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

2023-04-29 00:35周霞
婚育与健康 2023年6期
关键词:生活能力肢体功能舒适护理

周霞

【摘要】目的:探讨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对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9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29,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30,舒适护理),对比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Barthel、MMSE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NIHSS评分较低,Fugl-Meyer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改善其认知及肢体功能,减轻神经缺损状态,提高生活能力,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舒适护理;肢体功能;生活能力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comfort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ZHOU Xia

Baiyi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Gansu Province, Baiyin, Gansu 7309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fort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and observe the influence on patients’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Methods: 59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21 to October 202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29,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study group (n=30, comfort nursing) by number table method. Daily living abilit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scores,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and limb function scor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Barthel and MM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P<0.05). The NIHS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and the Fugl-Meyer score was higher(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fort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can improve their cognitive and limb functions, reduce the state of nerve defects, improve life ability, so it is recommended to popularize the application.

【Key Words】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Comfort care; Limb function; Living ability

隨着交通、建筑等意外事故的增多,颅脑外伤发生率显著增高,颅脑外伤可造成神经系统受损,当外界暴力所致局部受到机械性损伤、炎性反应以及氧化应激等影响就会发生继发性损伤,若治疗不及时可加重颅脑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临床治疗颅脑外伤主要通过开颅减压以及血肿清除等手段改善临床症状,但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很容易导致脑组织受损而引发诸多并发症,因此,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2]。舒适护理是一种个性化、整体化的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可让患者从心理、生理等方面提升其身心舒适度,改善其预后。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9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22~51岁,平均年龄(36.52±1.32)岁;研究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2.38±5.24)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纳入标准:①均有明确颅脑外伤症状,经头颅CT检查得以证实;②生命体征稳定;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中枢系统神经异常;②合并多处损伤或血肿;③合并肿瘤疾病;④合并多器官衰竭。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为其提供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对各种管道进行维护,有异常情况立即告知医生并进行对症治疗。

研究组:该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1)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高度关注呼吸频率、心律、神志、发绀程度等,记录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等,若患者出现低血压、间歇性呼吸忽慢忽快则警惕其发生中枢性衰竭,若患者出现高血压并伴有深慢呼吸、缓而有力的脉搏则患者可能存在颅内压升高,若患者发热可能因创伤、下丘脑损伤或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护理人员需掌握颅脑外伤后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特征,有异常告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置。(2)呼吸道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口鼻情况,让患者取平卧位对呼吸道采取湿化处理,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若患者能够自主排痰则指导其正确咳嗽与排痰的方式,帮其叩背促进排痰,若患者无法自主排痰则使用无菌导管吸痰。同时,协助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工作,预防发生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真菌感染等,最大限度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3)皮肤护理:患者卧床期间若护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定时帮助患者翻身,为患者进行肢体按摩,评估患者压疮风险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可在患者身下垫充气床垫以减少皮肤受压部位剪切力,翻身时对受压局部进行揉捏,促进肢体及局部血液循环,积极预防并发症。(4)心理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为其讲解病情相关健康知识,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到医疗技术的先进性与安全性,帮助患者调节情绪,负面情绪过重不利于病情的好转,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5)康复护理:若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则由康复师帮助患者进行四肢关节被动活动,从大关节到小关节,每次30min,1次/天。若患者意识清醒可配合康复师进行康复活动,则按照康复师的计划循序渐进开展各项康复训练,①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患者制作词组卡片,让患者读出上面的短语和句子;护理人员为患者阅读短文并根据短文内容提出问题,让患者从中找到线索进行回答;找一些生活上常见的物品让患者进行分类与归纳。②饮食康复训练: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有吞咽障碍者进行相应的吞咽训练并对其饮食进行指导促使患者尽早恢复进食功能。③运动康复训练:患者卧床期间协助其在床上被动运动,每隔2h帮助患者翻身1次并进行肢体收缩锻炼,预防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肌肉萎缩。患者能坐起时指导其洗漱、更衣、进食以及排便,开展手部伸展运动、下肢伸直与屈曲运动。患者可离床时可陪同其缓慢移动,结合患者恢复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负重。待患者能够自行站立与行走时让其扶住床头进行原地踏步,主要训练患者的平衡能力、肢体协调能力以及把握中心的能力,再让患者扶着墙壁或栏杆练习行走,逐渐增加训练时间与行走距离。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评分,①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包括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如厕等行为,满分100分,生活能力好则得分高。②认知功能:使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5个维度,共30分,认知功能好则得分高。(2)对比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评分,①神经功能:采用卒中评分量表(NIHSS),总分42分,症状严重则得分高。②肢体功能:使用肢体功能量表(Fugl-Meyer),包括上肢(FMA-UE,33项内容共66分)与下肢(FMA-L,17项内容共34分),总分100分,肢体功能好则得分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Barthel、MMSE评分。

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Barthel、MMSE评分较高(P<0.05),见表1。

2.2 对比NIHSS、Fugl-Meyer评分

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低,Fugl-Meyer评分均较高(P<0.05),见表2。

颅脑外伤多因车祸、头部受到钝器打击、高空坠落等意外所致,典型的症状就是颅内血腫以及颅内高压等,当患者颅脑受到损伤后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会受到损伤,可导致患者脑血管痉挛以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微循环障碍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临床主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救治期间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可提升总体治疗效果。舒适护理是一种通过护患间的互动让患者感到轻松、愉快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的核心是以患者的心理感受作为护理重点,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以及不同的病情做出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让患者从生理到心理都获得满足感[4]。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做好呼吸道、口腔护理与皮肤护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为患者进行肢体按摩,积极预防肺部感染、压疮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5]。给予患者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康复护理的了解,消除其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可提高其康复训练的配合度[6]。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通过阅读、组词、物品归纳分类等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分阶段指导患者开展肢体功能锻炼,通过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等逐步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快病情的康复[7]。

综上所述,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显著,可减轻神经受损状态,改善肢体功能与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张君瑞,柴宇霞,韩国杰.全程优质护理联合呼吸道管理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预防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1):1880-1882.

[2] 魏建玲,文晓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9):1484-1485.

[3] 黄焱,胡娟,马娜.回馈式健康教育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神经功能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22,43(2):195-199.

[4] 温蕾.舒适护理干预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22,30(15):81-84.

[5] 孙印兰,杨列美,孙健.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对促进颅脑外伤患者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5):149-151.

[6] 汪丽君,严红燕.循证护理干预预防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的具体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7):119.

[7] 余育剑,谭雁娟,谭春燕,等.细节化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4):554-556.

猜你喜欢
生活能力肢体功能舒适护理
减少幼儿调皮行为的策略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状及生活能力相关性分析
浅析早期健康教育对促进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有效性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区综合康复的疗效观察
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中重度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