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角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3-06-01 02:03茹仙古丽·玉素甫
成才之路 2023年13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茹仙古丽·玉素甫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完成“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新时代视角下,高校思政理论课应对文化内核做深入讨论,基于教学资源利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组织,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思政教育的渠道拓展,加强互联网法治宣传,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联网法治宣传;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3-0029-04

基金项目:新时代“互联网+”视角下电大“5+2+N”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批准号:19xjddktyb0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坚持改革创新教育理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而要切实有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主阵地、主渠道的教育作用,高校必须基于新时代视角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路,制定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策略。本文从新时代视角对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组织与开展进行分析,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概述

对现阶段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组织开展进行分析,可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基本结构为“5+2+N”,其中“5”是统设必修课程,分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2”是指省开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主要是新疆地方思政课,面向全体本专科学生开课。“N”是指立足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实际,扎实做好“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安全教育”“中华传统文化”“军事理论”“新中国史”“廉政教育”等“N”门思政选修课建设。教学实践表明,“5+2+N”在构建特色在线思政课程群、完善思政课程体系方面有突出的价值。

二、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不适应网络化的教学方式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在进行“5+2+N”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网络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教学模式,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进而产生一种不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感觉,心里不踏实,有的学生甚至让其他学生代替自己上网课。

2.部分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有偏差

一些学生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而思想政治理論课则属于“副课”,认为对自己的就业没有帮助,在脑海中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的印象,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出现了不认真、不主动的现象。

3.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归属感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围绕人的思维意识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在常规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难以实现有效的统一。教师将完成本学期的工作量作为自己的任务,学生则将通过相关考试作为自己的目标,这种单纯的功利性目标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联系,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引导功能,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学生则缺乏归属感。

三、新时代视角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新时代,如果教师不能掌握课程的基本变化趋势,并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非常不利的。立足新时代视角对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进行分析,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专业信念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来说,专业信念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可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追求,并成为促进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上,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2.专业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精细化发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外在素养和内在素养,外在素养包括专业态度、专业情感、专业道德等,内在素养则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高雅的生活情趣和优秀的形象人格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必须注重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3.专业技能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对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如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等。教师必须对如何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方面的教学关键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四、新时代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思路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对文化内核做深入讨论,补充课程内容,并基于教学资源利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1.对文化内核做深入讨论

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如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等,这些精神对于当代思政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新疆有大量红色文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内容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素材。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对这些精神、文化的理解,并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

2.基于教学资源利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教学资源的利用对课堂进行设计,才能使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发挥应有的效果,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第一,教学目标设计。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明确目标,通过目标引领教学方向,完成教学任务,以更好地安排后续的教学工作。第二,教学内容设计。就教育资源的具体利用来看,要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设计的时候就要做好教育资源和思政教学内容的融合,主要是理论内容的联系性设计,这对于理论教学强化和教育资源价值发挥有重要的意义。第三,教学模式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对最终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资源的特点等对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从而使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保持一致性。第四,教学流程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流程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流程设计的过程中,要立足目标对课堂做基本的阶段划分,并明确具体阶段的资源利用、方法实施等,这样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会更加突出。总之,在教育实践中,立足于教学资源的实际利用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可以使整个教学有更加详细的参考。

3.基于教学资源组织课堂教学

在教学设计完成之后,接下来就要关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教学资源利用。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来看,在教学资源的应用中主要强调如下资源的使用。第一,文献资源的使用。文献资源指的是被历史文献所记载的人物或者事件。教师应总结新疆历史上的名人资料以及历史资料,了解名人身上所具有的优良品质,或者在历史事件所体现出来的优秀思想,这实际上就是对区域文化的一种解读。教师通过资料解读感知文化的内容,并使其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能使教学实践有更加具体的、与学生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升。第二,历史遗迹资源的利用。新疆有很多历史遗迹,这些历史遗迹背后有诸多故事,或者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历史遗迹为媒介组织相关的学习活动,如了解背后的故事、文化内涵、精神特质等,对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开展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五、新时代视角下高校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要真正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从某一个方面努力是难以实现的,而要从多个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的策略进行分析。为此,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开展教学工作。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思政教育的渠道拓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组织与开展进行分析,为了让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强调如下内容。第一,立足社会实践,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更新,即要将形势与政策等融入到思政教育理论课中。第二,强调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使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第三,要对各个学科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做好信息的传播以及利用,同时积极宣传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使网络媒体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助力。第四,要重视发挥网络育人的价值,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进行结合,并提升线上教育的实际效果,提升思政教育开展的灵活性,拓展教育覆盖范围。

2.加强互联网法治宣传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工具,但部分明辨是非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学生,有时容易迷失自我,沉迷于虚拟世界中,个别学生甚至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开放性等进行违法活动,走上犯罪道路。为了避免学生在互联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高校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互联网法治宣传。第一,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网络违法惩治案例让学生对网络犯罪有清楚的认知,使学生意识到网络犯罪的严重性,让学生在利用网络的过程中自觉对行为进行约束。第二,辨别和应对互联网犯罪。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网络犯罪的现实危害,使学生明确互联网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辨别和应对互联网危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安全基本素质。

3.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

实践研究表明,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如果教学方式的选择与学生的兴趣倾向存在着相悖的现象,那么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就会比较低,教学实效就难以获得有效提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优化教学方式。第一,基于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要和教学内容保持一致。这样,教学方式的针对性会更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验也更丰富。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学内容涉及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那么选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基于体验和实践采用兼具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方法,如感知分析法、体验讨论法等。第二,基于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优化。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要求是不同的。在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从而改善教学效果。例如,想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就可以采用问题引导法教学,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则可以采用案例讨论教学法。总的来讲,教学内容的差异和学生培养目标的差异会影响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选择。

4.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想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必须明晰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新要求,努力提高综合素养,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第一,专业理论水平。专业理论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专业理论做支撑,具体教学工作难以开展,所以高校应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在招聘中着重考查这方面的内容。第二,技术水平。这里的技术水平主要指立足教学实践对教师的新技术掌握水平和应用水平进行评价。例如,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已经比较普遍,且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此,高校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行评价,对教学实践中的信息技术利用水平进行分析,使教师針对存在的不足积极改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师的技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六、結语

综上所述,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应基于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思路。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对课程体系的组织建设进行分析,对课程的具体落实进行讨论,明确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更要在教学问题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改善,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修养,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杨子均,许义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2]邓若玉,罗英,何玲.基于IPD体系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化全过程———以“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课教学为例[J].教育研究,2021(02).

[3]董玉来,李玉铭.共建共享: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1(15).

[4]陶磊,朱唯星.SPOC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之思———基于教师个人知识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10).

[5]李潇翔.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练好“看家本领”———评《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1(19).

[6]潘智璇.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活化的三重意蕴与实践路径[J].教育探索,2021(05).

[7]卫灵.加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代化、国际化步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05).

[8]霍军亮.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原则、遵循与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17).

[9]郑朝静.“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2021(04).

[10]王新生,张欣然.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J].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1(01).

[11]徐建飞.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意涵特征、价值导向、实践路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06).

[12]李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J].决策探索, 2021(14).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Era

Ru Xian Guli·Yu Sufu

(Xinji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 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playing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also an important lever to complet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should conduct in-depth discussions on the cultural core, design and organize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the util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strengthen education 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emphasize the expansion of channel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 internet legal publicity, optimiz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eacher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and thus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resources;thecorevaluesofChinesesocialism;internetlegalpublicity; teachingmethods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