访惠女文化足迹的第一站。馆内陈列了清末至20世纪80年代惠安县四个镇的两种惠安女服装和首饰的实物,展现了独特的、多姿多彩的民俗风貌。幼兒们初步了解了惠女文化。家长和幼儿又到惠女劳作的小岞林场。在这片千亩防护林中,始终有二十名惠女护林员,她们从无到有,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谱写了“荒滩变绿洲”的传奇。在游学中,幼儿们感受到了惠女精神。

2.协同了解惠女手工技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合成纤维机器编成的塑料网逐步取代了传统手工艺,织渔网的场面已难得一见,而织渔网的传统技术只存于老一代人手里,逐渐陷入失传的困境。为了让幼儿了解传统的手工织网技艺,家长带领幼儿来到惠女风情园了解织网技能。随着惠女阿姨的手飞上飞下,不一会儿,一张美丽的渔网便织成了,幼儿们惊叹不已。近距离的接触让幼儿们更真实地感受到惠安女的心灵手巧。

3.携手理解惠女精神内涵

高质量的陪伴必定能让幼儿获得高质量的体验。家长还带领幼儿参观了万名惠安女建造的惠女水库,让幼儿感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拼搏创业的惠安女精神,同时感受惠安女精湛的雕刻技艺,领略本土建筑和雕艺文化的韵味。

(二)师生共创,创造浸润式惠女服饰文化体验环境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的天性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挥。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主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主要场地,良好的环境是实现幼儿自我发展的主要条件。因此,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环境这一隐性课程资源,积极创建儿童视角的惠女文化教育环境,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与环境、材料进行互动,在良好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惠女文化。

第一,教师要让幼儿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惠女独特的传统服饰有着很大的实用美学意义和教育意义,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女服饰文化对幼儿来说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书籍,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从美育视角出发,在幼儿园里创建惠女服饰区,能让幼儿获得视觉冲击,置身惠女服饰审美情境里,在观察对比中看见美,从而对惠安女服饰产生敏锐的视觉感知。在分享、交流中幼儿发现,惠女服饰并不是整个惠安地区都穿的服饰,仅分布在崇武镇、山霞镇、小岞镇、净峰镇,同时崇武镇、山霞镇的惠安女服饰与净峰鎮、小岞镇的也有差别。这让幼儿对家乡独有的惠女服饰更加好奇,不断探寻。惠女服饰走进幼儿园、走进班级、走进幼儿视野,融入幼儿园大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天然的视觉体验,这些触手可得的教育资源向幼儿展示了生动、具体、形象的惠女服饰文化内涵,让幼儿对惠女服饰文化有了感性认知。

第二,教师要让幼儿获得操作体验。民俗是鲜活的,是民众的风俗习惯,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使幼儿能够更直观地体会惠安女的勤劳,幼儿园可以布置文化长廊,展示惠安女的各种日常劳动影像。教师要将与惠女劳动有关的传统饮食、古厝、石雕、绣品等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三)课程共建,打造体验式班本主题课程

幼儿园主题教育是围绕某一主题而进行的活动。在主题教学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主题进行独立探索,获取知识。

1.“一元为主,多元融合”的体验式惠女文化班本课程

在幼儿眼中,事情都是具体的、有意思的,是具有生命力的,也正是因为幼儿思想的直观性、形象符号性和社会情感性的特征,幼儿的艺术生活才富有活性。教师可以以惠女服饰文化为主,同时结合石雕文化、古城文化、民俗文化等,构建体验式惠女文化班本课程。教师应着眼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充分调动家长资源,深入研究班本课程,绘制清晰的主题网络图,体现一班一韵、一班一品。

教师要创设让幼儿体验惠女生活的主题角色区和主题劳作区,让幼儿在做中探,在探中学,在学中乐。例如,让幼儿探究惠女农家劳作,在不断尝试中掌握磨豆浆、剥花生、制作地瓜粉、制作家乡小吃的方法,在惠女人家巧手区,让幼儿自主设计、裁剪、缝制惠女服饰,设计惠女缀仔、腰带、花头巾、斗笠,进行惠女伴手礼创作。在动手操作中,幼儿会对惠女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同时积累经验,充分感受到惠女文化的艺术美,不断传承惠女文化,树立惠女文化自信、惠女文化自觉。

