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传统文化,浅析幼儿教育中的国学传承

2023-07-21 12:23杜佳
求知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幼儿教育传统文化

摘 要:在当今幼儿园开展的文化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越来越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幼儿文化自信心的建立。如何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开展有效的传统国学主题教育,如何有效发挥国学的教育价值,已成为目前幼儿教育领域的热门课题。文章将从环境熏陶、主题实践、游戏教学以及国学经典汇演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如何促使幼儿养成尊重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教育;国学教育

作者简介:杜佳(1997—),女,江苏省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枫香路幼儿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而这一命脉的延续与创新关键在于教育。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资讯无处不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如何让祖国的下一代保持和彰显中华民族的初心,铭记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是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必须思考的课题。作为华夏儿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势在必行,没有终点,它要求每一位幼儿教师用行动来践行、来履诺。

一、国学的教育价值

国学,简单来说就是我国自身的原始学术文化依据所在,是我国各时期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结晶。诸如《论语》《孟子》等经典读物可以称为国学典范,诸子百家的思想书籍、中国艺术成品、中国国粹内容也可以称为国学经典,其可为我们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性学习提供来源。所以,国学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价值,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容、精神两个方面。

(一)内容

国学是在西周的时候兴起的,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其与乡学为相对概念,主要是为官宦子女而设的优质教育场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学的内涵定义变得更大也更加丰富,从场地变成了所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所以,其成了西学的相对概念。要知道,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之所以可以在不同时期一直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正是因为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连绵不绝的滋养。所以,教育部门提出,应当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当然,在进行传承时,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一定的扬弃与创新。这不仅是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文化在更迭中的意识形态变革与新发展。此外,通过对国学进行创新,可以为国学的深度、广度拓宽提供保障。

(二)精神

中华民族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始终在背后支持。而国学中最不易领悟和传达的就是精神层面的含义和情感。所以,通过国学内容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可使幼儿自小便受到精神启迪,从而为其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愚公移山”的故事,使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锲而不舍、勤劳朴实、大智若愚的优秀品质;又如,教师可以将《史记》的部分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化繁为简,为幼儿讲解,帮助幼儿了解古代战争与博弈中人们不断进取、忍辱负重的精髓。

值得一提的是,精神传承并不是固守,而是接纳与融合。对待其他民族的优良精神品质,我们也应持接纳与欢迎的态度,以选择的眼光去看待。我们要采用适合的方法挖掘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点,让幼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拉近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习得核心品质。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国学是有着丰富教育价值的,但是在进行传承时,我们需要做到内容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精神的保持、学习与融合。而且在长时间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幼儿教育与国学经典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幼儿自小便形成明辨是非的意识、能力,使幼儿的道德品质、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可以使幼儿的心智得到启迪、智力得到增长;可以使幼儿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产生由内而外的认同感。

二、国学的教育策略

(一)营造国学环境,熏陶传统文化

环境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幼儿园当中营造良好的国学环境对于传播国学文化尤为重要。通过相关环境的创设,我们可以让幼儿意识到传统文化离自己的生活很近,甚至可以说是在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传统节日来与幼儿共同布置班级环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经常带领幼儿诵读经典国学作品,聆听传统乐器演奏,认识体验传统服饰,等等,这些对于传播国学文化都非常有帮助。国学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其重点始终在幼儿园和中小学校,不少幼儿园当中都有和国学经典相关的校园文化、走廊文化以及班级文化。这些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打造出儒雅馨香的校园环境,还能让幼儿长时间沉浸在国学环境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国学教育关乎全民族的道德进步和人文素养提高,故而教师应当多组织国学经典主题活动,把学习、宣传国学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实践的重要内容,鼓励幼儿学习先进道德模范,加大对好人好事的表彰力度,丰富传统国学文化的活动形式[1]。

例如,在开展传统国学活动“品茶”时,教师可以提前将活动室布置成茶室,准备好茶具和茶叶。当教师通过课堂演示的方式带领幼儿认识茶具、了解品茶的步骤和方法后,幼儿的好奇心自然會驱使他们主动去学习、了解茶文化,主动学习如何识茶叶、辨茶色、沏茶汤与品茗。开展国学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要从细微处抓起。在活动中,幼儿虽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品茶的相关知识,但却能够在心中埋下一颗国学文化的种子。从教育实践来看,开展茶文化教学,让幼儿仔细观看茶叶的冲泡过程,能使幼儿切实体会到中国茶文化的内涵;观看与茶文化相关的视频和课件,能让幼儿直观了解到茶叶的种植与采摘过程,并感受到茶文化的悠久历史,这能够带给幼儿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使其更深刻地明白劳动最光荣。这一系列活动都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幼儿,让他们于不知不觉中养成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良好品德与习惯。

(二)开展亲子活动,弘扬国学文化

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离不开学校,也离不开家庭。不少家长会让幼儿接触手机或者电视,幼儿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并不利于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调查研究表明,开展亲子主题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还有利于幼儿从心理上热爱学习。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每个学期班级至少应开展一次亲子主题活动来增进家庭与园所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庭关系和谐。在国学主题的宣扬背景下,通过亲子互动的方式来引导幼儿感知传统文化,践行传统习俗十分有用[2]。

