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高效课堂

2023-05-30 19:20潘逸芬
江西教育C 2023年1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体育教学高效课堂

潘逸芬

摘   要:“育人”是教育的本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教学的中心,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所需。因此,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目标,构建高效课堂,使学生在体育学练的过程中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主体   体育教学   高效课堂

体育与健康教育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给学生的体育学练创造有利条件,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使然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新课程标准充分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重视学生的学练体验,致力于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开发课程时,教师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目标,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主线,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从而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产生互动和促进效应。

(二)教学对象的特殊所需

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有巨大的生命活动潜力,也有着强烈的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教育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要强化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教师就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与规律,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深入研究学生当前的发展情况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使学生实现科学且高效的发展。

(三)体育教学的本质要求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传授知识的单一过程,而是“传道授业”和塑造品行人格相结合的综合过程,是帮助教育对象实现生命意义的过程。体育教学蕴含了育人品质和人格精神的培养等,实现生命的意义要通过必要的、合适的教育手段慢慢渗透。教育行为是一种主动性的行为,有特定的目的性,教学是达成这些具体目标的必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品格进行熏陶和培养,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真知实学”,从而体现出“学生主体”的本质意义。

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高效课堂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高效课堂,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式,坚持开展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的体能课训练,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坚持新课程标准指引,精准落实课前准备

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教师应依据课程理念,应用科学的教育规律引领教育行为,积极改进教学工作。围绕新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活动,要规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并指导教学行为,精准落实课前准备。

“怎么提前备课?备什么内容?”这些是教师在课前准备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积极做到“四备”“三安排”。“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备器材”。第一,“备教材”,体育教材具有特殊性和连贯性,技术动作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教师在课前需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容,反复练习技术动作及完整示范,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快速、安全、有效地掌握技术动作。第二,“备学生”,就是要事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体能基础、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第三,“备场地”,运动场地要安全、适宜和高效,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场地情况,选择适宜的练习方式与内容。第四,“备器材”,教师要考虑器材的安全、摆放和数量,提高器材的利用效率。“三安排”具体包括要合理设计和分配好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练习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进展,有针对性地确定每个部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应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运动负荷和强度。

对于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所处的学段。不同学段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身心发展特点都是不一样的,对体育与健康内容的认知基础也是不同的,学生的发展适应性有很大的差异。其次,教师要考虑相同内容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要区别对待技能的掌握程度。此外,为了提高体育学练的效率,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开发适宜而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练习效果,真正做到“育人”。最后,教师要根据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如场地、器材、气候等,设计学习内容,给学生呈现多元化的体育课程。

(二)坚持特色体育教学方法

教学是服务于教学对象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就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创新教学方法。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锻炼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智慧学习平台等,在教学前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材料,并安排小组研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外主动延伸学习行为,在主动学习和探究中积极体验、思考、探索,相互合作交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体育技能,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我锻炼、交往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坚持核心素养指导下的体能训练

身体素质是一切体育运动得以实现的基础,良好的身体素质需要科學的方法不断锻炼提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课堂,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的体能训练,如进行力量、耐力、爆发力、速度等专项体能训练,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只有坚持系统性、有组织、有计划的基本体能训练,才能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运动技能的习得是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体育与健康教学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学段、身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学生对运动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差异性,开展差异化的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培新.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必须有内涵[J].中国学校体育,2010(10):2-3.

[2]吴键.教学技能——体育教师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学校体育,2012(1):2-3.

[3]赖天德.聚焦学校体育的质量与效益[J].中国学校体育,2012(11):2-3.

[4]于素梅.完善学校体育评价   提升以体育人功效[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11):2-3.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

本文系2020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体育课程一体化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选项课实证研究”(项目编号:JK20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体育教学高效课堂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