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价值审思和基本遵循

2023-07-18 23:28张春光
关键词:元宇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

张春光

摘 要: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相互映射与动态交互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具有虚拟与现实互嵌共生、数据与智能交织融合、线上与线下社交耦合等基本特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演进和发展指明了可行进路。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时代吁求以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需坚持以强化主流话语体系的导向引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环境、完善思政工作协同育人机制为基本遵循,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元宇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现代化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2]。在当前我国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下,作为互联网新兴数智技术综合集成的元宇宙及其所呈现的数字虚拟世界,其必将对建设基于现实物理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因此,推进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现代转型的时代吁求和必由之路。

一、元宇宙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也是元宇宙从概念走向流行的年份。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始于1992年国外科幻作品《雪崩》里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这两个概念[3]。人们可在“Metaverse”空间中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叫做“元宇宙”。从本质上来说,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相互映射与动态交互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是互联网技术进阶的高级形态和人类数字化生存升级的高维空间,其基本特征主要是虚拟与现实互嵌共生、数据与智能交织融合、线上与线下社交耦合。

(一)虚拟与现实互嵌共生

元宇宙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筑出的虚拟世界,是对现实物理世界中包括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孪生仿真,也包括参与主体及其行为的孪生仿真,不同于传统互联网媒介的离散单一的信息传输交互,元宇宙是可实现时空统一的拟真世界,既可将数字空间直接投射于现实世界,又能将现实世界直接映射在虚拟空间。同时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甚至可创造出超越现实生活体验的超自然空间,真正实现虚实世界“无缝切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全新的社会实践场域。

(二)数据与智能交织融合

元宇宙作为虚实世界高度互嵌、深度交互和融合共生的全空间数字生态,其所依托的是不断迭代更新的数字技术作为技术参考架构,尤其是随着包含5G、泛在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XR终端等在内的新一代ICT技术群的蓬勃兴旺,大量催生出数据驱动型的应用场景,构建出云中统一的数据治理底座,彻底打破数据及技能孤岛,真正做到软件工具、算法基建和算力硬件的有机融合,推动物理世界数字化、数字世界智能化,带来数据与智能相互融合的新趋势,为元宇宙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线上与线下社交耦合

在元宇宙生态空间中,参与主体在数字人技术的加持下,都可拥有虚拟化身(代理人),等同于“第二生命”,参与主体可通过“数字人”在元宇宙空间中产生与现实交感一致的社交行为,其虚拟身份和扮演角色在虚拟和现实世界切换中保持全面性和完整性。元宇宙空间的社交应用场景设计大多基于“强社交”概念,元宇宙中的社交也即当前传统社交媒介的强化与升级,参与主体在元宇宙空间中可进一步脱离物理时空的限制,破除社交障碍约束,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广地域、多类型的社交体验,“形成线上与线下社交关系的深度耦合”[4],深刻变革和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环境、教育形式与师生关系。

二、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价值审思

元宇宙作为虚实相融、数智聚合形成的新型社会交往时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演进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道路,也成为其增强教育实效、促進现代化转型,实现在“改进中加强”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1.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元宇宙能够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通过OMO模式(即Online-Merge-Offline),打通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全场景的学情数据,并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的学习场景,重构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构建智慧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开展基于虚实触觉交互、情感交互、感知交互”[5]的沉浸学习、实景学习、仿真学习、循环学习和深度学习。同时,元宇宙能够依靠智能技术综合集成各类学科优势,提供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多维度发展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场景赋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互动性、沉浸感与获得感。破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教育内容抽象化、教育模式单一化、实践操作脱节化的困境掣肘,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个性特征与认知风格实现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同时也能够对学习场景和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创建与生产,既是知识吸收者,又是创造者,推动学生将追求全面发展转变成“自觉自为”的现实行动,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富现实感的实践试错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2. 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认同。元宇宙所打造的虚实共生的三维空间泛在环境,营造出“去中心化”的社会关系形态,学生将通过“数字人”的虚拟化身,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实现“由第三人称的对象化表征转向第一人称的主体化表征”[6],不断平衡自我认知技能、完善自我认知结构,在此过程中,学生将经历对自我身份角色的怀疑、印证、融合及互换的阶段与过程。通过元宇宙提供的多元化社会交往、多样化角色扮演和多样化的生活体验,不仅能避免学生陷入“圈层化”交往所导致的“信息茧房”“群体极化”等负面影响,强化社交对话,弥合观点鸿沟,引导学生“破壁出圈”;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元宇宙提供的不同场景的开放性、自主化、沉浸式的角色体验和虚拟实践活动中,产生强烈的在场感、参与感和真实感,引发学生强烈的思想共振和情感共鸣,赋予学生全新的“认知过程”和“身体经验”,通过“真实我”和“数字我”的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身份与价值的认同。

