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3-06-05 17:07陈为彩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义务教育各学科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施教方向和更科学的教育原则。作为承接小学数学知识、为高中数学学习奠基的关键学科,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只有严谨遵照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才能起到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理性思考能力的作用。文章以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新要求为论述基点,通过对影响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潜在因素展开分析,详细梳理了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9-0036-04

引  言

完成中阶数学基础知识的普及,锻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传统教育体系为中学数学教育制订的两大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数学学科的价值所在。这一根本的教学目标,在素质教育时代仍有指引意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许多创见型要求,更符合新生代学生的整体认知特点和当今时代尊重人的个体诉求的整体发展趋势,因而更有利于数学根本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想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先明确《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一、《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结合学生诉求展开课堂设计

“以学生为主”是《课程标准》对教学驱动力来源的精准描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挖掘程度。只有学生自觉沉浸于学科学习,以攻克学科难题为乐趣,教师才能通过有限的教学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1]。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通过模拟学生的思考方式,完成学习难点、学习重点的圈定工作。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重点结合学生对以往数学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展开课堂设计。

(二)以核心素养提高为最终目标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各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主题,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的提升鲜少受到教师重视。而在《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提升被视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合理的课堂教学安排,理应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聚焦到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在进行特定章节的课堂教学规划时,需根据各章节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将对应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其中。比如在进行函数相关教学

时,教师应特别穿插对学生抽象推理、数学建模能力的训练;在教学几何章节时,则要注重对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教学语言的规范趣味运用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对关键知识点(公式、定理等)的标准化表述,要求更严格。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保持言简意赅而不乏趣味的教学语言风格。教师对数学定理、数学问题的描述解读应精准简洁,将数学专业语言自然融入课堂教学;但严谨不等于呆板、简洁不等于单调,在规范应用教学语言的同时,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塑造有趣的授课风格,通过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自然融入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影响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潜在因素

(一)教学理念落后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师生关系更和谐、融洽、平等,教师应树立先进的现代数学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形成素质教育理念,错误地认为自己是数学课堂上的主体,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落后的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形象往往是严肃的、刻板的。这样的教师形象不仅不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会影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思维活跃度以及与教师交流的意愿[2]。

此外,受传统教学思维限制,教师往往会过于重视学习结果,轻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存在的偏差,使得那些努力学习但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长期得不到重视和认可,不但打击了学生参加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气氛,降低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方式陈旧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不断吸引学生对数学教学活动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推动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然而,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仍旧采用以往的应试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数学知识、学生被动听讲的形式开展。陈旧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势必受到严重限制。

(三)教学评价机制缺失

现阶段,我国的大多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并未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教学评价制度及相关标准也并不健全。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完善的教學评价机制不仅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制订教学规划的方向和依据。教学评价机制的缺失,使数学教学活动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也导致教师无法综合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活动的安排及数学课程的衔接[3]。首先,由于教学评价标准单一,教师只能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判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导致对学情的了解过于片面,降低了课堂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教学评价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教师的教学评价缺少应有的目的性和实施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反馈的准确性,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树立现代化数学教学理念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言行及教育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这一学科的认知和学习态度。为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树立现代化数学教学理念,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和价值导向作用,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以自身的言行和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正面的示范和学习榜样,提升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及对数学学科的接受和喜爱程度,在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始终将素质教育作为重要教学理念。在进行数学课堂设计时,教师应以三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主观认知)为核心教学指引,确保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其次,教师应遵循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将挖掘学生多项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宗旨,以为国家培养优质人才为己任。最后,教师还应遵循生本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初中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构建高效数学教学课堂。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中数学教学领域也是如此。为搭上信息时代的快车,有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和创建,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教师创建的情境中。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电子课件在形式上的新颖性与内容上的形象性,激发学生对数学教学情境的好奇心及对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探索欲,提升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此外,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的独特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书本之外的数学知识,实现数学课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和有效延伸。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圆”

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形象演示功能,对圆的几何性质进行既严谨又不失趣味的详细说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播放这部新版“龟兔赛跑”的动画,带领学生开启新课程的学习:骑着方形轮胎自行车的小兔,与骑着圆车轮自行车的乌龟,比拼谁能最先到达终点。紧接着画面一转,脚蹬方轮车的小兔累得满头大汗,但完全追不上悠闲骑行的乌龟。最后,乌龟轻松取得胜利。无论是小兔奋力骑行仍输掉比赛的反差式结局,还是乌龟事半功倍的前进画面,都将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

教师通过对经典故事的趣味改版,使学生了解圆形与矩形的不同,建立深刻的印象。学生这种积极的学习心态,显然对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大有裨益。

(三)注重教学方式与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对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尚在发展过程中的初中生来说,数学这一学科的特殊性使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疲惫和厌倦。为使这种情况得到根本改善,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对初中生的吸引力,全面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入手,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首先,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教学法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思考,使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数学学习习惯。通过对实验教学法的灵活运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数学现象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上升到对数学本质的探索与发现。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实践能力。在学生接触、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在发挥应有的辅助、引导作用的同时,也应杜绝自身观点对学生想象力和思考能力的限制,在引导学生形成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数学学习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

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方面,为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集中,增强学生对数学教学活动的参与感,教师可以利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轴对称现象”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现象,利用分组观察、小组成员分工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自主探究轴对称的含义及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师可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现实生活中轴对称实物及轴对称图形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与交流,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对数学现象的概括、总结能力。最后,教师可以请学生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并在每一组中指派一名成员负责陈述,比一比哪个小组归纳的结果更精准。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组合作时,小组的划分要科学合理,既要考虑课堂教学效果,符合大多数学生学习能力,也要考虑学生之间个性和能力的差异。此外,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还需减少对小组合作过程的干预,注重在小组合作与讨论的过程中发挥辅助、点拨的作用,将讨论与思考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发挥这一活动形式的优势。

(四)构建完善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

健全的评价反馈机制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激励效应,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快速了解学生诉求,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新课程背景下,为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数学教师有必要加强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在评价体系的建设方面,教师首先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唯有扩充评价主体,才能从不同角度实现对阶段性教学成果的科学衡量,为后续的数学课堂优化调整提供真实可信的学情依据。因此,在原本由教师主导的阶段性评价机制基础上,教师还应进一步延伸出由学生进行的反思性自我评价,以及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互评机制。其次,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行为,应特别结合对具体学生数学表现、性格倾向的了解,把握好批评和鼓励的度,确保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一节时,教师可通过如下安排,将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发挥出来。作为小学阶段四则运算知识的延伸,该课程总体难度较低,教师可组合运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两种教学方法,在完成框架型的知识点讲解后,由学生群体自主开展相关知识点的讨论交流和对典型题型的研究活动。其间,教师可根据各小组的研讨进度,提出相应的问题,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应答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比如,针对数学基础较差、天性内敛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内容应以鼓励和肯定为主,而对数学成绩一贯优秀的学生,教师则应本着精益求精的理念,指出学生的不足。最后,在整堂课的归纳总结阶段,教师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习小组就当堂知识的学习表现展开自评、互评,从不同视角综合衡量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结  语

综上,《課程标准》的提出从多个方面改变了初中数学的基本教学方式和教学方向。教师要想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就应立足于对《课程标准》的积极响应,在以生为本的大前提下,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与时俱进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邵勇.浅析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7(96):109.

任光红,宋方义.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145-146.

作者简介:陈为彩(1977.9-),男,福建古田人,任教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一中学莲桥分校,教研室副负责人,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