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2023-05-14 06:24王逸凌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34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图形与几何小学数学

王逸凌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丰富教学方式,而大单元教学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完整性学科思维.文章以“图形与几何”领域为例,首先概述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概念,接着论述了大单元教学设计对于小学数学高质量教学的意义,并以分析学情、解读教材、设计任务等方面作为“图形与几何”领域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体现大单元教学统整教学目标、细化单元主题、促进知识建构、形成整体思维的特点与功能,进而实施高效能的大单元教学,培养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大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教师依据新课标的四大领域的特点,采取科学措施实施教学.其中“图形与几何”领域是小学数学教学主线之一,教师利用大单元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一、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概述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以教材单元为基础,整体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学科大单元教学共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单元教学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在具体落实的时候,要从大观念、大任务、大问题三个方面制订教学计划.二是大单元教学要贯彻从整体出发的大教学观,教师的教学计划要以“领域”为基点进行设计,包括设计多少节课,每一节课有哪些教学内容,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等,总体上要遵循先易后难、先直观后抽象的原则.三是大单元教学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时候,要立足“大观念”,围绕“大问题”,实现“大任务”,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深入探究,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涉及图形的认知、测量、运动、位置等内容,这些内容被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但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为此教师需要充分学习、研究教材中的相关章节,从整体上把控教材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按照知识点的逻辑框架,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通过调整、组合本领域的知识,细分“图形与几何”领域单元主题,坚持整体思维,科学规划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此实现培养学生几何观念、空间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等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目的.大单元教学具有鲜明的特点,包括主体性、迁移性、建构性、趣味性和统整性,这些特点是教师设计“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的关键,是实现大单元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

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一)帮助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新版教材内容之间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并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内容和目标以及合适的教学元素融入了专业知识点中.所以,这对教师的教材领悟意识与能力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要求教师能深入研究教材,理清知识体系,建立完整架构,并发掘出其中的教育元素.而在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帮助下,教师可以深入研读“空间和图形”领域的知识点,充分考虑本领域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以系统性的思维、整体性的方法去研究如何整合相关知识点,如何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且將本领域知识点分配在几节课中,实现由专业知识到核心素养的教学.这也就推动了教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去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元素的进程.

具体来看,“空间和图形”领域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运动、位置四个方面,需要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一旦明确板块内容及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将不同的知识点归纳到相应的板块,整理出每个版块中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元素,从而降低对教材的理解难度,厘清了教材研读的方向,增强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

(二)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知识架构

在传统碎片式的教学模式中,数学知识是被分割“存储”在学生的大脑中,知识点之间缺少联系,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导致知识混淆现象严重,遗忘率非常高.但是教师运用大单元教学进行“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的传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大脑中形成知识链条,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促进理解.大单元教学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主要由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上课之前会深入研读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整合起来,所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就是按照整体、系统的结构,这样学生在学习和接收到知识时就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会引导学生思考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探究知识中蕴含的核心素养.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也是学生系统性数学思维得以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能在脑海中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

(三)帮助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可持续学习数学知识,实现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举措.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通常是各个单元教学的最后一个版块,也是最后一个教学任务,学生因为有了全面学习的基础,并经过教师几节课的思维训练后,更容易学习和领悟到学科核心素养.正如前文所述,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大单元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维、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涉及几何观念、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创新思维等.这些素养被编排在大单元的不同课时中,并且与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契合起来.一般的教学顺序按照由易到难、由一般到复杂的原则,知识技能属于低层级的,然后经过数学思维、问题解决,实现了知识点的深化与转化,最后是情感态度.这样的教学过程集中体现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采用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一)深入分析学情,统整大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根本与方向,只有目标确定了,教师才能高效梳理、整合知识点,制订好大单元教学方案,并实现教学计划.对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以往小学数学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很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多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按照以往的教学习惯确定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目标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相适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契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教学必须要立足学生实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在“空间和图形”领域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伊始,就需要深入分析学情,并在此基础上去统整大单元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学情,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以此确保大单元教学目标能得到有效落实.教师需要了解的学情主要包括学生几何知识基础、空间思维、学习态度、生活认知等,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多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探究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遵循大单元教学目标制订的规律性和整体性.

