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

2023-05-14 16:30许福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34期
关键词:口算能力生活情境教学策略

许福栋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基本学科之一,对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为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生活化教学策略被正式提出,主张将生活实例引入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与能力.基于此,文章针对当前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存问题,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创新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践等方式,将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应用到课堂,可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口算能力,培养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策略;口算能力

引 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主张教师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降低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提升.但在实际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的传统理念根深蒂固,对生活化教学的认知不足,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趋于形式化,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学效率提升.对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深刻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意义,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欲望,并在教师引导、团队合作下,学会用数学知识解決现实问题,促进自身知识应用能力提高.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意义

(一)有助于降低知识理解难度

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认知发展水平较低,而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学习容易感到吃力.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通过数学生活化的应用,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知识时,一些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对图形特征、展开图等知识学习难度较大,这时教师可引导其想一想家中餐桌、日常玩的卡片的形状,从而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具象的认知.教师通过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将其融入课堂中,不但可降低学习难度,还可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改变死记硬背的习惯,学习压力也会明显减轻.

(二)有助于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的提高

从本质来看,生活化教学法展现的是实践性问题,例如,日常买东西要算钱、上下课要计算时间等,上述都说明数学和生活间关系紧密,学生不单单从课本、教师处间接获得知识,还可从生活实践中直接获取知识.在数学课堂中,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但可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还可在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培养口算与心算能力等,例如超市找零、市场买菜等,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积累生活经验,能深刻感受数学魅力,有助于身心全面发展,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存问题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生活化教学模式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以达到良好的学习目标.现阶段,部分教师尽管能够意识到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些许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生活化教学方式应用不当,小学生的身心发育不够成熟,在数学知识学习时,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与启发,才能掌握学习技巧,减轻学习压力.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运用生活化策略时,未能将生活知识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脱离实际,导致无效或低效课堂产生;还有些教师盲目使用生活化策略,不考虑本节课的实际内容,同样会影响教学效果;二是对生活化教学认知不足.个别数学教师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认为生活化教学会使课堂纪律变得松散、不好管理,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还有些教师对教育和生活间的认知较为浅显,片面认为生活化教学就是利用一些有趣的生活情境,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关注,并未真正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间的紧密关联,所设计的教学情境过于形式化,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提升.三是没有激发学生兴趣.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教师仍旧提倡“分数论”,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在生活化教学中,仍以提高学生分数为主要目的,生活相关内容较少,导致课堂氛围难以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迷,影响整体教学实效提升.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课堂,激发学习动力

1.做好生活化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生活情境创设应从新课导入阶段开始,学生因对新知识缺乏了解,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如若教师强行灌输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习效率提升.对此,教师可将新课融入现实生活之中,以学生熟悉的场景或生活经验引出,更易被学生接受,并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探索欲,由此激发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学“倍数”时,教师可从生活中的年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年龄探究,逐步掌握倍数知识.如,父亲今年48岁,儿子今年12岁,父子年龄相差多少?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几倍?几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的3倍?年龄问题可使学生产生熟悉感,通过上述情境的引入,使学生对倍数的概念有所了解,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以生活实物为教辅工具,拉近知识与生活距离.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下,教师可用到数学课堂的素材不断增加,但部分教师片面注重课本、教辅资料、多媒体等应用,忽视了天然的教材———生活.对此,教师应改注重知识点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利用生活这本“活教材”,促进教与学效率提高.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小学生的身心发育不够成熟,抽象思维较弱,学习难度较大.对此,教师可在课前要求学生从家中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并全方位观察,绘制玩具的正面、侧面、背面的图形,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喜爱的玩具来学习数学知识,整体课堂氛围十分热闹,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均得到锻炼.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将“三视图”知识引入进来,在学生了解概念后,教师尝试提供更多的生活常见物的三视图,要求学生“猜一猜它是什么?”也可投放一些积木,让每组堆成不同的立体图形,每名成员在自己座位上绘制它的正面图,正确的可以积一分;还可由教师提供图形,学生利用积木拼出来,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准,便可积一分,最后教师为积分最多的小组发放奖励.学生在轻松热闹的氛围下,不再苦于知识的想象,而是能够亲身参与到学习中,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加深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应用能力.

3.课外延伸生活化,促进知识活学活用.在数学教学中,课外延伸是知识点拓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可通过课外延伸生活化,使学生将课本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灵活应用.对此,可创建微信教学群,在群中发布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外探究课题,使学生发现问题,并独立分析和思考,促进数学应用能力提升.

