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bD的普通高中黄河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2023-06-08 08:48盛蓉
求知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

摘 要:黄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积极开发黄河文化课程资源,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元素,通过主动提取和加工的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UbD的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开发,以具体的学习结果为目标,旨在带领学生发挥逆向思维,在实践中感悟智慧,使其主动理解知识。文章探究了基于UbD的普通高中黄河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策略,为教师拓展课程资源,调动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感受黄河文化,从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河文化;课程资源;开发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基于UbD的普通高中黄河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策略研究”(编号:2022HHZX234)。

作者简介:盛蓉(1977—),女,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主要活动地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教师以黄河文化为载体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能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黄河流域,在主动感悟中了解黄河流域社会变迁、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等多样内容。通过对黄河文化的探究,学生能丰富认识,感受中华民族文化,感受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義。在不断感悟和积累中,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和艺术修养得以同时提升,促进学生未来为推进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区域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开发黄河文化课程资源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通过对黄河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弘扬先辈精神,学生能在课程中感受中华优秀文化,体会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格和人格修养[1]。鲜活的黄河文化课程资源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尤其是黄河故道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乡贤精神等,能丰富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提升学生审美感知

通过对黄河文化课程资源的探究,师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素材。这增加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为学生带来更直观的体验和更丰富的感受。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和感悟,能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提升对黄河文化的审美感知,从而更加积极地去追求美,感受美的价值,将美内化于心。

(三)丰富UbD课程设计

UbD是“Understanding by Design”的简称,译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是以具体的学习结果为目标,根据目标进行逆向思考的课程与教学的设计方法[2]。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黄河文化资源,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突出特色,展示出独特的理解,形成个性化设计。教师在UbD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能丰富黄河文化课程内容,展示多样的授课方式,在探究中找到创新教学单元设计的思路方法,促进学生主动体验学习内容,参与教学活动,以思维活跃的状态学习知识。

(四)构建地方特色课程

黄河文化为语言知识的学习增添了新鲜的元素,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增加课堂的开放性和活力,有利于学生将语言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通过积极体验的方式来理解知识,改变单一的学习模式。教师以UbD为基础,以“价值引领、文化传承、素能结合”为导向开发黄河文化课程资源,通过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的方式就地取材,能丰富课程内容,充分实现学校资源的系统化和完整化,有利于地方特色课程的构建。

二、探究黄河文化丰富课程资源

(一)黄河自然资源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哺育了中华儿女几千年,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师要带领学生探究黄河文化中丰富的课程资源,在综合应用中将特色资源与学科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黄河文化,弘扬、传播黄河文化[3]。以黄河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切入点,教师应主动筛选和分类,因地制宜,合理运用相应的自然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黄河古堤等具有黄河流域特色的地点参观,让学生融入其中,从大自然中感受黄河文化。在自然环境的熏陶和滋养下,学生能获得直观的体验和感悟。

(二)黄河历史资源

在搜集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就地取材,充分开发,寻找利于师生共建的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访乡村,了解黄河历史,鼓励学生通过倾听和询问的方式获得直观体验,丰富学生的认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神话传说和民谣谚语,使其通过口头传播的乡土文化来更好地感受黄河文化,自觉主动地进行文化传承。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采访民间艺人,了解黄河流域当地的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发展历史,带领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蕴含黄河文化的民间艺术。多样化的乡土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在感悟中认识黄河文化,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

(三)黄河红色资源

黄河流域有许多红色基地,如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革命战斗遗址等,其中蕴含的红色资源丰富了黄河文化,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荣岁月。通过对红色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探究,学生会产生学习兴趣,在缅怀先烈的同时,学习革命精神。丰富的红色文化是最鲜活的资源,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空间和平台,促进学生获得心灵的滋养和品位的提升。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会明显增强,同时,有利于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模式与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四)现代网络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还可以借助网络来寻找相关的资源,实现黄河文化与课程学习的最大化融合。教师可鼓励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文学、影视资料,让学生在直观鉴赏课上看到丰富的黄河文化,感受真实的黄河文化,从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更好地提高自己。教师要因势利导,积极进行传媒资源拓展,搭建学生感悟黄河文化的渠道和平台,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空间中细心挖掘,认真品味,深化对黄河文化的理解,总结鉴赏方法,促进自身品位的提升。

