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计量机构证书报告质量管理的措施研究

2023-07-26 23:50王凤伟韩聪
品牌与标准化 2023年3期
关键词:质量管理信息化

王凤伟 韩聪

【摘要】证书报告质量是衡量计量技术机构综合能力的一个主要标志。为了加强证书报告质量管理,我院从加强人员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大证书抽查力度和严格管控证书报告发放后的更改程序等几方面着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对其他计量技术机构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质量管理;信息化;证书抽查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3.03.041

Research on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Certificate Reports in Measurement Institutions

WANG Fengwei,HAN Cong

(Liaoning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Shenyang 110004,China)

Abstract:The quality of certificate reports is a major indicator of the comprehensive capacity of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certificate reports,our hospital has achieved phased results by strengthening personnel management,making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creasing the strength of certificate spot checks,and strictly controlling the change procedures after the issuance of certificate reports,which is of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other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stitutions.

Key words:quality management;informationize;certificate check

证书报告质量是衡量计量技术机构综合能力的一个主要标志,是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证书报告是否科学、公正、准确,直接影响机构的形象和声誉。随着人们对法律意识的增强和计量技术的普及,客户对证书报告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仅限于送检取证,还要仔细核查报告中的数据。同时,随着检测工作量的剧增,制作证书过程中的录入错误也增多。质量部门作为证书报告质量监控的责任部门,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持续提高证书报告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有关部门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由于校准和检测的对象不同,所以两者最终出具的报告也不同。校准的对象是测量设备,方法是通过不间断的校准链或比较链与相应测量的SI单位基准相连接,得出校准结果,出具的是测量设备校准结果的校准证书;检测的对象是产品被测参数,使用的工具是测量设备,方法是用测量设备的显示值与被测参数的测量值作比较,得出测量结果,出具的是被测参数的测量结果的检测报告。因此,量块、压力表、坐标测量机等设备如果已经投入使用,它们就是测量设备,应该执行校准而不是检测,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如果是测量设备生产厂家的送检设备,还没有投入市场或使用,它们就是产品,应该执行检测而不是校准或检定,出具检测报告。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既是依法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又是通过实验室认可的检测校准实验室,还是通过资质认定授权的检验检测机构,可以开展检定、校准、检测、检验、型式评价、监督抽查等多项检验检测活动。为了加强证书报告质量管理,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1加强人员管理,规范检验检测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是我院明确制定的长期发展策略。加强人员管理是有效提升证书报告质量管理的根本。检验检测人员的行为决定着检验检测活动的质量,同时也决定着证书报告的质量。所以加强检验检测人员管理,规范检定、校准流程,可以有效地提高证书报告的质量。

2019年,我院制定并发布了《计量检验检测人员管理办法》,规定检验检测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从事检验检测活动,不得伪造或篡改数据、报告、证书、技术档案等资料,不得违反计量检定规程开展检定,不能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开展检定,不得超范围、超能力从事相关的检定、校准、检验、检测等工作。同时,我院还定期组织检验检测人员签署承诺书,保证其知悉检验检测工作中的“红线”。

技术培训是提升人员能力的有效途径。自2020年以来,我院从管理、技术两个方面持续加大培训力度。在管理要求方面,每年多次聘请外部专家讲课,包括实验室认可的相关要求、法制计量相关要求、资质认定工作中的要点等;在计量技术方面,组织院内专家定期开展计量基础知识、测量数据处理等内容的培训,截至2023年2月,已开展20期计量技术知识培训,每次培训后都当场进行闭卷考试,通报考试结果,保证培训效果。

2利用信息化手段降低证书报告差错率

在长期的证书抽查工作中发现,证书报告的错误问题主要存在于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等方面。完整性方面问题包括委托单信息不全,如未填写单位地址、未标注设备状态,原始记录信息不全,如未填写规格型号、划改未签字等;一致性方面问题包括委托单与证书报告、证书报告与原始记录信息不一致,如单位名称不一致、仪器名称不一致、标准器基本信息不一致等;准确性方面问题主要包括使用的规程规范不准确、检定结论不准确等。

