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内卷”文化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及逻辑对策探析

2023-06-24 04:08王雪纯
中国新通信 2023年2期
关键词:内卷学风建设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时代日益风靡的“内卷”文化肆意侵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破坏了校园的公平竞争秩序与和谐健康的学习氛围。学风建设不仅是一所高校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的灵魂,也是为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有力保障。为此,本文着力分析“内卷”文化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逻辑及特点,并借助“互联网+”模式探析行之有效的突破路径及对策,对高校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引领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助力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互联网+”;内卷;高校;学风建设

“内卷”作为当下网络热词之一,被互联网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内卷”一词最初由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提出,是对社会文化发展缓慢现象的描述概论,后由黄宗智(2000)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农村经济时提及,指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遇到瓶颈而停滞不前的状态[1]。随着《顶尖高校:绩点考核下的人生突围》一文的引爆,“内卷”如今又引申出“由于过度竞争、无序竞争而引发的焦虑状态”这一时代性内涵,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塑造产生重大影响,也为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高校是为国育才的主要阵地,大学阶段是厚植正确价值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励志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砥砺学习品格、磨练顽强意志的人生舞台。学风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2],优良的高校学风不仅为新时代青年提供了良好的价值观念引领,也为其创造了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有利环境,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互联网时代的“内卷”浪潮中,学风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高校才能发挥其育人铸魂的强大作用。

一、洞悉实况:高校学风“内卷”之现象

最初“内卷”一词在大学生群体中盛行成风,是源于发布在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几张图片:“边骑车边看书”“床上堆满了一摞摞书”等,一时间,“卷起来了”“卷王”等衍生热词席卷了整个社交网络平台[3]。“内卷”一词已经延伸为一种不良、扭曲的过度竞争现象,是当代大学生在功利性心态的驱使下形成的一种舍本逐末的“唯绩点论”“唯资源论”。当代大学生的“内卷”具体表现在为了争取有限的资源,如评奖评优、入团入党、保研竞赛、科研立项等方面,而将精力集中在過度包装的外在形式上,从而背离了学习的发展与提升的本质意义。“内卷”的破壁流行不仅是当代大学生面临朋辈过度竞争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焦虑、压抑、紧张的心理反应,更是其身处竞争旋涡之中内心渴望寻求突破与改变的一种自救表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身处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面对日益多元的社会要求,高校大学生在进入社会熔炉之前进行的最后一次“升级改造”,势必要通过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各项素质技能来不断给自身加码,然而如果这一过程变质为盲目追求贴上“斜杠青年”的标签而不求实质,为争夺有限资源而过度粉饰、不择手段,则将会演变成一种消极的竞争与精神内耗。

二、探析成因:高校学风“内卷”之由来

(一)个人意志驱动下的“主动内卷”

受主观意志驱动而发生的“主动内卷”行为,本质上是对大学生个人学习发展资源占有欲过强这一焦虑心态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学习价值观的错误导向。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成长与发展途径有很多,体现在一系列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如成为在课堂上占座前排、积极发言、考试满绩的“学霸”,成为老师信任、同学信赖的班委导助,成为社团组织里上的舞台表演、下得幕后组织的“扛旗手”,成为斩获各类竞赛奖项的“夺冠王”,等等。然而,“不患寡而患不均”,发展途径虽不胜枚举,但发展资源却往往有限:成绩评定往往会划分优、良、中、差等,班委导助竞选总会经历层层面试或投票选举,社团组织的佼佼者仅是少数人的精彩绽放而大部分人则是默默无闻的“搬运工”,含金量高的竞赛往往需要披荆斩棘、层层进阶才能赢到最后。资源的有限本是一种激励与促进,而当个人的占有欲凌驾于理性竞争之上,将会演变成一种为掠夺资源而不择手段的“内卷”,促使大学生个人占有欲夺得“高地”而丧失理性竞争的因素,大体可以归纳为四类。

1.“自尊心”的驱使

“自尊心”是个人基于社会价值产生的自我评价,是一种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社会尊重的情感认同。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尊重的需要”,具体分为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两个维度。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大学生为获得来自自身、朋辈、老师、家人、社会的尊重,而激发对满绩的迫切追求以及对奖学金等资源的过度渴望等。