例如,在教学“统计图”时,教师可布置课外延伸活动,“查看家中6个月的水费、电费票据,观察有何特点,并提出节水节电建议.”学生根据票据金额绘制统计图,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夏季和冬季用电量较高,主要因空调耗电较多,夏季水费相对较高,可能因家人经常冲澡所致,由此提出“随手关灯”“生活污水重复利用”等环保建议,不但提高了知识应用能力,还树立了生态环保意识,能够为国家节能事业贡献力量.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生活化教学实效

1.实施多媒体教学.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成为数学课堂重要的辅助工具,可为生活化教学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展示与本课相关图片、动画、视频等,使学生接收到更多信息,促进数学思维培养与提升.

例如,在教学“圆”时,教师可先用大屏幕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如皮球、石墩、车轮等,使学生对圆形有所了解,然后提问:“大家能在教室中找到圆形的物体吗?”通过借助身边事物开展教学,使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更易跟随教師思路学习新知识.之后,教师开始进一步引导:“大家可以借助身边工具,尝试画一个圆.”只见有的学生用水杯画圆,有的用瓶盖画圆,有的用圆规画圆,教师借机引出圆的概念,并用多媒体动画形式直观展示,即“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形成的封闭图形.”学生了解概念后,教师提出生活相关的问题:“井盖为何是圆的?请用本堂课所学知识解答.”井盖作为生活常见物,学生经过互相讨论后,得出答案:“圆形井盖受力均匀,不易塌陷,且没有方向感,无须对准和校对位置,更易安装.”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圆周率的历史”科普动画片,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加深知识理解与记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2.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属于重要目标之一,包括交流能力、独立思考、问题思考与解决等,教师应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思考、质疑与讨论中,锻炼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时,教师可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正式上课前,提出探究任务,即“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纷纷说出“桌子”“黑板”等许多常见物体,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长方体有怎样的共同点,谁能总结一下长方体的特点呢?”学生陆续说出“两个边长不同”“两侧边长相同”等答案.为使学生对长方体的构成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师开展“折一折”活动,每组成员将手中的纸质长方体剪开,经过交流和观察,总结有几种不同的展开图,说一说是如何做到的.学生经过探究,对长方体的构成、展开图相关知识已经十分了解.最后,教师布置相关习题,在屏幕上展示出生活物品———“骰子”的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展开图,并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绘制结果,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锻炼发散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看待事物.在“骰子”展开图绘制探究中,各组经过讨论提出多种画法,数学思维得到有效锻炼,教师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3.引入游戏教学.小学生天性贪玩好动,对游戏充满热情,教师应迎合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将新奇的游戏活动引入枯燥的口算教学中,由此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在热闹的游戏氛围内,提升口算能力.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可拿出生活中常见的扑克牌,让学生随机抽出5张,从第一张开始逐个相加,得出最终结果,如若正确可积一分;也可开展“团队接龙赛”,以小组为单位,5人一组,一号选手抽2张牌,剩余每人抽一张,从第一人开始将手中纸牌数额相加,直至最后一人,如若总数正确,便可积一分,还可开展抢答竞赛等,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下,不断动脑思考,提高口算速度,为集体荣誉而战.值得强调的是,在游戏活动开展时应控制好教学和娱乐间的平衡度,以免课堂纪律散漫,与教学内容相脱离,导致无效或低效课堂出现,整体看似热闹,但学生的口算能力却未得到锻炼与提升.

(三)倡导生活化体验,强化数学生活化认知

数学本身具有较强实践性,融入现实生活中,不但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认知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还可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对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策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融入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丰富生活化体验,提升学习效率,措施如下.例如,在教学“图形平移”时,可假设生活场景,观察图形平移后的特点.教师可创建“古庙拆迁”的生活场景,学生扮演拆迁办人员,教师问道:“为了城市的发展需要重新规划这片土地,但古庙作为文物不可拆除,你应该怎么办呢?”通过上述情境使教学变得生活化,引导学生利用“古庙平移”的方式,使拆迁办的需求得到满足,并进一步询问:“古庙平移后,内部结构是否发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平移后的特点、总结图形平行规律等,由此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知识时,教师可结合课本知识,创建超市购物场景,自己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采购者,使其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掌握人民币的使用方法,还可在“找钱、支付”过程中锻炼学生心算和口算能力.例如,一根铅笔5角钱,学生手中有2元钱,可以买几根铅笔呢?此类场景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更易对教师所提问题产生好奇,经过思考后,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得出能买4根铅笔的答案,教师立即进行表扬,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也使得数学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作为小学教学的主要学科,对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使用教学生活化策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创新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践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动力与热情,并将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引入课堂,营造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学生在轻松自由、良性竞争的氛围下学习知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高数学实践与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刘金海.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8):130.

[2]田海军.刍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思路与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8):186-186,187.

[3]王莹.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5):210.

[4]杨卓.让数学与生活同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J].学周刊,2021(2):174.

[5]褚金花.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3(17):59-61.

猜你喜欢
口算能力生活情境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浅谈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基于口算能力培养的数学口算教学探究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