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3-06-22 15:15柴雪松高淑平
文学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汉语教学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

柴雪松 高淑平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个跨学科性质的学科,其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设需要充分体现出学科交叉融合的性质。要跟随社会需求和技术的发展积极探索,建设一个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跨学科的合作与实践,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增强学生的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充分发挥其跨学科专业的特性与优势。

关键词:汉语教学 课程设置 跨学科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跨学科”一词最早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提出,基于这一理念的“学科交叉融合”思想已逐渐成为现代科学、社会发展研究的的重要指导理论,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发展的突出特点之一。学科之间的融合促使两种甚至多种学科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更利于使学科建设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是解决许多学科发展瓶颈问题的重要指导理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一个融合了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第二语言教学等多门学科的专业,其跨学科性质已毋庸置疑。在世界汉语热的背景下,全国已有400多家高校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专业数量猛增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也凸显出来,比如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全面,外语应用能力和口语交流水平不高,跨文化交流经验和能力不足,就业面窄且就业率不高,担任海外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回国后仍然没有好的就业机会仍然面临改行、在海外积累的汉语教学与文化交流经验与能力并没有在工作中得到很好的施展,这些问题随着专业的快速发展都凸显出来,与汉语言文学和其他中文类专业比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那么,如何实现学科交叉融合的性质和特点,如何更好地扩展学生的学习与就业视野,增强就业的竞争力,如何让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在毕业后实现“国际化”就业,为中国文化及汉语的国际传播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些都是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一个复合型的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科发展丞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要涵盖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汉语言文学”是同属于“中国语言文学”门类下的学科,但其专业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具备在国内或国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二语言教学人才,因此其专业课程设置一定要体现出其学科交叉融合的性质,在夯实学生的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中华文化传播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除了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同的传统汉语本体知识课程外,更需要涵盖教育学、教育方法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学科内容,以帮助学生全面学习汉语语言、文化和教育理论及方法。

汉语本体知识的学习是学科学习的基础,然而对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尤为重要。很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实践或者就业的试讲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自己有很好的语法知识储备,但是面对不同学习阶段留学生不知道该怎样教,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语学习者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良好地互动与沟通,有些学生会在教学实习或者面试中只顾着不停地讲解知识点和例句,但是没有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做很好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非常紧张。除了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外,主要原因是对教育教学方法和理论没有太清楚的认识,把教学过程变成了单一的知识输出,而忽视了教学活动本身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教育教学的这些能力和意识需要在本科阶段都开始培养并建立起来。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课必须要开设教育学、教育方法学类的课程,学生对汉语教学的认识必须以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作指导。而由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主要针对的海外来中国学习的各国留学生,因此,对跨文化交流和交际的理论知识和原则也需要有很好的认识与理解。这就要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流的经验,在专业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将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驗与汉语本体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传授给学生,单纯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无法让学生与实际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联系起来。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接受汉语口语、听力、语法、阅读、写作等语言技能教学方面的学习与训练

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需要开设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汉语语言要素专题课,如“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除了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系统地了解汉语各种语言要素的本体知识,尤其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体研究,要扎实地掌握初级、中级、高级不同阶段的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及其重点和难点,并且了解不同阶段的教学策略和教学难点。因此,除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需要开设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研究与教学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专业教学技能。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又要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区分,在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要明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主要内容是汉语教学语法,而不是单纯的汉语本体语法,无论是教材内容编写、教师授课都应该体现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要注重教学和知识的应用性。

语言要素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技能的学习应该增加实践性的练习,这些课程的学习不应该是教师单纯的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讲解要结合不同阶段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课堂的具体的教学案例,尤其是要结合初、中、高级留学生汉语综合课、听力课、口语课、汉字课、阅读课、写作课等不同课型中的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案例。比如,同一个语法知识点,在初级阶段需要进行怎样的教学、使用什么教学方法,到了中级阶段或者高级阶段如何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的讲解和练习,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具体的所学的语言点或者语法知识通过几分钟小的课堂教学练习让学生完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体验,即学即用。这种课堂教学练习,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共同根据根据所学语言要素的知识和教学方法针对刚刚学过的一个语音、词汇或语法点设计一个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的教学过程,制作PPT,由一名学生来模拟教学,进行教学实践,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进行教学评价。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来说,最好的汉语语言要素的学习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真实教学的学习。教师必须能够将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做好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三.开设跨学科的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多进行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扩展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的视野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契机,沿线19个国家将汉语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对翻译人才、跨文化交流与交际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国际汉语教师的需求增加,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专业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冠疫情更是对全球的汉语教学及中华文化交流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要想更好地应对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变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及时进行调整。在重视专业领域知识的深度的同时,必须要扩宽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广度,为学生提供更多跨学科学习和跨学科多元化发展的机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跨学科的学习就意味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培养方式,打破学院和学科间的壁垒,促进学科与学院之间的选修课程、实践活动以及创新科研活动的合作与交流。

