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性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3-04-20 17:01赵婷
健康之家 2023年5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

赵婷

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在急性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19年7月~2022年8月收治的50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分为常规组(n=25)和研究组(n=25)。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基础护理+强化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SAS、SDS评分,依从性,护理满意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急性药物中毒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依从性和护理满意率,还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性药物中毒;护理应用价值

最近几年,受到有机磷农药广泛使用、药物管理制度不严以及生活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导致误服、自服药物等意外事故频繁发生。发现药物中毒患者,应立即送医。如果患者清醒配合,可以催吐;如果患者拒绝配合,应给立即予插胃管洗胃。在临床中,以后者处理方式较为常见。因为大多数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存在失望、悲观等不良情绪,往往有轻生念头[1]。此时,护理人员要随机应变,在对症处理的同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找出问题根源,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促使患者思维逐渐理性化,进而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基于此,本研究对心理护理在急性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挑选2019年7月~2022年8月收治的50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分为常规组(n=25)和研究组(n=25)。常规组男16例、女9例,年龄范围14~68岁;研究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范围15~6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包括急救、饮食干预、常规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

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强化心理护理。(1)护理人员需主动关心、同情患者,以熟练的护理技术,进行准确、及时的抢救,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缓解患者痛苦;同时,要用同情、安慰的语言,指引患者正确对待人生,减轻恐惧心理[2]。(2)很多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到医院就诊后,拒绝告知医护人员服用药物的名称、时间、剂量,这会给治疗带来较大难度。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掌握各种药物中毒症状、体征,并及时进行抢救[3]。(3)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大多有难言的苦衷,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较强,并将其作为倾诉的对象。这时,护理人员要给予充分的关怀,多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进而消除患者的压抑感、孤独感。特别是一些不被家属理解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妥善安排其饮食起居,给予加倍照顾,使患者感受到温暖[4]。(4)在心理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挫折、抗拒心理进行了解,不要计较患者的过激言行,更不要和患者争吵,而要耐心进行劝导[5]。此外,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鼓励家属多探望、关心患者,以消除患者的孤独感、挫败感和厌世感。

1.3 观察指标

(1)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2)观察患者依从性,并进行记录。(3)利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调查表中涉及护理人员态度、护理服务及时性、护理人员仪容仪表、管理规范性等方面,总分100分。非常满意:80~100分,一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以下。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00%[6];

(4)观察和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SAS、SDS评分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为(31.02±1.10)分、SDS评分为(32.16±1.10)分,常规组SAS评分为(40.26±1.63)分、SDS评分为(43.13±1.23)分,研究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依从率情况比较

研究组依从率为96.00%,常规组依从率为68.00%。研究组依从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率情况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6.00%,常规组护理满意率为76.00%。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2.4 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

研究组住院时间为(7.95±3.75) d、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常规组住院时间为(16.40±4.19) d、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4。

3结论

临床研究显示,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大多存在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惊慌恐惧。在抢救过程中,很多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究其原因,患者轻生的理由虽然不同,但都是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在入院后,患者内心会产生较强的求生欲,害怕面对死亡,又想要解脱,心理状态较为矛盾;并且,还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抢救措施,这对于患者来讲非常陌生,甚至会增加痛苦[7]。(2)焦虑担忧。大部分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处于家庭、事业的关键阶段,思想压力较大,往往共存焦虑、担忧情绪。(3)急躁情绪。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常伴随头晕、呕吐、恶心等临床表现,这不仅会增加身体痛苦,还会刺激心理。当这些身心感受和内疚感、恐惧感融合,就会出现急躁的情况。(4)孤独压抑。急性药物中毒患者需要根据病情接受抢救监护,严重时要安置到特殊病房如EICU,由于远离家属和亲友,探视时间受限,易出现孤独感和隔离感,并逐渐发展成为压抑感[8]。

针对上述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不仅需要给予基础护理,还要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组在基础护理的同时,强化了心理护理,获得了不错的效果。护理人员通过分析解患者心理状态、中毒原因,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在生理、心理层面快速康复,提升了治疗效果。护理人员会结合实际情况,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找出问题根源,在给予患者心理安慰的同时,通过具有说服力的语言感化患者,促使患者思维逐渐理性化,进而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本文研究显示,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依从性和护理满意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獻

[1] 王威.护理干预联合连续血浆吸附滤过对急性药物中毒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7):172-175.

[2] 贺黎岚,纪春燕,朱倩虹.心理干预对急诊抢救室洗胃的药物中毒患者的影响研究[J].心理月刊,2022,17(5):132-134.

[3] 宋倍,岳福花.急诊常见药物中毒的护理要点[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2,28(3):400-403.

[4] 朱燕芝,陈玲,胡国芳.个体化心理护理对药物中毒康复后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作用[J].心理月刊,2021,16(18):10-11,26.

[5] 许艳.环式管理流程在急性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1,19(09):1229-1231.

[6] 张霞.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药物中毒患者的观察及护理研究[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9(2):235-236.

[7] 林梦.血液灌流救治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7):284.

[8] 谢金玲.急诊科急性药物中毒导致昏迷患者的抢救护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9):236.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绞痛48例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饮食和心理辅导在肝胆护理中的综合应用探究