三、黄河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策略

(一)开设黄河文化课程,不断完善内容

学校开设黄河文化课程,借助黄河文化构建多维育人体系,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促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的方式了解黄河文化,感受黄河文化。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黄河文化为切入点,渗透名人轶事、传说故事、红色历史等,设计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框架,让学生主动感悟,形成对黄河文化的深刻认知和体会。教师选用的课程内容应丰富多彩,并能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主动感悟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感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够更好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教师开设的课程要利于学生感知、体验和内化,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和愉悦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感悟中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促进学生提高思考的深度。

(二)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尝试交叉融合

在构建黄河文化课程中,教师要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方向,通过多維度融合的方式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提高。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阅读的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黄河文化,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认识。教师可采用参观红色基地、整理民间传说、搜集民歌民谣、寻访名人故居、搜集民风民俗等趣味性的方式,带领学生体验和感悟黄河文化,促进学生在主动体验中内化知识,养成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以《齐风鲁韵话黄河》校本课程为例,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黄河分华,水润齐鲁”让学生整体了解黄河文化与齐鲁文化的交织融合,自主探究黄河对齐鲁文化形成的影响;通过“齐风泱泱,鲁韵熠熠”带领学生了解齐鲁历史渊源与文化人物。教师可以开展“为孔子文化园写解说词”“从高考作文说管鲍”等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临淄车马博物馆,促进学生主动感知;可以开展“浩然之风,仁义之道”主题活动,带领学生探究早期儒家思想的主张及演变,让学生在“我与孟子辩论”中清楚地认识儒家主张;可以设计“新风激荡,哲思绵长”的校本课程活动,组织学生探究齐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让学生认识到传承传统文化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还可以组织学生比较不同国家对“人的价值”的理解,思考当代青年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在课程中主动感悟和体会,深化学生的认识。在深入挖掘和探究中,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了解黄河文化,产生学习兴趣,在主动感悟中形成主观性认识,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挖掘教材相关元素,融入课程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4]为了使学生深刻地理解黄河文化,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既要借助当地的环境资源优势,也要结合所学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促使学生拓展学习内容,主动延伸。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构建开放式课程,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使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高能力。教师要加强课程与地方社会发展、学生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优化课程内容,关注学生实际,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参与中主动感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黄河文化的多样化、持续性和动态性,带领学生感受黄河文化的丰富内容。对黄河文化的持续挖掘和渗透能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高道德修养。

(四)鼓励展示交流,传承黄河文化

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黄河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教师要通过拓展延伸、展示交流的方式组织学生主动感悟,促进学生了解黄河文化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熏陶中深化认识,形成主观性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搜集和整理资料,通过校报设计、作品展览、课堂发言、论文发表等形式展示黄河文化,并促进学生感受文化的多元性。学生在主动接受和体会中,能够了解到不同区域的黄河文化知识,开阔视野,学会主动迁移应用,在灵活实践中深化认知。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当地民俗活动,感受民风浓郁的环境和氛围,体会黄河文化独特的韵味;或者是组织学生寻访名人故居,探究名人故居的特点和独到之处,鼓励学生交流,感受名人的修养和精神境界;或者是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基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多样的交流活动,拓展了学生探究黄河文化的途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主动体会中了解黄河文化,在主动实践中传承黄河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植根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之一。通过引导学生对黄河文化的学习和保护,能够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学生在主动感悟中内化知识,深化理解,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在实践中提高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为行为习惯和道德标准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王静,蒋登雨.黄河文化宁夏段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和开发研究[J].当代旅游,2021,19(28):65-68,97.

杨兆宝.黄河故道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35):19.

季俊昌,李志超,崔燕.黄河口文化教育课程化的区域实践[J].中国德育,2022(21):67-70.

丁洪玲.陕西黄河文化资源开发建设的调研与思考[J].新西部,2020(Z4):103-105.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开发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