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居民家长的有效陪伴,助力成长

2023-07-31 10:43宋国萍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3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陪伴

[摘要] 面对新居民家庭家长“关注少”“沟通少”“方法少”的问题,班主任借助“传”“夸”“化”等方法,指导新居民家长实施有效陪伴:言传身教,引导家长领悟陪伴的价值;正面强化,帮助家长掌握行之有效的陪伴方法;及时梳理,使“要求”内化为家庭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真正助力孩子成长。

[关键词] 新居民家长;家庭教育;陪伴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他们和家人也慢慢在城市扎根,被称为“新居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等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新居民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权利保驾护航,体现了对这一群体的特殊关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家长自觉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增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在全社会都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的当下,笔者却发现,当前新居民家庭仍然存在以下“三少”问题:

第一,关注少。新居民家庭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关注较少。当班主任打来电话与家长沟通孩子的近况,很多家长会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冲动地挂断“告状电话”。第二,沟通少。新居民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工作压力大,工作及家庭中需要处理的事务较多,回到家还能平心静气地与孩子沟通的家长较少。第三,方法少。新居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从而产生诸多抱怨。一是缺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二是不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三是部分媒体的“毒鸡汤”制造家校对立,导致家长不配合学校的情况时有发生。

亲子陪伴,对每一个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几年来,笔者通过“传”“夸”“化”三管齐下,指导新居民家长实施有效陪伴,使家长们对学校、老师工作的支持度越来越高,新居民家庭的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和谐,家校协同育人得以实现。

一、“传”字诀:言传身教,把握陪伴要义

大多数新居民家长并不是真正的不想管、不肯管,而是不会管。作为班主任,笔者常常言传身教,帮助新居民家长正确理解陪伴的内涵,学习科学的陪伴方法,让他们在陪伴的时候可以“有法可依”。

(一)言传——走心教育,理解陪伴的深层价值

班级组建之初,首先,笔者会进行新居民家庭的集体家访,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也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取得家长的初步支持和理解。其次,组织召开家长会,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家长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学会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孩子。再次,很多新居民家庭所出现的问题都具有相似性,笔者就利用班级钉钉群,以主题沙龙、专题讲座等方式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这些共性问题,如“孩子一到双休日就拖拉作业怎么办”“家长问什么,孩子总是低头不回答,怎么办”等。针对某些单亲家庭、残疾孩子等相对特殊的问题,则要注重隐私,给予重点支持和关注。最后,很多家长容易被网络上一些有失偏颇的观点所误导,笔者也会“投其所好”,推送官方媒体的家庭教育信息,如“教育之江”公众号的家庭教育宣讲系列短视频、“浙江省家庭教育”公众号的《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漫画解读等。这些宣傳大多内容浅显,形式生动活泼,家长们观看、阅读的兴趣也比较浓厚。

通过以上措施,新居民家长们逐渐了解到家庭教育并不遥远,浸润在日常的生活点滴之中。他们开始明白陪伴并不是简单地与孩子一起生活,而是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创设良好的亲子关系,用爱感化孩子,用耐心陪伴孩子。

(二)身传——精细指导,示范陪伴的可行策略

言传让家长了解了陪伴的意义,但他们常常不知道该怎样具体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因此,班主任必须精细化指导,示范如何让“高大上”的方法落地为可操作的策略。笔者常常把自己的经历当作“教材”,利用家长会,面对面地给班级家长示范最鲜活的方法:

儿子小时候,忙碌了一天到家,我总是坚持给他讲一小时故事,再陪伴他练习一小时乐器;儿子初、高中六年,我和先生每日奔波在两个城市之间,再忙再累也要回家。因为我们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有太多地方离不开家长的耐心陪伴与及时疏导;现在他在千里之外求学,我们依然利用微信、视频等方式,每晚留出一定的亲子沟通时间。

在城市打拼的新居民家长每天都很辛苦,可当他们听到笔者每天驱车2小时、坚持6年不离不弃的奔波时,就不好意思再以“忙”为理由冠冕堂皇地拒绝陪伴了。

除了利用自身资源,班主任也可以巧妙借力班级家长。每个班级总有家长在家庭教育的某些方面做得不错。因此,笔者常邀请他们根据“家庭特色”做主题分享,如“亲子运动,让爸爸不再缺席”“为长辈端茶送水,两代人的感恩”“公益活动,大家小家都温暖”……

新居民家长们通过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切实感受到:高质量陪伴的关键并不是时间,而是陪伴的方式——父母全神贯注地倾听,半小时的家庭阅读分享,一起看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共读一本书,合作完成年夜饭的制作……这些珍贵的“你的成长,我不曾错过”才是陪伴的意义所在。

