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措施

2023-06-26 06:31焦艳芳
学周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班风建设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

焦艳芳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教学与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角色,其不仅担负着学科教学的工作,还担负着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家校沟通等工作,因此班主任的工作非常关键。而在班主任的各项工作中,德育工作又最为关键,不仅关系着建设班风班貌,还关系着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为此,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任务,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本文着重探析了班主任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的意义及措施,以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班风建设;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0-016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55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这四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五育”。对于班主任来说,德育是其诸多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也是最不容易出成果的工作。因此,部分班主任并不重视德育工作,这是错误的教育观念。德育是学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应该认识到班级德育工作的意义,积极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

一、班级德育工作的意义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而德育又占据着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在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开展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很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够很好地培养学风和班风,能够很好地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班级德育工作能够很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很多德育内容都源自传统文化,如《三字经》《弟子规》这类学生从小接触的德育素材以及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的德育活动,都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能够增强学生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增进学生理解和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班级德育工作能够很好地培养学风和班风

狠抓班级德育工作能够在班级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德育氛围,能够良好、正确地引导学生实现健康发展,从而很好地培养学风和班风。相反,如果德育工作懈怠,无法及时纠正班级部分学生的错误行为习惯,班级就容易形成不良的风气,进而影响其他学生。

(三)班级德育工作能够很好地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家长溺爱子女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部分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同理心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抗挫折的能力,长此以往,他们将难以融入社会,无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班级德育工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引导和矫正这些问题学生,逐步改变学生不良的习惯和价值观,从而能够很好地塑造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为了在班级内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科学的德育观念

虽然德育工作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教师缺乏重视德育的观念,认为抓学习重于抓德育;也有一些教师虽然比较关注德育,但是德育的观念不科学,缺乏明确的德育目标,或者德育目标有一定的偏差,这自然会影响开展德育工作的情况。为此,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德育观念,端正自身对德育的认识,明确德育的目的,这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第一,端正自身对德育的认识。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德、智、体、美、劳”这五育中,德育排在第一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青少年时期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是形成行为习惯、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做好德育工作,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受益终身,对于国家来说则能培育栋梁之材。为此,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价值,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狠抓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放在班级管理工作的第一位。

第二,明确德育的目的。为了树立科学的德育观念,教师应该明确德育的目的。在班级工作中开展德育工作的目的有三个方面:(1)强化爱国情感。德育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树立远大志向。确保学生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将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国家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起来。(3)规范行为习惯。要培养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二)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强化建设班级文化

开展班级德育工作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加强建设班级文化,这样能够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打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熏陶。为此,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通过课堂教学、班会、丰富的课余活动等契机渗透德育,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德育意识和德育习惯。

第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教師在布置班级环境时可以加入一些德育的因素,如打造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体现班级的精神风貌;出德育板报,在教室墙壁上张贴班训、班主任寄语;为学生设置“心语心愿”天地,让学生将自己的心愿、梦想写到便利贴上粘贴到墙上,从而为之努力;在教室里摆放盆景、鲜花、励志摆件等,陶冶学生的性情。总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接受心灵的净化与启迪。

第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制度文化环境。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教师需要为班级制定明确、规范的制度,并且营造良好的制度文化环境,促使学生在制度的规范下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举例来说,班级可以定期组织班会,制定任何班级规章制度都可以在班会上征求全体学生的意见,班主任统一学生的意见之后再将制度确定下来。同时,也要设立奖惩制度,密切关注执行班规的情况。每个学期末,教师都可以总结班级的整体表现以及学生的个人表现。如此能够很好地营造班级制度文化环境,促进学生培养行为习惯。

(三)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也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精神文化包含价值观念、道德情操以及精神面貌,教师要想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在各学科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树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第二,利用传统文化丰富班级的文化建设,尤其是要以传统文化中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一些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比如,组织学生开展诵读反映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古诗文、格言和名篇佳作的活动,加深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将本土的著名人物、历史事件等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渗透相关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知识等。