2012年随着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将专业名称由“对外汉语”更改为汉语国际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熟悉中外文学、文化,能够熟练运用汉英两种语言进行工作和跨文化交流,具有一定国际汉语教学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①。这意味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内涵有所扩大,并且其跨学科、国际化特点更加明确。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要加强与外语专业尤其是英语专业的联系与合作。除了英语选修课外,与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一些大学生创新课题及实践活动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多进行一些能够锻炼英语听说能力的英语活动,比如英语沙龙、英语角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英语语学习的积极性,锻炼英语语应用能力、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后,沿线国家与中国的一系列经济和文化合作展开后,急缺高水平的外语人才的问题凸显出来,虽然全国高校每年都培养出大量的外语专业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和硕士专业的毕业生也逐年增加,但是其外语水平能够满足对外交流、尤其是海外工作要求的人数却并不多,没有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预期。在“汉语热”的影响下,海外孔子学院和海外中文教育项目快速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外语能力不足尤其是英语口语水平不够,无法与海外项目的外方工作人员进行良好沟通成为了很多学生成为海外汉语教师并且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以致很多海外项目都更愿意选择英语专业或者目的国外语专业的学生来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这使得很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没有机会可以展现自己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上的优势,失去了很多海外工作和实践的机会。因此,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并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和口语水平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必备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外语口语能力和在工作中的运用能力,以及使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和交际的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学生在学习阶段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专业外语选择上可以多样化,除了英语外,应鼓励学生选择并学好第二外语,虽然很多学生开设了第二外语比如日语、韩语、西班牙语等专业选修课,但很多学生选择第二外语后,并没有进行长期地、深入地学习,第二语言学习在事实上也并没有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除了外语学习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深度不够,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并没有找到第二外语相关的就业信息和途径,所以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没有进一步学习的意愿。因此,必须要加强与海语言学院、海外汉语项目的联系,能够让学生“走出去”进行海外交流与实践,进一步扩展学生的就业和学习视野,才能让第二外语的语种选择和学习有的放矢。

除了与外语专业的学习与交流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还可以跨专业选择国际贸易、旅游管理、信息技术类的选修课,并积极进行相关的学习与工作实践。“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和经济全球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为学生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对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多元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不断地调整与创新,“汉语+”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与旅游、国际贸易结合起来,汉语教育教学与旅游管理、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模式相融合,让学生同时具备旅游业和贸易工作的从业能力,将旅游、贸易与汉语教育结合起来,拓宽学生在未来实践和就业方面的眼界和能力。

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和地域优势不断创新,将汉语国际教育与其他专业融合起来,形成自己学校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发展中的优势,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满足互联网时代汉语教学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拓展学生学习、实践和就业空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可以带给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机会与空间也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丰富并且多元化。汉语MOOC课程、在线直播课程、汉语学习网站、汉语学习APP、在线电子词典等形式,这些形式都已经建设起来,并在新冠疫情期间对很多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汉语直播课程在新冠疫情期间快速发展起来,保证了国内的留学生汉语教学没有中断,并且随着对外汉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教学平台和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的提升,在线课程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受到了留学生的认可与欢迎。

线上课程的发展为汉语教学的发展开辟了更多可能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发展空间。MOOC课程建设的参与者是高校,相对专业性较强,质量较高,但是其实参与建设的高校并没有那么多,课程的数量和在留学生中的传播度不高。除了高校提供的正规在线直播汉语课程外,网上可以搜到的很多汉语学习资源缺乏专业的统一标准和指导原则,质量良莠不齐。很多汉语电子教材、汉语教学类的视频、汉语和中华文化学习影视资源以及汉语学习APP,在内容的丰富性与生动性、知识的专业性和完整性、互动性与专业匹配度上仍需完善与加强,而且大多网络学习资源缺少评价体系,汉语学习者在观看之后并没有机会巩固与加强。因此,目前除了高校的正规在线汉语课程外,大部分线上汉语学习和教学資源在汉语学习者特别是海外汉语学习者中并没有很高的传播率和曝光度,其专业性和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同时,在线上汉语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缺乏优秀的辅助汉语教学的影视资源、缺少生动与丰富的数字化教材等问题也暴露出来。汉语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专业的工作可以去完成。而这个发展过程中,如果在学习阶段调动好高校培养出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发挥他们充沛的精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让他们参与到互联网汉语学习与教学资源的选材与制作,在校内外的实习和工作中不断实践,能够为他们未来的就业的带来机会,拓展就业视野。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教授崔希亮在谈到现阶段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时曾指出:“根据世界格局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在当前形势下,应下大力气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設。②”在这个全球化、网络化的个信息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个跨学科性质的专业,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汉语+”、“互联网+”、“国际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紧跟时代与技术发展的步伐,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不断加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这既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钱学森曾说过“交叉学科是一个非常有前途,非常宽阔而又重要的科学领域,开始时可能不被人所理解,或者有人不赞成,但终究会兴旺起来。”③汉语国际教育相较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发展历史较短,但是其跨学期的性质决定了它会有更宽阔的发展空间,虽然在目前阶段其学科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还需要不断提升和改善,但是最终一定会成长为一个成熟、完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科。

注 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

②崔希亮.世界格局剧烈变化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

③钱学森.交叉科学:理论与研究展望[N].光明日报,1985-05-17(3).

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双一流”建设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汉语+”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JG20200302.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
委婉语教学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