3. 有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在元宇宙所营造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中,师生处于权级平等的位置关系,从时间维度上实现一体化接续教育,从空间维度上实现协同化联合教育,从情感维度上实现互通化共情教育,打通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并可借助元宇宙的智能技术不仅能够共同搭建和构筑教育场景环境,同时能够共同设计和生产教育内容,拉近师生身心距离,建立师生信任关系和情感链接,有效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性弱、共情感差、引领力低的缺陷,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注定性,思政工作者主要扮演的角色是思想政治教育虚拟教育场景氛围的塑造者、教育课程活动的设计者、教育目标和价值导向的把关者,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的思想引领、软性的价值塑造和隐性的文化熏陶的育人目标,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时代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现代类型转化的过程。元宇宙时代背景下,促进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内在驱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提升先进性、开放性和科学性的客观要求。

1. 提升先进性。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将元宇宙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科技手段、创新思维等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符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特点。不仅能够廓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僵化滞后的思想观念、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还要充分发挥元宇宙的前沿技术与应用程序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最大化汲取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最优化拓展其传播载体和技术手段,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价值塑造和情感互动等,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保持与虚实共生的教育生态环境相适应,与数智交融的现代科技水平相匹配,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點和现实需求相契合,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2. 增强开放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开放性系统,其内部诸要素之间与社会环境和其它工作系统之间存在着互相紧密联系、互相影响作用的关系。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内在的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元宇宙空间开放的视野、世界的范畴、时代的背景为参照系,提升自身现代化水平。元宇宙彻底打破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物理时空限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从刚性封闭系统向柔性开放系统的流变转型。元宇宙可通过技术终端实现多元育人主体力量跨时空的协同发力,塑造集合社会、学校、家庭等于一体的“全方位、复合式、立体化的育人网络”[7],解除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各主体之间“散兵作战”“各自为政”的局面。同时,进一步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赋予了教育内容的无限传播和教育场域的无限延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同时作用发力和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发展,始终保持元宇宙教育生态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持久的生命力。

3. 突显科学性。科学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元宇宙借助算法层的资源抓取与运用、数据的运算与分析、用户的追踪与画像等编制功能进行数据驱动的有序管理,不仅可以充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情感波动、行为表现的状态和变化规律,实现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成长轨迹、思想嬗变与价值塑造的可视化,形成可观、可测、可控的全过程的科学的动态监测系统,而且可以借助元宇宙虚实共生的叙事方式和场域环境,为学生营造出更加鲜活生动包含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科学的教育培养过程,同时还可以依托元宇宙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主体群,充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动态性和发展性,聚焦教育目标的达成度、教育价值的实现度和教育效果的满意度三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建立集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参与者以及社会第三方共同参与的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形成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在丰富资源形态、拓展载体渠道、重构场域环境等方面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动能,成为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大增量的重要力量。

1.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态。现实世界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存在方式的共生性、生成方式的多元性和作用方式的多维性特征,元宇宙空间所搭建的虚拟世界,可对现实世界进行等比复刻与摹写,现实世界所拥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同步迁移与投射在元宇宙虚拟场域中,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其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价值与功能,如具有存在方式共生性的生活资源、环境资源等,能够消除学生在虚实世界互换中产生的顿挫感和落差感,同时又能满足学生教育的延续性和连贯性的需求。同时,元宇宙依托数字孪生仿真和模型建构等技术可实现对多维空间的碎片化、零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再造与重组,生成全新的资源种类与形态,最大化发挥其教育功能。处于元宇宙空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使用者,又是开发者与创造者,能够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现实需要,及时有效地开发和建设资源,极大程度地丰富和扩展了资源的类型与边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提供有力支撑,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竭动力,从而使开展“精准思政”和“智慧思政”成为可能。

2. 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渠道。依靠元宇宙的科技赋能和平台支撑,构筑线下线上全方位的育人空间,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渠道。一方面,依据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方面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及偏好,元宇宙能够借助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捕捉和采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表现和反馈出的面部表情、语言动作、肢体行为和情感波动等数据,并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绩效等的综合动态描摹,进而呈现出学习者的学习画像和知识图谱,并借助神经网络和模糊系统等算法模型,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场景的私人订制、教育内容的个性推送、教育方法的精准应用。另一方面,凭借虚拟现实技术和人机交互设备,师生可突破物理世界的时空限制,创造出高仿真度的虚拟课堂、虚拟社区、虚拟学校、虚拟实验室等空间,开发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内容的沉浸感、互动感、现实感强的课程、活动等载体,让学生在具身性和能动性的沉浸学习和思想实验中获得开放式和超越性的感知体验和价值塑造,在形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

3. 重构了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环境。元宇宙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技术赋能的同时,深刻改变了其活动的表现形式和空间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一个虚实互渗的全新空间和场域。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科技赋能,实现虚拟场域与现实场域的双空间互换,同步建立起统合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队伍和育人资源的思政共同体,打造出贯穿学生大学生涯成长全过程,从学校“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全方位的多维空间联动的立体式“大思政”教育生态圈,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全员在线、全位连接和全程交互成为现实。同时,在元宇宙空间,在可视化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中表现出的思想动向、情感状态和行为倾向变化以数据形式映射在大数据系统,供思想政治工作者分析研判并生成规律性认识,实现实时感知、智能识别、综合预警,帮助思政工作者开展目标更为明确、方法更为得当、措施更为精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精准化、智慧化、科学化。