2.“虚荣心”的作祟

“虚荣心”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是盲目追求虚荣的一种性格缺陷,是“自尊心”的“变态升级版”。大学生作为价值观尚未塑造完成的群体,容易被“虚荣心”所蒙蔽,进而通过不择手段的方式来达到既定目标从而获取个人发展资源,如通过拉关系、走捷径来获得推选名额等。

3.对欲望的“即时性”满足

当代大学生容易对即时的目标予以过分关注,将过多精力集中于当下而不考虑长远的发展。如为追求满绩点而佯装对学习产生“虚假兴趣”,“卷”字数而不重实质,“卷”排版而不重内容,“卷”公式而不重应用等。

4.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焦虑

大学生容易将未来产生的种种不确定因素转化为当下的过分焦虑与不安心理,如担心毕业难寻好工作而盲目“刷绩点”另寻出路,拼保研或出国等。当代大学生在不确定性因素的迫使下对资源的占有欲胜过理性竞争,容易使其在学习发展中丧失自我、迷失方向。

(二)外界环境迫使下的“被动内卷”

1.朋辈竞争的裹挟

对于大学生而言,“朋辈”即学习生活在相同的教育背景环境下年龄相仿、兴趣相似、身心发展规律趋同并且交互影响的一个群体[4]。细观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绝大部分时间均与朋辈共度,来自朋辈的影响力与压力往往最直接有力、潜移默化。当大学生无法消化吸收且及时正确地转化来自朋辈的竞争压力时,则会被裹挟带入“内卷”旋涡,从而迷失自我。

2.评价标准的失真

目前高校主要依据智育成绩或综合测评排名进行一系列的评奖评优,为了获得高分数或者满绩点以达到既定目标,“内卷”的大学生往往会去本逐末而丧失学习本真,具体表现为通过表达虚假学习兴趣以提升任课老师好感度、死记硬背模板公式而不注重理解内涵、粉饰论文报告排版与字数而不重视丰富实质内容等。由此,在“内卷”的影响下,评价标准将无法准确发挥其鉴定真才实学的作用,反而成为“内卷”者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5]。

3.家庭教育的驱使

家庭是个体思想观念的启蒙者,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奠定了基调。家庭教育功利性过强会对个体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行为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当失衡的家庭压力转化为大学生个人压力且无法合理疏导时,则会使其丧失理性思考与判断,将家庭目标代入主观目标,过分“卷”短期目标的即时性实现而忽略个人的初衷、兴趣与长远发展。

4.社会环境的压力

当下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加快了社会发展步伐,加剧了社会竞争形势,也加重了人们的生活与精神压力。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身处网络时代能够实时接收各种渠道的外界信息,其主要面临的来自社会的压力便是就业压力。为了在将来毕业时能够脱颖而出赢获理想工作,大学生往往奔赴于课堂、社团、实习实践单位等各个能够锻炼发展的场域,且绞尽脑汁地追求成果成绩,致使“内卷”现象愈演愈烈。

三、辨析危害:高校学风“内卷”之影响

(一)个体发展的局限

“内卷”本身是一种“无增长式的发展”模式。大学生不断通过“内卷”来攫取个人利益,致使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耗费投入到这种“无增长式发展”的死循环里,而非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与人生价值的实现,长此以往会使其努力目标与发展方向产生偏移,成为只会复制粘贴或输出模板的机器,不利于大学生个人的能动性思考与未来的长远发展。

(二)价值观念的扭曲

大学生“内卷”直接表现为功利性的假性学习逻辑,是一种务虚逐末的价值观扭曲的表现。大学阶段是个体价值观念塑造的拔节孕穗期,如若一味通过“内卷”来达到既定目标,将会使大学生变得内心浮躁、急功近利,从而迷失求学的初心与本真,不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育人价值的丧失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对于高校而言,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和校园氛围,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然而,“内卷”文化在高校中的盛行将导致大学生群体的精神受到蒙蔽与浊染,促使朋辈间以恶性竞争取代合作共赢,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不利于营造健康的学习发展环境,从而使育人目标难以实现。