让幼儿在探究中体验、理解惠女文化,在角色扮演中学习惠女勤劳、善良、聪慧、坚强、拼搏的良好品质,这样惠女文化内涵会在幼儿心中变得更加鲜活,幼儿在民俗体验中也会变得更加独立自主和自信乐观。

2.拓展与惠女相关的“景、俗、人、艺”的体验式惠女文化班本课程

幼儿园要多维拓展,将惠女相关的“景、俗、人、艺”的文化特色资源作为班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探究其相互融合的新路径,形成系统的惠女文化班本课程,切实提高幼儿对惠女文化的兴趣。

①在寻景、寻味的课程中探究美

幼儿园从惠女相关的“景”“俗”出发,在寻景、寻味中衍生出“乐游惠安”“惠安风情”的班本主题课程。在“乐游惠安”班本主题课程中,笔者让幼儿寻景、游景,与同伴自主讨论,合作设计景点门票、景点明信片,规划乐游惠安的路线图。在“惠安风情”班本主题课程中,笔者开展“寻味小达人”“民俗代言人”的创意主题活动,让幼儿作为寻味小达人、民俗代言人,和同伴分享自己对家乡美景和家乡美食的发现。为了迁移、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加深幼儿对惠女文化的理解,笔者设计了“惠女街体验馆”活动,以凸显惠女民俗文化为主,创设了“闽南小吃馆”“闽南伴手礼”“闽南照相馆”“闽南茶艺馆”四大主题,让幼儿以混班自主预约的方式参与角色扮演,体验惠女生活。

②在寻人、探艺的课程中创造美

幼儿园从惠女相关的“人”“艺”出发,以“惠安女,水茫茫”作为班本课程主题,挖掘惠女服饰符号元素。在表演区,幼儿自主设计惠安女的创意花头巾、斗笠、腰带等,伴随家乡南音,选择自己喜欢的配饰进行惠安女服饰走秀表演,领略与感受独特的惠女风情。在惠安女伴手礼区,幼儿制作惠女手链、发夹、手镯、缀仔、钥匙包,在创作中迁移经验,展现惠安女服饰中的对称美、规律美、造型美,体会创作的乐趣。

3.惠女文化与德育活动相互融合的体验式惠女文化班本课程

幼儿园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挖掘惠女文化特色资源,开展各类德育活动。

幼儿园开展“最美的你”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在生活中充分渗透惠女文化中的文明礼仪和良好家风,从最美教师、最美幼儿、最美家庭三个维度开展评选活动,弘扬惠女优良品德。

幼儿园开展“惠女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南派雕刻大师入园展示雕刻技艺,邀请大岞惠女民俗宣讲员来园展示惠安女服饰美,弘扬优秀惠女文化,开阔幼儿的眼界。

幼儿园结合特色节日活动,充分利用特色节日文化,让幼儿体验惠女民俗文化,传承优良传统习俗。例如,在首届“幼见惠女,乐享非遗”的惠女服饰专场暨六一亲子游园活动中,教师、家长、幼儿身穿惠女服饰,参与惠女美食街、惠女手作区、惠女游艺坊的亲子民俗游园活动。家长和幼儿尽享一场惠女文化的饕餮盛宴,优秀惠女文化在幼儿心中扎根。

结语

惠女文化资源中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通过挖掘惠女文化资源,将其有效融入幼儿园课程中,营造良好的惠女文化氛围,设计与惠女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等途径,能陶冶幼儿情操,丰富幼儿知识,激发幼儿的乡土文化情感与民族情感,最终推动幼儿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林虹.地方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19(10):93-96.

[2]郝江玉.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园本课程建设[J].学前教育研究,2014(5):61-63.

猜你喜欢
幼儿园课程课程资源实施策略
两汉文化资源在徐州市区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