三、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基本遵循

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样态,仍旧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必须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价值旨归,严格遵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规律,着力强化主流话语体系的导向引领,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环境,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以此构成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基本遵循。

(一)强化主流话语体系的导向引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其本质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灌输”[8]。元宇宙所创设的“去中心化”的教育场域环境和社会关系形态作为新生事物对青年学生产生了较大吸引力,但由于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缺乏对信息的判断甄选能力,容易被错误思潮裹挟影响导致价值观念偏狭,这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出了拷问,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内在地要求强化主流话语体系的导向引领,要以元宇宙技术文化为手段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一要明确政治方向。元宇宙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关涉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构建元宇宙空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之维,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要警惕西方价值观的渗透,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假借元宇宙推行新型“数字殖民”统治的企图,摆脱“普世价值”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侵害销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二是要强化精准供给。既要根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新形势,不断植入反映时代发展的新理念,又要借助元宇宙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学生个性化的思想动态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和研判,围绕学生现实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搭建分众化的主流话语体系,充分運用综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感官互动和开放式、自主性、沉浸式的角色体验和虚拟实践,构建主流话语体系的多模态呈现方式,同时积极跟进学生反馈结果,进行效果评估,根据反馈和评估结果对呈现方式进行更新升级和迭代发展,推动内容供给实现精准化、精细化、精致化,进一步扩大主流话语体系对学生的影响力、接受度和获得感。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环境

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并非将元宇宙的工具设备和技术手段简单地“嫁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为其摆脱传统物理世界的时空限制,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广范围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无限可能。因此要通过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环境的边界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责任习惯的养成,推动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环境。

一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环境的边界。充分运用元宇宙虚拟仿真、数智融合等技术手段,实现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全映射关系的有机互链,打通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感知和虚拟世界的具身性感受,进一步扩充元宇宙的叙事空间,延伸提升人机融合的临场感、沉浸感,创设出平行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更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互动教学场域和实践场域,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学习、文化体验、道德实践和价值体悟中,最大限度地排除外部复杂环境的干扰及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

二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责任习惯的养成。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参照系,构建元宇宙空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范式和社会习俗。把现实场域中正确的思想共识、价值认同和道德实践引入元宇宙空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体系范畴,教育和引导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多维主体在元宇宙空间只有将现实世界的社会公序原则和道德伦理作为原则规范,才能使“这类思想、感知和行为的自由产生成为可能”[10],进而生成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关键要素的责任习惯,重塑元宇宙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环境和氛围。

(三)完善思政工作协同育人机制

基于元宇宙的科技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远远超越了现实环境中学校教育单一主体的范畴和局限,形成了多维主体育人关系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全域覆盖的社会空间。因此,充分发挥人机协同共育功能,构建多维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形成“人机协作的数据驱动和人际协同的经验组织”[11]“双轮驱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是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充分发挥人机协同共育功能。元宇宙凭借其虚拟仿真、人机交互、沉浸教育等信息技术,为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以及作用发挥带来深刻变革,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理论灌输、知识传授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传统优势让渡给交互强、体验好、效率高的先进智能设备,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重复、机械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着眼于元宇宙时代学生成长发展所呈现的现实特点和情感去求,更为精准有效的学习掌握元宇宙智能教育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提升教育实效。同时,“人机合一”的育人模式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载体单一、对学生思想动向精准把握欠缺以及教育效果评价反馈迟滞等技术问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跨时空、高时效、低延迟的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能。

二是构建多维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其关键在于高校需要建立能够贯通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多维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明确现实世界的育人主体和虚拟世界的育人主体之间属于“协同共生”而非“互为竞争”关系,实现自身从单一专注的“教育執行者”向“分布式社会化协作的组织者”的角色转变。一方面要推动高校内部建立包括全体师生员工在内的涵盖平台建设者、技术开发者、内容生产者等全员参与的整体系统协同育人新格局,另一方面,要协调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等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塑造学校内部和外部、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等覆盖全领域的育人网络,推动实现多维主体有效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共建、内容共创、资源共享、过程共治、效果共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3(001).

[2]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N].人民日报,2022-5-23(001).

[3] What Is The Metaverse In Snow Crash?[EB/OL].[2021-11-05].https:Metaversio.io./what-is-the-metaverse-in-snow-crash.

[4] 方楠.元宇宙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6):97-104.

[5] 王运武,王永忠,王藤藤.元宇宙的起源、发展及教育意蕴[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2,36(2):121-129+133.

[6] 温旭.VR 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应用[J].思想理论教育,2021(11):88-93.

[7] 石磊,张笑然.元宇宙: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场域[J].思想教育研究,2022(3):36-42.

[8]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1.

[9] 刘炳辉,王鑫林.元宇宙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风险及规避策略[J].理论建设,2022,38(4):60-67.

[10] [法]皮埃尔·布迪厄.实践感[M].蒋梓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76.

[11] 冯刚,陈倩.解构与重构:元宇宙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应对[J].探索,2022(3):166-175+2.

猜你喜欢
元宇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