二、“夸”字诀:正面强化,提升陪伴实效

作为班主任,笔者相信好家长也是“夸”出来的。班主任要及时鼓励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正面强化,让他们倍感欣慰;及时褒奖家长在亲子陪伴过程中的用心与智慧,让他们增添信心。

(一)教师夸家长

如同孩子小小的进步,老师要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并进行正面强化一样,班主任看到家长的努力时,也要及时褒奖。笔者在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工作期间开展的“早餐节”中,看着家长和孩子一起下厨,做出一顿顿营养均衡又养眼的美餐时,我就为参与活动的47个家庭准备了“温馨家庭”的获奖证书。家长们收到老师亲自颁发的奖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二)孩子夸家长

2022年9月,笔者来到水晶晶新城学校任教。通过“传”字诀,开学不到两个月,笔者明显感觉学生面貌焕然一新:卫生习惯越来越好,班级里互帮互助,上课听讲也越来越用心……当笔者夸学生们“进步神速”时,他们却夸起家长来了:

“爸爸妈妈以前从来不问我学习,现在回到家会问问我作业有没有做好,还让我把作业拿出来,看看书写是否端正。”

“爸爸妈妈以前一到家就躺着刷手机,现在也会陪我说说话,聊聊学校一天的生活了。”

“我觉得爸爸妈妈越来越棒了!”

……

看着学生们意犹未尽的样子,笔者决定让他们好好褒奖一下“快速成长”的家长朋友。笔者专门设计了一份奖状,由学生撰写“申请书”,我从中提炼出关键语句,书写在奖状上,再盖上作为一个“幸福见证人”的专属印章。那一天,班级圈里洋溢着过年一般的幸福,孩子懂感恩了,家长爱陪伴了,这就是幸福!

三、“化”字诀:梳理内化,浸润陪伴习惯

越来越多的家长逐渐意识到,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的一场“修行”。在言传身教和自我约束中,父母自身也在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作为班主任,陪伴一群孩子、指导一群家长,长则三五年,短则一年。所以,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空里,笔者会尽量引导家长及时小结,把独属于自家孩子、家庭的攻略梳理成阶段性成果,并内化为家庭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一学期数次家长会上,不仅应该有优秀家长的经验介绍,也应该有“后进家长”的閃光瞬间——看着越来越多的“后进家长”变得后劲十足,相信所有的班主任都会觉得成就感满满。

记得“宝藏女孩”雨晴,四年级分班时成绩中下,卫生习惯也不佳。可两年之后,她变得越来越优秀:每次都能认真完成作业,家务劳动井井有条,担任早读带领也能兢兢业业,在六年级的第一学期成为大家公投选出的“第一班长”。于是,我邀请她的家长做了分享。她的父亲——那个从不知发言为何物的终年夜班工作者,用“彩色”普通话向大家分享了两年间一家人的成长:仅有初中文化的父母重新捡起孩子的书本,跟孩子一起学习文化课,一起聊课外书中的故事;有空的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切磋厨艺,教女儿家居收纳的技巧。日常生活中从不吝啬对孩子的鼓励、欣赏和肯定,让孩子感受到她是家长的骄傲。在孩子成长的关键节点上,父母也找到了自己成长的“密码”。

班主任要抓住家长会、班级线上沙龙的契机,引导从“后进”到“后劲”的新居民家长们梳理出个性化的“成长攻略”“亲子密码”,这些成果会为家庭未来的亲子陪伴注入无限能量。

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笔者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家长会主动打电话向我咨询一些问题,偶尔接到我的“告状”电话,也能静下心来与我一起想办法。以前,家长只会指责孩子不听话,现在却会主动反思:“老师,我家孩子这几天回到家一声不吭,看起来很不开心。问他什么都一言不发……是不是我的教育有问题?您方便的时候,能不能帮我问问孩子?”当家长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无能为力时,愿意正视孩子的问题,会主动寻求帮助,甚至愿意主动来进行家庭教育学习,也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亲子陪伴,不再只是班主任的要求,而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习惯,这是作为班主任倍感欣慰的转变。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长高质量的陪伴下,新居民家庭的孩子内心会更加充盈,成长内驱力会更加强大,未来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缪利忠.立足四个转变 提升新居民家庭教育水平[J].新农村,2022(05).

[2]陈瑾.小学新居民子女自信培养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4).

宋国萍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水晶晶新城学校,中学高级教师,“浙派名师”培养对象。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陪伴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是一味最好的药
陪伴
最值得珍惜的,是无声的陪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