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路径研究

2023-07-07 12:41孙雅薇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体育教学

孙雅薇

摘 要: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将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旨在实现大学生强身健体的目标,引导其树立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在肯定体育教育融入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积极意义的前提下,简要阐述体育教育中所包含的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继而以促进体育健康教育和核心素养培育两者融合发展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实践路径,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更好地融入核心素养培育体系。

关键词: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体育教学;大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建设是当前各大高校高度重视的问题。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入大学生学科教学中,一方面实现用行动将核心素养具体化,让学生切实感受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下教育改革的变化;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理念,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将体育健康教育融入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是落实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时代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以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在明确大学生核心素养融入学科教学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机制、教学环境、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将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有效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策略、建议,旨在优化体育教学体系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在学科中的融入。

1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意义

从理论上来说,对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研究,是对高校体育教学视角的扩展,是体育教学核心素养理论的创新,为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的体育教学提供了可行性建议,也进一步丰富了核心素养理论体系。从实践教学来看,对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研究同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对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优化、完善,能够更好地实现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有助于学生从能力到素质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将高校体育教学融入核心素养培育,有助于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育人作用,能積极推动国内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继而助力国家人才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对于核心素养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是高校体育科学化、多元化发展的体现,是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践行,是实现教育兴国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方式。

2 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主要内容

按照当前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标准,结合高校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分析可知大学生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育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即运动实践能力、健康行为表现和体育精神品德。运动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体能等各种身体运动方面的表现,主要包含体能锻炼、运动技能及运动方面的认知等,如学生个人的体能状态、对运动项目的掌握情况、参与的运动赛事或运动竞技活动等。健康行为表现是指大学生为了保持自身的身体机能健康所进行的一系列行为活动,包括健康管理活动、健康常识学习、体育锻炼等,如运动安全保护行为、运动自我保护常识、个人健康状态评价等。体育精神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要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形成的个人体育精神风貌,主要包含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等,如体育竞争精神、体育合作能力,对待团体类比赛规则的认知态度等。核心素养培育体现在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两者融合路径的分析要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一个具有强可行性的教学体系。

3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有效路径

3.1 将核心素养培育纳入高校体育教育目标中

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重视对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体育技能和体育认知,前者需要学生在生理上保持较好的运动能力,后者则需要学生从认知上对体育有一定的了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其次,要向学生传递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高校体育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包含了体育行为,体育行为主要包括体育锻炼和健康管理两方面内容。体育锻炼要求学生保持体育运动的习惯和意识;健康管理是指学生要培养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对此,学校要从方式、方法上加以引导,让学生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学会控制情绪,保持礼貌的行为举止。最后,要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品德。体育精神是指进行体育活动时所彰显的不屈不挠、战胜自我、顽强拼搏的品质,并将这种品质作为正能量应用到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体育品德是指学生要遵守一定的体育规则和制度,尊重体育运动。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体育精神和体育品德的培养,也加深了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3.2 优化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体育教学设计

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从日常教学入手,将其穿插于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因此,要完善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体育教学设计,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践课程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设计中。一方面,要明确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变化,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也是在不断改革的,将核心素养融入体育教学目标是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要以核心素养为参考,结合大学生当下的体育需求和运动水平,选取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和体育精神品德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完善教学评价和考核体系。每个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本身在体育运动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分层次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对于体育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要鼓励他们积极地加入体育运动。对于大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和考核,要从行为、思想等多个角度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3.3 建立健全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体育教学机制

首先,高校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体育制度体系,为体育教学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设立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高校要通过制度保障赋予相关教职工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自由度,确保体育教学的独立性,为体育教学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入制度设定中,如设置体育运动损伤处置制度、体育教职工待遇制度、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等,并督促相关部门配合落实。其次,要优化、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构体系,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水平。高校体育管理组织机制主要包括机构的设置和权限的划分等,高校要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教学实际优化相关机构设置,从基础保障部门到后勤服务部门协同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细化机构职责划分,避免重复管理和无人管理的情况;简化教学办公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确保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的保障,做好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后勤保障工作;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部门;为处理体育教学意外事故做好保障服务。最后,要将体育置于同其他学科平等的地位,改变以往的体育教学边缘化、体育教师边缘化的情况。将体育考核放在学生学科考核的重要位置,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3.4 营造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环境

首先,高校要重视对体育教学物质环境的改善。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相关硬件设施,硬件条件的优劣往往会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高校要按照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为学生和教师配备必要的体育教学设备,确保体育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在体育设施的选择上要确保设备的安全、科学、合理,向学生传达健康的体育理念。其次,要为体育教学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体育场地的设计、教师体育仪态的表达等,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体育学习理念,通过在校内进行体育核心素养宣传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体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为体育教学管理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最后,要重视对高校体育教学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的投入。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高校体育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专业的教师引导,学校要在加强对自身体育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引进体育教学管理人才,确保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的先进性。借助互联网媒体的优势,为体育教学创建资源共享和互动教育平台。

3.5 搭建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师生互动机制

首先,教师要从本职工作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發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在理解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教学设计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入教学活动中。例如,丰富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资源扩充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考核方式。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体育精神和体育品德的宣传、发扬。其次,要引导学生发挥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体育赛事,培养学生良性竞争的竞技理念,加强对学生体育品质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做裁判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体育活动中不同角色的认识,从中感受和体会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最后,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教师互动,实现教学方式的调整和教学理念的改进。一方面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诉求,调整教学方案;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主动权,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校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教师、学生及校方的共同努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实现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入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有效方式。

4 结语

将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是国内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这有助于探索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另一方面在实现教学育人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核心素养育人体系。经过分析研究,首先,要从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着手,将核心素养培育纳入其中,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要进一步创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体育教学设计,从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考核等方面,加深对核心素养思想的渗透。再次,要建立、健全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体育教学机制,从机构职能和法规政策上,为两者融合创造条件。同时要从物质条件和心理条件方面,为核心素养体育教学创造良好环境。最后,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有助于师生互动的体育教学机制。未来,继续研究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入核心素养培育体系路径依然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点,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从不同的方向努力推进。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1 年南京农业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Y06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文娟. 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策略探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21,11(31):90-92.

[2] 刘红兵. 体育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课内外一体化教育价值体现与实施策略[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20(10):63-66.

[3] 程胥, 张哲.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20):149-150,178.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体育教学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