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高等教育思想探析

2023-08-08 21:21代倩男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朱自清高等教育

代倩男

内容摘要:朱自清(1898-1948)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教育家。28年的从教生涯中,在高等教育界从事23年,在教育领域做出卓越贡献。朱自清的高等教育思想是其广泛而深刻的教育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涉及高等教育发展的政治立场、学科建设、发展机制等。通过对朱自清高等教育的探析,我们可从中得到启示和灵感。

关键词:朱自清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思想

学术界对朱自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近年来人们逐渐把研究的视角转移到教育领域。2018年,在人教社纪念朱自清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邦华说“朱自清对教育的感悟、认识、阐述,都是来自于自己亲身的教育实践,包括他多年的中学教育实践和后期的大学教育实践。这样的阐述形成的教育思想不空泛、接地气,朴实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纪念朱自清先生,传承朱自清先生的精神,就是要深入挖掘他的精神价值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教育编辑室主任、叶圣陶研究会副秘书长刘立德说。”[1]朱自清去世后,他的学生和朋友们纷纷发表文章追忆朱自清。杨振声提到,“朱自清是一个辉煌的灯塔——引导着清华大学中国语文系走向新的方向!”[2]校长梅贻琦在朱自清的追悼会上哀悼说:“朱先生的态度永远是大公无私,谦和,热心为学校尽了最大力,不幸方过五十,就先我等故去,是我们的大损失。”[3]然而学术界对朱自清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主要集中于语文教育的研究,对于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为此本文通过既有研究、材料的梳理和观点的凝练上,对朱自清高等教育思想进行总结,加深对朱自清的认识以便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建设有所启示。

一.政治立场观:启民众觉醒,促社会发展

在风雨飘摇的时代,投身教育事业被看成是改良社会和建设国家、开民智最重要的手段,大学是最高知识、思想产生的场所,她有领导社会向前发展的责任与义务。许多学者认为,白话文运动影响力越大,就越能够往各个阶层普及科学和民主,所以他们对于教师这一职业,往往带有建设国家和社会崇高的使命感。毕业于北京大学,以教师为职业的朱自清也不例外。东方旭说:“一个正直的学人,必走正直的道路,而這道路,必是通着人民的道路。朱自清先生便是中国无数正直的学者之一。”[4]朱自清经历了五四运动、新文化的洗礼,虽然手持笔杆,是一名典型的文人,但是在他内心深处对普通大众的感情一直与社会的变荡联系在一起,一直对民众有“启蒙”的情节。他对时局变动越忧郁,他笔下的文章就越意味深长。今天我们熟知的《荷塘月色》,在精致的文字,巧妙的结构下,实则是朱自清对南方政局的担忧。祸不单行,在同一年,南昌起义爆发……在黑暗的社会气息下,人心惶恐。夜幕降临,清华大学的荷塘在皎洁的月光下显得格外静美,与当时的政局形成显明的反差。由于作者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因此在这一刻对于家乡的情感显得尤为浓烈。面对这样一个形势严峻复杂多变的社会,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学者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朱自清一边是顾及现实,一边是惶惑忧虑之时,坦陈:“我既不能投身革命,也不能反革命,要活得安心,总得找个依据。我就是要找一样东西钻进去,把一辈子都磨光了”。[5]于是,他转向文学和教育。在当时的年代,像朱自清这样,把精力专注与学术研究与教育,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人,不在少数。1937年7月7日中日战争爆发,1937年9月清华大学随后南迁,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成了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临时大学第五次常委会中,朱自清被选举为临时大学中文系教授会主席。1938年4月,教育部令长沙临时大学为西南联合大学,这一时期朱自清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把学生引向学习白话文的道路,这是中文系的一条主要的发展之路。”[6]其实他对国文教育和白话文的秉持态度,与自己作为知识分子引领社会向前发展的责任密切相关。闻家驷听到朱自清在音乐会上和学生们一起扭秧歌消息,在《我所认识的朱自清先生》写道“一个人如果能放下师长的架子而去加入青年的行列,他将来肯定会摆脱知识分子的束缚,加入大众人民的行列,和人民生活在一起。”[7]