(四)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

多数情况下,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应用的教育手段是机械传授与灌输,这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德育知识,无法将德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为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丰富和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促使德育方式更多元、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因此,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召开德育座谈会。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等时间召开德育座谈会,带领学生谈一谈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引导学生针对这些行为展开討论,针对这些事件抒发自己的认识。

第二,召开德育辩论赛。班主任可以就某一个话题组织学生召开德育辩论赛,引导学生就相应的话题展开激烈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认知。

第三,组织德育主题文艺活动。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排演德育主题的话剧、小品,如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如此学生会非常积极地排演,在排演的过程中真正理解这些德育故事,亲身感受德育的力量。班主任可以利用合唱活动、朗诵活动、拔河比赛、运动会等契机,适当给学生渗透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第四,以课程为引领,开发德育校本课程。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学校方面还应该以课程为引领,开发德育的校本课程,扎实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班主任要重视实施校本课程,充分丰富校本课程的德育内容,强化学生的认知,将德育校本课程落实到位。

(五)联系生活实际,促使德育生活化

德育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高高在上说教,而是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以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应该联系实际生活,让德育真正落实到现实生活中,促使德育生活化、接地气。

第一,联系生活中的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德育活动。很多节日、纪念日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如重阳节蕴含着崇老、敬老的德育内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重阳节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社区、敬老院的老人送礼物、送关怀;学雷锋纪念日蕴含着乐于助人、默默奉献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雷锋纪念日了解雷锋的事迹,学习雷锋精神,在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帮助别人;清明节蕴含着缅怀先人的德育内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第二,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德育熏陶。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契机,只要教师细心挖掘,并为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学生便能够从这些生活事例中受到启发,逐步培养德育意识。比如,生活中有的学生浪费纸张、浪费水资源,虽然这都是一些细微的不良习惯,但是却蕴含着环保教育的契机,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养成关爱环境、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第三,充分挖掘当地的乡土德育资源。学生生活的当地有很多丰富的德育资源,如当地的历史名人、革命前辈、好人好事等,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德育资源弘扬社会正气,光大美德。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组织学生参观民间古迹、访问民间艺人,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的活动亲身观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提升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六)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构建德育共同体

学生在校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长的,因此,学校担负的德育工作的责任非常重大,将学校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十分有必要。但是德育并非学校一方的责任,而是一项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重要工作。因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因素的影响,所以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担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职责,要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德育共同体,才能真正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第一,将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比较单一,一般都是学校和家两点一线,因此家庭教育在学生的德育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长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他们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影响、熏陶着孩子。与此同时,家长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为此,班主任应该将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与家长加强沟通和合作,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与其家长保持联系和合作,一同助力学生成长,争取实现德育效率最大化。

第二,将社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社会更是与学生成长密不可分的环境。社会是学生教育过程中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为此,班主任应该重视社会教育的契机,尽可能多为学生创造社会化的德育契机,促使学生走向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感受德育的力量,形成德育意识与德育习惯。举例来说,学校可以利用少先队活动,带领学生到农田中亲身参与生产劳动,感受劳动的艰辛,体会农民的不易,让他们养成珍惜粮食的意识;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走向工厂、农村、社区展开社会调查,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实,接受更多的德育教育。

三、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班主任工作的体会和工作经验,探讨了班级德育工作的意义,并且从六个方面就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展开了探究。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之材、是国家的后备力量、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国未来的建设。为此,教书育人的班主任必须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个性,积极优化德育的方式方法,以最适合学生的德育方式开展德育工作,提升德育质量,促进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晓丽,王万治.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优化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19).

[2] 苏积金.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20(6).

[3] 肖永禄.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渗透立德树人的思索[J].天津教育,2020(19).

[4] 周铃杰.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新课程,2020(29).

[5] 刘腾.落实“四有” 增强实效——浅谈如何把德育工作做到位[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1(10).

[6] 梁雪文.德育场域视域下中小学德育工作问题分析及优化建议[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1(12).

[7] 张雪来.新时期背景下优化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5).

[责任编辑 李 媛]

猜你喜欢
班风建设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
中职班主任班风建设的大掌控和微管理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爱在字里行间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