例如,对于“位置与方向(二)”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在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之前,需要了解学生在三年级时候对“位置与方向(一)”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六年级学生应该具有的生活认知能力,可能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图形,以及这些图形的变化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明确了本大单元教学目标包括三个:一是学生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这属于专业知识层面;二是理解对应知识点在生活中的体现与应用,这属于关键能力层面;三是教会学生在几何观念的基础上,能从多个角度展开想象,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属于核心素养层面,三个目标环环相扣,有机统一.

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制订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整体发展,归根结底是要满足小学生对“图形与几何”整体认知结构建构的需要,从而使课程目标实现多维度整体达成的需要.

(二)科学解读教材,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数学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时候,也需要立足于教材.首先要加强对教材的科学解读,将其中的教育元素梳理出来,并将梳理出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为大单元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在解读“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点的时候,需要以专业知识传授和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将教材中的概念、定理、案例、图形、习题进行合理整合,还可以结合教学需要,适当拓展教材相关知识.教师在整理教材知识点的时候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桎梏,对教材内容的顺序和架构进行调整,将习题与专业知识介绍穿插起来,发挥习题练习的作用.教师在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的时候要避免盲目性,充分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避免因为对教材整合程度太高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或者因为对教材整合程度太低而达不到大单元教学的要求.

例如,在教材的原有课时划分中,“扇形”是放在最后的课时进行教学的,但由于“圆的认识”和“扇形”的初步认识都属于图形的认识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认知特点和数学学习习惯,将这两个知识点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的整合,既没有超出学生的生活认知和知识极限,又满足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学习,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解读“图形与几何”教材内容的时候,要在大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再细分为小的知识架构,强调不同知识架构之间的联系,以此方便大单元阶段性教学内容的开展,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三)实施任务引导,优化大单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点,是推动大单元教学的关键,也是实现大单元教学目标的核心.为了优化大单元教学过程,教师需要以学习任务为引领,引导学生在探究任务过程中去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此完成大单元教学内容,实现大单元教学目标.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大单元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图形比较任务,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探究未知知识的动力.在重难点知识点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生活化问题,并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在情境中掌握关键知识点.在核心素养培养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小故事,剖析数学史,开展数学小实验等教学活动,以带给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在复习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图,以实现对知识点的系统性巩固.通过一系列的任务活动,教师不仅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自主推进教学过程.

例如,教师在开展“圆”大单元新课导入的时候,可以实施“说学稿”导入任务.主要内容是学生结合自己的几何知识基础,以及生活经验,去预习“圆”的大单元内容,理解最基础的概念与定理,并完成一篇介绍“圆”的演讲稿.在上新课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到讲台上介绍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这一预习任务不仅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还与大单元基础知识高度契合,符合小学生的最新发展区,而且满足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借助“说学稿”,能够初步激发小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兴趣,促使其在课前初步整体感知单元学习内容,在脑海中初步形成圆的知识结构框架.

教师在设计大单元学习任务的时候需要注意,任务内容要与大单元教学内容相适应,要能有效实现每一个阶段的大单元教学目标,将任务穿插到大单元教学的关键阶段,这样才能顺利推动大单元教学进程,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教学需立足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实施大单元教学.本研究以“图形与几何”领域为教学对象,通过深入研究大单元教学的内涵,找准其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结合点,这种结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学情,统整大单元教学目标,科学解读教材,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实施任务引领,优化大单元教学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基于结构化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教育研究,2023,44(02):68-78.

[2]宋健.觀念、任务与进阶:数学单元课时教学的着力点———以苏教版“圆锥曲线与方程”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24(02):39-42.

[3]宋健健.单元整合视角下数学教学内容的审视、梳理与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2(08):35-39.

[4]潘香君.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及课堂类型[J].教学与管理,2020(23):53-56.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图形与几何小学数学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支撑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成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