例如,在茶道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向幼儿和家长分别介绍茶杯的种类、茶匙的用法以及闻香杯、品茗杯等茶具的称谓,再示范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茶具,引导家长带着孩子体验品茶的流程,完成烫壶、置茶、温杯、高冲、低泡、分茶、敬茶、闻香、品茶等一系列沏茶活动。孩子能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体会茶道的内容与意境,在学习茶文化的同时,了解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及延伸文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沏茶给父母喝,通过茶文化明白传统礼仪及处事待人之道。在实际操作中,幼儿都学着古人的样子,双手捧起茶杯,恭恭敬敬地将自己冲泡的第一杯茶孝敬给自己的父母。尽管孩子们敬茶的动作略显生涩、稚嫩,但是都完成得十分认真,家长也十分高兴。茶道活动一方面能够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能通过亲子活动促进亲子交往。通过一次次的茶道活动,幼儿和家长都深深地沉浸在清新淡雅的茶香中,尽情体会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三)开展游戏教学,传播国学文化

中国悠久的文化不仅是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根本,更是一种应当从小开始培养的精神力量,复兴国学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以及全球化的发展,弘扬国学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应当为之奋斗的国学教育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活动当中,国学文化给人的印象通常是晦涩难懂的古诗文,而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晦涩难懂的古诗文并不适合他们学习。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传承优秀国学文化的同时,应当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生活经验,因此,开展游戏化教学是国学教育活动的关键。

用游戏的形式展现国学经典,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开展“走进国学文化”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以图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国学经典著作,这也是将幼儿引入国学文化世界的一种简单的方式。把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游戏之中,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为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做准备,从而提高幼儿的国学文化修养。除此之外,体育活动也可以更改为具有民间特色的传统游戏,如丢手绢、跳长绳等,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大班的幼儿进行舞龙、舞狮等表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舞龙、舞狮等传统民间习俗。传统的民间童谣、儿歌、故事等元素亦可植入幼儿盥洗、进餐等各个生活环节,让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下,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精神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用餐的时候播放古诗《悯农》,并通过讲解让幼儿明白这首古诗表达的含义,从而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做到珍惜粮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杜绝浪费粮食的行为;可以在合作活动的过程中播放古典音乐《高山流水》,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力量,并通过讲解让幼儿明白友谊的可贵之处;可以在活动课的时候植入民间小游戏元素,如翻花绳、剪纸、制作中国结等,多让幼儿参与到集体游戏当中,发展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让传统游戏成为幼儿的日常活动。

(四)举办国学汇演,强化文化自信

在幼儿园开展传统国学文化教育,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为幼儿今后堂堂正正做人,做胸怀壮志的中国人,养成良好的品格奠定基础。举办文艺汇演是一种检验国学文化学习成果的方式,表演活动重在参与,幼儿参与其中,就会为了表演成功而积极地做准备,能够主动进行排练,养成自主计划、积极主动的性格。在筹备文艺汇演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体验传统文化,让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学习到的传统文化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幼儿可利用诵读国学经典著作、演绎国学经典舞曲等艺术形式进行表达。开展文艺汇演不应以会背诵多少诗歌,会说多少成语作为评价幼儿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而应关注国学带给幼儿的成长。让幼儿在孩童阶段接触国学其实是在幼儿的心中埋下一颗国学的启蒙种子,作为教师只需要静候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采用幼儿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国学教育,使幼儿的心灵受到滋润与净化,培养幼儿成为爱祖国、爱民族,崇尚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新一代。

例如,教师可组织幼儿集体参与由《三字经》改编的歌曲的演唱,这一场文艺汇演需要全班同学共同演绎《三字经》当中的片段,通过童声合唱的方式将《三字经》唱出来。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既能够让幼儿在筹备表演的过程当中背诵《三字经》,又能够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培养幼儿的音乐演唱能力。很多幼儿第一次参加文艺汇演,第一次登上绚丽的舞台,在面对台下的家长和教师时都会感到紧张,而参加文艺汇演就是让幼儿战胜恐惧,在大庭广众之下稳定发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展现在家长和教师面前。因此,开展文艺汇演活动能够培养幼儿自信、冷静的心态,文艺汇演的舞台对于幼儿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是幼儿童年珍贵的记忆,更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因此,在幼儿园开展文艺汇演活动,一方面能够丰富幼儿的课余生活,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另一方面能够让幼儿把文艺汇演当成生活当中的“调味剂”,使得童年的回忆更加丰富。

三、总结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丰富的内容,也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将国学融入幼儿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学的教育价值,包括内容和精神两个方面。内容上,国学涵盖了诸如经史子集、詩词歌赋等丰富的知识体系;精神上,国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道德伦理、仁爱和谦逊等美德。国学的教育价值在于其对幼儿心灵成长、品德塑造和文化修养的培育。针对如何在幼儿教育中传承国学,文章提出了四个具体的教育策略:一是营造国学环境,熏陶传统文化。通过布置教室、设置课程、安排活动等方式,让幼儿在浓厚的国学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二是开展亲子活动,弘扬国学文化。通过组织家长参与国学主题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传承国学,从而增进亲子关系。三是开展游戏教学,传播国学文化。利用游戏的形式将国学知识融入幼儿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国学。四是举办国学汇演,强化文化自信。通过文艺汇演这样的集体活动,让幼儿在展示自己学到的国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总之,凝传统文化,浅析幼儿教育中的国学传承,旨在通过提高幼儿对国学的兴趣和认同感,使他们从小建立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自信,这对于培养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的新一代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张晓辉.浅谈幼儿传统文化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4):164.

刘胡权.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校长,2020(4):37-39.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幼儿教育传统文化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