朱自清坚持教育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开通民智,唤起民众。

二.发展思路观:向青年学习,撒服务热血

要想启民智,唤民众,交给学生知识,就要走进学生,走向青年。然而在当时封建主义弥漫社会的情况下,教师向学生学习在权威型先生们来看来是很混谬的事。胡风说:“佩弦先生走入了教育界,从事新文艺教育。要知道在一个大学里能研究新文艺是非常难得的,大学生不懂得现实人民的生活,中国现在怎样斗争,求解放,人民在怎样吃苦,是绝对不行的。朱先生就在告诉学生这些东西。近年来,他的思想向前发展,和青年一道,向青年学习,不是偶然的。他说要向青年学习,不是谦虚的话,是他了解青年深。”[8]朱自清关心同学,他不仅在功课上循循善诱,任劳任怨,还诚心诚意地去参加很多同学的活动,座谈会、讲演会、游艺会。许广平在朱自清的追思会上激动地说:“从很多人的祭奠话语中,我发现能代表他精神的是朱老师的两句话。一句话是他临终前说的:‘别忘了,拒绝美援面粉的事,我签过字。临死之际,他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体现他保持威武刚强、富贵不淫、清贫不卑的中华士大夫的气节,这是一种对知识分子的训示。一言以蔽之:‘吾欲学少年,而身不能也。宽恕我,给我更多的时间,缓缓地走下去。切切实实跟在青年后面的人,跟在大众前面的人,才有未来。”[9]同时朱自清赞扬蔡元培先生,认为蔡先生正是青年学生们需要的“人师”,在朱自清看来“人师不要只做表面功夫,要认真而亲切地去服务。不要讨好年轻人,也不要对年轻人太过权威。”[10]

朱先生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文学和教育,是一个善良的士大夫文人。他的好友朱光潜以《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为晋升的敲门砖成为了监察委员,但是朱自清却不屑一顾。朱自清说:“三十年内的中国不会太平静,但是生为中国人,有什么办法?我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守住自己的岗位,并且得加倍干。”[11]从西南联大回到北平,生活还是苦的,但是朱自清先生却不以为然,认为无论怎样艰苦,每个朝代的学术工作总须有人在那里支撑。在清华园里面,有许多像朱自清一样实干的人把清华大学当作自己的家,所以他们能任劳任怨地在那儿服务,为建设清华而付出众多精力,不畏艰难困苦地奉献。所谓“服务”的气氛就是清华人在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清华园在抗战中遭到重创,取之,拆之,敲碎之物皆取之。而在复员之后,居然以极少数的经费,在极短的时期之内逐渐地恢复了旧貌,正是因为清华园有很多像朱自清这样对自己的教学工作都秉持着服务观念的大师。

三.工作原则观:践中庸之道,求民主氛围

朱自清讲话的内容是严肃的、谨慎的、诚恳的,然而他讲话的态度是温和的、幽默的,从他的散文和论文中也使人得到这样的印象。在日常工作中,他绝对不会在学生、教师面前大声疾呼以求发生立竿见影、气氛凝重的效果,相反,他会考虑众人的感受,这种带有渗透性的温和的态度及幽默的话语也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朱自清从十四年八月到清华大学当教授,到去世整整的二十三年,凡是受过他教育的人,都知道他的特殊性格;不论教书,改卷,都非常认真,一点也不马虎。上课从来不迟到早退,而且每堂点名。虽然他这么严,但没有学生讨厌他或者怨恨他的。原因是他在庄严中带着和蔼和关怀,因此很使青年感动。在朱自清生活的年代,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问题,办出一所大学,经验从无到有,是一种艰难困苦的工作。朱先生那种沉着的态度、诚恳的言辞常在意见分歧的状态之中,发生一言九鼎的作用。

在清华国文系经常举行着教授会议时,作为系主任的朱自清决定系里面的很多事務,比如课程的编排,图书的购买,以及指导学生研究计划等,所有最后的结果,都是由众多教授商议出来的。朱自清不愿意变更他人的意见,不是因为他没有主见和思想,正是他对民主思想的践行和发扬。朱自清对民主有着深刻的理解:“但‘自治底‘自字不可太看重了,太看重‘自字便有两种病:第一,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死活,这叫自封;第二,损人利己,这叫自私。要晓得‘人是社交的动物,无论哪个‘自己,都是在‘人里生活着的;自己底行为在‘人里引起相当的影响,……”[12]有这样的想法必有这样的实践。对于是否采纳对方的意见在朱自清的日记中时常可见如“今甫建议将标题改了,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在回家路上经过考虑,我同意了他的看法。”[13]

四.择业学习观:学通识知识,选适才专业

朱自清认为,学生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一定要选好专业。朱自清说:“兴趣并不一定和自己的才力相匹配,同学们往往是选了一年两年的院系,才发现自己让那不靠谱的兴趣蒙骗了。”[14]有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专业,但朱自清对这样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的选择并不认同。有很多学生在二三年级转系,这是一种不经济的行为。朱自清认为学生只有选择了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专业,未来才有发展的出路。大学生在最初报考专业时要仔细考虑,要和家人、师友多商量。在进入大学一年后,更要多商量。成绩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分数是考察一般人才力的重要指标。

多少年来,在知识学习方面,学生都希望自己学习的知识越专业化越好,专业化的知识越早学习越好。然而在朱自清看来,专业化的知识是学生学习一条非常狭窄的路径。现在的大学虽然早已分成了不同的院系派别,但是对于教育学的学生来说更要学习足够的通识教育,“有了足够的通识知识,再去学习专业的知识,那种专业化才是健全的。”[15]否则培养出来的只是技术人才,不能培养全面的人才。朱自清主张,“除本系必修选修课程外,大学二、三、四年级的学生最好选修别系的课程”[16]同时朱自清对现在的大学不再设有主系、副系感到惋惜。对大学各系设有很多课程,使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学习别系的课而感到忧虑,因为这正是大学专业化的表现。