四、求索路径:高校学风“内卷”之对策

(一)运用网络平台优势,加强思想教育引领

1.推进课程思政教育

2020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应着力解决好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痛点难点,统筹好各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将育人和育才工作相协调统一。“互联网+”大背景下,应不断推动创新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与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最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借用时政热点引发学生思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从而打击价值虚无的“内卷”文化,营造良好的尚学风气。纵观目前的高校考核评价机制,“教考分离”现象较为突出,存在考核评价方式单一、重理论而轻实践、重结果而轻过程等弊端,为大学生的“内卷”行为提供了发酵的温床[6]。因此,落实思政教育的同时还需不断完善大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抵制“内卷”文化带来的不良风气,回归教育本真。

2.落实辅导育人功能

在“互联网+教育”的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深受线上学习平台、短视频互动平台等的交互影响,高校的辅导育人工作也面临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挑战。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创新德育方式方法,深入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栖息地,以其喜闻乐见的融媒体形式开展辅导育人工作,调研当代大学生关注的实时热点话题,寻求合适的思想教育切入口,综合利用线上线下理论教育讲座、“晚点名”宣讲平台、职业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等途径,唤醒大学生的求学初心,引导其理性思考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发挥朋辈榜样作用

發挥“朋辈”榜样对大学生群体的直接影响优势,开展“点对点”或“点对面”的学习交流活动。由于大学生群体专业兴趣广泛,应全面寻求各学院各专业具有代表性的学习典型,从学习态度、生涯规划、理想信念等多个维度着手,利用互联网打破时间空间局限性的便利,开展一系列经验交流分享活动,如学长学姐经验交流直播分享会、优秀榜样事迹公众号推送等,通过“朋辈”间的深入互动来助力大学生明晰学习目标与发展方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竞合观念与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1.挖掘实习实践资源

当代大学生群体“内卷”文化盛行的一大主要因素便是来自社会的就业压力,同时就业的数量和质量也是综合衡量一所高校的重要指标。高校应充分开发利用潜在的校友资源与社会资源,发挥“三全育人”中“全员育人”的教育优势,深入开展校企联动的合作育人模式,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来挖掘线上线下实习实践资源,组织学生学习调研用人单位的实质性需求,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考与实践动手能力。

2.引入企业家影响力

企业家本身便是优秀的学习典范和榜样力量,企业家开拓进取的精神与建功立业的事迹是优质的教育资源。高校应充分挖掘利用校友资源,通过开展企业家线上线下分享交流会等形式,唤醒大学生的初心与梦想,注入奋楫前行的精神动力,从“内卷”的价值虚无主义世界中挣脱出来,明确奋斗目标与努力方向,寻求实质性的自身素质提升。

(三)创新网络互动模式,加强家庭沟通对话

1.发挥高校辅导员优势

家庭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念培育的根源地,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与家庭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应充分发挥网络联络的便利优势,加强家庭的沟通对话,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及时沟通交流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行为表现的根源与特点,切实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干预,助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

2.及时加入专业咨询力量

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往往受原生家庭影响较深,因无法寻求合理途径纾解来自家庭给予的压力,也是其“内卷”行为的导火索之一,甚至诱发大学生的心理疾病等。此时应通过及时开展家庭对话形式来缓解矛盾,必要时可寻求校内外专业咨询团队力量的介入,通过多方联动来帮助大学生及时进行思想纠偏,摆正价值观念,明晰学习目标,坚定理想信念。

作者单位:王雪纯 上海海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参  考  文  献

[1]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中华书局, 2000.

[2]吴小军.新时代高校优良学风培育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07):41-43.

[3]沈东.“内卷与躺平”冲击下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熔铸[J].中国青年研究,2022(02):30-36.

[4]姚明明,朱配配.变压力为动力:大学生同辈压力与辅导员作用发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13(04):63-67,90.

[5]苑津山,幸泰杞.“入局与破局”:高校学生内卷参与者的行为逻辑与身心自救[J].高教探索,2021(10):123-128.

[6]顾铁凤,贾月梅,武瑛,韩志军.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以工科专业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4):9-11.

[7]刘红娟.“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与路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05):155-157.

王雪纯(1995.10-),女,汉族,河北保定,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内卷学风建设互联网+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大热WOB发型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