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育路径探究

2023-05-23 10:40林友锵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创造性思维初中美术

【摘要】21世纪下,社会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在当下教育环境中,教师在完成核心教学活动外,还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美术课堂便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其创造性思维发展。下文中,笔者将从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并提出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育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4-0157-03

素质教育时代,美育的重要性已经为人熟知,许多教师都已开始关注美育。美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学科之一,因此各初中美术教师必须对当前的教学情况做出深入反思,并加以改革,寻找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路径,完善特色化美术教学。

1.美术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1.1初中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育的必要性

当下,我国正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师不应该过分关注学生在某一科的单项学习成绩,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各学科专业素养。素质教育下,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创造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此类教育背景下,美术学科的发展与改革受到了多方关注。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下各一线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表现,是构建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在美术创作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体现,能够让学生秉持创新、创造性思维,进行深入的美术学习与美术知识的探索。教师必须要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性地设计培养学生探索意识的方法。避免学生在长期枯燥、重复性的学习过程中失去想象力。

1.2 初中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育的价值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合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美术学科的核心思想,体现出学生在美术学习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打破原有教学体系下的规则限制,为学生的思想、思维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能够切实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对培养新时代下的创新型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单纯的一种能力,而是让学生将创造性、主动性有机结合,让现实与想象接轨,是将学生的感性思维与理性表现能力统一化的核心能力,也是学生灵感与抽象思维的具象化表现。创新性思维培养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美术学科学习,也可以延展至其他学科,甚至将其作为终身教育,陪伴学生左右,对学生的人格养成有重要意义。当学生养成核心的创造性思维后,其艺术创作行为将不再受到现实世界的各项局限,也能够切实提高其美术核心素养与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世界观的养成。

艺术的本质是创作者从现实世界中获取灵感,并加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完成各类元素的整合创作。因此艺术并不能独立于生活,也不能独立于现实,只有现实与想象结合后,才能够真正抓住生活中的创作灵感,完成艺术创造。因此,创造性思维是艺术创造价值的核心体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想行为观念并未成熟,学生会在这一时期吸取生活中的各类元素将其归拢、整合,渐渐形成独特的核心思想价值观。所以,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黄金时期。以积极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让学生更接近各类艺术的本质,对美术形成独特的认知,综合发展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与艺术思维。

2.初中美术教学的现存问题

2.1 机械化美术教学

受应试教育思维的长期影响,过去多年来,美术受到了多方忽视。许多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以填鸭式或应试教育为主,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展示各类美术画作或美术作品,让学生模仿。这类过于机械性的美术教学活动局限性极大,相当于为学生的艺术创造带上了沉重的枷锁。学生的思维及思路被局限在规定好的框架中,难以形成个性化的美术见解,致使学生只会模仿、临摹,不利于美术教学的长期发展,也不能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出培养。

2.2 教师过分依赖现有教案

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现有教案,对各类标准的公开课、经典课、示范课过分崇拜,致使教师将其直接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并不加修改。此时,教师并未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情差异,不能够真正设计出贴合学生当前情况的美术教学活动。而过分雷同的美术课堂,极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美术意识及其综合素质发展。

2.3 美术实践指导不足

部分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不强,致使其教学质量始终不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完成艺术创造。但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的实践指导并不充分,只是单纯地将美术创造技巧以及方法灌输给学生,并不在意学生是否完全理解并消化这类知识。许多教师只会在美术课堂中为学生布置一个艺术主题,随后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告知学生要如何完成艺术创作,便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并未对美术创作主题进行深入剖析,也没有做出实践经验指导,使部分学生对美术主题的理解出现偏差,无法完全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精神及创作意愿。

2.4 学生积极性不高

许多学生受中考影响,日常学习压力较大,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认为美术课不过是长期的主科学习过程中的调剂品,能够在枯燥的学习活动中放松身心。因此,这部分學生不重视美术学习,也不关注教师的授课内容。学生对美术学习没有积极性,自然无法完成教师颁布的学习任务,也不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个人的创造性思维。

3.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路径

3.1 升级设施,引入创新观念

全新的教育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已经步入了课堂,完善且合理的教学设施可以有效促进各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当前,我国对各项教育事业的投入及关注度越来越高,各类教学设施也不断完善。因此,各院校应积极引入多媒体设备,升级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施。随后,学校也要为学生打造艺术学习环境,如建立数字化在线图书馆,引入多样性的艺术培养资料,扩充美术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另外,教师也应具备创造性思维,意识到当下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并积极转变个人的教学观念。为此,教师需要提高各初中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积极参与培训或再教育活动,强化教师美术基础知识的储备量,促进各初中美术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具备探索艺术、大胆创新的核心艺术思想,方能真正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只有教师提高个人能力,优化个人管理,方能以身作则、感染学生。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学生构建更有学习价值的教学活动,并在多样性的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需要改变落后、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思想下,创新美术课堂结构,并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3.2 活跃氛围,优化师生关系