五.学科建设观:重经典文化,追实用之学

朱自清任清华国文系主任期间,看重中国新旧文化研究和文字工具的训练这两方面。注重文字工具的训练是同学们能够胜任工作最基础最入门的准备。因为在国文系毕业的学生,要么去教书,要么去机关单位当秘书,为了适应这方面的需求,课程的设置要讲求实用性,经世致用。朱自清提到在当前大、中学国文教育中,教师忽略了技术的训练,使得一般学生了解文字和应用文字的能力没有得到适量的发展。

同时朱自清也着重强调,“‘大学国文既是语文的训练,又是文化的培养。朱自清视国文为一种延续,一种文化的传承。朱自清对中国老文化的看法是,‘国学培训应该是中等以上教育的必修项目经典培训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有位外国教授说,读经有用处,教人的是读经,读到的是经典。这话说得很明白。再说,做一个国民,有相当的教养,也有义务接触自己国家的典籍。”[17]研读古文便于我们挖掘古代文化遗产。

六.学生管理观:轻导师训育,重集团管理

在朱自清看来,中等以上学生的管理是非常困难的。在五四运动之前,由于社会传统的风气还很浓,青年学生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中年教师完全可以镇压他们,管理他们相对简单。然而,五四运动之后,青年学生的社会地位在逐渐升高,社会传统在“自由”和“民主”的呼声下也渐行渐远,学生自治成为潮流。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各大学施行导师制度,在朱自清看来发挥的作用不大,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师生都很忙。中国各大学功课都很繁重,教师忙于教课,学生忙于授课,课余还有社交活动等,学生再加上政治工作或宣传工作。所以学生很少有时间去请教导师,导师也没工夫去找他们;二是学生在民众运动里当领导者习惯了,不愿意再来受人领导。同时他们在学校里能利用集团的力量谋他们的利益,他们自己的集团帮助他们比导师多。

朱自清认为教育部颁布的《中等以上学校导师制度纲要》的‘导师制是参照我国《师儒导旧制》及《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办法规定》,但是这两个制度都是一个导师指导少数学生;学生和教师都不忙。既使学生有集体的情况下,他们也都遵循着社会的传统。我国的《师儒导旧制》是将做学问和做人打成一片,而特重做人。牛津剑桥的教育,虽也着重做人,但是他们的导师制,似乎还是以学业为主。不过因为指示的亲切,导师的人格也影响了学生。这正是,我们所谓的身教胜于言传。然而这种情况,在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下,都是不能期望的。”[18]朱自清认为《导师制纲要》所举的“团体生活之训导”这种训练须由政府统一举办,不应该由学校各自领导。《导师制纲要》里提到,导师要对学生的方方面面负责,然而这样的要求导师负责不了,朱自清觉得这却正是需要集团训练的地方。[19]此外朱自清还认为“导师制的弊端在于个别指导,这样就显得琐碎而且很难去实践,不如缓一下,以集体训练为先。”[20]

通过对朱自清思想的探求,我们可对当前中国大学的办学方式进行反思。学校的定位必须顺应社会的潮流发展,使大学教育生机勃勃。学科建设要与社会职业相契合,就要以一定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能胜任工作的知识,提高其能力以符合职场的要求。以人民大众为中心,要走向青年,向青年学习,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整个大学中,宣扬服务的精神,教师要为学生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将来能夠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服务。朱自清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并不倡导导师制度,然而在新世纪的条件下,施行导师制度的前提,是学生和教师多沟通,导师不仅仅在学业上给予学生指导,更要在做人做事上,给予学生全面的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教社召开纪念朱自清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还原作为教育家的朱自清[EB/OL].http://www.jyb.cn/rmtzgjsb/201811/t20181129_122216.

html.

[2]朱自清追悼会·梅诒琦等致词哀悼[N].申报,1948-08-27(08).

[3]东方旭.朱自清的道路[J].燕京新闻,1948,3(27).

[4]朱自清著.冬日的梦[M]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75.

[5]姜建,吴为公著.朱自清年谱[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11.

[6]闻家驷.我所认识的朱自清先生[J]中建:华北航空版,1948,5.

[8][9]季连仲.“长向文坛瞻背影”:记上海的朱自清先生追悼会[J]现代教学丛刊,1948,(4):15,16.

[10]朱自清.论青年[J]青年杂志,1944.

[11]尚土.味如橄榄的朱自清教授[J].人物杂志,1948,3(1).

[12]赵夏榕编著.读懂朱自清[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4.02.

[13]朱自清.朱自清日记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9.05.

[14][15][16]朱自清.大学的路[J].清华周刊,1947,17.

[17]尚土.味如橄榄的朱自清教授[J].人物杂志,1948,3(1).

[18][19]朱自清.论导师制[J].新动向,1938,1(12).

[20]朱自清.北大人生讲座[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朱自清高等教育
清芬正气朱自清
朱自清致逯钦立信函之五(1942.10.28)影印件
朱自清致逯钦立信函之四(1945.6.25)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