2002年,我院首次实现了检定、校准证书电子化。2008年,我院又自主设计开发了标准设备管理系统,实现了标准设备、规程规范等信息的电子化。2012年,我院重新上线了一套自主设计开发的从仪器接收到仪器发放全流程的计量管理信息平台。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院持续完善计量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降低证书报告的差错率。在完整性方面,平台在每个页面都设置了必填内容的校验,如委托单位,单位地址,仪器名称、编号、型号,检测地点,温湿度信息等;在一致性方面,根据委托单录入的信息自动生成证书第一页,当需要修改时,相关的信息自动同步修改,有效保证了委托单和证书信息的一致性;在准确性方面,根据不同的项目编制证书报告模板,当标准设备重新溯源或規程规范发生变更后,相关信息可一键更新到证书模板中,保证了规程规范信息、标准器信息的准确性,平台上证书、报告三级审核时,点击审核后自动打开证书和浮动窗口,可以快速记录证书错误的位置。利用浮动窗口审核证书的界面如图1所示。

3制定《证书报告质量监控管理及实施办法》,定期开展抽查

证书报告抽查工作是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是对人员、设施及环境条件、检验检测样品、技术方法和设备的有效监督,能够真实地反應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我院每年出具检定证书、校准证书、测试报告等20余万份,涉及领域广、专业跨度大。每年年初,技术部组织各研究所技术负责人签订《质量目标责任状》,明确当年证书报告抽查的频次和数量,一般每月一次或者每季度一次。证书抽查率要求大于1%。报告证书自查率=(自查报告/证书数)/考核周期内出具证书报告总数。结合质量工作要求和实际工作情况,一般采用“部室内部自查、技术部抽查”的方法。抽查证书类型必须包括出具证书报告的全部专业领域,包括客户存在异议或申请复检的证书报告,包括结论为不合格的证书报告。检查组由授权签字人或外部评审员组成。组长负责组内任务分工,对被考核机构上季度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及本季度自查工作整改情况进行确认。组员负责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体系文件等要求对抽取的报告证书全过程进行检查。每次证书报告抽查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依据JJF 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和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结合证书报告抽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制定检定、校准证书抽查评分细则,依据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制定了检验报告抽查的评分细则。检定/校准证书抽查评分表如表1所示。

4严格管控证书报告发放后的更改程序

为加强证书、报告更改的严肃性和及时性,规范证书、报告发放后的更改程序,技术部组织制定了《证书、报告发放后更改程序》,明确证书、报告的更改流程,加强发放后证书、报告更改申请的审批,保证证书、报告更改内容的一致性。为了方便统计,计量管理信息平台对更改原因进行分类,包括更改一般信息、更改检测结果,为管理部门掌握证书、报告更改情况提供了数据支撑。计量管理信息平台中的证书更改流程如图3所示。

更改后的证书编号规则与原始证书编号规则一致,但是具有新的证书编号,生成新的证书条码。更改后的证书在封皮上的检测条码处加“*”标识。业务部在原证书上盖“作废”章并留存。在计量管理信息平台中,可以通过修改证书原因、申诉日期、研究所等对证书的更改情况进行查询统计,并且快速查看修改前和修改后的证书。

【参考文献】

[1]续梅.实验室证书存在的质量缺陷及监管对策[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2,39(9):86+89.

[2]李玉华.计量证书质量问题及对策[C].//第四届中国航天质量论坛论文集,2013:770-772.

[3]圆方.《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计量检定员考核规则》修订解读[J].中国计量,2015(11):43-44.

[4]王凤伟,刘晨,郭浩,等.浮动窗口审批证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工业计量,2015,25(5):67-68+82.

【作者简介】

王凤伟,女,1986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质量管理。

(编辑:李钰双)

猜你喜欢
质量管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浅谈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