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2023-04-20 05:14枫林晚
快乐作文(7.8年级) 2023年12期
关键词:妙玉刘姥姥贾母

枫林晚

妙玉是大观园里唯一有资格和宝玉、黛玉一样名字中带“玉”的人。林之孝女儿小红,原名红玉,“因重了宝二爷,如今只叫红儿”。可见,“玉”在红楼梦里不是什么人都能叫的。

妙玉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带发修行的女尼,因元春省亲被贾府请到大观园的栊翠庵。“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红楼梦》第十七回)身世和黛玉相似,出身优渥,体弱多病,父母早亡,才貌双全。妙龄女郎,却与青灯古佛相伴,不是因为信仰,而是为了肉身。妙玉自称槛外人,即俗世以外的人。所以她的行事风格与众不同,她也刻意与俗世保持距离。

第四十一回,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经过栊翠庵顺便进去吃杯茶。且看妙玉奉茶的器具和用水。给贾母的是“成窑五彩小盖钟”,给宝钗的是“杯上镌着‘×××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给黛玉的是“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成窑”即明代成化年间的景德镇官窑,妙玉待贾母的茶具名贵精致。给宝钗和黛玉的更是稀世珍品。王恺是晋朝有名的富豪,与石崇斗富的故事后世皆知。这件珍品苏轼只有在皇宫中收藏图书密记之所才能见到。而现在妙玉成了它的主人,足见妙玉的不同凡响和神秘莫测。

她给贾母和黛玉她们泡茶的水也不一样。给贾母的是“旧年蠲的雨水”,下雨的时候直接接的,不接触泥土,洁净。给黛玉她们喝的水更讲究。“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合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梅花冰清玉洁,梅花上的雪更是超凡脱俗,妙玉收集此雪化水,是不染一丝尘埃。她的品味和心性可见一斑。

所以,当宝玉认为给他喝的“绿玉斗”是个俗器时,妙玉以“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回怼;当黛玉认为泡茶的水也是旧年的雨水,她冷笑:“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妙玉以世外高人自居,她追求的是超群脱俗,以孤品难求为标准。她连宝玉、黛玉都怼,更看不起粗鄙的刘姥姥。贾母把她奉茶的成窑的杯子给刘姥姥喝了,她觉得脏了竟干脆不要了。宝玉让小幺儿担水给她洗地,她让“放到山门外头墙根下不要进门”。她用这些极端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高洁。

殊不知不接触地表的水是洁净了,但也成了“无根之水”。何况,佛门提倡众生平等,她傲视权贵,不也应该亲近平民?却为何嫌弃刘姥姥?倒是宝玉请求将不要的杯子送给刘姥姥,“他卖了也可以度日”。宝玉心中常怀慈悲,而这恰恰是作为出家人妙玉所应该具有的。

妙玉身在空门,心向红尘。刘再复先生说她从空到空,未曾在“有”与“色”中磨炼的空,所以不是空“空”,而是虚“空”。即并非亲历后的大彻大悟,而是旁观的若有所悟。所以,她的空不彻底,她对尘世保持着隐隐约约的爱恋和期待。

首先,她对宝玉情有独钟。第四十一回,她“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又强调宝玉吃的茶是托钗黛之福。表面上的轻慢透露出心理上的亲近。连刘姥姥喝过的名贵杯子都不要的人,却让宝玉喝自己日常用的杯子,这是多不见外!把自己精心收藏的雪水拿出来烹茶,却强调不是为宝玉,这是口非心是,掩饰自己对宝玉的重视。

她记得宝玉的生日,送一张生日贺卡“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去栊翠庵乞红梅,她给的是最好的:原来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赏。(《红楼梦》第五十回)宝琴说它“前身定是瑶台种”,也只有妙玉这样的谪仙人才能驯养,倾注了她的心血。“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宝玉懂得她的忍痛割爱、慷慨相赠。妙玉对宝玉的青睐,不排除少女隐秘的情愫,更多的是对他特立独行的欣赏,不随流俗的相惜,是一块玉对另一块玉的相知。

其次,她关注大观园的诗意活动。有人考证,栊翠庵距离宝玉住的怡红院不远,在沁芳闸和怡红院之间的山脚下。大观园黛玉们的诗社活动,想来她是知晓的。她本身“文墨也极通”,年芳十八,对大观园少女们联句写诗也是向往的吧,只是一袭僧衣束缚了她。有机缘她还是会现身的。

第七十六回,中秋夜黛玉和湘云赏月联诗,联到警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妙玉从栏外山石后转出来。妙玉笑道:“我听见你们大家赏月,又吹的好笛,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顺脚走到这里,忽听见你两个联诗,更觉清雅异常,故此听住了。只是方才我听见这一首中,有几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红楼梦》第七十六回)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交代了来这里的原因,众人的活动、悠扬的笛声、皎洁的月色太撩人,二人联诗的清雅太引入;二诗句颓败凄楚需制止。青灯古佛没有熄灭她的诗心,她摆脱了伽蓝的束缚,走出避世的庵堂,来到这澄澈的世间。这时她不是佛子妙玉,而是青春少女,“妙”字本来就是“少女”合成的啊。“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红楼梦》第七十六回)诗言志,与其说是她续诗扭转颓势,不如说是她聊以自慰。在出世中倾听入世的声音,尽力排除悲伤和烦恼,纵使芳情和雅趣无人诉说,也可在烹茶中细细把玩,自得其乐。

她不是不爱红尘,只是以孤绝的方式罢了。她被迫出家,青春和才情无处安放,只能以极致的怪癖、极端的行为去对抗。孤僻标高是她的表象,渴望红尘才是她的实质。那棵在白雪中绽放的红梅,何尝不是她自己呢?她收集梅花上的落雪,未尝不是要冷却自己对红尘的留恋呢!

猜你喜欢
妙玉刘姥姥贾母
贾母的品位
刘姥姥吃鸽子蛋
妙玉那场茶事
刘姥姥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妙玉论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刘姥姥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