教师需要优化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更加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及课堂氛围。首先,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树立健康的学习观与教育观,真正能够意识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平等地位,和学生友好相处,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关注师生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对待学生。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在课堂中的绝对地位,避免美术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同时,积极探索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倡导并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倾听学生的创造性言论,为学生提供将想象化为现实的平台与机会,在友好的师生交流中,构建更具有创新性的美术课堂。艺术是包容的、多样的,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个体受其认知及个人思维影响,对艺术性内容的理解与感知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某件艺术品的见解与想法,即使学生说出荒谬或搞笑的见解,教师也应端正教育态度,询问学生产生此类理解的原因,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知学生的视角,进一步了解学生。教师需要明确,艺术创造中并无对错是非之分,学生的思考及其创新、创造思维更为重要。因此,活跃放松的课堂环境,会让学生更愿意在美术课堂中说出个人的真实想法,而教师开明的态度与耐心的指导,也能够让学生在受到肯定的同时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3.3 问题情境,启发创造性思维

在常规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构建问题情境,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便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启发式的教学结构下,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且在思考与探究美术核心的学习状态下,尽情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理且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合适的语言引导下,带领学生一同探究艺术的本质。通过各类具有发散性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在情境预设下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提出更为独特、新奇的艺术见解。

以《广而告之》一课为例,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校园艺术节,教学目标应为让学生了解招贴画的创意设计流程,并将其与校园艺术节的单元主题整合起来。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校园艺术节的背景下设计招贴画作品,用以展示校园风貌。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先用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几幅优秀的招贴画创意作品,让学生仔细观看。随后,教师需要询问学生,这类招贴画创意作品的创意有哪些精妙之处?在招贴画设计时又有哪些核心内容?招贴画作品中必备哪些元素及关键性内容?之后,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积极讨论,并在讨论结束后指派一名发言人,闡述小组观点。接下来,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回答对学生进行指导,并补充学生未曾提到的关键性设计元素,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的思考与探索中,了解招贴画作品设计的流程以及核心要素。最后,导入校园艺术节这一背景信息,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创意性的招贴画设计,将校园艺术节这一背景凸显出来,并在小组合作下完成具有创意色彩的招贴画设计。

3.4实践课堂,感受艺术创作

教师应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加入创新思维训练活动与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完成美术创造。初中美术教材中,有多类与设计相关的教学课程,教师便可以以此构建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完成艺术设计。另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抓住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并将其作为设计灵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加以自己的想象,完成艺术创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需要基于对生活事物的理性认识以及个人情感元素的感性感知,因此,教师还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加入情感教育的元素或人文教育精神,让学生的艺术作品更有灵魂,真正能够透过艺术作品展现个人精神。

以《纹样与生活》这一单元教学为例,在第一课时,教师要为学生展示不同的艺术纹样,并点明其寓意与文化内涵。在学生对纹样有基础认知与了解后,鼓励学生自主完成纹样设计。教师可以从我国传统的精神文化入手,带领学生欣赏我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各类纹样,并为学生讲述不同纹样的寓意。随后,教师要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纹样?这些传统纹样多应用于哪些物品之上?用此类问题构建生活与课堂的连接,让学生在更熟悉的认知环境下感知生活中的艺术氛围。进入到实践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画纸上先画出直线、曲线以及点,先让学生利用这三种较为简单的点线元素自由组合成一种纹样,并为该纹样附加精神寓意。在此环节中,教师先指导学生从简单的艺术元素入手,探索纹样设计的过程。当学生完成该基础练习后,再引入常规的纹样设计活动,让学生按照方才的设计思路,尽情发展个人的创造力,完成一幅完整的纹样设计作品。

4.结束语

素质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是新课改的基础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核心需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五育并举的主要手段。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各初中美术教师必须探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式,真正将创造性思维渗透进日常的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优化教学设计,采取多类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情,并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为国家输送更全面的综合性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谭蕾.创造性思维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黑河教育,2021(12):53-54.

[2]张含烨.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34):139-140.

[3]郝丽丽.谈初中美术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J].学周刊,2021(31):155-156.

[4]李存兵.初中美术教育与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1(36):146-147.

[5]曾华丽.创造性思维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21(7):174-175.

作者简介:

林友锵(1975年3月—),男,福建石狮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设计、摄影、绘画。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创造性思维初中美术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